海南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实践与优化策略
2024-11-05王艺吴觉妮
[摘 要]基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分析阐释海南地方文献资源传播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总结近年来海南地方文献资源借助主流媒体进行传播的实践经验,针对当前海南地方文献资源传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建立共享平台、依托主流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创新传播内容、精准定位受众以及加大资金投入的优化传播策略,以期促进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使地方文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关键词]地方文献;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2.1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24)05-0090-05
1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创造的辉煌浩瀚的文献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悠久文化的历史见证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根脉,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资源。地方文献以其对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记载,成为中华文明文献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献既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发展高度与积淀厚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奠定一方学术文化基础和帮助一方民众树立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条件和重要资本,是一个地区具有标志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2]。国家高度重视文献典籍的大众化传播和活化利用,极大地鼓励了地方让沉寂的文献资源“活起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传播地方文献中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断赋予了传统精神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2 海南地方文献资源传播的时代意义
地方文献是记录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等方面内容的载体,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述、地方出版物,是了解与研究地方状况的重要文献依据。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传播海南地方文献资源对于赓续中华文脉、繁荣发展地方文化、提升海南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首先,传播海南地方文献资源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海南地方文献中蕴藏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蕴含着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积淀着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中华人文精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时代课题的大背景下,传播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密码的地方文献资源,让更多人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与智慧,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深邃,进而达到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目的。
其次,传播海南地方文献资源有利于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海南地方文献资源是海南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历史性和文化性,是当地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深入挖掘并广泛传播地方文献资源中的珍贵资料、底蕴内涵和思想精髓,不断赋予地方文献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海南的文化特色,激发对海南文化的热爱与关注,增强海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与繁荣发展,打造海南特色文化品牌,为地方发展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最后,传播海南地方文献资源有助于加强自贸港文化交流。通过海南地方文献资源向世界讲述“海南故事”,向世界展示海南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增进海内外对海南文化的认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内外进行交流和传播,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文化软实力。海南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还有利于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让国内国际学术界更加深入地了解海南的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促进地方文献研究的深入和创新,为海南地方文献的进一步整理、保护和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支持,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文化新活力。
3 地方文献资源传播的海南媒体实践
海南存留有丰富的文献资料,最早涉及海南的历史文献自汉代而始。在现存文献中,公认史料最丰富、文献价值最高的是明代唐胄编纂的正德《琼台志》和清代张岳崧修纂的《琼州府志》。进入20世纪以来,整理出版最有代表性的海南地方文献是周伟民主编的《海南地方志丛刊》《海南先贤诗文丛刊》、韩少功主编的《琼崖文库》等。
近年来,海南主流媒体加强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与宣传,既在形式上创新了地方文献资源的呈现方式,又在内容上丰富和发展了地方文献资源。主流媒体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宣传推广,推动了地方文献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地方文献资源依托媒体进行的传播,又使得文献资源的精髓得以深入阐发,文献资源的时代价值得以充分释放。海南主流媒体的努力让地方文献得以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为推动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提供了海南范例。
3.1 媒体持续深耕,扩大地方文献资源影响力
海南日报是一家拥有74年历史的地方主流媒体,一直致力于挖掘和传播海南传统文化。其2008年创刊的大型综合类文化副刊《海南周刊》,在报道中尤为频繁地旁征博引各类海南地方文献。2023年,《海南周刊》全年共刊发49期、784版、980篇文章。其中,明代唐胄的正德《琼台志》被引用72次,清代张岳崧的《琼州府志》被引用36次,《琼山县志》《万州志》《儋县志》等地方志、《海南植物志》《海南岛志》等风物志以及《琼台》《别海南黎民表》等描写海南的古代诗词文献也被多次大量引用。
2023年2月27日,《海南周刊》封面专题报道《清风扬廉》,讲述了数十位代表性的清官廉吏典型,让读者从中了解到海南历史上清廉干练、操守高洁者,不仅有赫赫有名的海瑞,还有邢宥、丘濬、王佐、廖纪、唐胄、钟芳、王赞襄、王弘诲、张岳崧、王映斗等佼佼者。这些历代琼崖先贤,在他们的时代饱读儒家经典,以仁政爱民为理念,以不贪为宝,以清慎为高,珍惜名节,谨持操守,共同形成了琼崖一郡的廉政风气。该专题报道引用《明史》《丘海合集》、县志、族谱等文献进行佐证,为文章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史实资料。海南日报多年来对地方文献的持续深耕,让读者了解到更多的海南历史文化的遗产资源,修正了读者对于海南“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为海南地方文献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3.2 媒体创新表达,提高地方文献资源传播效能
苏东坡贬谪海南的三年时间里,留下了各体文章、诗词等达数十万言,计有诗词赋颂碑铭尺牍杂记表论近三百篇(首),明清时期被整理辑录为《苏文忠公居儋录》《苏文忠公海外集》《居儋录》等。
2023年2月,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在海南举办期间,海南两大主流媒体以东坡文化为基点,运用媒体所拥有的深厚内容制作能力,并融合新媒体技术,创新性探索出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多角度地宣传了文献中的东坡与海南的故事,使地方文献资源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得以多元化,获得了年轻受众的欢迎。部分产品一经发布,迅速登上微博、抖音等平台热播榜,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B站账号等央媒转发并开设微博话题,极大地提升了海南地方文化的影响力。
在东坡文化旅游大会举办期间,海南日报专门从文献史料中精心挑选了苏东坡在海南的事迹、成就、诗文作品,通过报纸、直播、短视频、海报、H5等多种媒体形式协同多向发力,推出一系列优质的本土特色文化产品,如《兹游奇绝冠平生——东坡奇游琼岛画卷》特别报道,以联版手绘的方式,讲述东坡在海南的故事。在《快哉东坡》特辑中,从旅行、文学、生活、书法等不同侧面,展现“历典八州,行程万里”的立体东坡形象。原创国潮说唱MV《Hey!东坡》、短视频《苏东坡的人生足迹》、H5《苏东坡天涯小宝书》、SVG交互长图《“东坡迷”摸底考试》、动画视频《东坡开吃播,直播间走起!》等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从东坡的诗词成就、书法作品、人生足迹等多个维度,还原了苏东坡的才华、气节、风骨。其中,在《快哉东坡》16个版的特辑中,出现了79首诗文、38本书籍、5幅书画、3部戏曲等内容,以丰富的文献史料还原了一个鲜活立体的苏东坡。同期,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结合苏东坡与海南的地方文献,推出了东坡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东坡文化精品剧目展演、东坡文化唱诗大赛等系列报道,以及东坡文化研究资深学者专访、老外探访东坡等节目专题。特别推出融合了东坡文献和本土文化的原创短视频《带你了解不一样的东坡文化(琼剧)》等一批融媒体产品,吸引年轻人关注东坡与海南的关联,进一步拓展了东坡文化的丰富内涵。
3.3 媒体深度挖掘,拓展地方文献资源时代性
媒体多层次的挖掘、多角度的归纳,深入推动地方文献资源与时代同频共振,让地方文献资源焕发了时代风采。
海南人丘濬,明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文学家,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是海南古代唯一官至宰辅的先贤,被史学界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称赞其“不仅为琼岛之大人物,乃中国史上之第一流人物也”,撰有《大学衍义补》《朱子学的》《世史正纲》《家礼仪节》《琼台诗文会稿》等著作,计有三万多卷。丘濬在其文《南溟奇甸赋》中,深情赞美了海南的人文历史与山川风物,让“南溟奇甸”成为海南的美称。2023年11月,“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视域下丘濬研究”研讨会在海口举行。海南日报结合这次重要活动,在策划丘濬系列报道时,注重文献资源的挖掘阐释,从丘濬著作、传记、方志等众多地方文献中,提炼体现丘濬优秀品质、人文精神、思想智慧的内容,进而发掘出丘濬深化经济改革、重视民族团结、秉承廉政理念等有时代价值的思想元素。
研讨会举办期间,《海南日报》推出12个版原创手绘特刊《一代通儒出奇甸——连环画·话丘濬》,《海南日报·海南周刊》刊发16个版专号《国士丘濬》,《海南日报·文化周刊》刊发整版文章《优赡赅博 返本求真》等专题。一方面从文献资源中梳理、总结丘濬的求学经历、政治主张、诗文成就、学术见解等;另一方面,挖掘阐发了文献资源中丘濬的家国情怀、探索精神、治学思想、治国智慧,突出了丘濬思想在当代的借鉴意义。该报《口述海南·葩姐说》栏目推出5集《丘濬与他的时代》视频,分别从丘濬与琼台书院的渊源、丘濬进京考学前的成长故事、丘濬思想观念和代表名作《南溟奇甸赋》的解读、丘濬入仕为官的历程等方面,将文献中记载的丘濬的主要事迹与先进思想进行阐释。在公众号、客户端,海南日报推出《秒懂“老丘”》系列短视频动画,很好地推动了纸质文献在网端的转化,达到了广泛传播的良好效果。该报发表的评论文章《赓续历史文脉 打造靓丽名片》、综述报道《在实践中传承与发展丘濬文化》等系列报道,进一步营造了丘濬研究的浓厚氛围。这一系列的组合传播,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不仅让大众通过丰富的地方文献史料,全方位地深入了解丘濬这位海南大儒的生平、业绩、思想和精神,还让人切实体会到明代海南人文鼎盛,被誉为“海外衣冠胜事”的深厚文化底蕴。
4 海南地方文献资源传播的困境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推动地方文献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海南主流媒体利用其特有的传播优势,为地方文献资源的大众化传播做了许多积极探索,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应。但要充分发挥地方文献资源在新时代的价值和作用,海南地方文献资源的推广传播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4.1 资源整合与筛选难度大
地方文献资源种类繁多,包括古籍、档案、地方志、民俗资料等,这些资源分散在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史志馆等多个单位以及个人手中,缺乏统一的整合和管理机制。因此,对于媒体、研究者或公众,获取和利用这些资源存在一定的难度,难以全面、系统地了解文献资源,制约了海南地方文献资源传播的范围和效果。
4.2 传播渠道有限
目前,海南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的线下传统服务方式,以及少量的线上平台。这些方式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尽管一些机构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传播,但往往只是简单地将内容搬上网络,因传播内容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兴趣。整体而言,海南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渠道仍然较为有限。
4.3 受众群体狭窄
地方文献资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较强的专业性,其受众群体相对较小。对于非专业人士或外地读者来说,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和知识,他们往往难以理解或对这些资源不感兴趣。但是地方文献资源又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被更多公众知晓有利于文献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一些单位虽然开展了推广活动,但往往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导致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扩大受众群体,针对不同受众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和宣传内容,精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高海南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到达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4 资金投入不足
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需要经过内容整理、平台维护、推广宣传等环节,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然而由于资金有限,许多地方文献资源的挖掘、利用难以得到充分的支持,无法形成发展规模,导致传播效果受限。
5 海南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优化策略
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就是“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4]。”优化提升海南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5.1 建立共享平台,加强资源整合
相对而言,海南地方文献资源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目前,在海南省内,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史志馆等单位,根据各自的业务范围,分别收藏着数量不等的海南地方文献,同时海南民间人士也有一定数量的文献收藏;在省外,主要是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局(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单位有部分收藏;在境外,海南地方文献资源主要在琼侨同胞比较集中居住的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国家的图书馆有收藏。解决海南地方文献资源分散、难以系统获取的问题,需要加强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可以由海南省图书馆牵头,各单位协同,共同建立海南省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一方面收集整理有关海南的历史文献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制作成多媒体全文数据库;另一方面将分散在海南省图书馆的“海南省家谱”“海南省图书馆琼剧文献数据库”、海南大学图书馆的“海南记忆网”“海南旅游资源”“张云逸专题库”、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南海及南海诸岛资料库”“海南日报题录索引”和琼台师范学院图书馆的“琼台书院”等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进行集中归类、标引,建立统一的海南地方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各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通,方便研究者系统地获取和利用地方文献。
5.2 依托主流媒体,做强宣传阵地
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以央媒的影响力加上优质的制作水准,开拓了以典籍作为载体的文化节目新范式。《典籍里的中国》是文献资源依托主流媒体、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也是海南地方文献资源借助主流媒体开展推广的学习案例。海南的地方文献收藏单位要加大与电视台、报刊、主流网络等媒体平台的合作,发挥地方文献的史料权威优势,主动融入主流媒体节目中,共同做强主流舆论宣传阵地。借助重大地方文化节庆活动,与主流媒体共同开发新专题新节目,促使主流媒体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内涵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阐释,将地方文献中的海南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理念和精神元素有机结合,助力媒体创作“出圈”“爆款”的文化产品,推动海南故事得到更形象的记录和更广泛的传播,进一步发挥地方文献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5.3 拓宽传播渠道,扩大传播范围
让深藏在书柜里的地方文献资源走进社会,需要各文献收藏单位拓宽文献信息传播途径和公众信息获取渠道,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推广中来。2020年起,沈阳市图书馆积极寻求社会合作,与当地文化界、艺术界等联合举办了一系列文化特色主题展览和特色专题讲座,重点打造推出的“‘盛京风华’沈阳地方文献主题系列展览”,在社会上引起较大轰动,不仅使蕴藏在地方文献中的文化内核价值得到充分弘扬,还让广大市民真正走近地方文献,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传播效果[5]。海南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媒体等新媒体力量,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将文献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呈现给公众。文献收藏单位要积极与政府、文化机构、企业等广泛合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推广活动,提高地方文献资源的影响力。协调旅游、宣传、艺术等部门和机构,在旅游景点、历史遗迹、艺术表演、影视节目中融入文献资源内涵,以文化整合扩大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力,增加地方文献资源的渗透力。与当地文化学者、书画院等联手,合作举办地域文化特色展览、讲座等,通过对地方文献资源的解读,宣传海南的历史文化。
5.4 创新传播表达,提高传播吸引力
新的媒介技术丰富了地方文献资源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内容,提高了传播的时效性和趣味性。图书馆等地方文献收藏单位可以通过开放馆藏,鼓励公众进行二次创作。加强与网络博主、直播达人等新媒体平台合作,通过短视频、直播、AIGG等多种传播方式和技术,形成传播海南地方文献资源的宣传矩阵和规模效应,扩大受众范围,提高传播效率。结合时事热点、地域文化特色等元素,制作专题片、纪录片、短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地方文献资源内容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提高公众对地方文献资源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与文创机构合作,培育海南地方文献“IP”,研发与文献资源相关的文创产品,将地方文献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具象化体现,激发年轻一代探索海南历史文化的兴趣。
5.5 精准定位受众,构建个性化传播
分析研究者和普通大众对地方文献资源的不同需求特点,进行精准的传播定位,制定符合其需求的传播策略,以提高海南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到达率,从而提升传播效果。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用户画像、大数据分析等方式,了解不同用户的喜好和期望,制定个性化的内容和适当的传播时机,如定制推送、在线答疑等,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文献资源需求。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不同传播平台,运用AI、图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介形式,策划制作相应的内容产品,通过多样化传播形式,多维度满足不同用户对文献内容的获取需要,构建个性化、多样化的传播方式。
5.6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传播持续性
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拨款,加大对地方文献资源传播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文献收藏单位也应建立起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优化资金来源结构,以保障地方文献资源传播的长期性、持续性。文献收藏单位一方面积极向政府申请专项资金,用于地方文献的推广和保护;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化合作,与企业或基金会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共同出资支持地方文献的推广项目,尤其是在家谱、方志等重要文献资源的整理、宣传和保护方面。此外,还可以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设立专门用于推广地方文献资源的专项基金,最大限度地保障地方文献资源传播活动的顺利有序进行,有效提升海南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效果。
6 结 语
地方文献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记录地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增强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媒体形态的日益多样化,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推广不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提高传播质量,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地方文献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5.
[2]何卜吉.海南地方文献书目提要[M].海口:三环出版社,2008:1.
[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4).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0.
[5]马丽.地方文献创造性转化与地域文化创新性发展模式研究:以沈阳市图书馆为例[C]∥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22年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3:116-120.
[作者简介]王 艺(1975—),女,本科,馆员,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吴觉妮(1982—),女,本科,副研究馆员,海南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