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榜样教育在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创新实践

2024-11-05李枫张丽莉倪宪辉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4年11期

摘 要:文章聚焦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以研究生关注的入党、科研、学业、就业热点话题为导向,解决研究生关心的入党、科研能力培养、评奖评优和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问题,构建“榜样教育+”的教育模式,提出榜样教育赋能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理路,从榜样教育意蕴核心化、榜样教育内容时代化、榜样教育宣传多元化、榜样教育形式互动化、榜样教育合力协同化五方面探索创新做法,引导研究生从入学阶段起端正入党动机、培养科研能力、确立学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关键词:榜样教育;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11-0089-03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数量持续增加,“00后”成为研究生主要群体,“00后”研究生群体在学科专业上表现出异质性,在思想认识上表现出开放性,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多元性,与本科生群体有一定差异。同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媒体等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上的不良言论、偏激观点、良莠不齐的繁杂信息等对研究生群体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研究生群体中树立正面典型做好教育引导具有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要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榜样教育是一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方法、有效途径和宣传方式,一方面,培育研究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研究生追求自身进步;另一方面,发挥榜样教育固本铸魂的育人作用,可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如何选取与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榜样教育主题?如何结合研究生特点,尊重研究生成长规律,选取研究生感兴趣的榜样教育内容?如何取得入脑入心的榜样教育效果?基于此,本文试图构建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的榜样教育体系,对上述问题作出分析与论述。

二、榜样教育赋能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现实思考

榜样教育是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真实事件来进行教育,激起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从而引导人们向榜样学习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榜样教育的实质是价值观教育,其最终的落脚点是塑造特定的个人品格和社会氛围。新生入学教育是研究生的“第一课堂”,关系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榜样教育以榜样精神、榜样事迹、榜样行动引导研究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扛起兴国责任,担起强国使命。榜样教育赋能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具有价值引导、目标激励、行为示范和人格塑造的功用,但是在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呈现出一些新问题。

(一)受教育者的困惑

一是需求与期望多样化。近年来,在学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加,生源结构也复杂多样。年龄层次上,研究生从“95后”逐渐过渡到“00后”,内在特点发生明显变化。“00后”研究生在价值观念、自我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特质更为鲜明,其对新生入学教育的期望与需求也随之提升,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二是认知与心态消极。部分研究生认为新生入学教育是形式主义,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由于学习认知存在误区,学习态度不积极,其不理解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不能将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无法从新生入学教育中获得实质性的收获和成长。三是目标与规划缺失。基于新生“人文素质与修养”课程有关职业素养的提问,研究生存在读研目标模糊和带有功利色彩的问题。由于学业目标不清晰、职业规划不具体、入党动机不端正,研究生在新生入学阶段会感到“迷茫”“盲目”和“忙乱”。

(二)教育者的困境

一是对研究生的需求与期望理解不足。教育者未能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捕捉和适应研究生群体的新变化,导致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由于教育者对研究生多样化需求的理解不足,新生入学教育往往沦为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二是教育方法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过于注重理论灌输,而忽略了研究生的实际体验和感受,难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新生入学教育变得枯燥乏味。此外,宣传方式略显单一,缺乏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有机结合,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得宣传效果大打折扣[1]。三是教育合力不足,教育主体亟待补充和完善。新生入学教育主要依赖于研工部的统筹安排,学院未能结合学科专业特色设计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导致教育内容缺乏特色和深度。职能部门、学院、实验室、科研团队等多元教育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完善。同时,新生入学教育在系统性、连贯性方面亦显不足,导致教育效果难以持续和深化[2]。 三、榜样教育赋能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理路与成效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既需要教育者的精心设计与引导,也需要研究生的积极参与和反馈。榜样教育赋能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理路在于以研究生关注的入党、科研、评奖评优、就业等焦点问题为导向,融入榜样教育内容,解决研究生存在的问题,提升新生入学教育效果,并实现党建育人、科研育人、资助育人和就业育人的目标[3]。 (一)榜样教育意蕴核心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研究生党建工作肩负着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是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为研究生党建工作树立了标杆[4]。在“榜样教育+党建”育人模式中(见表1),一是邀请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研究生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进行主题演讲。这些优秀党员代表激励研究生向榜样典型看齐,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二是选拔一批政治觉悟高、理论素养深的研究生,组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生宣讲团。宣讲团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鲜活具体的事例,系统阐释党的精神,传递党的声音,引导研究生领会和把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榜样教育+党建”育人模式,将榜样教育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推动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以榜样为标杆,不断追赶超越,成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

(二)榜样教育内容时代化

在“榜样教育+科研”育人模式中(见表1),榜样教育内容紧密贴合时代脉搏,将新质生产力等社会热点和大国重器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其中。研究生深切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认识到自身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紧密联系,进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强调高效、高质的发展模式。因此,榜样人物可以是在科技创新、国家重大战略等领域有卓越贡献的专家、学者,也可以是本专业的优秀导师和师兄师姐。学术大家举办讲座、开设专题课程,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远大的理想情怀引领研究生走向学术前沿;本专业的优秀导师通过言传身教为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5];研究生朋辈之间的互助互学,则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促进彼此共同进步。此外,榜样教育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融合,阐述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杰出科学家事迹,传播并弘扬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育人精神[6]。“榜样教育+科研”育人模式,既有利于研究生锤炼科研能力,培育创新思维,领悟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也有利于教育者为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培养新质后备人才、新质中坚人才和新质技能人才。

(三)榜样教育宣传多元化

在“榜样教育+资助”育人模式中(见表1),榜样教育宣传积极拓宽传播渠道,引入现代多媒体元素,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生动直观的方式,多角度地展现榜样人物的风采与事迹。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利用“大连海洋大学”和“大连海洋大学研究生”微信公众号打造品牌栏目,定期推送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展示,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形式吸引研究生的关注。线下举办“头角峥嵘,韶华不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经验分享会,邀请获奖者分享心得,为研究生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校内校外相结合:制作《七秩弦歌沧桑砥砺,桃李芬芳薪火相传——大连海洋大学2019—202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事迹汇编》(138人),作为“见面礼”送给研究生新生。五四青年节,《人民日报》刊发《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遴选三个层次的获奖学生代表各100名,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引发了强烈社会反响。对外宣传方面,积极向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推荐报送优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先进事迹材料;与权威媒体合作,如中国研究生网以《红绿蓝的海之梦》和《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缘来有你!大连海大专属校园爱情故事》为题报道了大连海洋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事迹。传统现代相结合:除利用展板和橱窗展示宣传外,采用广播、电视和大屏幕投放等手段循环播放,让榜样精神在校园内广泛传播。“榜样教育+资助”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传递青春正能量,鼓励广大研究生群体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弘扬优良校风学风、传承奋斗精神,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7]。

(四)榜样教育形式互动化

在“榜样教育+就业”育人模式中(见表1),榜样教育摒弃传统的单向信息传递,让研究生与榜样进行面对面地互动,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主动提出问题、表达观点,从而增强榜样教育的感染力。举办“职”点迷津系列专场就业分享会,邀请校内和校外的毕业研究生代表做经验分享,如成“公”之路公务员专场、“职”引未来教师专场、“职”通梦想选调生专场、拼“博”有道考博专场、学无国界出国专场等就业分享会设置;特别邀请在基层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校友,分享其服务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工作经历。就业分享会互动环节,邀请榜样人物和在座的研究生互动交流,答疑解惑。此外,举办职业规划大赛,深化榜样教育的实践应用,为研究生搭建展现职业规划能力与追求个人理想的交流平台。职业规划大赛榜样汇聚,不乏优秀指导教师、专家评委以及才华横溢的选手代表。研究生与优秀指导教师和专家评委的互动,借鉴选手代表的成长经历与职业智慧,有助于制定更加明确、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榜样教育+就业”育人模式,真实而鲜活的榜样故事融入研究生的就业准备之中,引导研究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激励研究生更加关注基层、服务基层,让就业育人更加生动,让就业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8]。

(五)榜样教育合力协同化

新生入学教育强化三全育人,在表1中,教育者涵盖研工部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学院(联合培养单位)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和辅导员、导师及其所在科研团队等[9]。一是除学校总体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方案外,各学院或联合培养单位应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特色,单独设计新生入学教育方案,以满足不同专业研究生的需求。二是强化导师的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作用。鼓励导师及其所在科研团队积极参与新生入学教育的规划和实施,通过言传身教为研究生树立榜样。三是新生入学教育可以开展校企合作、社会实践等活动,让研究生在实践中感受和学习榜样的精神品质。四是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对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研究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优化新生入学教育的方案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彦岩,李洪斌,苏克.榜样引领视域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12).

[2] 王江,陈榕炜.目标定位、现实诉求、推进之策:研究生入学教育的三维透视[J].大学,2021(51).

[3] 潘晔,赵金文.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认同机制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2023(2).

[4] 魏宏.榜样教育在研究生党员教育中的创新实践[J].中国研究生,2019(5).

[5] 郭智芳,李俊儒,于姝婷.“95”后研究生入学教育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2).

[6] 燕连福.抓好三个“融入”推动研究生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J].陕西教育(高教),2022(2).

[7] 梁艳华.榜样教育赋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探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

[8] 田起香,宋跃芬,李丹.榜样教育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应用的四个关键点[J].西部素质教育,2019(8).

[9] 王培,张 绮,康月娇.研究生入学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