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4-11-05易卓
摘要 为全面了解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情况,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益阳在读农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意义、当前益阳市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提升农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课堂双创思维;需要加大双创典型宣传,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需要搭建竞赛交流平台,做好双创实践指导。
关键词 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0-027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0.06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Taking Yiyang Op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I Zhuo
(School of Open Education,Yiyang Open University,Yiyang,Hunan 413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 in Yiyang City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and analyzed the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of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 in Yiyang City.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 it wa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strengthen the classroom creative thinking;it wa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typical publicity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and play the role of practice base;it was necessary to build a competition exchange platform,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practice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Key words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Practice path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长期以来,农村人才缺失、文化水平整体偏低,一直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但农业发展水平较低。为了有效弥补农村人才缺失短板,教育部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湖南省2014年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具有成人高等教育性质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依托全国开放大学系统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20年的发展实践中为湖南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在湖南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
关于如何提升农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学校创业教育研究方面。曹荣军[3]指出电大需要改革开放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业师资建设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依托农民大学生经营实体开展多种创新创业的实践。沈健等[4]指出:强化“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职业型农民大学生信息技能培育,助推“互联网+农业+电商”创业,是远程开放教育内涵建设的一个新亮点;结合湖州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改革实践,阐述了“互联网+农业+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万海燕等[5]认为,在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农民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在远程教育课程设置中增加创业知识、农业科技、经营管理、政策分析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探索并践行以创新创业联盟为抓手的“一主线、二激励、三共享”人才培养新模式,采取建立微信公众号、搭建联盟网络等九大措施培养“三农”人才[6]。湘潭广播电视大学充分认识到社团在培育农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丰富创业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扩充创业资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营造校园创业环境、打造创业帮扶平台等途径,有效促进了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7]。浙江开放大学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采取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搭建创业竞赛和交流平台等举措,培养和提高农民大学生的创业能力[8]。此外,曹荣军等[9]提出农民大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价要素应突出职业能力评价,并阐述了创业能力评价的具体要素;陈萍[10]基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了农民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对策,为突破农民大学生创业困境提供了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部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国家已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直是政府、社会、学校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民大学生属于在职学习,绝大部分都在当地农村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生产、管理、经营工作,有的还是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他们创新创业的愿望强烈,希望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益,改善自己的经营管理,提供更加优质、契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开展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有助于摸清当前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充分调动地方农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释放创新创业活力,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为全面了解农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情况,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益阳在读农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前益阳市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切实有效提升益阳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路径。
1 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意义
农民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指他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实践活动中提供具有经济、社会等价值的新发现、新思想和新方法的能力。创业能力是指他们为了能从事承担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创业活动应具备的一系列能力[11]。
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对于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和农民增收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加速发展,农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对农民素质、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提升农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培养农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够激发农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农民大学生的创业行动可以为农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农村,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通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产值和利润,而创业可以为农民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带动周边村民的就业和增收,例如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等新兴产业。
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也是新时期远程开放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传统的高等教育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远程开放教育则更加注重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使命。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都呼唤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大量涌现。在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中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学历教育、技能教育融为一体,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使他们成为农村地区创新创业的领头雁,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农村地区的创新发展。
2 当前益阳市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南省“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试点探索阶段,2004—2013年)、第2阶段(升级实施阶段,2014—2021年)、第3阶段(转型发展阶段,2022年至今)。招生专业由仅包含专科专业到本科、专科专业兼有,教育类型由只有非全日制教育到全日制、非全日制教育兼有。益阳开放大学在湖南开放大学的业务指导下,先后参与3轮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在益阳全市范围内实现了该培养计划的全覆盖。2022年,益阳市委组织部、教育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联合行文,依托益阳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持续实施新一轮“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
在前面2轮的培养计划中,益阳各县(区、市)都涌现出不少创新创业典型:他们有的是回乡创办了企业;有的是“农民发明家”;有的创办了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群众一起致富;还有部分学生考取了公务员,换届中当上了村支书、主任,进入村级班子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推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据统计,在上一轮培养计划中的益阳农民大学生,留在当地就业或创业的比例为73.83%,考取基层公务员的占比为4.69%;创办企业及合作社300多家,建立示范基地48个,带动周边农户17 882余户共同致富,为益阳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调查发现,当前益阳市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情况也存在以下问题。
2.1 文化水平偏低,学习能力偏弱
农民大学生入学前大部分是高中或中专学历,他们文化水平偏低,学习基础较差,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偏弱。部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较差,日常的文本写作较为困难;他们计算机基础薄弱,常用的文字输入法不熟练,收发邮件困难,“湖南农民大学生学习网”网址时常输错。获取新信息的能力不强,部分学生还是依靠传统媒介(电视、报纸、广播等)来获取资讯。新的产品营销媒介工具(“互联网+”电商)不会使用或使用不足,未能用于产品日常销售中。创新创业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要求个人能紧跟时代步伐,敏锐捕捉商机,掌握良好的沟通、营销技巧,克服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并最终将想法付诸实践,文化水平低、学习能力差必然会成为创新创业者的短板。
2.2 主动学习意识不高,创新创业能力不强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以益阳开放大学262名在读农民大学生为样本,调查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或培训的了解情况。结果显示,“十分了解 ”“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不了解”的占比分别为7.2%、19.4%、32.6%、38.2%、2.6%。由此可见,益阳市农民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或培训的了解程度还不高,从侧面反映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学习的主动性意识还不高。以该校262名在读农民大学生为样本,调查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发现“从来没有想过创业”的农民大学生占5.1%;“考虑过但有顾虑”的农民大学生占46.4%;“正在创业”的农民大学生占28.2%;“准备创业”的农民大学生占18.6%;“创业失败”的农民大学生占1.7%。由此可见,农民大学生正在创业的学生比例还不高,对于创业有顾虑而未能创业的学生占较高的比例,反映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不强。农民大学生都是在职学习,在当地农村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或经营管理工作,很多学生有自己的经营实体,但仅有少部分学生在创业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2.3 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不足
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不够明确。人才培养专业规则中尽管设计了“农村政策法规”“实用管理基础”“农产品营销实务”等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但课程理论内容偏多,实践环节不足,部分学生感觉课程实操性、应用性还不强。课程设置未考虑本土化创新创业需求,一些地方特色农村经济案例和特色农业案例未考虑,比如益阳市安化县的黑茶品鉴与营销、南县的稻虾共生养殖、沅江市的果蔬种植等。同时,一些学生的个性化创新创业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比如对创业项目的选择、不了解创业帮扶政策、创业资金贷款等。
3 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培养路径
3.1 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课堂双创思维
人才培养目标是指教育要培养出最终的人才质量和规格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人才培养途径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8]。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必然要将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教学活动中予以明确,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进行融合。对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降低基础理论课程所占比重,增设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关的实用课程。结合地方区域农业经济特点,开设“三农”特色课程。不断培养和壮大校本部创新创业教学师资团队,吸纳当地农业部门、高职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行业专家和创业成功人士担任授课兼职教师。适时举办创新创业专题培训班,不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3.2 加大双创典型宣传,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
通过加大对学生一些创新创业典型案例的宣传,创业成功者的创业经历、经验必然会对正在创业者、未创业者有所启发。学生通过学习身边真实鲜活的成功案例,其创新创业热情必将激发,自觉投入火热的双创实践活动。班主任和授课教师可收集学生创新创业信息,定期关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情况。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家访,实地了解学生双创项目发展情况。创业成功者典型事迹除了在地方日报、政府媒体发布,还可以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上开辟专栏、定期发布,供学生持续关注学习。学生双创典型事迹也是课堂上教师对创新创业进行宣讲的重要材料。精选一批典型创业成功者经营实体作为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教学基地,持续给予支持帮扶,发挥基地负责人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突出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可借鉴、复制、推广的经验,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有所悟、有所得,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3.3 搭建竞赛交流平台,做好双创实践指导
创新创业要想成功,仅仅被动地依靠课堂上教师传授的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更要主动学习、勇于实践,消化吸收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创新创业竞赛给农民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锻炼和学习交流平台。通过参与竞赛,学生不仅提升了个人的文字综合能力,对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项目优势、项目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项目核心竞争力、项目财务分析、项目扶持政策、营销沟通技巧等创新创业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得到了指导教师、现场专家对创业项目的指导和点评,还结识了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国家开放大学定期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创新创业案例大赛,学校组织开展初赛。在初赛中,学生撰写的参赛作品在教师的指导下可反复修改完善。学生优秀作品经学校推荐可继续参加湖南开放大学的选拔赛,脱颖而出者继续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的决赛。近年来,学校教师已指导多名学生在国家开放大学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包括亚军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此外,各县(区、市)开放大学可组建创新创业小组或协会,定期组织学生就创新创业主题开展交流和实践活动。学校可建立重点学生跟踪帮扶制度,双创专家团队定期就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指导、答疑或实地走访调研,帮助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陈建民.用远程教育方式培养现代职业农民的思考与实践[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4):1-6.
[2] 张吉先,方志刚.数字化环境下农民大学生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4):23-28.
[3] 曹荣军.开放教育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路径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8(3):12-15.
[4] 沈健,郑宁国.开放教育强化“互联网+”创业型农民信息技术技能教育的探索[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4(1):1-5.
[5] 万海燕,曾宪宁,胡春梅,等.农民大学生创业需求与远程教育课程设置的适应性研究:以江西电大为例[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0(4):67-70.
[6] 曾宪宁,万海燕,张晓梅,等.以创新创业联盟为抓手的“三农”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8(3):82-85.
[7] 方乐.以学生社团为依托促进农民大学生创业教育:以湖南省湘潭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78-79.
[8] 王建枫.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大学农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以浙江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21(15):74-77.
[9] 曹荣军,喻玉明,邹海明.基于职业能力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质量评价策略研究[J].教育评论,2016(6):41-45.
[10] 陈萍.基于创业自我能效感的农民大学生创业支持影响研究[J].南方农机,202 52(9):36-37.
[11] 郑宁国,孟志乾.电大现代职业农民培育质量评价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5):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