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法的台州茶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4-11-05王文明
摘要 茶叶是台州传统特色农产品,在省内竞争处于劣势,茶产业是台州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其健康发展对促进产地山区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商的兴起,台州茶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风口,在全面了解台州茶产业现状基础上,运用SWOT法,从内部优势及劣势、外部机遇及威胁4个方面对台州茶产业进行全面分析,梳理产业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最后给出促进台州市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台州;茶产业;SWOT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0-025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0.06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atus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aizhou Tea Industry Based on SWOT Method
WANG Wen-ming
(Tai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Taizhou,Zhejiang 318020)
Abstract Tea is a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in Taizhou,which is at a disadvantage in the competition in the province.Tea industry i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Taizhou agricultural economy,and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mountainous area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rise of e-commerce,the development of Taizhou tea industry has ushered in a new outlet.Based on status survey and by using SWOT method,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l4+jphOKJkoCS+3wz85eQw== of Taizhou tea industry from four aspects: intern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sort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faced by the industry,finally,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aizhou tea industry.
Key words Taizhou;Tea industry;SWOT method;Countermeasure
茶产业是涉及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民生产业,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如何充分挖掘我国茶文化的资源、发挥生态优势、打造本土品牌,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1-3]。台州市作为浙江茶叶主产区之一,茶产业一直都是台州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台州市茶产业发展既迎来了站在风口的产业机遇,也面临着转型阵痛的种种问题,为此,笔者基于台州茶产业发展现状,通过SWOT法分析台州市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内部优势及劣势、外部机遇及威胁,并从4个方面提出了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对台州市乃至整个浙南地区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台州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地带,与温州市、金华市和丽水市相邻,而其北面则与绍兴市及宁波市接壤。地势主要由山地和丘陵构成,且整体上呈现出由西向东的倾斜趋势,台州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属于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茶叶是台州传统特色农产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台州市的茶产业近年来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依托茶叶资源优势,该市厚植“茶+”产业生态,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全市共有茶园13 400 hm2,年产量达到5 700 t,产值为7.45亿元,茶叶品类涵盖了绿茶、红茶、青茶等三大茶类以及一个特种茶类,茶园种植主要集中在仙居、天台、三门3县市,其中天台县茶园种植面积最大,达到6 866.67 hm2,去年的总产值达到4.5亿元,种植品种主要以绿茶黄茶为主;三门拥有茶叶面积1 333.33 hm2,年总产量达到520 t,产值6 000万元,其中的名优茶产量为355 t,产值达到3 600万元;仙居县当前茶叶种植面积约1 333.33 hm2。尽管种植面积不大,但仙居县仍然注重提升茶叶的品质和种植效率,如引进珍珠奶白茶和富阳龙井等优质茶叶品种进行示范种植。茶叶年产量约为800 t。其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台州市不仅在茶叶生产上有显著的成果,还在茶文化、茶科技方面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和发展。台州和合茶文化作为中华茶文化的一支,具有历史悠久、多元一体、与时俱进的特点。台州的茶文化深深地融入了养生理念、审美意境、参禅功能等人文价值,成为台州重要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同时,台州市农合联也在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文章,带动农民因茶致富、因茶兴业,加速形成“产业+科技+文化”的致富乘数效应。
2 台州市茶产业SWOT法分析
SWOT分析法,也称态势分析法或道斯矩阵,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主要用来评估研究对象自身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优势和劣势是内部要素,更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自身的能力强弱;而机会和威胁来自外部环境,它们是研究对象发展的外部推动力[4-6]。在进行SWOT分析时,需要通过调查列举出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利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这些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深入分析。这一过程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竞争环境,从而得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结论,供决策使用。
2.1 内部优势因素(S)
2.1.1 台州市自然条件适合茶树生长。
茶树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度,台州市地处浙江省中部沿海,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以山地丘陵为主,为亚热带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受海洋水体调节和西北高山对寒流的阻滞,境内夏少酷热,冬无严寒,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全市年均日照时数1 800~2 037 h。平均气温低于10 ℃为冬季,高于22 ℃为夏季,介于10 ℃与22 ℃为春秋季。年降水量1 185~2 029 mm,年平均降水量1 632 mm。台州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2.1.2 区位优势明显,产业集中程度高。
台州地处我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地区长三角,区域优势明显,这个地理位置使得台州既可以便捷地接收到内陆的各种资源,又可以利用海洋资源进行发展。台州工业基础雄厚,覆盖了汽车、医药健康、智能缝制设备、高端模具、植保机械等众多领域。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台州市积极构建产业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产业链可替代安全体系、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系、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产业基础服务体系以及产业数字化体系,台州雄厚的工业基础可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台州市茶产业规模不大,但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北三县,生产规模扩大、组织化程度较高,与辖区茶农联结比较紧密,产业相对稳定,对周边农户/aX9f37QYPyAjA3XeL26bZEFP/jwLWfWn20aaafnU60=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同时台州拥有茶企189家,其中初制茶厂改造135家,通过QS认证51家;拥有茶叶专业组织142家,其中合作社137家、协会5家,茶叶主要品牌59个[7],整个茶产业集中化程度比较高。
2.1.3 名优茶品种丰富,品牌化发展有成效。
经过多年的发展,台州已有特色名茶天台山云雾茶、临海蟠毫、羊岩品茶、台州八珍凉茶、仙居有机茶、仙居碧绿、车门湾茶叶。这些名优茶在全国多次评选中获奖,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部分茶叶出口韩国、日本、欧洲,在大力发展名优绿茶的同时,台州也在积极花香型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其他品种,增大夏秋茶利用率。
2.2 内部劣势因素(W)
2.2.1 产业规模较小。
尽管近年来随着台州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台州茶产业规模得到一定扩大,茶园种植面积超过13 333.33 hm2,茶叶年产量达到5 700 t,仅占全省总量的6.5%、3%,规模较小、县域竞争力较弱,难以向省里及国家争取相关政策,同时缺少专业的茶叶销售市场,销售渠道有限,很多茶叶被外地收购,本地茶叶企业只能通过传统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如农贸市场或个体商贩,很难实现规模化销售和品牌推广。缺乏对茶叶的精深加工,使得茶叶产品的附加值较低,茶叶产品的种类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缺乏茶休闲体验等产业链,与茶文化相关的休闲体验项目较少,这使得游客在参观茶叶种植基地或购买茶叶后,无法进一步了解和体验茶文化的魅力,这也限制了茶叶产业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2.2 茶叶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
台州市茶园主要分布在北三县等经济相对落后县,许多茶园位于偏远山区,大型机械无法上山作业,加上建园时标准低、配套设施缺乏,没有考虑茶园宜机化,很多茶园生产环节主要依靠人工,如采茶环节,只能外雇年纪大的老人人工采摘,这导致茶叶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效益低下[8-10]。随着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村中年轻劳动力不足且对从事茶业的积极性不高,很多茶园甚至无人管理而荒废。茶叶深加工能力较弱,目前只有一些初级加工设备,加之设备老化,茶农操作不规范,导致茶叶品质下降。茶园管理技术落后,茶叶深加工能力有限,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台州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2.2.3 全国性的知名品牌较少,缺少龙头企业。
台州虽在努力提升本地茶叶品牌知名度上下了功夫,打出了如天台山云雾茶、临海蟠毫、羊岩品茶、仙居碧螺等茶叶品牌,但这些品牌基本局限于本地销售和认可,在全国市场上认可度仍然不够,缺少如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这样家喻户晓的名优茶品牌。同时,全市茶企也以中小规模为主,缺少能引领行业发展的大型茶企,如湘丰茶业等龙头企业。一个强大的龙头企业可以带动整个茶叶产业的发展,通过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来推动台州茶叶的销售和知名度。其次,有一个强大的龙头企业可以引领茶叶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台州茶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3 机遇(O)
2.3.1 国内外茶叶消费稳步增长。
随着产业保健功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茶叶消费热度不断提升,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茶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品和文化符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在国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饮食的健康与品质,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饮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绿茶、红茶等主流茶类,其销量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此外,随着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茶艺表演、茶叶品鉴等活动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进一步推动了茶叶消费的增长。同时,国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也在稳步增长。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之一,其出口额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和接受中国茶叶,并将其视为高品质的饮品和文化象征。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一些知名的中国茶叶品牌也开始走向世界舞台。茶叶的健康功效也逐渐被国际消费者所认可,进一步推动了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消费需求。
2.3.2 政府政策引领产业发展。
早在2015年,财政部和农业部就联合发布了《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21年1月4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
为了贯彻落实这一建议,农业农村部于2023年2月发布了《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浙江省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在2021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精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浙江省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其中包括支持现代种业振兴发展、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先导区建设、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完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体系等6条政策。
2.3.3 经济发展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市场。
2022年,台州市GDP达到6 040亿元,位居浙江省内第6名,全国第44位,随着全是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日趋完善,市域周边茶叶潜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台州市的旅游业也在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也为茶叶的销售提供了新的市场。此外,台州市政府也通过提供财政支持、技术指导等方式积极推动茶产业的发展。如帮助茶农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举办各种茶叶文化活动,推广台州茶叶品牌,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2.4 外部威胁因素(T)
2.4.1 产业需求整体过剩,同行竞争激烈。
我国茶产业规模不断增长,每年都有大面积茶园投入生产,产量增速明显大于消费增速,各茶叶生产大省都加快相关茶产业升级换代,推进包括茶园生产机械化、茶叶加工自动化、茶叶销售集中规模化等各类项目,同行竞争越加激烈,严重威胁到台州茶产业的发展。
2.4.2 国际市场不稳定。
随着乌克兰危机等事件发生,国际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导致中国整体外贸情况受到影响,茶叶出口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在国际市场,中国的绿茶和红茶品牌竞争力较弱,其声誉不及斯里兰卡和印度等国,同时花茶等品种在国外消费者需求不及绿茶等传统茶类[11],使得外销压力持续增大。
3 台州市未来茶产业发展建议
3.1 强化政策引领支持,适当扩大生产规模
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深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政府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可设立专项资金,对现代化茶园改造、引进自动化加工设备、培育知名茶叶品牌等给予一定补贴,同时对茶企、茶厂、茶园用地用电等给予一定优惠政策,适当扩大全市茶叶生产规模,打造浙江中部特色核心市。
3.2 以电商为渠道,做强做大本地特色品牌
浙江是我国电商的发源地,也是全国电商最活跃的省份,应该充分利用电商资源,宣传台州茶叶,打响台州名优茶品牌,拓宽茶叶销售渠道,大量开展网上电商直播卖茶。第一,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在天台、三门、仙居、临海等生产重点县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打造名优茶品牌,提高茶叶生产质量,提高茶叶相关产品附加值,推进全市品牌整合,明确重点推广品牌,加强文化宣传,择优挑选出代表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名优茶品牌,推进标准化生产,如统一加工、包装等,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借助中国茶叶博览会等媒介,创新开展台州名优茶品牌推介与宣传。第二,政府引导、行业参与,全力建设电商平台,培养一批能够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销售人才,拓宽茶叶销售渠道,借助互联网进一步打响台州名优茶品牌。
3.3 加快产业技术升级
基于台州市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茶产业的现实需求,大力开展本地区优质茶树品种培育工作,也可引入外省优质的红茶、绿茶等树种,进行推广栽培。加强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联合研发适合在台州地区推广的优质品种、机械化管理、自动化制茶工艺等先进技术,同时制定台州市区茶叶生产相关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鼓励茶农、工人参加职业技能相关培训,提升茶叶一线从业者技能和文化水平,可探索设置年度茶叶加工技能大赛等,设立一定奖金,激励企业提高茶叶生产技术水平,稳步提升茶叶生产质量。
3.4 从规模化经营着手,培育本地龙头茶企
目前全市茶企以中小规模为主,小作坊式较多,在国内市场中竞争力较小,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产业链的整合,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第一,按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要求对中型茶企进行改造升级,要加强示范推广与引领作用,可探索与外省市知名大型茶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对本地茶企进行包装升级,提升区域影响力。第二,对小作坊式茶厂,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其扩大规模和自动化改造,协助小作坊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普及标准化生产观念,进一步保证茶叶生产质量。
4 结语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台州市茶产业站在了新的转型风口,应发挥政府政策引领作用,做强做大本地品牌,借助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加大品牌推介与宣传力度,同时引进先进栽培、管理、加工技术,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高茶叶生产质量,最后从规模化经营着手,积极培育本区域龙头茶企。
参考文献
[1] 冷杨,童杰文,黄萍,等.我国茶产业发展“十三五”回顾及“十四五”展望[J].中国茶叶,202 43(9):25-30.
[2] 罗列万,冯海强,胡双,等.浙江省茶产业“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J].中国茶叶加工,2021(1):6-12.
[3] 梁帅龙,冯海强,罗列万.三门县茶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22,63(8):1670-1672,1698.
[4] 石会娟,王俊芹.基于SWOT法的河北省梨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果树,2019(1):96-99.
[5] 郭丽,吴翠云.基于 SWOT 法的新疆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J].落叶果树,2020,52(5):36-39.
[6] 苏美娜,董孝斌.安溪县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9):316-318.
[7] 陈伟华.我市“四优化”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N].台州日报,2014-03-03.
[8] 王文明,肖宏儒,宋志禹,等.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0,41(5):226-236.
[9] 王文明,宋志禹,赵映,等.我国茶园中耕管理机械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 42(1):52-58,218.
[10] 伍琳.溧水区茶产业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234-236.
[11] 沈童菲,王森培,张慧,等.中国茶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发展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19(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