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流转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2024-11-05李彩玉
摘要 构建农业绿色技术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我国农业农村“三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借助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江苏省的入户调研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和PSM模型,研究农地流转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转入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农地无偿转入形式不利于农户技术采纳。此外,研究还发现农户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收入和种植面积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年龄、是否兼业、风险偏好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应该推动农地流转工作有序开展,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引导农户适度开展规模经营,进而促进农户绿色技术采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农地流转;农户;绿色技术采纳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0-0202-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0.04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Influence of Farmland Transfer on Green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of Farmers
LI Cai-yu
(School of Economics,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5)
Abstract Constructing agricultural green technology system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realiz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Based on the household survey data of Jiangsu Province in 2022 China Land Economic Survey (CLES), the Probit model and PSM model were us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farmland transfer on farmers’ green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armland transfer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farmers’ green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The conclusion is still valid after the robustness test. The form of fre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adoption of technology by farmers. In addition,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farmers’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level, health status, family income and planting area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farmers’ green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while farmers’ age, whether they have part-time jobs and risk preference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s on farmers’ green technology adop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innovate the social service model, guide farmers to carry out appropriate scale management, and then promote the adoption of green technology by farmers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Farmers;Green technology adoption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农业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1-2]。面源污染是目前我国农业农村资源环境突出问题,过量施用化学农药致使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的平均用量超过世界水平2.5~5.0倍,对土壤和水资源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国家对面源污染防治非常重视,2015—2023年历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化学用品减施增效行动,稳步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绿色农业技术在改善农地质量、治理农业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5],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文件,致力于构建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技术体系。随着新一轮土地确权工作将落实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长久不变政策,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30年。农地流转是否会影响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程度如何,需要进一步研究。
农户是农业生产的决策者和实施者,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7]。学者们研究发现农户对农业绿色技术的价值理念是非常认同[8],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到家庭特征[9]、农地确权[10]、风险偏好[11]、社会化服务[12]和经营规模[13]等因素影响,农户采纳绿色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农业绿色转型进程[14]。从国家政策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角度研究,毛慧等[15]发现参与农业保险的保额越高,农户采纳农业绿色技术的比例就越高;农业补贴制度是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农业补贴对农户采用农业绿色技术及时间具有促进作用[16];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和示范带动效应有利于农业绿色技术采纳,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对农业绿色技术效率和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7]。从经营规模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角度研究,基于我国小农户居多、人均耕地面积少的特点,学者们对农业生产环节绿色技术进行研究,发现规模经营有效促进农业减量化,规模农户对绿色技术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18];规模经营与绿色技术进步具有协同效应,对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具有强化作用[19];农户组织化对小规模农户的绿色技术采纳具有带动效应,显著提高农户采纳绿色技术的比例[20]。然而。有学者研究发现,经营规模与农业绿色技术采纳呈现“U”形[21]或者倒“U”形[13]关系,转入农地面积所占比例越高,农户绿色技术采纳水平就越低;孔祥智等[22]通过修正理论模型研究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认为经营规模在模型中不是一个有效变量。已有的研究出现相悖的原因在于,忽略农地流转对象的差异性,以及这种差异性背后蕴涵的流转主体行为能力对农业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农地转入可以扩大经营规模,进而通过规模经济促进农户采纳农业绿色技术,但是规模农户和小农户之间在行为能力方面的差异,致使两者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产生异质性。
现有的研究围绕农业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对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鲜有农地流转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的研究,土地流转的规模和形式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机理路径和异质性分析不够全面。基于上述研究,笔者将农地转入的农户经营规模和流转形式纳入研究范畴,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将流转形式划分为无偿转入和有偿转入,剖析流转形式在农地流转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差异的内在机理;最后,运用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2022年在江苏省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相较于其他研究,创新之处可能体现在:一是使用微观数据,从个人层面和家庭层面分析农地流转与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关系;二是选取农地流转为解释变量,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在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中的影响。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农地转入农户采纳农业绿色技术的决策依据是成本收益分析,相比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绿色技术一般具有投入高、收益跨期[23]的特点。农户在采纳农业绿色技术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同时要考虑收益的跨期属性。
1.1 农地流转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农地流转是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必然选择,由此加快土地集约化引发农地经营规模调整,进而通过规模化效应影响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24]。农地流转有利于农户经营规模扩张,农地产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农地利用率得到提高;农地转入的农户对农业绿色技术采纳行为更加积极[25]。进一步分析,农地经营规模的差异性致使农户生产经营活动与管理方式发生分化,规模化农户重视市场需求、发展逻辑与绿色理念,关注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更加关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因此规模化农户倾向采纳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技术[26]。规模化农户在资本、土地等具有禀赋优势,与小农户比较,规模化农户资本优势突出,对新技术的风险抵抗力更强、承担新技术的成本能力更高,有利于农业绿色技术采。同时,农地规模化经营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有效降低农户采纳农业绿色技术成本[27]。农地流转有利于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实现了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说H1。
H1:农地流转236058bac9b1676505fe7536bffc6d98行为显著促进了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
1.2 农地流转形式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从理性人的角度分析,农地流转同时存在有偿与无偿2种方式,农户会选择利用最大的选择方式[28]。在有偿的方式进行农地流转时,农地转入者需要向转出者支付货币租金;在无偿方式进行农地流转时,农地转入者需要向转出者补偿货币租金之外的资源利益[29]。根据诱致性技术创新的理论,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价格反映资源禀赋情况,有效引导技术进步与采用,然而无偿转入农地的真实价格被低估,阻碍了农户技术采纳。相比于有偿转入农地,无偿转入农地节约了租金成本,但是不能保证节约的租金成本促进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市场化的有偿转入农地具有“融资效应”[30],此时无偿转入农地没有明显优势。因此,提出研究假说H2。
H2:与有偿农地转入农户相比,无偿转入农地不利于农户绿色技术采纳。
2 数据变量说明与模型选择
2.1 数据来源
研究运用的微观调研数据来自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江苏省的入户调研。问卷涉及农户生产经营情况及土地市场等多个方面内容,采用等比例抽样(PPS)方法对江苏省24个行政村和1 203农户进行调查与访谈。调查问卷科学设计问题,对农户禀赋、技术采纳及农地流转情况进行询问,数据有效支持本研究问题,在筛查剔除缺失变量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 104份。
2.2 变量选取
2.2.1 被解释变量。
农户绿色技术采纳是该研究的被解释变量,参考相关文献,结合水稻生产种植的实际情况,选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这3项具有代表性的绿色生产技术,衡量农户绿色技术采纳水平可以将其分为,采纳其中一项及以上赋值为 一项绿色技术未采纳则赋值为0。
2.2.2 核心解释变量。
农地流转是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因此用是否进行农地转入表示。农地转入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基础,所形成的规模效益有效降低农户技术采纳成本,农户进行农地转入取值为 未进行农地转入取值为0。
农地转入形式是该研究的另外一个核心解释变量,根据问卷中对农地转入租金的金额进行表示,当农地转入金额不为0时即有偿转入取值为 当农地转入金额为0时即无偿转入取值为0。
2.2.3 控制变量。
在参考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该研究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生产经营特征2个方面选取控制变量。其中,个人变量包括农户的性别,通常女性不倾向采纳新技术;年龄,年龄越大越倾向不采纳新技术;婚姻状况,已婚农户由于考虑家庭,倾向于不采纳新技术;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采纳新技术;健康状况、是否兼业、风险偏好及农业技术培训等均可能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为更好地进行综合分析,家庭生产经营特征选取家庭收入、种植面积和是否购买农业保险等与农户技术采纳密切相关的变量。表1是相关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2.3 模型设定
该文研究农地流转对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因此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因为被解释变量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属于二元选择,因此采用Probit二元模型进计量回归。其表达式如下:
Yi=α+βEi+δXi+εi(1)
式中:Yi表示农户i的绿色技术采纳情况;Ei表示农户i是否参与农地转入(转入形式:有偿或无偿);Xi表示控制变量,包含个人特征和家庭生产经营特征;α、β和δ均为待估系数;εi表示随机扰动项。
3 实证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如表2所示,从样本农户技术采纳情况来看,单项绿色技术占比最高的是病虫害防治技术,接近7成;超过4成的样本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大约只有2成的调研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样本农户采纳技术数量情况来看,没有采纳任何绿色技术测农户占比超过3成;采纳1项绿色技术的农户大约占2成,而采纳2项绿色技术的农户仅超过1成,明显看出农户对绿色技术采纳的积极性有待加强。
3.2 实证回归结果
表3是实证回归结果,即农地流转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列(1)结果表明,核心解释变量“农地转入”对被解释变量“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在0.01的显著性水平具有正向影响。参与农地转入的农户比未参与农地转入的农户在绿色技术采纳中高出83.4%,说明农地流转促进了农户技术采纳行为,验证了研究假说H1。
列(2)是农地流转形式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流转形式”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在0.01的显著性水平具有正向影响。有偿形式农地转入比无偿形式农地转入的农户在农户技术采纳行为高出121.6%,说明无偿形式农地转入不利于农户技术采纳,验证了研究假说H2。
列(3)表示农地流转形式在农地流转影响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形式在其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有偿形式农地有利于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具体分析,农地流转形式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每提升1单位,农地流转的影响提升0.493单位,进一步验证了研究假说H2。
结合Probit模型中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部分控制变量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具有显著影响。农户年龄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负向影响,即农户年龄越大越不倾向采纳绿色技术;婚姻状况对农户绿色技术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正向影响,即农户结婚后倾向采纳绿色技术;受教育程度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正向影响,即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采纳绿色技术;健康状况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正向影响,即农户越健康越倾向于采纳绿色技术。同时发现,是否兼业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负向影响,即农户从事兼业活动倾向不采纳绿色技术;风险偏好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具有负向影响,即农户越厌恶风险越倾向不采纳绿色技术。此外,家庭收入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户绿色技术具有正向影响;种植面积在0.01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具有正向影响。
3.3 稳健性检验
为进一步检验农地流转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影响的稳健性,该研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确保实证结果的真实性。倾向得分匹配法(PSM)通过构建反事实因果推断框架,可以有效解决自选择偏差估计问题。借助倾向得分匹配法是对平均处理效应进行估计,协变量选取个人特征变量和家庭生产经营特征变量,该研究对参与农地转入农户的平均处理效应(ATT)进行有效估计。该研究采用了一对一匹配、近邻匹配、半径匹配、核匹配、局部线性回归匹配、样条匹配和马氏匹配等7种常用的估计方法,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稳健性,回归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参与农地转入的农户比未参与农地转入的农户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农户技术采纳可能性明显有所提高,同时证明基准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
该研究基于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1 104份农户的土地经济调查数据,借助二元Probit模型,研究农地流转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农地流转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②无偿形式农地流转不利于农户技术采纳;③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受到农户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否兼业、风险偏好、家庭收入和水稻种植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农户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收入和水稻种植面积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户年龄、是否兼业、风险偏好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4.2 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更好地发挥农地流转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的促进作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强农地流转政策的支持力度,重视资源禀赋较差的小农户,引导农户根据自身生产需要参与农地流转;第二,有序开展绿色技术推广工作,对农户采纳绿色技术适当给予成本补贴,倡导农户农业生产绿色转型;第三,培育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户绿色技术推广提供资源基础;第三,完善农业组织化服务功能,为农户提供农资采购、农技培训、质量检测、销售服务和信息支持等社会化服务,争取服务模式创新更适合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农户绿色技术采纳。
参考文献
[1] ADNAN N,NORDIN S M,BAHRUDDIN M A,et al.A state-of-the-art review on facilitat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hrough green fertilizer technology adoption:Assessing farmers behavior[J].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19,86:439-452.
[2] EANES F R,SINGH A S,BULLA B R,et al.Crop advisers as conservation intermediaries:Perception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relying on nontraditional partners to increase U.S. farmers’ adop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J].Land use policy,2019,81:360-370.
[3] 高杨,牛子恒.风险厌恶、信息获取能力与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9(8):109-127.
[4] 仇焕广,苏柳方,张祎彤,等.风险偏好、风险感知与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J].中国农村经济,2020(7):59-79.
[5] 张朝辉,刘怡彤.加入农业合作社能促进果农采纳新型生物农药技术吗[J].林业经济,2020,42(12):20-26,92.
[6] ADNAN N,NORDIN S M,BIN ABU BAKAR Z.Understanding and facilitat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actice: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doption behaviour among Malaysian paddy farmers[J].Land use policy,2017,68:372-382.
[7] ADNAN N,MD NORDIN S,RAHMAN I,et al.Adoption of green fertilizer technology among paddy farmers:A possible solution for Malaysian food security[J].Land use policy,2017,63:38-52.
[8] 张改清,张建杰.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对耕地感知价值的中介效应检验[J].经济经纬,2023,40(4):48-57.
[9] 张童朝,颜廷武,仇童伟.年龄对农民跨期绿色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J].资源科学,2020,42(6):1123-1134.
[10] 文龙娇,常雪,顾天竹.农地确权何以影响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基于太湖上游地区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2):46-56.
[11] 左喆瑜,李周.风险偏好、政策干预与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基于世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考察[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2,21(1):10-19.
[12] 石志恒,符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土地规模和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的悖离[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27(3):240-254.
[13] 刘乐,张娇,张崇尚,等.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农户采取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吗:以秸秆还田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7(5):17-26.
[14] DUFLO E,KREMER M,ROBINSON J.Nudging farmers to use fertilizer:Theory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Keny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 101(6):2350-2390.
[15] 毛慧,胡蓉,周力,等.农业保险、信贷与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基于植棉农户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22(11):95-111.
[16] 毛慧,曹光乔.作业补贴与农户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1):49-56.
[17] 高静,周吉.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绿色生产率提高的机Pt9/JfTR2XVxPvpg+pbMPylrEnx8SnG+IXWNErSgIyo=理与实效[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4,45(5):44-52.
[18] 李成龙,周宏.区域农业规模经营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以病虫害防治环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9):10-16.
[19] 魏梦升,颜廷武,罗斯炫.规模经营与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基于设立粮食主产区的准自然实验[J].中国农村经济,2023(2):41-65.
[20] 刘杰,李聪,王刚毅.农户组织化促进了绿色技术采纳?[J].农村经济,2022(1):69-78.
[21] 蔡书凯.经济结构、耕地特征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740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4):208-215.
[22] 孔祥智,方松海,庞晓鹏,等.西部地区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2004,39(12):85-95,122.
[23] 徐志刚,张骏逸,吕开宇.经营规模、地权期限与跨期农业技术采用: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8(3):61-74.
[24] 李宪宝.异质性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纳行为差异化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3):87-94.
[25] 钱忠好,冀县卿.中国农地流转现状及其政策改进:基于江苏、广西、湖北、黑龙江四省(区)调查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6(2):71-81.
[26] 黄武.农户对有偿技术服务的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种植业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0(2):54-62.
[27] 李博伟,张士云,江激宇.种粮大户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规模化程度差异下的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5):22-3 110.
[28] 陈奕山,钟甫宁,纪月清.有偿VS无偿:耕地转入户的异质性及其资源配置涵义[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6):94-106,159.
[29] 魏佳朔,高鸣,宋洪远.无偿转入土地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福利还是负担[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3-92,187.
[30] 徐升艳,陈杰,赵刚.土地出让市场化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18(3):4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