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2024-11-05徐然马凤才
摘要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关键性作用。利用2011—2022年统计数据,构建黑龙江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呈现整体提升的趋势,其中农业科技服务稳步增长,农业生产服务增长最快,农业金融服务发展较为缓慢,其他各项服务波动程度大,发展不稳定。为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水平,应增加农业科技服务投资,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完善农业保险服务,以保障农户农业生产的稳定;改善金融信贷服务,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强化政策支持,构建良好发展环境。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评价;熵值法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0-019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0.04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XU Ran, MA Feng-ca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9)
Abstract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s play a key role in achieving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servic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using statistical data from 2011 to 2022.The entropy method was applied to measure it.It is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s in the province shows an overall trend of improvement. Among them,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have grown steadil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ervices have grown the fastest,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financial services, and other services have fluctuated greatly and the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unstable.In order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should be increased and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ould be upgraded;agricultural insurance services should be improved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st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or farmers;financial and credit services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services should be enhanced;and policy suppor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a favourable environment for development should be construct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level;Appraise;Entropy method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各种不同市场主体通过提供各种经营性服务,满足农业生产在种植前、中、后的需求。这些服务包括生产、流通、技术、信息和金融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架构和方法制度,对农业生产进行了全方面的扶持[1]。农业农村部及其他相关政府机构陆续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旨在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基本框架。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一直强调“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于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体系、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加速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国外有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农业服务如何实现市场与政府管理的结合、提高服务效率、避免政府干预以及发挥私人服务作用的方面。国外注重农业社会化服务包括产前、产中、产后机制机理等基础理论的探究[2-3],而国内注重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作用成效、现实困境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实证方面。根据韩苗苗等[4]的研究,通过对面板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总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各项服务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陈强强等[5]测算了甘肃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结果表明全省各县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差异显著,这种差异是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地理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所导致的。由于各地区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农业社会服务的发展要秉持着符合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关于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有学者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内涵理解,从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进步以及农业生产条件[6-7];还有学者从生产、流通、技术、信息、金融等多种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8-9]。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在确保本地区粮食供应安全、促进高质量农产品供给以及稳固发展农业产业等方面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使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黑龙江省不断探索、巩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但目前有关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的测度分析较少,缺少相关系统分析。因此,笔者收集了黑龙江省2011—2022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进行测算分析,以期能够真实反映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从而为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推进工作提供助力。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经过研究文献资料,在计算权重方面,常见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以及变异系数法等[10-12],该研究采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
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该研究的评价指标构建参考了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农业生产服务、科技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公共服务5个维度16个指标对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表1)。
1.3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1—2022年《黑龙江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数据。
2 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2.1 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评估
通过采用熵值法,将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各指标具体权重列于表1。在样本期内,农业生产服务和政府公共服务的权重最高,在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设中,这些指标是更加重要的影响因素。
结合2011—2022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总体发展水平结果分析如图1。
从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趋势来看,总体呈上升趋向,发展水平从2010年的0.276 1跃升到2021年的0.554 0,年均增长率7%。农业社会化服务总体发展水平在2010—2014年曲折波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创新问题。该文件还提及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培育经营性的农业服务组织以及创新区域性的综合农业社会化平台等支持和保护政策。随着各项政策的全面落实,2015—2017年农业社会化服务得到有效的稳定发展。从2017年起,中央财政开始拨付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以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在中央一号政策文件中再次强调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关键性。全省在2018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稳步提升。
2.2 农业社会化服务分项指标发展趋势
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单项服务水平来看,2010—2021年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服务、科技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农业基础设施服务、政府公共服务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发展水平变化。
(1)科技信息服务发展水平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电话通信普及水平以及互联网使用水平连年递增,这一发展态势得益于黑龙江省不断加大对科技投入的力度,该省高度重视技术和应用装备在农业中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人才基地,以促进农业科技的强化与人才的培养。
(2)农业生产服务涨幅程度最大也是增速最快,2010—2015年这一阶段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一度跌至最低水平。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首次超过500亿kg,次年粮食总产量居全国首位。到2015年连续4年粮食总产量第一,因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而造成农药和化肥用量不断上升,表明现阶段农业生产服务水平下跌。2016—2021年,农业生产服务指数从0.03上升到0.23,实现了飞速的发展,这得益于2016年底,我国以“十三五”规划为基础,进一步强调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实施“四个最严”措施,以确保人民群众在饮食方面的绝对安全。此外,在农田管理方面也加大了农药和兽药超标残留对土壤带来潜在危害的整治工作。此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得到了显著控制。随后政府进一步增加了对购买农用机械补贴的力度,使得农业机械总动力逐年上升,农业生产服务也实现了稳年递增。
(3)农业基础设施服务逐年递增,这离不开黑龙江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度。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政府不断改造农业水利设施、增强水库抗旱保供水的能力,使得有效灌溉面积从2010年387.522万hm2上升到2021年的617.16万hm2,农村用电量也从55.73亿kW到2021年117.14亿kW,从而大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的状况。
(4)金融服务的生产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然而,资金稀缺和高昂的贷款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严峻问题。农业贷款额从2019年的1 293 亿元下降至2021年的1 187亿元,这表明金融在农业领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支持作用;农业保险额从2010年的139 893万元上升到2021年的576 077万元,这与黑龙江省持续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不断创新政策性保险内容有关,旨在为更多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可靠保障,以分散他们面临的风险。
(5)政府公共服务除2020年外,其余年份发展水平相对稳定,维持在0.02~0.12。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调整每年的固定投资,导致每年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水电建设发展投资金额都有着不同的变化;又因为黑龙江省的自然条件原因,自然灾害类型繁多,每年都面临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因此,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波动大。
3 建议
3.1 增加对科技服务的投资,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黑龙江省应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服务的投资,鼓励建立健全农科教、产研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科技体系,鼓励各高校及研究所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将鼓励人员积极创新研发成果作为人才等各类评估评价的重要依据,以期加强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机构的建设,根据各地区的实际需求,充分考虑当地的生产条件和产业发展特点,并确保提供适应农业生产所需的试验示范条件与技术服务设施,以保证其有效供应。
3.2 完善农业保险服务,以保障农户农业生产的稳定
农业保险服务能够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保障。首先,黑龙江省应积极推动各地秉持独创性的农产品保险制度,以促进农业互助保险的蓬勃发展;其次,为满足不同个体和农业企业的
风险需求,应鼓励各地探索实施广泛责任、高保障水平的农业保险,包括产量、气象指数、农产品价格和收入保险等多种类型,以降低农业面对风险的损失;最后,应积极创新探索数字化农业保险服务,实现数字化农业保险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3.3 改善金融信贷服务,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信贷发展面临困境,应加强对农业金融服务发展的关注。首先,政府应不断完善信贷政策体系,紧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形势,重点围绕农业生产主体制定不同需求的支持政策。其次,重点支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金融服务,充分保障农村贷款需求。最后,应当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以解决农户在融资方面遇到的问题。切实盘活“三农”存量资产,解决农民抵押物匮乏问题,推动农业供应链与产业链共同发展。在推行这个模式时,可以依托惠农支付服务,并增加各种金融服务的种类,以提高农业信贷服务的普惠性。
3.4 强化政策支持,构建良好发展环境
为了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黑龙江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期可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进一步帮助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的稳定,并确保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加强税收方面的支持工作,细化税收方面的政策,根据调研当地农业企业发展状况,逐步增加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投资。最后,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加强政策解读,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服务主体的优势,引导服务户与小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组织分层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孔祥智,楼栋,何安华.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必要性、模式选择和对策建议[J].教学与研究,2012(1):39-46.
[2] 顾瑞兰,杜辉.美国、日本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经验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2(7):7-10.
[3] 田小平.美国、日本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验借鉴:以中国河南省为例[J].世界农业,2016(4):45-51.
[4] 韩苗苗,乐永海,孙剑.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水平测评与制约因素解构[J].统计与决策,2013(3):142-146.
[5] 陈强强,刘勇,谈存峰,等.甘肃省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评价及类型区划[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11(2):44-48.
[6] 李秀萍,窦学诚.四川省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评价及类型划分[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2):314-317,319.
[7] 陈登报.河南省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化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5(3):438-445.
[8] 钟亮亮,童金杰,朱述斌,等.江西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测度及制约因素解构[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4):199-204.
[9] 齐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营效率评价[J].农业经济,2016(10):24-26.
[10] 李江南,陈彤.新疆南疆农业社会化服务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6(5):33-40.
[11] 吕剑平,马亚飞.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社会化服务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甘肃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7):53-61.
[12] 卢冰冰,陈玉兰,余国新.棉农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疆塔城地区245户农户调查数据[J].农业展望,2017,13(2):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