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冠斑犀鸟分布现状调查
2024-11-05宋志勇匡天义张忠员李俊松万正林沈涵乔新尉
摘要 采用半结构访问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冠斑犀鸟的分布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半结构访问调查法结果,在全州自然保护区内运用样线法进行进一步调查核实。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州大渡岗、勐养、勐龙、勐满、尚勇(磨憨)、勐腊、嘎栋、布朗山8个乡镇(街道)均有冠斑犀鸟分布,分布海拔为500~1 400 m,共7~8个种群,数量(32±3)只,冠斑犀鸟对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种植被类型有选择偏好。
关键词 冠斑犀鸟;分布;种群;现状;西双版纳
中图分类号 Q 9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0-008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0.02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nvestig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Status of Anthracoceros coronatus in Xishuangbanna
SONG Zhi-yong KUANG Tian-yi2, ZHANG Zhong-yuan1 et al
(1.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shuangbann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Jinghong, Yunnan 666100;2.Technical Service Centre for Xishuangbanna 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Forestry, Jinghong, Yunnan 666100)
Abstract Semi-structure survey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status of Anthracoceros coronatus in Jinghong City, Menghai County and Mengla County of Xishuangbanna 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emi-structure survey, the sample line method was used to carry out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verification in the whole prefectu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oronatus was distributed in 8 townships or streets, Dadugang, Mengyang, Menglong, Mengman, Shangyong (Mohan), Mengla, Gadong and Bulangshan of Xishuangbanna 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e distributed altitude was 500-1 400 m.There were 7-8 species with a total number of (32 ± 3).And A.coronatus had the preference for tropical rain forest,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and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Key words Anthracoceros coronatus;Distribution;Population;Status;Xishuangbanna
冠斑犀鸟(Anthracoceros coronatus)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1],隶属犀鸟目犀鸟科冠斑犀鸟属。体长可达78 cm,整个上体包括头、颈侧、两翅,喉及胸部均为黑色;腹、肛周、尾下覆羽均为白色。嘴上具有大的单峰盔突,颜色为蜡黄色或象牙白色,盔突背面由基部到先端有一块明显的黑色斑,盔突的两侧也各有一块黑色斑,从中部斜向喙的先端。主要栖息于海拔1 500 m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常绿阔叶林中。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多在树上栖息和活动,有时也到地面上觅食;叫声似“嘎克、嘎克、嘎克”,粗壮洪亮;主要以榕树等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也捕食蜗牛、蠕虫、昆虫、鼠类和蛇等动物[2]。由于冠斑犀鸟的配对几乎是终身制,因此也被冠以“爱情鸟”的美称,繁殖期4—5 月, 营巢于树洞、岩洞中、产2~4卵,孵化期约30 d,为晚成鸟。
西双版纳犀鸟科(Bucerotidae)共有4种鸟类,分别为冠斑犀鸟、白喉犀鸟(Ptilolaemus tickelli)、棕颈犀鸟(Aceros nipalensis)、双角犀鸟(Buceros bicornis),4种鸟类均为留鸟,均属东洋界[3]。冠斑犀鸟是鸟类中较为古老的物种,且生活习性特殊,被誉为研究鸟类物种进化和自然演变的“活化石”,又因其对森林种子有传播作用,被誉为“森林农夫”,是一种特殊的热带原始森林指示物种。冠斑犀鸟是我国仅有的5种犀鸟之一,地理分布上我国属于该物种的分布北缘,在我国广西、云南和西藏均有分布[4]。近30年来,随着西双版纳大面积推广种植橡胶等经济作物,天然林面积大幅减少,冠斑犀鸟栖息地面临严重破坏。因此,有必要对冠斑犀鸟野外资源开展专项调查,及时掌握这一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种群规模、栖息地选择,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并提出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
1 调查区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99°56′~101°50′E,21°08′~22°36′N,土地面积1.91万km2,东南与老挝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966.3 km。该地区系澜沧江下游、北回归线以南、亚洲大陆向东南亚半岛过渡地带。总的地势北高南低,州内最高点为勐海县勐宋乡的滑竹梁子,海拔2 429.5 m;最低点是勐腊县南腊河与澜沧江交汇入口处,海拔477 m[5]。全州森林面积151.66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9.40%。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40.39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1.15%;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6.8万hm2,森林覆盖率81.34%,天然林覆盖率54.9%。全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沟谷雨林全国独有,生物多样性丰富。全州有已知高等植物4 669种,其中蕨类植物322种,种子植物4 347种[6]。动物群有10余门类,其中脊椎动物762种,无脊椎动物3 000余种。其中,鸟类427种,鱼类100余种,两栖类38种,爬行类60种,哺乳类130种,昆虫2 448种[7]。西双版纳拥有我国面积最大、最美丽的热带雨林,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风景名胜区,并且是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圈的成员。
2 调查方法
2.1 半结构访问调查法
根据文献记载,参照2018年遥感卫星影像图,结合西双版纳州天然林分布情况,2022年6—12月在全州1市2县32个乡镇(街道)选取256个点(村民小组/站所)作为访谈点(图1),采用半结构访问调查法,了解当地冠斑犀鸟分布情况、种群数量、生境选择等信息,同时使用ArcMap 10.7软件记录和处理矢量数据[8]。
2.2 样线法
根据半结构访问调查结果,2023年1—10月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易武州级自然保护区、景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勐海县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县级自然保护区、国有天然林、集体天然林设定40条调查样线。样线调查区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8种植被类型[9]。样线长度在5 000 m左右,样线目视宽度为50~500 m,鸣声记录宽度为500 m,步行速度为1.0~1.5 km/h(表1)。调查冠斑犀鸟活体或鸣声时记录其种名、种群数量等信息,用单反相机拍摄冠斑犀鸟影像,用录音笔录制冠斑犀鸟鸣声,同时使用GPS记录样线航迹[10]。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平分布
半结构访问调查法调查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州大渡岗、勐养、勐龙、勐满、尚勇(磨憨)、勐腊、嘎栋、布朗山8个乡镇(街道)均有冠斑犀鸟分布。
样线法调查结果显示:40条调查样线中有2条样线发现冠斑犀鸟活体,1条样线发现其洞穴,1条样线听到其鸣声。水平分布上,大渡岗、勐满和尚勇3个乡镇分布相对集中,大渡岗乡的党片、上曼岔、下曼岔、上过口、小平掌,勐养镇的新龙山、江边、大河边、南满河,勐满镇的南坪、河图、上中良,尚勇镇的南满、平河、龙门、尚岗等村寨是冠斑犀鸟分布的重点区域,占全州冠斑犀鸟分布数量的90%以上。冠斑犀鸟分布的自然保护区有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图2)。
3.2 分布海拔
运用ArcMap 10.7软件提取冠斑犀鸟分布的高程信息,参考样线法调查获取的冠斑犀鸟所处海拔高度,得出西双版纳冠斑犀鸟分布的海拔为500~1 400 m。
3.3 种群规模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与监测结果,可知大渡岗、勐养2个乡镇现存至少3个冠斑犀鸟常见种群,数量约12只;勐满、尚勇2个乡镇现存至少3个冠斑犀鸟常见种群,数量约12只;勐龙、勐腊、关累、布朗山4个乡镇冠斑犀鸟种群规模不大,冠斑犀鸟在当地也属偶见种群,估计种群数量不超过8只。综上估算出西双版纳州冠斑犀鸟共7~8个种群,数量(32±3)只。
3.4 生境选择
根据半结构访问调查法和样线法调查结果,发现冠斑犀鸟对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种植被类型有选择偏好,尤其喜欢在桑科(Moraceae)植物树洞中筑巢。繁殖季节,一雄一雌终身制,营树穴生活;非繁殖季节,数十只结群活动,觅食浆果和昆虫为食。
4 结论与讨论
国内鸟类分布调查通常以县为单位,而此次冠斑犀鸟的水平分布调查主要以乡镇为单位进行,重点分布区调查是以村寨(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调查精度大大提高。据文献记载冠斑犀鸟分布区仅限于勐养、橄榄坝[11],而此次调查中冠斑犀鸟的分布共涉及大渡岗、勐养、勐龙、勐满、尚勇(磨憨)、勐腊、嘎栋、布朗山8个乡镇(街道),冠斑犀鸟分布的自然保护区有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此次调查刷新了冠斑犀鸟在西双版纳州的分布。橄榄坝(勐罕)没有发现冠斑犀鸟的分布,这与经济林木的种植不无关系,特别是近年来对橄榄坝沿澜沧江沿线天然林的破坏,直接破坏了冠斑犀鸟的生境。冠斑犀鸟的海拔分布在1 500 m以下,与文献记载基本一致。种群规模也是此次调查的一个重点,西双版纳州冠斑犀鸟共7~8个种群,数量(32±3)只,其中大渡岗与勐养、勐满与尚勇都有接连,冠斑犀鸟种群可能存在重复统计计数,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冠斑犀鸟家域相对固定,日常活动半径为3~5 km。冠斑犀鸟对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2]3种植被类型有选择偏好,筑巢则对高榕(Ficus altissima)、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Linn.)、大青树(Ficus hookeriana Corner)等榕属植物有选择偏好。榕属植物每年都结大量浆果为其提供食物,而榕属植物主干粗壮且有天然树洞能为其提供天然巢穴,为其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满足冠斑犀鸟栖息和觅食的需求。冠斑犀鸟1988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近危物种(NT),2021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动物,可见冠斑犀鸟种群数量已经非常稀少,保护价值颇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R].北京,2021-01-04.
[2] 罗爱东.西双版纳鸟类多样性[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5:382-383.
[3] 罗益奎,蒋爱伍,陈辈乐,等.广西冠斑犀鸟的种群数量及分布状况[J].生物多样性,2013,21(3):352-358.
[4] 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41.
[5]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林业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林业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61-62.
[6] 徐永春,姜汉侨,全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集[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5:5-8.
[7] 王战强,熊云翔.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464-473,433.
[8] 宋志勇,杨鸿培,杨正斌,等.西双版纳北白颊长臂猿种群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西部林业科学,2017,46(3):18-22,27.
[9]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 监测技术规程 第1部分: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DB 53/T 391—2012[S].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
[10] 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方案[Z].2012:10.
[11] 杨德华.西双版纳动物志[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83:79.
[12] 陈天波,蒙渊君,蒋爱伍.弄岗自然保护区冠斑犀鸟的分布与种群数量[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26(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