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插方式对甘薯新品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24-11-05郑太波高瑞邓长芳闫俊李媛宋云
摘要 为提高延安地区甘薯产量,促进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究了直插法、深斜栽插法、水平栽插法、船底形栽插法4种不同栽插方式对甘薯新品系YG2015-4-01成苗数、薯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水平栽插法种植甘薯新品系YG2015-4-01薯苗成活率高,薯形较好,结薯个数多,产量高,商品率高,为最佳栽插方式,适宜推广。
关键词 甘薯;栽插方式;结薯数;产量
中图分类号 S 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0-001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0.00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s of Planting Methods on Growth and Yield of a New Sweet Potato Strain
ZHENG Tai-bo, GAO Rui, DENG Chang-fang et al
(Yan’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yield of sweet potatoes in Yan’an region and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sweet potato industr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four different planting methods (direct planting, deep oblique planting, horizontal planting and boat bottom planting) on the number of seedlings, shape and yield of the new sweet potato line YG2015-4-01.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orizontal planting method had a highest survival rate, best shape, most tubers, highest yield and highest commodity rate, which was the best planting method and suitable for promotion.
Key words Sweet potato;Planting method;Number of potatoes;Yield
甘薯又名红苕、红薯、地瓜等,是旋花科甘薯属双子叶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1-2]。甘薯营养丰富,茎、蔓、叶和块根都富含淀粉、糖、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和钾、铁、铜、钙、硒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各种氨基酸,被称为准营养“完全食品”[3-7]。甘薯属高产作物,生产投入成本较少,产出产量高,具有较强的抗旱、耐瘠薄能力,增产潜力大。甘薯用途广泛,精深加工可实现多次增值,综合利用效益好,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加速特色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8-10]。延安是陕西省甘薯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0.26万hm2左右,年产鲜薯7.02万t,薯块干率高,品质好,销售价格高,种植效益极高,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为了深入挖掘甘薯生产潜能,持续发挥好甘薯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笔者连续3年开展不同栽培方式对甘薯新品系YG2015-4-01薯形及产量的研究,旨在分析和总结出最佳的栽培方式,为甘薯的大面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沙渠湾村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109°21′E,36°16′N)进行。该地海拔1 005.5 m。年日照时数2 416 h,年平均气温8.8 ℃,无霜期170 d,年平均降雨量540 mm。土质为黄绵土,地势平坦,肥力较差,前茬作物为大豆。
1.2 供试材料
甘薯YG2015-4-01新品系是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薯类产业科技创新团队2015年以延安当地甘薯农家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的甘薯新品系。该品系短蔓,茎绿色,叶心齿形、深绿色,薯块长纺锤形,薯块表皮红色,薯肉黄白色,单株结薯数5.00个,属食用型和淀粉加工兼用型品种。
1.3 试验设计
研究目的是提高延安地区甘薯产量,提升商品薯品质,促进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延安当地甘薯栽培技术特点,选用当地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直插法为对照,针对甘薯新品系(YG2015-4-01)设置直插、深斜栽插、水平栽插和船底形栽插4种栽插方法处理(表1)。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排列,重复3次,共12个小区,每小区5行,小区面积为33.75 m2(6.75 m×5.00 m),行距为1.00 m,株距为0.20 m,行长6.75 m,每小区栽插植株175株。试验区四周设置2行保护行,重复之间设0.90 m观察记载走道。
1.4 试验过程
2022年3月26日采用日光温室加盖小拱棚冷床基质育苗,5月14日选取苗高25~28 cm且有7~8片展开叶的壮苗进行剪苗,剪好的薯苗基部用拌有50%辛硫磷乳油泥浆浸泡10 min。栽插前14~21 d结合深耕按照尿素30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分别称量混匀后一次性撒施作基肥。旋耕后起垄覆膜,垄距1.00 m,垄高0.25 m,垄面宽0.60 m,垄上覆盖1.20 m黑色地膜,膜四周用细土压紧压实。5月16日采用垄上人工打孔浇水栽插。栽插后7~8 d查苗补苗,统计成苗率。全生长期内中耕除草3次,培土1次,防病、防虫各3次,10月15日统一收获,测定薯块长宽比、植株结薯数和商品薯产量。
1.5 测定指标和方法
1.5.1 成苗率统计。观察统计各栽插方法田间植株成苗情况(用成苗率计)。
成苗率=小区已成苗植株数(株)/小区栽插总薯苗数(株)×100%。
1.5.2 薯块长宽比 (L/W)测定。参考闫会等的方法用直尺和游标卡尺测量薯块的长度和最大直径, 计算长宽比(L/W),确定薯形, 其中1.5≤L/W<2.0薯形为短纺锤形,2.0≤L/W<3.0薯形为纺锤形, L/W≥3.0为长纺锤形[11]。
1.5.3 植株结薯数测定。收获时,每垄随机选择2株,记录单株结薯个数,求取所选植株总结薯数,计算其平均值为小区单株平均结薯数。
1.5.4 商品薯产量测定。实测小区甘薯产量,剔除病、烂、残次薯及单薯重小于0.1 kg薯块后称重为商品薯产量。
1.6 数据处理和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插方式对栽插成苗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甘薯新品系YG2015-4-01的4种栽插方式处理的薯苗成苗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1处理>A3处理>A4处理>A2处理。直插法成苗率最高,为97.46%,深斜栽插法成苗率最低,为93.65%。
2.2 不同栽插方式对薯块长宽比的影响
由表2可知,甘薯新品系YG2015-4-01的4种栽插方式的长宽比由高到低依次为A3处理>A2处理>A4处理>A1处理。水平栽插法处理的甘薯薯形长宽比显著高于其他3种处理,薯形为长纺锤形。直插法处理的长宽比显著低于其他3种处理,薯形为纺锤形。深斜栽插法与船底形栽插法处理间YG2015-4-01薯形长宽比无显著差异,为纺锤形。
2.3 不同栽插方式对植株结薯数的影响
由表3可知,甘薯新品系YG2015-4-01的4种栽插方式处理单株结薯数由高到低依次为A3处理>A2处理>A4处理>A1处理。其中水平栽插法处理单株结薯数最多,为4.61个;直插法处理单株结薯数最少,为3.28个。水平栽插法处理的单株结薯数显著多于深斜栽插法、船底形栽插法和直插法处理。船底形栽插法处理的单株结薯数与深斜栽插法、直插法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2.4 不同栽插方式对鲜薯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甘薯新品系YG2015-4-01的4种栽插方式薯块总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A3处理>A1处理>A2处理>A4处理。水平栽插法产量显著高于直插法、深斜栽插法和船底形栽插法,为65 327.85 kg/hm2。船底形栽插法及深斜栽插法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产量均较低,其中船底形栽插法产量最低,为54 548.25 kg/hm2。
2.5 不同栽插方式对鲜薯商品薯产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甘薯新品系YG2015-4-01的4种栽插方式处理商品薯产量、商品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3处理>A2处理>A4处理>A1处理。水平栽插法商品薯产量最高,商品率为77.05%。直插法、深斜栽插法、船底形栽插法3种栽插方式处理的商品薯产量间无显著差异。其中,直插法商品率最低,为67.09%。
3 结论与讨论
甘薯块根的形成和膨大受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土壤理化性质、栽植方式、管理措施等多因素协同作用[12-15]。不同的栽培措施对不同类型甘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不同。该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直插法、深斜栽插法、水平栽插法和船底形栽插法4种栽插方式处理对甘薯新品系YG2015-4-01的薯苗成活率、薯块大小、薯形、结薯数、产量、商品率都有影响。直插法种植甘薯新品系YG2015-4-01薯苗成活率最高,但薯形较圆,结薯数少,商品薯产量最低,商品率最低。水平栽插法种植甘薯新品系YG2015-4-01薯苗成活率较高,薯块整齐,薯形好,普遍大又长,结薯数多,产量最高,商品率高,为最佳栽插方式。
刘亚军等[16]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甘薯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平栽、密度52 500株/hm2处理薯块干物重产量最高, 直栽、密度52 500株/hm2处理薯块干物重产量最低,与该试验结果一致。侯夫云等[17]进行了平栽和斜栽法对甘薯种薯的产量比较试验,发现平栽法可以提高甘薯种薯的产量以及中薯率的比值,平栽法甘薯的结薯数显著高于斜栽法,且薯块的中薯率高于斜栽法,这与该试验结果一致。传统的甘薯种植过程中人们习惯用直插法,操作简便,省工。该试验结果显示,水平栽插法种植甘薯新品系YG2015-4-01薯苗成活率高,薯形较长,结薯个数多,产量高,商品率高,为最佳栽插方式,适宜在延安地区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漱韵,刘庆昌,李惟基.甘薯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19-27.
[2] 陆建珍,汪翔,秦建军,等.我国甘薯种植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7年):基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3):393-398.
[3] 朱旭霞,刘莉莎,何素兰,等.保健甘薯的功能及产品开发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11): 34-36.
[4] 黄华宏,陆国权,郑遗凡.不同生育期甘薯块根淀粉糊化特性的差异[J].中国农业科学,2005, 38(3):462-467.
[5] 宋永康,余华,姚清华,等.不同肉色甘薯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J].福建农业学报,2009,24(6):504-507.
[6] 马代夫,刘庆昌,张立明,等.中国甘薯[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
[7] ISHIDA H,SUZUNOA H,SUGIYAMA N,et al.Nutritive evaluation o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leaves,stalks and stems of sweet potatoes (Ipomoea batatas poir)[J].Food chemistry,2000,68(3):359-367.
[8] 李强,赵海,靳艳玲,等.中国甘薯产业助力国家粮食安全的分析与展望[J].江苏农业学报,2022,38(6):1484-1491.
[9] 郑太波,闫俊,李媛,等.推进延安市薯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中国马铃薯,2023,37(2):179-182,189.
[10] 曾秀丽,张兴端,李秋卓,等.渝东北甘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24,52(7):24-26,35.
[11] 闫会,张允刚,刘亚菊,等. 生育期对徐紫薯8号品质及结薯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9,35(1): 9-14.
[12] 史文卿,张彬彬,柳洪鹃,等.甘薯块根形成和膨大对土壤紧实度的响应机制及与产量的关系[J].作物学报,2019,45(5):755-763.
[13] 吴银亮,王红霞,杨俊,等.甘薯储藏根形成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17,53(5): 749-757.
[14] 鄢铮,彭琼,张小红.不同覆盖物对甘薯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农业科学,2018,8(8): 948-953.
[15] 赵庆鑫,江燕,史春余,等. 氮钾互作对甘薯氮钾元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及与块根产量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报,2017,53(5): 889-895.
[16] 刘亚军,胡启国,储凤丽,等.不同栽培模式对甘薯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8,30(6):1-7,18.
[17] 侯夫云,解备涛,王庆美,等.不同种植方式对甘薯健康种薯繁育的影响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23,69(8):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