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下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探索研究
2024-11-05单鹏嘉俞越翎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勠力同心并肩奋斗的历史长河中,凝练出的精神文化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全媒体时代,网络已深度融入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不可忽视。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在舆论生态、信息传播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应充分运用新型媒介手段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舆论引导中,对青年大学生进行舆论引领,积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从而增强青年大学生群体对于红色文化的自觉认同,引导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有作为的青年。
关键词:全媒体;红色文化;文化认同;舆论;高校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2;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9(b)-0046-05
Th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the Local Red Culture into th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All Media
SHAN Pengjia, YU Yueling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zhou Zhejiang, 313000, China)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rystallization condens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long history of uniting and leading the people to strive side by side, and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ra of all-media, the Internet has been deeply integrated into the study and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annot be ignor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mportant positions for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in public opinion. In the Internet era, when the ecology of public opinion and the mode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have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new media means should be fully used to integrate red cultur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to colleg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guid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public opinion, and actively strengthen mainstream ideas and public opinion. Thus, it can enhance the conscious recognition of red culture among young college students, and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become good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who have ideals, dare to take responsibility, can bear hardships and are willing to struggle.
Key words: Financial media; Red culture; Cultural identity; Public opinion; Colleg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全媒体”的概念,“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介形式和传输体系持续更新,社会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及传播方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互联网已成为公众表达观点、情感、态度和意见的重要平台[2]。高校网络舆论主要是由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围绕热点和焦点事件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及意识形态的集合,网络已深度融入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不可忽视,网络舆论阵地也被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领域[3]。全媒体的产生既为高职院校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全新思路,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4]。
红色文化为广大青年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进而增强“四个自信”提供宝贵资源[5]。在全媒体时代,面对多元化的媒介形态与白热化的文化竞争,利用新型媒介技术手段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舆论引导工作,积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能够加强红色文化与青年群体的联结,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有作为的青年。
1 全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论现状分析
1.1 形式与内容多元化
高校网络舆论内容的多元化是其显著特征之一,主要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在形式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当下的网络舆论信息可以利用短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以激发学生针对舆论主题和内容发表观点并进行交流讨论的兴趣。此外,自媒体时代下,舆论信息也可以通过更加直观的形式,加强讨论者的互动参与感,这些传播形式让网络舆论更加具有话题性,进一步提升了舆论的引导性。在内容上,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创新研究的中心,其网络舆论涵盖了广泛的话题范围。教学科研、学术成果、校园文化、校园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都在网络舆论中有所体现。例如,学术论文的发表、科研项目的成果、学术讲座的举办,以及校园文化活动、师生互动的种种场景都能够成为网络舆论的话题。网络舆论话题的多样性,满足不同人群的信息需求,反映了社会对高校的关注程度和高校在舆论传播中的重要地位。高校在网络舆论中扮演着引领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其网络舆论内容也影响着公众对高校的认知和评价。
1.2 传播渠道的多样性
高校网络舆论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体现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传统媒体如校报、广播等,依然在高校信息传播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些媒体具有权威性强、受众广泛等优势,能够有效传递官方声音。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如微博、微信、校园论坛等迅速崛起,成为高校网络舆论传播的重要力量。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够实现信息的即时传递和广泛传播。在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中,各种平台之间形成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发布重要通知,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深度解读,通过校园论坛进行互动讨论,通过视频平台直播重要活动等。这种多平台的协同作用,使得信息能够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途径,覆盖更多的受众,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同时可以快速发布新闻、公告、活动信息等,及时回应师生关切,进行舆论引导。高校网络舆论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多平台的协同作用,高校能够显著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3 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高校网络舆论的参与主体广泛,不仅包括了校方、师生等内部人群,也包括了校友、社会公众、媒体等外部利益相关者。这些参与主体在网络舆论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使得高校网络舆论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其影响力和传播力大大增强。内部参与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学生是高校网络舆论最主要的参与主体。他们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更是网络舆论的创造者和引导者。学生通过社交媒体、校园论坛等平台表达观点、分享信息、讨论问题,形成了高校网络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群体的参与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强的特点,能够迅速对校园内外的事件和话题作出反应,推动舆论的发展和演变。学生群体的广泛参与不仅反映了他们对校园事务的关注和参与热情,也体现了他们对学术诚信、校园安全、学费问题等社会问题的关心和思考。而教师和科研人员往往会通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在学术讨论、教育教学、科研动态、引导和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学术成果、分享教学心得、交流科研经验,推动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使得高校网络舆论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有助于提升舆论的质量和水平。高校管理人员是网络舆论的重要引导者和管理者。他们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政策信息、回应师生关切、引导舆论方向,维护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健康和谐,提升学校的公信力和管理水平。
校友、社会公众则是高校网络舆论的重要外部参与主体。校友的参与体现了他们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通过参与网络舆论,校友可以分享他们的职业经验和人生感悟,为在校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此外,校友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和发展规划。社会公众的参与为高校提供了外部视角和反馈,也有助于促进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和合作。例如,媒体记者、教育专家、家长等社会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发表意见和建议,能够推动高校改进教育教学、提升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
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使得高校网络舆论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也使得高校在舆论传播中需要更加细致地进行管理和应对。同时,广泛的参与主体也为高校网络舆论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多元的视角,有助于促进舆论的公正、客观和全面。
2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舆论引导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2.1 地方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力量,是我国特有的宝贵教育资源。红色文化表现形式多样,精神价值独特,为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并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6]。
地方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7]。地方红色文化在体现革命历史和精神的同时,也展现了各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不同地区的红色文化在表现形式、内容和风格上都有所不同,这与当地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地方红色文化不仅承载了当地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历程,而且内容丰富、内核饱满,是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资源。将地方红色文化引入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大学生补足“精神之钙”的内在精神需求,也是创新性传承与发扬地方红色文化的有力抓手[8]。
地方红色文化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红色文化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其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指导作用;二是革命性与教育性的结合,红色文化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反映了社会变革的过程,充满了意蕴丰富的精神内涵;三是地域性与民族性的融合,不同地区的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背景,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红色文化不仅展现了各地的独特风貌,也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和精神力量。
2.2 地方红色文化对高校主流舆论的影响分析
世界百年变局深入发展,国际形势和内部环境加速演变,网络上一些西方腐朽观念和落后思想对部分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与此同时,地域与性别歧视、虚假社会新闻等消极言论,也有时在网络媒体出现。这些负面思潮削弱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力度,严重消解了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认同感[9]。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承的精神纽带,蕴藏着深刻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建设精神等[10],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资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舆论引导的必要性不仅在于其教育意义,还在于其对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多次强调红色文化在青年思想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明确指出红色文化在代际传承和国家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新生代青年使用互联网的频次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对新鲜事物的关注度较高。全媒体视域下,随着媒体的迭代更新,各高校开始注重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发布官方信息、畅通师生沟通渠道、展示校园文化。在重要节日、重大会议节点,发布有关时政热点、会议精神、英模人物事迹的相关短视频、推文、海报,通过生动的革命故事和英烈事迹,进一步激发青年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开放线上讨论渠道,开展线上知识竞赛、红色短视频征集等活动,进一步壮大主流舆论。
2.3 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内在契合性分析
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契合于思想教育的内在要求。地方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崇高的革命精神,能够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塑造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较为“出圈”的《逃出大英博物馆》《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短视频、纪录片,在各年龄圈层中引起广泛讨论。高校若能利用好该类热点,正确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到影视作品背后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红色文化,则有利于构建良性的高校舆论氛围。
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契合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地方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和民族精神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当下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构成部分有官方媒体,如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另有QQ校园墙、微信校园墙、论坛、贴吧等民间团体或学生群体自行组织的讨论组,这类舆论的主要特点有管控难度大、信息内容准确性存疑等。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增强学校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契合于社会责任的内在追求。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提供有力支撑。地方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有助于向广大师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他们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 全媒体时代下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探索
在全媒体时代,网络舆论阵地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如何将地方红色文化有机融入网络舆论引导中,是其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3.1 多媒体平台的综合运用
全媒体时代,多媒体平台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媒体平台因其直观、生动和便捷的特点,能够有效吸引青年的关注。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高校可以定期发布地方红色文化相关内容。运用短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兴趣。同时,可以利用直播平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在线讲座和互动问答,或与地方媒体合作,借助其成熟的传播渠道和广泛的受众基础,共同推广符合青年内在需求的思政教育内容,进一步提升地方红色文化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权。
3.2 多样化的文化活动
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能够有效提升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高校可以定期举办知识竞赛、红色文化创意短视频征集等活动,通过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定期发布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线上讨论和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发表感言和心得体会,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红色剧本杀等活动,或前往当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拓宽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渠道,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3.3 课程思政的创新探索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是实现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高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红色文化专题课程,将地方红色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系统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相关的在线课程和数字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开放,让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红色文化知识。此外,建立地方红色文化的数字资源库,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文献和影像资料,供学生查阅和研究,使其将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于心。
4 结束语
将红色文化纳入青年舆论引导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任务。除了需要主流媒体积极参与外,还需要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合作。只有形成强大的舆论引导力量,红色文化才能真正得到传播并产生影响。红色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内化于人心,使广大青年真正理解、信服并践行其精神。要实现这一目标,传
基金项目: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校党建与思政研究专项课题“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研究”(项目编号:2023DJSZ35)。
作者简介:单鹏嘉(1996-),女,黑龙江鸡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