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社交媒体上的中式生活美学与中国国家形象

2024-11-03李凌霄

国际传播 2024年3期

【内容摘要】中式生活美学内容是中国国家形象软性传播的重要部分,向世界推广中式审美,有助于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中国国家整体形象。本文通过探究海外社交媒体上的中式生活美学内容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当前海外社交媒体上中式生活美学的内容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提升中式生活美学内容在柔性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中式生活美学;国家形象;海外社交媒体 ;超越性美学

生活美学作为当代哲学的重要分支,聚焦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体验和艺术表达,是典型的柔性叙事和软性传播。中式生活美学内容以生活化、接地气的形式出现在各类媒介平台上,成为国家形象软性传播的重要内容。丰富的生活美学符号既可以成为当代中国之美的生动注脚,也可以通过“无言叙事”的方式展示中国力量。

生活美学原本指本真生活的“原发状态”,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等均被视为生活美学符号。中国传统美学有“在世性”传统,从饮食到器皿用具,从田园诗到明清小说,中国人既使用日常化的审美标准,也有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习惯,这使得当代的普通用户在社交媒体使用中自觉呈现生活美学成为可能。哲学家李泽厚也指出,人们的现实日常生活,大至社会的劳动生产过程,人与物、人与机器、人与人以及各部门组织之间的协调和消除科技异化等,小至个体生活的劳逸安排,都是与美学有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美学符号逐渐表现为介于“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的居间者形态。通俗来讲,生活美学符号应当呈现当代的日常生活,但给观看者的审美体验又超越日常生活,包含了这些符号的内容可以被视为生活美学的内容。

当代中国人民的生活不仅可以美学化,而且当代的中式生活美学内容也应当与传统的中国生活美学符号相区隔,且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相对常见的,包括但不限于展示并美化日常劳作、生活环境、自然植物、动物生态、美食文化以及城乡风光的多元化内容。本研究以上述标准在X(原Twitter)、Meta、Instagram、YouTube四个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以China、Beijing、Shanghai、Hong Kong等为关键词,以2023年全年为采集时段进行了数据采集,共获得72296条相关数据。对其按10%进行比例抽样并进行数据标注,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有1518条(占21%)内容明确展现了中式生活美学元素,可以被视为中式生活美学内容。

对海外社交媒体上的中式生活美学内容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在海外社交媒体传播中式生活美学内容的行为具有较强的自发性,通过有效的媒介动员,中式生活美学内容有展现中国国家形象的现实可能。因此,本文通过探究海外社交媒体上的中式生活美学内容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当前海外社交媒体上中式生活美学的内容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提升中式生活美学内容在柔性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实际效果。

一、中国国家形象传播范式演进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国际传播的工作重点大致经历了从宣传“硬实力”到提升文化软实力再到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嬗变过程。目前,我国国家形象传播的渠道已经较为多元,但中国国家形象的当代文化符号传播明显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传播。因此,中国国际传播工作不仅需要更好发挥软性传播的能动作用,还需要对承载国家形象的软性传播内容实现更加精细化的运营,保证传播效果持久深远。

(一)国家形象“软硬结合”的时代需求

当前,要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需要在展现软硬实力之间寻找到合适的桥接点,以和平友好的方式全方位塑造新时代的国家形象。在此背景下,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行动者。在解决国际传播中“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首要问题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平台属性对于内容提出的新要求。首先,社交媒体本身就是呈现生活美学的平台之一,此类内容不仅创作门槛低,而且会在经验分享与借鉴中为内容生产者提供社会报偿,用户创作的主观意愿较高,也更容易获得平台和算法的青睐。其次,分享的生活内容是用户生活经历、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的自我表达,用户在创作相关内容时,往往会基于生活梦想对现实生活做出“滤镜化”的改写,对现实生活做出美化,这使分享的内容往往能达到生活美学的要求,并塑造“优化”的国家形象。再次,生活美学内容是典型的软性信息,它所强调的和谐、自然与诗意,与全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相契合,具备了跨越文化、地域界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使得中式生活美学能够在全球化传播中引发各国人民的广泛认同,成为展现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此外,中式生活美学内容兼具历史性和当代性特征,承载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汇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审美智慧与价值追求。

(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交媒体以音视频和图片为主要的内容形态,更使传播中式美学生活内容与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任务高度契合。首先,中式生活美学内容虽然对日常生活进行了美化,但仍能够大致真实地呈现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音视频中易感知的美学符号能有效缩短文化距离,延伸媒介真实的现实维度,在传播内容和用户感知两个层面达成展示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的要求。其次,音视频和图片作为高维的信息传递方式,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更为丰富和多元的意义,为提升观众兴趣、优化观众体验,内容生产者往往会强化视觉元素。由此,中式生活美学内容可以在客观上从多元角度展现当代中国之美,同时通过深入、生动地展现中式生活美学的丰富细节,使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更加立体。此外,中式生活美学符号本身相对多元,而且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演化,表现出了较高的创新活力。中式生活美学符号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者大多为普通用户,创作内容多源于个人经历与体验,这也使得中式生活美学内容可以展示中国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不同场景的日常生活之美,有助于展现全面的中国国家形象。

二、海外社交媒体上中式生活美学的内容策略与反馈

生活美学以“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标准的日常化”为特征,前者通过中式生活美学符号展现了中国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是对“整个国家形象”最好的诠释;后者则在海外社交媒体中输出了以中式生活美学为核心的审美标准,有助于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一)中式生活美学符号的选题标准

不同于宏大叙事中偏好使用高山大川、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表达审美意趣,中式生活美学内容分享的多是非常微观且常见的生活美学符号,用户个人也经常伴随这些符号出镜,参与生活美学符号的展演。“泛在可及”即广泛存在并便利易得,成为用户选择中式生活美学符号的主要标准,一方面是由于其展演成本较低,在日常生活中便于获取;另一方面是这类符号对用户的审美能力要求较低,发布者在平台上与其他用户产生审美共鸣的可能性更大,从而获得更高的关注度。

“泛在可及”的选题标准也表现为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的中式生活美学内容有较强的相关性。一方面,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具有可及性的中式生活美学符号相对有限和固定,用户在同一时期可以在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展示的中式生活美学符号差异较小。例如,在每年3-5月的花季,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社交媒体,各个平台都会有大量关于北京、上海花海的内容发布,在国内的节假日也会有大量的网友在海外社交媒体晒出旅行照,国内国外社交媒体的中式生活美学热门话题相对统一。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内容生产与消费本身是群体化的,但消费热点也可以沿着社会关系网络进行“半液态”的流动,比较容易产生“破圈”效应; “破圈”后的新消费热点广泛进入社交媒体用户的日常生活,也会成为“泛在可及”的存在,在海外社交媒体广泛传播。例如2023年火爆国内社交网络的围炉煮茶、Citywalk、特种兵旅游等生活美学内容也在国外社交媒体平台有所呈现。这有力证明了我国可以通过丰富国外社交媒体中式生活美学内容展演来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二)中式生活美学符号的柔性表达方式

随着生产力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美的追求已经从温饱层面向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转变,内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选择标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日益展现出审美化特征,成为审美实践与创造的生动场域。依据美的规律,用户会主动对现代都市生活、美丽自然风光、可爱宠物、美味食物等生活美学符号通过滤镜、晒图模板等进行加工,配合或清扬明快、或意境深远的音乐,以柔性表达的方式展现当代中国人民审美化的日常生活,由此可以看到中国人民依照美的标准进行日常生活实践的生动图景,更在无形中传递了新时代中国之美的丰富内涵。

目前,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有不少“出圈”的中国博主展示中国人民生活中的美学符号,成功获得海外社交媒体用户的认同。例如美食博主“日食记”拍摄可爱的宠物、柔和的光影和新鲜食材,将烹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做了美学化处理,使观众深刻感受到日常生活的美好;美食博主“滇西小哥”利用云南保山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当地特色美食为中介,从一朵花、一棵树等细节入手,展现了田园劳作中的生活之美。创作者们在海外社交媒体以生动、具体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美学实践。这些符号的成功应用,不仅验证了中式生活美学符号hul3ydKIr2G476bKp2c1SlOVUj0+Jw/NDnC9ImFPQkg=在国际传播中的独特价值,更以其多元化的视角全面展示了中国的发展成果和中国人民的生活品质,达到了柔性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效果。

(三)中式生活美学符号的传播反馈积极正向

在生活美学符号意义的建构方面,有研究指出,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存在吸引其他用户注意和重视的需求。财富的展现能在吸引注意力方面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消费社会中,财富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符号。当财富与生活美学内容相结合时,财富并不会直接呈现,而是以隐喻的方式表现为精致的日常生活、高质量的消费品等,这为财富赋予了新的审美价值,其积极意义也被进一步放大。

由于美具有共通感,面对博主分享的美好生活符号,很少有用户会对这些符号做出负面解读,中式生活美学内容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收到的用户评论基本是积极正向的。例如面对美丽的风景、可爱的宠物、美味的食物,辅以相应表意的流行音乐,海外用户一般都会表达喜爱和欣赏,与中国相关的美学视听符号被赋予积极的意义,这对于在国际舆论场中呈现新时代中国的美好形象是非常有益的。本研究对样本评论的采集也证明了上述观点,当博主分享与中式生活美学相关的内容时,海外评论者会对博主的美好生活表达真诚的赞美和向往。

(四)中式生活美学内容展示中国审美自信

审美与日常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人们的审美标准逐渐向日常生活靠拢,即认为美不仅可以是崇高的,也可以是日常的。例如,以图片形式分享日常生活内容的海外社交媒体平台Instagram,曾因独特的排版、滤镜、话语风格,形成了“Ins风”的日常生活美学流行风尚。 “Ins风”也曾一度流行于我国的社交媒体平台,成为用户从审美角度评价内容的一种新标准。这一现象说明在对日常生活进行创作、传播的过程中,有可能逐渐形成一种抽象的并被普遍认可的审美标准。

在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展现中式生活美学的实践正逐渐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形成一种新的审美标准。随着中式生活美学内容的持续输出与海外用户的广泛接纳,中国国家形象的海外认知和审美判断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三、中式生活美学塑造国家形象的创新路径

虽然中式生活美学内容在柔性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样本从选题到反馈的内容特征也反映了中式生活美学内容的海外社交媒体传播仍存在呈现方式单一、内容焦点零散等问题。为此,中式生活美学内容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活动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尝试改善。

(一)创新呈现方法

目前,在海外社交媒体呈现中式生活美学内容的主力是留学生、海外华人、归国华侨等非专业普通用户,他们呈现中式生活美学的方式一般都是“随手拍”式的,这种内容生产模式造成了呈现中式生活美学的意愿不稳定、缺乏精品等问题。具体而言,样本中大量出现的是以图片为主的内容呈现形态,而更为丰富立体的视听内容形态则参与不足。另外,我国在社交媒体上打造生活化网红打卡点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诸如上海武康路、西安城墙、北京钟鼓楼等地点,在国内社交媒体上已有“标准化的”、流水线式的生活美学符号呈现模板。这种大众影像实践形成了一种“我拍故我在,我们打卡故城市在”的共识,成为城市形象和生活美学传播的有效手段。

为提升海外社交媒体上中式生活美学内容的传播效果,可以借鉴国内的成功经验。例如,广泛动员具有海外社交媒体传播能力的主流媒体、机构和高影响力博主参与示范,以展示更加多元的中式生活美学符号;又如,与海外社交媒体中有一定影响力的自媒体博主开展商业合作,邀请各类博主主动创作和分享有趣、精美且易于模仿的中式生活美学文案、图片滤镜和视频模板等,以标准化生产的方式降低创作难度,提升整体内容质量;此外,在持续推广、互动、矩阵式传播中,加速中式生活美学符号升级为中式生活美学审美标准的过程,从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能力。

(二)挖掘热点话题

为解决内容焦点零散的问题,可由各类企业、机构牵头策展各类呈现中式生活美学的热点话题,进而吸引更多用户围绕特定话题从多元角度进行创造性的内容生产。目前,在海外社交媒体活跃的中国企业账号有国航、银联等大型国有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局、全球化智库(CCG)等机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还有沈阳、青岛等地的外宣账号,这些账号的定位与中式生活美学内容有相当大的关联性,也可以被有效动员,可以作为策展中式生活美学热点话题的早期力量。

当下,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已经有了一定数量呈现中式生活美学的话题,如“#我家宠物真可爱”“#赏花江苏”“#赏花攻略”等,但这些话题的参与者数量和互动程度相对有限,未能形成广泛的传播效应。为更有效地推广中式生活美学、传播中国形象,必须深入理解制造海外社交媒体热门话题的算法推荐机制。一方面,可在特定时间节点围绕最有可能引发用户共鸣和参与的中式生活美学符号,创造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话题内容。另一方面,动员各类账号参与话题讨论。通过各类有影响力的账号,使话题在产生初期迅速提升其热度和关注度,从而利用平台算法提高内容的可见性。一旦话题热度提升,将有更多用户被吸引并主动参与内容创作,形成迷因效应(Memetic effect),进一步推动话题320a095d835879bab240080bfd60a477扩散和热度提升。

(三)彰显国家属性

生活美学是一种日常性美学,所表现的美学符号必然是碎片化的,导致用户在接触这些内容时,难以直接将其与宏观层面的中国形象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使其在“硬实力”议题中对中国形象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不显著。与日常性美学相对应的概念是超越性美学,是对日常生活的审美超越,它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提升到更高的审美层面,从而揭示出日常生活背后的深层意义。因此,可以尝试将日常性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思路相结合,强调中式生活美学的国家属性,突出这种生活之美是独属于中国的。

各类官方、媒体类机构账号可以通过转发并附加超越性解释的方式,将生活美学内容提升至新的审美层面,从群体、行业等中观角度解读新时代中国之美,表达新时代的中式生活美学人人可及、人人参与,在强化生活美学与中国现实发展成果相关联的同时也可以推高话题热度,成为策展生活美学热点话题工作的一部分。此外,入驻国外社交媒体平台的机构、企业账号也可采取轻松的话语模式,在中式生活美学相关内容的评论区进行互动,引导网民从超越性美学的视角解读内容,将中国的生活美学与时代发展成果紧密结合,从而多元化塑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本文编辑: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