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越“西方叙事”:非洲媒体的自主性探索与中非媒体合作

2024-11-03李玉洁

国际传播 2024年3期

【内容摘要】历史上,非洲媒体受到西方多重影响,至今仍对西方媒体信源有所依赖,且长期深受西方负面叙事之害。当前,非洲各界要求摆脱西方负面叙事的呼声强烈,既对通过新媒体平台等重塑非洲叙事寄予厚望,也积极探索如何用非洲范式书写非洲自己的故事。随着中非媒体合作日益深化且取得丰硕成果,中非媒体超越“西方叙事”,讲述了有别于西方视角的非洲故事与中非友好故事。事实证明,中非携手突破西方话语霸权,能够发出“全球南方”国家的更大声音,同时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认知,推动中非文明交流互鉴。

【关键词】非洲媒体;西方叙事;非洲叙事;中非媒体合作;“全球南方”

多年来,非洲各国在政治领域谋求战略自主和联合自强,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在经济领域积极推动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加快一体化进程;在安全领域坚持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在国际关系领域发出非洲声音,提出“非洲方案”。以上这些,全方位彰显了非洲谋求独立自主的努力,被形容为非洲正在经历“又一次历史觉醒”。百名非洲知识分子联名提出“第二次非洲独立”的政治主张,指出非洲大陆必须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与之相应,要求摆脱西方叙事的历史影响、逐步实现新闻业的独立自主发展,成为非洲追求文化与精神独立的重要表征。在推动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中非媒体合作已成为中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非媒体携手突破西方话语霸权,发出“全球南方”国家的更强声音,是非洲媒体追求独立自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一、西方对非洲媒体发展与非洲形象构建的影响

(一)非洲传媒体系由西方创建

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传媒体系诞生于殖民时代。1884年,西方列强通过柏林会议瓜分非洲、实行分治之后,逐步建立起非洲的大众媒体系统。这一传媒体系最初服务于新兴城市的少数白人定居者,当地早期的印刷业和广播业发展受到西方殖民国家的政策影响,在语言使用、媒体所有权归属、新闻管理等方面均体现了这一特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国家纷纷独立,但在前殖民地国家中成长起来的非洲媒体从业者,难免受到西方媒体价值观的影响,当时的非洲媒体在政策、价值观、技术、语言等各方面未形成独立自主的体系。正如非洲著名传播学者弗兰克·乌格博亚(Frank Ugboajah)所言,非洲没有实现对西方传播模式的“去殖民化”,虽然一些非洲媒体的名称和所有权发生了变化,但广播、电视等仍然多以殖民时代的形式、内容和风格与少数群体对话。 直到今天,非洲的媒体体系、媒体教育以及媒体研究等仍未从根本上完全摆脱西方国家影响,去殖民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非洲媒体自采新闻的缺乏导致话语权不足

受制于资金、技术、渠道等条件,非洲媒体自采新闻较少,对西方媒体报道的引用较多。在一项对15个非洲国家60家最有影响力的媒体进行的调查中,几乎所有受访媒体都表示,其报道的最大制约因素是缺乏资金,63%的受访媒体在非洲其他国家没有派驻记者;35%的报道来自非洲以外的机构,法新社(14%)和英国广播公司(9%)是主要提供者,来自路透社和半岛电视台的报道分别占4%和2%;一半受访者认为,西方对非洲的报道以冲突、犯罪、争议等内容为主,而关于非洲成功、创新和技术的故事几乎完全不存在。

在非洲媒体引用的西方媒体报道中,其消息源多是西方人、西方政府和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如大多数学者所声称的,非洲的全球媒体形象构建“纯粹是西方的事情”,西方新闻来源主导了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而非洲政府、机构和学者的声音在有关非洲主题的报道中存在缺失。对此,非洲媒体人、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认为,长期以来,非洲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不能讲述自己的故事,非洲新闻是由那些遥远的西方国家来决定议程,并由那些不了解当地复杂性的外国记者以笼统的、误导性的叙事来撰写。有时这些报道是错误的或歪曲的,有时他们的描述和分析带有种族主义色彩。 西方媒体长期主导非洲舆论和话语权,对非洲媒体用非洲本土语言讲述非洲故事构成严峻挑战。

(三)西方塑造非洲形象的负面性与叙事范式的片面性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普遍关注非洲的贫困、冲突、腐败、疾病等议题,使用负面叙事塑造了一个“黑暗大陆”的刻板印象,而且误将非洲等同于一个国家,忽略了非洲各国的差异性、非洲人民的能动性以及正在发展变化中的非洲所展现出的活力,未能展示真实的非洲面貌。哥本哈根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斯蒂格·詹森(Stig Jensen)等学者的研究认为,西方通过想象建构的作为“他者”的非洲并不是真实的非洲,将非洲简单化为“一个饱受战争、自然灾害和疾病流行蹂躏的灾难大陆”,而忽视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易导致形成一种错误观念,即非洲人是被剥夺了主动权的被动主体,没有能力或兴趣解决自己的问题,因而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这种以西方为中心建构非洲形象的目的,是通过意识形态操纵使得西方在非洲大陆的统治合法化。

同时,西方媒体的负面叙事范式也影响了非洲媒体的叙事选择。有研究表明,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叙事经常在非洲媒体中重现,比如强调争端和疾病,这与非洲媒体从西方媒体直接引用报道有关。 此外,西方媒体“坏消息才是好新闻”的观念在非洲媒体报道中也时有体现。有非洲记者称,很少在非洲媒体上看到关于非洲的正面报道,除非是一起特殊事件或一项卓越成就。

二、非洲媒体努力摆脱西方叙事的自主性探索

西方媒体对非洲大陆的单一负面叙事不但过时而且有害。刻板的叙事不仅影响外界对非洲的看法,导致对非洲大陆及其人民产生误解,更为重要的是,还会影响非洲人对自身的看法。大量的负面报道也并未推动解决非洲面临的发展与稳定问题,反而使治理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化。因此,包括媒体人在内的非洲各界有识之士正积极行动起来,欲“夺回笔权”,用非洲范式书写非洲自己的故事。

(一)要求超越西方叙事的呼声强烈

“西方倾向于将非洲视为一个毫无差别的苦难群体,是时候改变非洲叙事了!”“改变西方媒体对于非洲悲观主义叙事,我们需要改变非洲的叙事。”在自主性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包括媒体在内的非洲各界发出了超越西方叙事的呼声,非洲媒体从业者要求通过一种新的主体言说方式,讲述自己所处的社会中发生的故事,而非复述他者眼中之“非洲”。这是对西方长期掌握舆论霸权以及全球传播格局中“非洲失语”的反抗,它要求国际媒体更加平衡、客观地讲述不同非洲国家的故事,让非洲人讲述自己的故事,而这样的讲述远比西方的单一叙事要丰富和复杂得多,也更能反映真实的非洲大陆发展状况。

(二)通过新媒体平台重塑非洲叙事被寄予厚望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在非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利用新媒体平台重塑非洲叙事被寄予厚望。如《社交媒体的未来:如何改变非洲叙事》一文称,通过脸书等社交媒体,非洲人正在重塑非洲叙事,讲述非洲人的生活和贡献,呈现他们如何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这也为非洲人和世界提供了一种思考非洲的新方式。 同样,非洲媒体从业者也希望能利用新媒体平台揭开有关“黑暗大陆”叙事的面纱。例如,南非《邮政卫报》编辑西蒙·艾利森(Simon Allison)发起创办泛非数字报《非洲大陆》(The Continent)并通过社交平台发行,在非洲大陆层面覆盖多样化的读者群。艾利森谈及创办这份报纸的初衷时称:“我们的愿景是能够从非洲的角度报道这片大陆和世界上发生的事件,由非洲记者决定哪些故事重要、哪些不重要,以及如何报道这些故事。”

(三)探索用非洲范式书写非洲故事

非洲非营利组织“无滤镜非洲”(Africa No Filter)在《为什么我们要改变描写非洲的方式——重塑非洲的故事讲述者手册》中,列出了多条运用非洲范式书写非洲故事的具体策略,包括采用非洲专家的声音,不要通过西方专家来评论非洲问题和非洲大陆的生活;有意识地避免刻板印象,特别是在选择文字和图像的时候;融入真实的声音,如使用与故事关系紧密的消息来源和采访有相关生活经历的人;讲故事的时候注重提供准确而具体的背景;尽量使用能展现主体力量的有力语言等。

为应对普遍存在的负面叙事,从更长远的角度,非洲新闻界还提出了“好新闻法”(Good News Law)的概念,即呼吁通过立法要求所有媒体将一定比例的内容分配给正面报道。这一概念被提升到非洲大陆层面进行广泛讨论,并被视为重塑非洲媒体未来的方法之一。

2024年2月14—15日,在非洲联盟第37届首脑会议期间,非洲联盟媒体奖学金计划项目(The African Union Media Fellowship Programme)与戈登商学院媒体领导力智库(Gordon Institute of Business Science’s Media Leadership Think Tank)举行了“非洲媒体的未来”会外活动,其中的圆桌讨论以“重塑非洲——探索‘好新闻法’在非洲媒体中的应用”为主题,汇集政府、媒体、智库等各领域专家,希望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突出发展和挑战,从而重塑全球化背景下的非洲叙事。 此举彰显了非洲各界对于摆脱西方叙事,探索用非洲范式来书写非洲故事的努力。

三、中非媒体合作助力非洲独立新闻业的发展

推翻那些长期以来对非洲持续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他者”想象,关键是什么?有学者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少强调非洲的原始性或者与其他地方的差异性,多挖掘非洲与其他地方的根本联系;二是认真对待一个事实,即非洲与其他地方一样,都处于变动之中,都有其来路、去处以及内部的流动性。 因此,在看待非洲时,不能仅将其视为一个被建构、被生产的空间,而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世界中,采取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的视角,只有这样才能将人们的注意力从西方媒体建构的非洲特殊形象中转移出去。加强中非媒体合作正是跳出了西方对非洲的固有想象,将非洲与中国乃至更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国家联系起来,从而讲述有别于西方视角的非洲故事与中非友好故事,真正助力非洲媒体追求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一)中非媒体合作历史悠久、成果丰硕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非媒体就开展了一系列交流合作。1955年12月—1956年1月,以埃及通讯社总编辑阿卜杜勒·莫内姆·马茂德·萨韦为团长的埃及新闻工作者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中国,埃及通讯社同新华社签订了关于新闻和图片交换的协议。此后,来自阿尔及利亚、加纳、南非、坦桑尼亚等20多个非洲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工作者代表团,以及政府新闻部门官员和政党方面的新闻负责人相继访华。1956年12月,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抵达开罗,这是新中国新闻代表团的首次非洲之行。多年来,中国主流媒体纷纷在非洲设立分支机构、发行非洲版报纸或开办非洲频道,多角度开展对非传播。2010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在肯尼亚内罗毕设立非洲中心记者站。2021年4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非洲总站在内罗毕正式揭牌,标志着总台在非报道资源的深度整合,通过更多独家、首发、创新的报道和高质量节目,以及与非洲主流媒体更深层面的合作,不断提升总台在非洲地区的引领力、传播力和影响力。2024年3月,总台CGTN在原有68个海外传播语种基础上,新增12种国际语言,其中非洲地区5个。此外,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社、北京周报等媒体也纷纷贴近非洲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需求,开展精准传播。除官方媒体外,中国民营传媒企业如四达时代也深耕非洲市场,在30多个非洲国家设立子公司,并在大部分非洲国家开展数字电视和在线流媒体运营。

近十年来,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引领下,中非媒体交流合作规模更大、频率更高、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非就深化新闻合作、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处理媒体关系,不断加强对话与交流,共同举办了中非媒体领袖峰会、中非媒体合作论坛等大型交流活动。2023年8月20日,在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非洲广播联盟以及南非广播公司等多个非洲国家主流媒体机构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内容共创共享、技术创新研发、人员培训交流、产业拓展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通。此外,为促进非洲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中国积极落实“为非洲国家1万个村庄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项目”,支持在非洲农村和偏远郊区开展“大篷车”等户外放映活动。为推动中非文化交流,中国对数百部中国优秀视听作品进行了面向非洲的多语种译制,在非洲国家举办中国电影展映展播活动,同时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非洲影片在中国电影节上展映。中非双方鼓励联合开发制作、创作更多讲述非洲故事、中非友好故事的作品。中国还积极推动中非媒体人才培养合作,截至2022年,为非洲培训了3000多名广电人才。

中非媒体交往频繁且成果丰硕,不但架设了中非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中非民心相通,而且为中非携手突破西方话语霸权提供了丰厚的实践基础。

(二)中国媒体提供了区别西方的叙事视角

中国媒体在报道非洲和中非关系时超越了西方叙事范式,为突破西方媒体塑造的非洲刻板印象不懈努力,为国际社会展示了真实客观的非洲大陆与中非友好交往的景象。

肯尼亚《旗帜报》总编安德鲁·盖特拉指出:“西方媒体眼中的非洲是一个贫穷和战乱的大陆,随着中国媒体来到非洲,讲述非洲故事,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客观的非洲。”尼日利亚《太阳报》记者蒂莫西·奥兰雷瓦同样认为:“中国媒体在讲述非洲时,更多展现出非洲是充满希望的大陆,而西方媒体眼中的非洲是一无是处的,充斥着战争、冲突、疾病、干旱、饥饿、犯罪,等等。”确实如此,中国媒体在报道非洲时,多采取建设性、正面的态度来报道非洲所取得的进步,在呈现非洲所面临的挑战时,也以寻求解决方案为导向,从而展现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非洲形象。同样,在报道中非关系时,区别于西方媒体演绎的对立冲突的故事,中国媒体重点讲述的是中非友好合作的故事。

中国媒体对非洲和中非关系的叙事视角越来越赢得非洲民众和媒体从业人员的认同。如一项对肯尼亚和南非民众的调查显示,虽然一些受访者对中国媒体存在偏见,但认为中国媒体以注重解决方案为特征的积极性报道对非洲非常重要,在非洲运营的中国媒体以官方消息来源为主,其非对抗性的新闻理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1

美国国际开发署针对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中非信息与通信技术合作等进行了一nlxnNnoDPlQQppdgfx6YPt0ZLbJrOA9yYNq1o1TGMcs=项调查,对象包括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的学者和媒体人士。受访者认为,中国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对“建设性”“积极性”“发展性”的重视,与许多非洲媒体的目标相呼应。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在坚持履行新闻监督职能的同时,这种从解决问题角度出发推动国家发展的新闻,对于其报道政府新闻有所启发。2

来自非洲新闻调查研究所的所罗门·塞尔万贾(Solomon Serwanjja)表示:“当我们试图改变非洲的叙事时,我们这些故事讲述者是否应该重新定义什么是新闻?新闻实际上可以是积极的。‘人咬狗才是新闻’的理念应该改变。实际上,一股寻求解决方案的故事或者说建设性新闻的浪潮正在兴起。新闻超越了问题,着眼于这些问题的现有解决方案。”3可见,非洲媒体从业人员对于参考借鉴中国的新闻理念抱有期待并且付诸实践,这对加强中非媒体的交流合作提出了更深入的要求。

(三)中国助力非洲媒体探寻独立自主发展道路

中国媒体除了提供区别于西方媒体的叙事视角,为非洲民众提供观察自我与世界的更多选择,还加强与非洲媒体的精诚合作,助力非洲媒体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当前,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化、新技术快速迭代和媒体监管框架亟须完善的背景下,正处于转型变革之中的非洲媒体面临着众多挑战:一是资源有限,许多非洲国家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熟练的人力资源,特别是面对新媒体、人工智能等的飞速发展,非洲国家尤其缺乏能驾驭新技术的编辑记者;二是监管框架特别是网络空间的治理问题,许多非洲国家的媒体治理框架是为传统媒体设计的,存在针对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监管漏洞,在处理网络空间治理与保护言论自由的关系方面缺乏经验,同时因网络把关人缺失而导致的虚假新闻、错误信息、仇恨言论等泛滥也影响着社会稳定;三是非洲地区依然面临巨大的“数字鸿沟”,因基础设施不足、数据和设备成本过高等限制,非洲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3%,低于世界其他地区平均水平的68.6%。虽然非洲各国的互联网使用情况存在很大差异,但非洲大陆在互联网使用和本地互联网产业发展方面整体上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

针对非洲媒体面临的上述挑战,中国进一步深化与非洲媒体的紧密合作以共同应对挑战。如针对非洲媒体资金、技术缺乏的情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等中国主流媒体纷纷与非洲国家主流媒体签署合作协议,建立新闻交换、节目交流、人员互访、技术合作、素材共享、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常态合作机制,扩大非洲媒体的信息来源,同时也增加非洲媒体的营收。针对非洲新媒体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中非加大了人才培训合作力度,帮助非洲媒体从业者提升在信息生产、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助力“智慧非洲”建设和媒体融合发展。针对互联网治理问题,中非通过举行“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等加强交流对话,共议发展机遇、风险挑战与治理安全等话题,并发布《2024年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关于中非人工智能合作的主席声明》,宣布中非将深化在网络和数据安全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打造可审核、可监督、可追溯、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技术,并呼吁中非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下的合作,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发展与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等。 此外,中国还积极帮助非洲国家弥合数字鸿沟,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到电子商务运用和人才培养,再到移动支付、社交媒体平台建设等数字技术应用,中非数字经济合作内涵不断丰富,推动非洲实现数字化转型,惠及广大当地民众。

结论

中非媒体的全方位合作,将大力支持非洲媒体的能力建设,充分挖掘非洲的各种资源潜力,助力非洲媒体以自己的方式讲述非洲故事,突破西方话语霸权,在国际舞台发出非洲声音,真正实现非洲新闻业的独立自主发展。

中非加强媒体合作不仅有益于非洲,也有益于中国。长期以来,在西方视野中,中国也是被异化的失语的“他者”,西方媒体将中国的崛起解读为反常,宣扬“中国威胁论”。在国际关系格局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中非合作面临着西方媒体更加猛烈的舆论攻势,后者将中非友好合作视作对西方国家在非洲影响力的威胁,炒作“新殖民主义”“资源掠夺”“债务陷阱外交”等不实言论,引发一些非洲民众对中非合作的担忧,干扰正常的中非关系。因此,在西方仍占据国际舆论场主导地位、中非关系面临西方污蔑抹黑与非洲存在一些担忧情绪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中非媒体加强紧密合作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一方面,中非媒体合作将发出“全球南方”国家的更大声音,推动重塑全球舆论生态。中非媒体合作将建立更加广泛的发展中国家媒体“统一战线”,客观公正报道发展中国家情况,使长期处于被边缘、被失语地位的非洲国家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升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中非关系已成为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南南合作的样板,中非媒体合作同样有望成为南南合作的样板,带动更多“全球南方”国家加入其中,推动变革当前不平衡、不平等、不公平的国际话语体系。

另一方面,中非媒体交流合作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认知,推动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历史峰值的2821亿美元。 但也应看到,在中非经贸交往取得丰硕成果的当下,人文交流仍是中非关系的一大“短板”,中非民众之间的了解还需加深。虽然中非两大古老文明交往源远流长,但因地理分隔,中非对彼此文化和历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实际上,中非文明具有较强的相通性,两者均根植于古代的农业文明,都重视陆权以及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第一要素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追求天、地、人之间的和谐相通,都将道德标准与公共利益放在重要位置,都强调集体主义、敬老尊贤、平等相处、宽容待人等理念。但也要看到,中非文明的精神特质不乏差异,非洲大陆内部也存在多样性、动态性、复杂性。媒体是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通过媒体合作能够助力中非更好地看待彼此文化:了解共性能够帮助中非实现民心相通,理解差异则有助于中非实现互补,相通和互补正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方面。只有加强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才能更好地理解中非友好合作的历史与现实,对中非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才能有效驳斥西方媒体炒作的各类不实言论,消除对中非合作可能存在的担心与疑虑;才能真正阐释好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携手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本文编辑: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