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滴水不漏”百年工程 档案力量驱动创新

2024-11-03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档案与建设 2024年9期

摘 要:工程电子档案是工程建设活动的真实记录,对评估工程质量、保障运营管理至关重要,也是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的重要凭据。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项目遵循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创新性地运用“纸云同步”、数字签名及区块链等技术辅以多重保障措施,确保电子档案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结合BIM模型、AI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基于BIM模型的电子档案可视化利用和建材报验知识地图的构建。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展示了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在数字赋能、绿色转型、深入融合、提质增效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提升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引领行业向更高效、更精准、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工程电子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管理;“纸云同步”

1 研究背景

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工程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不准确、不规范、不及时、不完整以及严重滞后等问题时有发生。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是万里长江下游的重要过江通道,按照质量报验管理要求,该项目关键构件——管片预制的档案资料需要从构件生产地安徽芜湖和池州(分别距离现场280千米、400千米)送至工程现场进行审核。如果采取传统的线下填报及审批模式,单个分项工程的报检流程最快也需一个月才能完成。这种方式不仅耗时长、成本高、效率低,还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尤其是在建设期间遭遇疫情的情况下,项目初期一度面临质量报检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困境。然而,随着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适时开展,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管片生产的质量报检、档案管理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档案利用也变得更加便捷、高效。2022年3月,该工程入选国家档案局第三批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试点项目,通过采用“人工智能+档案管理”的先进技术手段,为档案的规范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提供了有力保障,进而大幅提高了档案处理效率和整体质量。

2 案例概述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20—2035)》确定的过江通道之一,也是江苏省高速公路网中规划的S90高速的过江通道部分。作为长江干线新建过江通道规划中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分流靖江与江阴之间的城际交通需求,对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lkvfOhmRAw8G4sPjSaZfqw==该项目由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全面负责建设管理,工程现场设立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建设指挥部,项目建成后将纳入苏南路网区域化管理体系,由江苏扬子江高速通道管理有限公司统一运营管理。项目秉持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原则,紧密结合工程质量管理核心要素WBS(工作分解结构)编码体系,编制了《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成功构建了电子文件从“形成、流转、归档”至电子档案“移交、保管、利用”的完整管理体系,实现了工程质量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无缝衔接,确保电子档案与工程建设质量管控体系的精准对应,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印证。

项目通过“纸云同步”现场质检数据采集、电子签章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引用,并辅以“四性”检测、安全访问机制、数字水印等多重保障措施,确保了电子档案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通过深度结合BIM模型、AI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基于BIM模型的可视化电子档案利用和建材报验知识地图的构建,为项目建设和后续运营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打造“滴水不漏”的过江盾构隧道提供了坚实保障。它不仅充分展示了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更为提升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引领行业朝着更高效、更精准、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2022年3月,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项目被国家档案局选为第三批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试点项目,并于2023年12月18日通过国家档案局组织的验收,成为全国开始该项试点工作6年以来第13个,也是江苏省唯一通过该试点的国家验收项目。

3 创新点

3.1 推行电子档案与工程管理协同共进新策略

(1)工程质量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

工程质量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得益于精心构建的WBS(工作分解结构)编码体系(如图1所示)。这一体系以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工作内容为核心,层层递进进行分解,每个层级的工程任务都被赋予了唯一且精准的编码,使工程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关联如脉络般清晰可见。

基于这一精细化的WBS结构,成功实现了工程质量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无缝衔接,确保了电子档案与工程建设质量管控体系的精准对应,两者互为印证、相得益彰。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极大提升了电子文件归档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更使电子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2)工程质量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的共享共促

工程质量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的互融共进对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制定了一套既符合电子档案管理规范严谨性,又贴合工程质量管理特性的《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不仅详细规定了电子档案的形成、归档、存储、检索及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更将开工报审、首件报审、建材报验、工序报验、质量评定等工程质量管理规范流程及元素融入其中。在确保规范操作的基础上,该办法强调信息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使电子档案能够实时、精准地反映工程质量的最新进展和具体状况。此办法的推行,使电子档案能够全面、细致地捕捉工程质量的每一个细微之处,甚至能够深入具体某道工序的质检文件层面,为工程质量管控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和信息保障。

3.2 打造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精细管控新典范

项目秉持全程管理、前端控制、集中统一的核心理念,原创了“纸云同步”现场质检数据采集技术,引入了成熟的电子签章技术以及在交通行业首次“大规模”应用的“区块链”前沿技术,构建了一套全面覆盖电子文件规范形成、精准捕获、安全入库以及电子档案科学保管、高效利用等各个环节的一体化管控模式(如图2所示),以确保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均得到严密、细致的管控,有效抵御各类潜在风险,进而大幅提升项目管理的效能与安全性,为项目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1)电子文件形成

致力于从源头上强化管控,通过项目建设管理平台的集成,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确保参与者的身份真实可靠;借助“纸云同步+数字证书+区块链”技术的融合应用,在电子文件各个签署环节将其“指纹”、签署人数字证书以及关键元数据进行存证上链。当文件签署审核完成后将文件以及元数据采用ZIP文件格式进行封装,并用归档人的数字证书对文件包进行签名。这一系列步骤保障了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使每一份电子文件都成为一份可信的数字凭证。

(2)电子文件捕获

项目建设管理平台通过调用在线归档接口,将归档信息包传递至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系统随即进行归档信息包的验签工作,以验证归档文件包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随后,对信息包实施结构化处理,并严格执行“四性”检测,使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可读性和可用性得到充分保障。

(3)电子文件入库

入库前,系统对电子文件进行严格的“四性”检测。随后,将检测结果和归档信息包以ZIP文件格式进行封装,并使用入库人的数字证书对文件包进行签名,形成电子文件保存信息包。

(4)电子档案保管

遵循电子档案保管的规范与要求,策划并实施妥善的存储与备份方案。在档案保管的过程中,定期执行严格的“四性”检测,以保障电子档案始终保持稳定可靠的状态。此外,实施循环滚动冗余备份策略,确保至少有两个临近的版本随时可供使用。同时每两天执行一次增量备份,每周末进行详尽的完整备份,以构筑可靠的电子档案安全防线。

(5)电子档案利用

系统通过统一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确保只有具备相应权限的人员才能访问相关档案;此外,实行借阅审计,对电子档案的借阅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有效杜绝未经授权的借阅和复制行为;同时,采用数字水印技术,为电子档案打上独特的身份标识,以便在发生侵权行为时能够迅速追踪和溯源。

3.3 深化项目电子档案多元化创新应用新场景

其一,借助前沿的BIM技术,将项目电子档案信息融入三维模型,实现了直观、可视化且易于理解的档案查询新体验。在此基础上,查询结果可直接在三维模型中生动呈现,使档案信息变得清晰易懂,一目了然。0yMJeYHWkEIwlx7xsp2yDQ==此外,基于BIM模型的档案查询更具备快速定位和智能过滤功能,使用户能够迅速锁定并获取所需信息,大幅提升了查询的便捷性和效率。

其二,凭借知识图谱技术的强大支撑,巧妙运用节点、连线、色彩等丰富的图形元素,将建筑材料报验单中纷繁复杂的信息,如材料种类、详尽规格、生产厂家及批次号等,以及其间的关联和逻辑脉络,以直观且极富视觉吸引力的方式呈现。一旦用户察觉到某结构材料存在潜在的质量隐患,仅需简单输入材料所属的结构部位信息,系统便能迅速响应,精准地揭示出该材料批次的厂家详情。更值得一提的是,系统还可以智能提醒用户,其他结构部位也存在使用相同厂家、相同批次问题材料的情况,帮助其迅速定位问题材料的部位和来源。

其三,基于实时工程电子档案归档的实现,通过强有力的安全系统及安全机制的支撑,创新性实现档案申请、审批、查阅、保管流程的在线实时确权,档案实用性得到了空前提高。

4 具体做法及取得成效

4.1制定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与标准规范

为规范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电子档案符合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的核心要求,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实现规范管理与高效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及《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电子档案单套管理一般要求》和《电子档案移交接收操作规程》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紧密结合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项目档案电子化工作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在线归档接口方案》《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四性检测”方案》以及《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项目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方案》,旨在提升项目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系统化水平,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4.2 确保电子档案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

(1)来源可靠

确保项目电子档案来源可靠,是保证电子档案真实性与有效性的关键步骤。来源可靠意味着必须能够清晰、明确电子档案的形成者、形成活动以及形成时间,从而为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为此,我们依托项目建设管理平台,定制开发了“纸云同步”App,实现了项目统一身份认证和创建人电子签章的集成。针对不同构件配置相应工序的电子文件模板及对应签章流程,确保相关作业人员能够精准接收提醒,并严格按照既定的业务规范进行电子文件签署。在签署过程中,通过验证操作人的真实有效身份信息和操作权限,确保了签署过程的安全性和可信性。

在归档环节,通过将归档元数据及文件信息采用ZIP文件格式进行封装,并用归档人数字证书对文件包进行签名,进一步确保了归档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此外,ZIP文件的高压缩率还提高了跨平台适应性,优化了网络传输性能,进一步提升了归档工作的效率和便捷性。

(2)程序规范

程序规范是电子档案全过程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要求严格遵循工程建设的各项规定,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为达成这一目标,首先从工程单元划分的视角出发,制定了WBS(工作分解结构)和EBS(工程实体分解结构)的详细拆分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全面的施工现场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为电子档案的全过程管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实施过程中,以构件级模型作为管理的核心载体,以工序为最基本的管理单元,细化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的施工管理流程,确保每一道工序所对应的电子文件都能得到及时、准确地填报、审核与审批。此外,严格规定施工单位在未经监理单位审批前,不得擅自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工序报验。这一措施不仅保障了工程建设的合规性和规范性,还显著提升了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要素合规

确保项目电子档案要素合规,是保障电子档案质量和利用效果的重要前提。即在电子档案的内容、结构、元数据和管理过程信息等构成要素方面,需要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使电子档案在内容和形式上均达到标准。

电子档案的内容要素无疑是其核心所在。这些要素涵盖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共同构建出电子档案丰富多彩的信息体系。在项目建设管理平台信息录入环节,采用了一系列技术手段,确保所录入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及时,从而为电子档案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提供坚实的保障。

电子档案的结构要素是保障电子档案有序存储和高效检索的关键所在。为确保电子档案结构的严谨性与合规性,通过深入研究,构建了一套以“档案分类”“WBS+EBS”以及“归档范围”为基础的建设项目电子档案分类体系。该体系采用树型结构,展现了清晰的层次关系模型,贯穿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它不仅稳固地支撑着档案收集、整理、利用等各项业务,更是档案系统内部各类处理逻辑、机制与策略得以稳定运行的坚实“基mosYtBqqisCvV79LrxySeVVxuWYCSJ/1KuiqSoavpao=石”。

元数据作为电子档案的重要属性与特征的详细描述信息,其地位在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利用中显得尤为重要。为充分发挥元数据在电子档案中的作用,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制定了《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该方案对元数据进行了划分与分类,使每一类元数据都能够有针对性地反映其电子文件的特定属性,通过对元数据有效管理和利用,不仅能够大幅提升电子档案的检索效率,更能不断挖掘并释放其潜在的巨大价值。

管理过程信息是记录电子档案在其生命周期内所有活动的重要数据。为此,项目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文件每个签署环节将其“指纹”、签署人数字证书以及关键元数据等进行存证上链,构建了一个紧密相连、相互验证的存证体系。[1]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大大增强了电子文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还为后续可能进行的审计工作和追溯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

4.3 强化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主要措施

(1)电子档案安全访问机制

系统具有多层次的身份认证机制,除了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认证外,还采用了动态口令、短信验证等辅助认证方式,增加了访问的安全性。同时实施细粒度的权限控制,根据用户的角色、职责和业务需求,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和操作电子档案,防止敏感信息的泄露和滥用。此外,还采用了数据传输加密技术,确保档案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3]

(2)三员管理策略的实施

系统采用三员管理策略,确保系统管理的严谨性与访问的安全性。档案系统的底层框架融入了全方位的日志记录、审计追踪以及访问控制组件,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监管。同时,在上层应用中,提供了满足三员管理所需的各项管理功能,从而为用户打造一个安全可靠的档案使用环境。

(3)电子文件利用件添加数字水印

在档案借阅时,利用数字水印技术为电子文件的利用件添加水印标记,以防止文件被非法复制、篡改或盗用。此外,该技术还能用于文件的追踪和溯源,从而更好地保护数字内容的版权,保障电子文件的安全性。

4.4 降本增效成果显著,高效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项目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实施,正引领社会数字化转型迈向全新的里程碑。在此过程中,工程建设项目数字化水平出现了新跃升,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深入推进,显著提升了项目档案的精准性与可靠性。极大地简化了收集、整理、归档等环节,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电子档案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项目电子文件和档案的检索、利用更为便捷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用户满意度。

电子档案的应用,推动项目管理迈向更加精细化阶段。电子档案全面记录项目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全流程的文档资料,为项目管理提供了丰富且全面的数据支撑。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分析,项目管理者能够更精确地把握项目进度、质量及成本等关键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的效能与品质。

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有助于提升项目的可持续性。传统的纸质档案易受时间、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信息丢失或损坏。电子档案则具有更强的耐久性和可复制性,能够长期保存项目信息,为项目后续维护和运营提供可靠依据。同时,通过加密、权限控制等手段,电子档案能够确保项目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效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此外,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实施对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传统的纸质档案纸张消耗量大,给环境带来沉重压力,而电子档案的普及不仅减少了纸张的使用量,还节省了存储空间,节约了宝贵的资源,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一做法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也契合全社会对绿色环保低碳的重视和追求,将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5 学术研讨

5.1 建设项目电子档案体系化与标准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电子档案已成为现代建设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支柱。为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及安全性,推进电子档案的标准体系化与标准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本案例通过深度融合工程管理体系与档案分类,成功构建了以“档案分类”“WBS+EBS”及“归档范围”为核心的建设项目电子档案分类体系,实现了工程质量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无缝融合,确保了电子档案与工程建设质量管控体系精确匹配。此外,通过编制《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及《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在线归档接口方案》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细化了项目电子文件管理标准,使项目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过程实现了可视化、可控化及可量化,显著提升了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5.2 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创新

面对电子档案数量的急剧增长与种类的日益多样化,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已显露出其局限性。因此,探索如何运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创新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提升档案管理质量与效率成为电子档案领域的热门议题。本案例秉承全程管理、前端控制、集中统一的核心理念,依托前沿信息技术,构建了一套全方位覆盖电子文件形成、捕获、入库、保管及利用的一体化管控体系,确保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均能得到周密而细致的管控。同时,成功实现了电子文件的质量智能化检查与自动组卷等功能,使文件收集、整理、归档的流程更加快捷、规范且高效,推动了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显著提升,为档案管理事业的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5.3 电子档案服务模式创新

电子档案凭借其详尽的内容、清晰的结构以及丰富的元数据特性,已成为信息领域中的宝贵资源。为精准捕捉用户需求,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档案服务体验,运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等先进技术对电子档案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已成为行业共识。本案例通过将电子档案与BIM模型、AI及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研发出了一系列创新应用,如基于BIM模型的电子档案查询系统以及建材报验档案的知识地图等。这些创新应用不仅提升了电子档案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还通过深度挖掘电子档案资源中的丰富信息,为项目建设及后续运营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使决策过程更加精准、高效。

案例撰稿人:谢培宁 郭姗姗 张 希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张楠,赵雪娇.理解基于区块链的政府跨部门数据共享:从协作共识到智能合约[J].中国行政管理,2020(1):77-82.

[2]马忠民.基于区块链的质量管理体系设计构想[J].中国标准化,2020(6):149-153.

[3]杨安荣.电子文件全程管理与信息安全保障的并行之路[J].保密科学技术,2014(6):44-47.

(责任编辑:邵澍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