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档案与建设》的故事
2024-11-03陈智为
“温暖相伴四十年,栉风沐雨同成长”。时间过得真快,转眼迎来《档案与建设》40周年诞辰。回想起来,我与《档案与建设》真有一段令人难忘的交往。
上世纪八十年代,负责创办该刊物的江苏省档案局副局长任遵圣(与我同是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61届毕业生)曾专程到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今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向以吴宝康教授为首的老专家、老教师们征求如何办刊的意见。自那以后档案学院的老师与学生纷纷向该刊投稿,扩大了稿源,增强了该刊文章的理论性和学术性。
《档案与建设》注重调查研究,密切与地、市、县基层档案工作者联系。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政治办刊、学术立刊”原则始终不动摇。40年来,该刊在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中,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在激励和鼓舞广大档案工作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中,发挥了教育主渠道作用。40年来,该刊编辑部一直把发表档案学术论文作为办刊工作的立身之本来抓,致力于发扬学术期刊特色,联系与团结档案科研工作者,推广科研成果,巩固好学术阵地。2009年,《学术园地》栏目被江苏省刊协评为江苏期刊“明珠奖”特色栏目奖。40年来,编辑部建立了由相关领导、专家学者组成的编辑委员会,严格编审制度,增加了外请专家审稿,保证了学术方向与学术质量。
我是该刊顾问,为该刊4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而无比高兴。在省档案局、馆领导重视与支持下,在编辑部同志热情帮助下,我曾数次到江苏省以及所辖市、县、区考察档案工作。总的感觉是江苏省的档案事业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中,取得了巨大成绩,在全国档案工作中堪称一流。该刊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实现了档案工作的新提升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市、区、县档案工作的进步与发展,为该刊丰富稿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档案与建设》奋力谱写“争第一、创唯一、树立品牌”新篇章。该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评选中文核心期刊以来,九次被评定为中文核心期刊(档案学类)。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仅四家档案期刊入选)。并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发行到海外,发行量逐年增长。
一份学术期刊,其竞争力或生命力靠什么?答案无疑是学术创新。每当我们读到一篇有新意的文章,就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其中的新思想、新见解、新范式、新方法和新证据等,都是认真调查研究、艰苦劳动的成果。江苏全省建立了档案期刊通讯员制度,召开了全省通讯员会议,明确了通讯员职责与任务,增强了广大通讯员为办好《档案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的信心。
我曾数次参加全国档案期刊研讨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10月26日由江苏省档案局在南京主办的第22次全国档案期刊研讨会,我受邀参加并发言。2014年11月3日,江苏省档案局主办第26次全国档案期刊研讨会暨《档案与建设》创刊30周年座谈会,我又应邀参加并发言。档案工作期刊是以《中国档案》为代表,进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各省市、各行业档案期刊陆续诞生,从而形成了档案工作期刊群。这对我国数十年来档案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有目共睹、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而《档案与建设》则是地方档案工作刊物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创刊四十周年之际,谨祝《档案与建设》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原党总支书记、教授,本刊顾问)
(责任编辑:陈 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