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亲子系列体育游戏的设计与指导

2024-11-01刘金明经承凤

广西教育·A版 2024年9期

摘 要:幼儿园亲子系列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流程清晰、效果突出,有利于沟通亲子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开展亲子系列体育游戏,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根据幼儿已有的运动发展水平,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设置适宜的亲子体育游戏内容;在亲子体育游戏过程中对家长、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促进亲子体育游戏的顺利开展;对亲子体育游戏的开展进行总结、评价和反思,优化亲子体育游戏的设计与指导。

关键词:幼儿园;亲子体育游戏;设计与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25-0037-04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健康优先”的原则,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把“家园共育”作为幼儿园教育过程评估的关键指标,提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幼儿的健康品质,幼儿园要帮助家长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带动家庭持续开展科学的体育锻炼活动。在幼儿园,亲子系列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的重要形式,它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增强幼儿体质,而且可以促进亲子沟通,使家庭关系和谐。可见,幼儿园开展亲子系列体育游戏十分重要。幼儿园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开展丰富多样的亲子系列体育游戏活动,通过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亲子系列体育游戏的目标及内容

动作发展对促进幼儿的体能、技能和体育品德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动作发展研究根据参与运动的肌肉和肌肉群的大小,把幼儿动作发展分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两大类。粗大动作指的是由身体的大肌肉群控制的动作,包括四肢和全身运动,如抬头、翻身、坐卧、跑步、跳跃等;精细动作指的是由身体的小肌肉群组成的随意动作。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实际上指的是幼儿手部活动,如使用剪刀剪纸、用画笔绘画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健康领域”之子领域“动作发展”包含三个目标:目标1是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目标2是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目标3是手的动作灵活协调[1]。动作发展目标1和目标2对应的是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动作发展目标3对应的是幼儿精细动作发展。

实际上,动作的产生和发展不是由某一项肌肉单独完成,而是大肌肉和小肌肉共同参与促成动作的完成。不同年龄幼儿在完成“抓握”这一动作时,使用到的大小肌肉部位存在差异:年龄小的幼儿需要依靠粗大动作的位置移动和肩臂、腕部、手指的精细动作协同完成;年龄较大的幼儿动作熟练,可以通过拇指和食指做出“捏”的动作来完成。因此,幼儿教师在设计亲子系列体育游戏时,除了关注幼儿某一动作发展目标的达成,还应把握幼儿动作发展的整体性原则,注意粗大动作发展目标和精细动作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在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如下页表1所示的亲子系列体育游戏目标及活动内容。

二、幼儿园亲子系列体育游戏特征

(一)发展性

幼儿园亲子系列体育游戏是一种有利于家庭和谐的活动,目的是促进幼儿动作技能发展,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发展性是幼儿园亲子系列体育游戏的基本特点。幼儿教师在制订亲子系列体育游戏方案时,要根据《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及要求,结合班级幼儿动作发展水平,确定亲子体育游戏目标及幼儿动作发展目标,设计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亲子体育游戏项目,突出亲子体育游戏的发展性特点,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教育性

亲子系列体育游戏既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又是促进家庭和谐的途径,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幼儿园开展亲子系列体育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运动习惯,促进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为幼儿带来运动的快乐,让幼儿学会与他人相处,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亲子系列体育游戏是实现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家长参加亲子体育游戏,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幼儿教师指导家长参加亲子体育游戏活动,可以了解家长的育儿观念,引导家长不断提高亲子体育游戏的质量。

(三)娱乐性

寓教于乐是幼儿园设计系列体育游戏的基本原则[2]。富有趣味的亲子体育游戏通常伴随着幼儿与家长的欢声笑语,有利于融洽亲子关系,深得幼儿与家长的喜爱。幼儿教师在制订亲子体育游戏方案时,要遵循娱乐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新颖有趣的亲子体育游戏项目,突出亲子体育游戏的娱乐性特点,让幼儿与家长在开展亲子体育游戏过程中感到心情愉悦,主动参加亲子体育游戏,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三、幼儿园亲子系列体育游戏的开展

(一)根据幼儿发展特点,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亲子系列体育游戏项目

幼儿园亲子体育游戏的对象主要是幼儿,因此,幼儿教师在设计和开展亲子体育游戏时,要了解幼儿的运动喜好,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和运动能力,确定幼儿动作发展目标,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亲子系列体育游戏项目。不同年龄的幼儿,其动作发展水平和运动能力不同,幼儿教师要设计不同的亲子体育游戏项目。如,小班幼儿好动、坐不住,运动能力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理解规则和遵守规则有困难,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体育运动缺乏持久性。根据小班幼儿身体发育特点和实际运动水平,幼儿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亲子体育游戏项目,游戏时间不宜过长。中班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动作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性有了显著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幼儿教师可以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些动作稍微复杂、难度与活动量比较大的亲子体育游戏项目如接力跑、插积木等。大班幼儿的体能和智力有了一定的发展,精细动作能力有所提高,具有一定的耐力和持久力。幼儿教师根据大班幼儿的运动能力,可以设计有一定难度且具有创新性的亲子体育游戏项目,鼓励幼儿、家长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亲子体育游戏项目。

(二)创造良好的亲子体育游戏条件

1.丰富游戏材料,突出游戏材料的多样性

幼儿园亲子体育游戏的开展离不开丰富的体育游戏材料。丰富的体育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家长参加亲子体育游戏的热情,为亲子体育游戏增添乐趣。在选择亲子体育游戏材料时,幼儿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亲子体育游戏材料要有艺术性、多样性、多变性、新颖性的特点。二是亲子体育游戏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促进亲子体育游戏的开展。如,小班亲子体育游戏“乌龟运球”贯穿“大乌龟教小乌龟学本领”的故事情境,幼儿、家长在游戏中分别扮演小乌龟、大乌龟,以爬行的姿势合作运球。为增添游戏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为每一组家庭准备乌龟胸牌、皮球、球筐、山洞模型等多样化的游戏材料。三是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亲子体育游戏材料。如,在“投掷”亲子体育游戏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沙包,丰富亲子体育游戏材料,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幼儿的动手能力,融洽亲子关系。

2.选择大小适宜的游戏场地,确保游戏安全开展

开展亲子体育游戏时,幼儿教师要根据亲子体育游戏的内容和参加人数,选择大小适宜的活动场地,确保游戏顺利开展。首先,幼儿教师要为家长、幼儿提供宽敞的游戏场地。如果活动场地太小,就容易产生拥挤现象,幼儿与家长难以全身心地投入游戏中,影响游戏进程;如果活动场地过大,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利于游戏的开展和教师指导。因此,幼儿教师要根据亲子体育游戏项目选择大小适宜的游戏场地。如,在中班亲子体育游戏“巡逻小战士”中,幼儿要根据不同的任务(走平衡木、跳格子、钻山洞)选择不同的路线进行巡逻,期间还要听信号躲避家长投掷过来的“炮弹”。开展这样的亲子体育游戏活动,幼儿教师要选择宽阔、平坦的户外场地。其次,幼儿教师要排除亲子体育游戏场地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幼儿、家长的人身安全。比如:需要用到大型器械材料时,教师要检查器械的牢固程度、卫生情况;需要用到小颗粒材料、剪刀等物品时,教师要在活动前给幼儿讲解正确使用物品的方法,与家长共同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3.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游戏环境有利于亲子体育游戏的开展。无论是幼儿,还是家长,都需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身心放松地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相对中班、大班,小班的幼儿家长相互间不太熟悉,在开展亲子体育游戏前,幼儿教师可以增加一个热身暖场环节,通过“亲子秀”活动,促进家长的互动与交流,营造轻松的游戏氛围。在亲子体育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多关注幼儿的情绪,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表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幼儿教师要注意家长与幼儿的互动方式,提醒家长理性看待游戏的输赢,引导家长肯定幼儿的积极表现,不要对幼儿提出过高的要求。如,在中班亲子体育游戏“乒乓球接力赛”中,幼儿需要把球拍上的乒乓球接力运送到指定地点,小组计时最短者胜出。在游戏过程中,有的幼儿过于着急,端着球拍跑的时候导致乒乓球掉落下来,家长看到幼儿出现失误,情绪变得急躁,甚至忍不住指责幼儿。这个时候,幼儿教师要观察家长的情绪和反应,及时安抚家长,并对幼儿说“球掉了没关系,捡起来,慢慢走”,减轻幼儿的心理负担。

(三)丰富游戏形式,促进亲子体育游戏的开展

幼儿园亲子体育游戏通常以竞赛的形式开展,根据参加亲子体育游戏的家庭数量,主要分为单组家庭竞赛游戏和多组家庭竞赛游戏。在单组家庭竞赛游戏中,一个幼儿家庭组成一个参赛团队,与其他幼儿家庭进行比赛。在单组家庭竞赛游戏中,幼儿与家长的互动更加频繁,有利于增进亲子情感,同时也有利于幼儿教师的观察和指导。多组家庭竞赛游戏主要是多个幼儿家庭为一个参赛团队,多个参赛团队开展比赛活动。幼儿教师按照幼儿的性别、学号等,将幼儿家庭分为几个参赛组,参赛组之间进行比赛。多组家庭竞赛可以促进幼儿间、家长间的互动与合作,让幼儿体会到团结合作的意义。游戏形式服务于游戏内容。因此,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游戏目标和游戏内容,结合本班幼M+elrzvXjS9deo3Y9OJ58Q==儿、家长的实际发展需要,灵活选择游戏形式。如,小班开展“大脚小脚一起走”亲子体育游戏,可以采取单组家庭竞赛形式,而大班开展“快乐的毛毛虫”亲子体育游戏,可以采取多组家庭竞赛形式。

(四)有效开展亲子体育游戏,提高游戏质量

1.确保亲子体育游戏顺利开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亲子体育游戏因为有家长参与,人数有所增加,幼儿教师要确保亲子体育游戏顺利开展。首先,幼儿教师给家长和幼儿讲解游戏注意事项。如:给小班幼儿逐一讲解安全注意事项,说明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组织中班、大班幼儿进行讨论,让他们了解亲子体育游戏注意事项及要求,鼓励幼儿制作简单的安全标志,引导幼儿给家长讲解游戏规则,并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其次,幼儿、家长要穿着方便运动的衣服和鞋子。开展亲子体育游戏时,幼儿教师要提醒家长为幼儿准备舒适的运动类衣服,不能穿着皮鞋、裙子参加活动,更不能佩戴首饰。最后,幼儿教师要做好亲子体育游戏的应急工作。开展亲子体育游戏前,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应制订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包括人员安排、防火防灾用具的配置、医疗急救用品的准备等。

2.提高幼儿的亲子体育游戏能力

《评估指南》在“活动组织”这一关键指标中提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注重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有机整合,促进幼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中。在开展亲子体育游戏时,幼儿教师不要把目光局限于幼儿的动作发展,而应注重领域间、目标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如,在“小兔跳跳”亲子体育游戏中,幼儿教师要注意观察不同年龄幼儿单脚连续跳的情况,结合观察结果进行评价。幼儿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在亲子体育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如开展游戏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情况、抗挫能力等,游戏结束后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帮助幼儿树立自信,提高体育游戏水平。

3.给予家长游戏指导和引导

亲子体育游戏是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家长在亲子体育游戏中表现出来的游戏态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直接关系着亲子体育游戏质量。因此,幼儿教师要给予家长一定的指导和引导。首先,幼儿教师要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在亲子体育游戏中的重要作用。家长作为幼儿最亲近的人,与幼儿共同开展游戏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因此,幼儿教师要引导家长在亲子体育游戏中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提高亲子体育游戏质量,达成亲子体育游戏目标。其次,幼儿教师要给予家长游戏行为指导。不同家长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不同。在亲子体育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注意观察家长的游戏行为,以及家长与幼儿的互动,引导家长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通过提示、商量、建议、合作等方式,与幼儿共同完成游戏,肯定幼儿的良好表现,让幼儿体会到游戏的乐趣。此外,幼儿教师要提醒家长做好行为示范,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五)对亲子体育游戏进行总结和反思

幼儿园亲子体育游戏结束后,幼儿教师要及时总结和反思。一般来说,分享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和家长。家长、幼儿分享亲子体育游戏的感受,总结游戏经验,在交流互动中获得成就感。幼儿教师可以结合游戏过程,请家长、幼儿分享游戏技巧,说一说如何克服困难,有什么样的收获。幼儿教师对亲子体育游戏进行总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一是总结亲子体育游戏在促进幼儿动作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如幼儿积累了哪些经验,提高了哪些动作技能。二是总结家长的表现,既要肯定家长在亲子体育游戏中与幼儿积极互动的行为,鼓励家长在生活中延续良好的教养行为,又要针对游戏中家长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三是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开展亲子体育游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幼儿教师要结合亲子体育游戏的开展情况进行反思,适时调整亲子体育游戏方案,做法如下。一是反思亲子体育游戏目标是否明确、目标设置是否合理、目标是否达成。二是对亲子体育游戏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如游戏环节是否科学合理、游戏是否体现动静结合的特点、游戏重点是否突出、游戏能不能激发幼儿与家长开展亲子体育游戏活动的热情。三是进行自我反思,如反思亲子体育游戏的组织和开展是否合理、有序,场地和材料的准备是否充分,对幼儿、家长的指导是否恰当且有针对性。

总之,亲子体育游戏是幼儿园开展家园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幼儿园开展家长指导工作的途径之一。幼儿园开展亲子体育游戏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培养幼Bpz1LjeAVcQLDTLvtPaT6Q==儿良好的运动习惯,增进幼儿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促进亲子情感联结和家庭和睦[4]。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开展亲子体育游戏活动和家庭健康教育,通过开展亲子体育游戏活动转变家长的观念,培养家长的健康意识,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幼儿健康教育目标[5],积极参加亲子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黎钦.基于幼儿动作发展的幼儿户外体育游戏设计与实施探讨[J].体育视野,2023(10):113-1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丁玉如.幼儿体育行为的综合表现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16-19.

[5]陈雪梅.新时代开展幼儿体育的现状分析与改革对策研究:以罗定市部分幼儿园为例[J].职业技术,2020,19(7):48-52.

注:本文系2023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在线课程资源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幼儿游戏生成与组织在线课程为例”(GXGZJG2023B146)、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1年度校级课程思政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2021YZKCSZB14)、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1—2022年度取得高级职称人员和获得博士学位人员立项项目“基于心流理论的在线学习持续意愿提升策略研究——以幼儿游戏生成与组织在线课程为例”(2023GCCRC11)的阶段研究成果。

(责编 欧孔群)

作者简介:刘金明,1982年生,江西吉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生心理健康、儿童发展;经承凤,通讯作者,1986年生,广西全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儿童游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