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探索

2024-11-01韦世峰

广西教育·A版 2024年9期

摘 要: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探究、实践和创新来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多种能力。为提升小学科学教育的综合育人效能,教师应深入分析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路径,通过选择项目主题、设定学习目标、开展项目探究活动、制作项目学习成果、项目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等做法,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25-0125-04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式教学、大单元教学、主题式教学等活动,督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应用能力[1]。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探究、实践和创新来解决问题,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项目式教学模式主张通过核心项目主题、学习目标和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实践、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项目内容的理解构思方案,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探究活动[2]。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其教学方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为提升小学科学教育的综合育人效能,教师深入分析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优势、存在的问题,探索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路径,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优势

在项目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能够对所学知识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综合多元的独立思考、观点验证过程中,形成综合学习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学生能够在长期的项目式学习训练中掌握多角度看待问题、多维度运用知识、多方向开展探究实践的学习方法,强化个人学习素养[3]。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具有以下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习主体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问题为动力导向、以具体情境为着力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项目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探索科学奥秘,开始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习主体意识。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项目式学习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这一过程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发挥创意、尝试新方法完成项目任务,在反复多次的试探中找到问题的最终答案,在探究中培养了创新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实验验证等操作环节,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和学习成果,有效提升了实践能力。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可以获得更大的学习自主权,能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学生围绕具体的项目任务,通过查阅资料、展开讨论、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环节,逐步形成对科学知识的全面认识。这一学习活动过程,促进了学生对科学原理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升华。因此,项目式学习是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沟通和协作能力

项目式学习活动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学生的个体学习与团队协作。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时,不仅要关注个人任务的完成,而且要具备统筹全局的能力,合理分配时间、资源,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学生在参与相关项目式和科技学习活动时,锻炼了自己对多项学习任务的统筹规划能力,进而有效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成果。项目式学习强调团队合作,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与同伴沟通交流、协商分工、共同解决问题,提升了沟通技巧,锻炼了协作能力,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

二、小学科学教学开展项目式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式学习活动缺乏明确的主题

项目式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在明确、具体的项目主题下完成阶段性探索学习。然而,当前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呈现出形式化特征,缺乏明确的项目主题,后期的教学实践依旧以传统说教式教学方式开展。由于对项目式教学方式相对陌生、缺乏实践经验,部分小学科学教师打着创新教学的“旗号”,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对教学素材的整合应用,无法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的学习问题,导致学生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呈现出“换汤不换药”的学习状况,整体教学效能没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学生缺乏学习主体意识

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依旧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概念讲解、案例展示,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观众”席位,习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主体意识,也无法根据自身多元理解参与课程知识体系的共同构建。部分学生参与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活动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过分依赖教师的指导和安排,缺乏自我探索和发现的意识,学习效能低下,导致只是被动地完成项目任务,而不是主动地理解问题、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忽视师生互动环节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实验和探究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项目的深入开展。然而,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可能过于注重项目的自主性和学生的独立性,忽视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难以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师生之间鲜有深入的互动交流环节,导致学生遇到难题而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难以获得实质性的学习进步。

(四)项目评价标准单一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活化科学现象、科技创新等为主,需要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多元发展、开放性思考。当前,许多小学科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成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主要关注项目最终完成的作品或报告,忽视了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努力和进步。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还可能导致学生过分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深度,不符合核心素养理念下对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素质化的培养要求。

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路径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足、独立思考能力较弱,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需要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对项目任务做出相应调整,降低学习难度。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项目任务,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关注学生能力发展与素养提升,定期反思与调整教学策略,确保项目式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一)选择合适的项目主题

在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中,项目主题应紧密围绕科学课程标准,同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点,确保项目既具有教育意义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在选择项目主题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项目难度适中,既不会让学生感到过于简单而失去挑战性,也不会因难度过大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项目主题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学生学习了小学科学“食物与消化”一课后,教师依据课程内容设定“食物中营养元素的分类”“食物与人类身体健康的关系”“食物与人类心理健康是否具有关联”“食物消化系统”等作为学习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自主选择不同的项目学习主题,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模型、材料准备、动手制作等环节,深入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功能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等科学知识。

(二)科学设定项目学习目标

明确且具有核心指向力的学习目标,能够带动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根据具体学习目标按部就班完成学习任务。在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充分认识到项目学习目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项目活动内容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实践活动纲领,帮助学生在资料搜索和实践探索过程中提高效率。项目学习目标既涵盖科学知识的学习,也注重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全面提升自己。

例如,小学科学课程“食物与消化”的学习目标包括:了解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掌握食物消化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习目标将指导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价,确保学习成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根据设定的学习主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学生设定相对应的项目学习目标,指明学习探究方向,鼓励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内容展开项目探究。学生根据所选择的项目学习主题组成4—5人的学习小组,综合采用资料查阅、实践探究、社会访谈、实践观察等多种学习方式,找出本小组学习主题的综合解释及应用方案。

(三)开展项目探究活动

在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中,开展项目探究活动是推动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的关键环节。面对项目核心问题,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小组分工与合作,各自完成分配到的资料搜集、实践调研、生活体验、论点分析、结论总结和相关印证等任务,从而完成项目探索工作,并从中获取相关知识以指导自身实践。学生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初步了解到的学习模型,在组内合作制订项目学习计划,帮助小组找准探究方向、增强学习探究效能。项目式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充分搜集资料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过程,自主探究科学问题。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降低自己的作为活动领导的“存在感”,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自由,由教师发挥活动组织作用、学生发挥主体探究作用,完成具体的项目探究学习。

以项目主题“食物中营养元素的分类”为例,学生首先制订学习计划,理清学习小组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做的理论知识准备、实践计划准备、模型搭建活动准备等,然后开展项目探究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熟知的生活经验,共同讨论、分享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了解的食物营养元素、不同食物类型中所包含的食物营养元素,然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类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由于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目标相对简单,无须进入深层的实验验证阶段。因此,学生可以采取逆向思维,根据资料中显示的多种营养元素继续深入了解每种营养元素的功能,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饮食结构,思考其功能的合理性,最终共同商议在大量营养元素中,人类最需要的几种基本营养元素,罗列富含其营养元素的食物类型。在完成基本的知识框架梳理后,学习小组根据学习内容共同制定一份健康全面的一日饮食计划,作为本小组在项目探究过程中的重要学习成果之一。

(四)制作项目学习成果

制作项目学习成果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环节。项目学习成果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对知识体系的简单罗列,需要学生针对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整合、主题化梳理,并给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方案。每个学习小组可以根据组内成员的兴趣爱好,将自己的项目学习成果以文本、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总结性梳理和陈列。教师督促学生在完成既定学习目标的同时,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制作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项目学习成果,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项目式学习重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应用及相关能力培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成果梳理过程中以理论体系、实践规划作为基本要求,既要从理论层面掌握每一种科学知识的内在原理,又要据此形成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实践计划,并在完成学习后应用于生活实践,达成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例如,在“食物中营养元素的分类”项目式学习中,学生深入分析食物中营养元素与人类身体健康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绘制海报、编写小论文或制作视频等形式展示他们对营养元素的理解,通过整合饮食、体育、医疗等多种知识完成对身体机能的健康维护。制作项目学习成果的过程,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更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

(五)项目学习成果展示与项目评价

项目学习成果展示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分享成果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报告、实物展示、PPT演示等形式,向教师和同学展示项目研究的过程、发现与结论。在展示、分享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表达能力,学会了如何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项目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全面考量,教师关注学生项目学习成果的质量,重视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态度及问题解决能力等。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情况,为后续教与学的改进提供依据。

例如,在小学科学“食物与消化”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学生将各个小组从开始制作的“食物与健康”内在关系框架及模型到最终得到反复优化的知识框架及实用计划,以小型展览方式展示在学校的公共展示区,并制作相应的宣传海报吸引校内其他同学前来观看。在展示期间,每个小组派出两名学生代表为大家进行展品讲解,包括从整个项目活动的学习目标到一日健康饮食计划的制作过程,再到每个小组在饮食计划制作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精神等。

在完整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促使学生回顾项目实施历程,审视自身表现,总结成功经验与需要改进之处。学生在初步完成的项目学习成果之上,利用公开展示、相互交流检查的方式,针对每个小组具体的学习成果完成交互评价。通过学习反思,学生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升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复盘,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明确未来努力方向,为后续项目式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项目式学习为小学科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挑战。项目式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界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操作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精选项目主题、科学设定学习目标、强化师生互动、优化评价机制等措施,推动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慧囡.初中生“项目式学习”实践与探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1,37(4):56-57.

[2]仇珊珊.基于大概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06-107.

[3]楼曙光.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科学概念教学策略探微:以《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8(12):74-76.

(责编 韦榕峰)

作者简介:韦世峰,1983年生,广西南宁人,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科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