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合道 无理而妙
2024-10-31罗智敏
苏轼曾用“反常合道为趣”,评柳子厚《渔翁》诗。反常,即悖常理;合道,则合章法。粗看,两者对立;细品,中和深沉。诗学乃人学,奇趣为基因。“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见苏轼《书吴道子画后》)。故诗当妙在超现实而浪漫。
诗是语言艺术。讲韵律,重意象,巧比兴,贵含蓄,求生动。诗人多用形象思维,借物寄意。如用“千树万树梨花开”状雪;用“花溅泪”“鸟惊心”凸显悲伤;用“孤烟直”“落日圆”描摹塞北的苍凉和壮美。可见,诗人用生花之笔,构成的审美意象十分新颖而鲜明。这里谈点常见手法。
一、曲笔寄情
(一)迁怨于潮。如李益《江南曲》:“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诗以潮来有信,反衬郎去不归。把思妇心中由怨到恨且又无奈的百般况味,生动、形象、真切地表述出来。潮有信,就嫁给弄潮儿。明代钟惺称“荒唐之想”(《唐诗归》)。然而,正是这种貌似无理的曲折描写,给人以遐思。清代沈雄在《柳塘词话》中赞为“无理而妙”。
(二)迁怨于水。如戴叔伦《湘南即事》:“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诗人身在湘南,思念京师,且归心似箭,急于西往长安。而沅湘之水,不解人意,竟无语东流。又如李建勋《宫词》:“却羡落花春不管,御沟流得到人间。”宫女长禁深宫,抱怨人不如花。
(三)迁怨于鸟。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昭阳日影”寓恩幸。诗言“寒鸦”尚且能得到帝王的宠爱,而玉颜的“我”,何又不及?另如金昌绪《春怨》中“打莺”“惊梦”,更为传神。再如陆龟蒙《新沙》,怨“鸥”何不先知“官家”征收“紫芝”税的信息。入木三分地揭示出封建统治阶层横征暴敛的剥削嘴脸。
(四)迁怨于风。张说《蜀道后期》:“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贾至《春思》:“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责风“不待”和“吹愁”,虽无理,但思奇语丽。
二、婉言表意
诗有理外之理。因为,生活的真实不等于艺术的真实。宋人常用“闹”字形容无声的景致。如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在此表“花事之浓盛”。以动写静,借此寓彼,拟声赋色,于感相通。致使“鼻有尝音之察,耳有嗅息之神”(《文选》刘峻注)。
(一)赋声红绿。如清代李世雄《剑浦陆发次林守一》:“月凉梦破鸡声白,枫霁烟醒鸟话红。”“鸡声白”“鸟话红”,令人耳目一新。清代严遂成《满城道中》:“风随柳转声皆绿,麦受尘欺色易黄。”杨万里《又和二绝句》:“剪剪轻风未是轻,犹吹花片作红声。”“声皆绿”“作红声”,色彩鲜明,各具风韵。王维《过青溪水作》:“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将山中声响和色彩构成一幅石松图,给人以声色俱佳的艺术美感。
(二)赋色冷暖。如南朝梁时的庾肩吾《八关斋夜赋四城门第一赋韵》:“已同白驹去,复类红花热。”李贺《蝴蝶飞》:“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宋代林东美《西湖亭》:“避人幽鸟声如剪,隔岸奇花色欲燃。”另有王建《江陵即事》:“寺多红叶(一作药)烧人眼。”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孟郊《秋怀》其二:“秋月颜色冰。”王维《过香积寺》:“日色冷青松”等。日光本暖,诗人用一个“冷”字,既写出光线的明、暗度,又烘托出林深的“幽”和“碧”。令人读后顿生寒意。
(三)赋物有味。雪、雨、竹、声本无香,而诗人笔生情趣,偏说其香。如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拟雪花为春花,自然香飘人间。李贺直称“香雨”,如《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四月:“依微香雨青氛氲,腻叶蟠花照曲门。”明人贾惟孝也有“雨过柳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登螺峰四顾亭》)的名句。更有杜甫用神来之笔注竹有香,如《严郑公宅同咏竹得香字》:“雨洗娟娟(一作涓涓)净,风吹细细香。”竹经雨洗,更显高洁,淡淡清香,沁人心脾。此处“娟娟”二字,不难让人联想他的《佳人》诗中“摘花不插”“寒翠袖薄”“日暮倚竹”等意象所弥散出的缕缕香气。古诗诸类,不再枚举。
今诗坛名家刘庆霖先生,用椽笔将声、光、色、味这些不可触摸的事物,完全物化为生命载体。如《农家杂咏》其二:“莺语染成莲叶色,蛙声沾满稻花香。”“莺语染莲色”“蛙声沾稻香”,化裁得体,自然天成。较之古人,青出于蓝。《冬天打背柴》:“捆星背月归来晚,踩响村头犬吠声。”《松花湖畔农家小住》:“星舍灯光萤点亮,月巢鸟语草编成。”“捆星背月”“灯光萤点”,异想天开;“犬声踩响”“鸟语草编”,新奇别致。还有“三五牦牛啃夕阳”(《高原牧场》),“落日余晖差可饮”(《农家杂咏》)。“啃夕阳”“饮余晖”,鲜活灵动,耐人寻味。
诗的意象是超自然的。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言道:“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可见诗美,不全在于是否符合日常生活逻辑,而在于物象的灵动和情感的共鸣。如前所述:烦,迁怨于“水”;愁,责怪于“风”;鸡声岂能“白”?鸟话何以“红”?但从诗词创作艺术手法上看,正是这种突出象征意义的逆向思维和出奇生新的诗化语言,能给人以深邃的哲思和无穷的美感。至于合道,唯发奇思,方可激活诗情;唯生妙境,方能捧出好诗。恰如周啸天先生所言,好诗妙在让人“想不到”。
(作者罗智敏,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系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分会常务理事,黄冈市诗词学会、东坡赤壁诗社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