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活态孔氏家谱
2024-10-31刘续兵
在曲阜城北的泗水河畔,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带,被后世尊称为“圣人”的孔子,就安息于此。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这里寂静沉默,超凡脱俗,我们甚至能听到心灵在某一刻的悸动。
并不主张厚葬的孔子生前做梦也不会想到,他曾经简陋的墓园会扩展到占地3000多亩的庞大规模,纵是历代皇陵也难望其项背。
然而,孔子墓本身其实也并不显赫,静静地座落在孔林的西北部。与孔子身后的荣耀、纷争比起来,他的长眠之地竟是如此的简陋。矮矮的院墙隔开一片小小的天地,似乎自成一个时空。在这里陪伴他的,只有儿子孔鲤和孙子孔伋。他们的墓与孔子墓错落在一起,竟形成了被后人称为“携子抱孙”的墓葬格局,实不知是有意还是天意。
十万坟冢,古木深深寄哀思
古代的清明风俗,许多内容是融合寒食风俗而来的。唐宋以降,清明代替了寒食,成为以祭祖扫墓和郊野踏青为内容的全国性节日;元明之后,扫墓之风遍及全国,清明节因此亦得“鬼节”之名。通过这种形式,人们赞美万物在春天的复苏,寄托了对生命再生奇迹的强烈渴望。
在曲阜一带,祭祀祖宗林墓、插柳、放风筝,是清明节的主要内容,传承两千多年的孔氏家族自然不会例外。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或乘车,或步行,携带火纸、香、酒和供菜,经万古长春坊,过至圣林坊,踏上苍桧翠柏掩映下的神道,也就进入了孔林。神道右侧有73棵树,为孔子有生之年;左侧72棵树,代表孔子育出72贤人。
如今的孔林,占地达200万平方米,林墙周长5591米,林木42000余株,古建筑110余间,汉至民国碑刻5000余块,历代石像、石仪80余对,其规模之大绝无仅有。10万余座坟冢,究竟寄托了多少孔家人的哀思?络绎不绝的扫墓队伍,简洁而寓意悠远的仪式,无声的静默哀思,在古木深深的背景下,构成了一幅活生生的民俗画卷,生动地传达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信息。
尊师重教,师生情意动人心
孔子逝后,弟子们服“心丧”三年,独子贡“庐于墓六年”。“自后群弟子及鲁人处于墓如家者,百有余家,因名其居曰孔里”(《 孔子家语·终记解》)。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据说,子贡为师奔丧时,从南方带回用作手杖的一根楷木枝,随手插下,竞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巨木;可惜已为雷火所毁,只剩下一段树根,见证着这个美丽的故事。为纪念“子贡手植楷”,人们又把这株古树画像制成石碑。神奇的是,这座“楷图碑”,每到春秋时节祭祀孔子时,碑图上总会流下“泪水”,似乎是子贡等学生们在缅怀老师。有人试图以“科学”的方法来解释这一现象,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还做了一期节目,就叫“孔林流泪碑的故事”。固然可以用石材、春秋时节天气转换和孔林的植被、水气等数据去分析,但是,善良的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是孔子师生间的感人情意创造了这一“神迹”。确实,有些事物之所以美好,原因在于它的人文情怀,又何必过于较真呢?
正是从孔子师生开始的尊师重教之风,影响了孔子故里的父老乡亲,形成了“十万人家尽读书”的社会风尚。直到今天,曲阜当地人仍以“老师”作为对别人的尊称。
叶落归根,人文情结难磨灭
中国人自古讲究“故土难离”,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意离开父母和故乡。即使在外安了家,却总也安不了心;即便客死他乡,如狐死首丘,千方百计也要归葬故土,这甚至成为众多羁旅之士生前最大的愿望。于是,人们总是流传着许多千里护送亲人回乡安葬的感人故事,而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死者的非直系亲属,那么定会成为万人传颂的义举了。
走进孔林,坟冢累累,碑碣幢幢,奇树异木,冠盖如伞,让人想起金人党怀英“老桧曾沾周雨露,断碑犹是汉文章”的诗句。看看这数以十万计的坟墓吧,把占地如此之广的陵园,挤占得狭窄窘迫起来,一个个挨挨挤挤,甚是热闹,想必跟那么多的族人、亲人挤在一起,肯定不会感到孤独寂寞了。这些坟墓的主人,固然大半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却也有众多飘流在外,叶落归根,死后回到家乡的游子啊。
不过,并不是所有孔氏族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安身之地。据“孔家人”说,孔林有“三不入”:嫁出去的女儿不入,因为是“别人家的人”了;违犯国法被定罪之人不入,因为给家族蒙羞了;出家为僧为道之人不入,因为不合儒家道统了。
四季皆美,生生不息万古春
有人说,游览孔林的最好季节是在秋冬两季。秋天的时候,林内的叶子红了又黄,层林尽染,地上是一片片厚厚的树叶。而冬雪覆盖下的林木和石像,仿佛存在于非现实的空间,万籁俱静,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只有当你踏着厚厚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才意识到天地之间静的有些怕人。
如果在春和景明之时来到孔林,又可以触摸到春的气息带来的另一种况味。成群成群的小小野花似天上的繁星洒落人间,草木间喷涌出的清新味道,给多少有些肃穆之气的孔林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亮色。一个个平时作威严状的石人、石马、神兽,也似乎在和煦的阳光照射下,隐隐露出一丝笑意。
感受孔林,最好是在一个清亮的春日,或是寂静的雨天,或是雪花飘飘的时节,远离喧哗的人声,没有世俗的干扰,只有天地的沉静,和着风声雨声,还有你多情的思绪,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与孔子对话。正是:草盛枝繁色红黄,云雀无声洙水长。石人不语深深路,墓碑何叹短短墙。一抔尘土精神在,千古文章俎豆香。携子抱孙情何远,叶落归根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