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物安全 涵养文化根脉
2024-10-31张媛媛吴浩晨
今年是“三孔”申遗成功三十年。在“三孔”申遗成功十年时,曲阜市就提出了“文物安则全市安”的指导思想,坚持安全为本,筑牢“三孔”保护根基。三十年来,曲阜的文物工作者们把对“三孔”的保护放在了首位,在保护中传承,在保护中发展。承载了千年文脉的“三孔”被注入了现代的活力,有了新的变化与发展。
传统修复与科技守护,
把保护落到实处
“三孔”的保护,离不开文物工作者们的付出。三十年来,他们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针对“三孔”实施大小古建筑修缮保护工程百余项。据曲阜市文物局局长孔德民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们构建了从传统修复到现代预防的全方位保护体系。“我们完成‘三孔’古建筑修缮保护工程21项,孔府东路、孔庙西路等核心区古建筑群得到全面修缮,2012年孔府西路建筑群修缮工程获评‘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奖’。‘三孔’的油饰彩画百年来首次进行了大修,目前已完工12项,部分主体建筑油饰彩画得以重现。”
他们还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建立了“三防”体系,涵盖了消防、安防和防雷等方面的文物保护措施。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曲阜市先后设立了孔庙、孔府、孔林保护中心,并成立了专职消防中队,24小时不间断值守,确保每一寸历史遗产的安全。孔德民认为,文物保护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修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在“三孔”里,就连一草一木都被很好地保护了起来。“我们启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立体药防,采用无人机和手持雷达进行地理信息采集,完成2万余棵三级以上古树的普查工作,1.1万余棵古树创新纳入古树保险,2023年在国家‘双百’古树推选中,曲阜‘三孔’古树群入选中国100个最美古树群。”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在积极推动孔府、孔庙古建筑的预防性保护工程,这一项目入选全国9个预防性保护试点项目,成为山东省唯一的试点单位。在孔德民看来,预防性保护的理念不仅让“三孔”得到妥善修缮与保护,也为未来的文物保护树立了新的标准和方向。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让文物活起来
“三孔”作为儒家文化的圣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传承的活力源泉。孔德民认为,保护文物的终极目标是让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策略下,曲阜将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使“三孔”的价值不仅限于文物本身,更通过旅游和教育将儒家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来到‘三孔’旅游,感受儒家文化的历史魅力,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孔德民说。近年来,来“三孔”旅游的人越来越多。“2003年‘三孔’景区开始统计入园游客数据,当年累计接待游客179.2万人次,2023年接待游客765.2万人次,较2003年增长327%。”
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曲阜市推出了多项文旅活动,如“背《论语》免费游三孔”。“这项活动不仅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参与,还被评为山东省旅游产业创新奖特别奖。”孔德民说,“三孔”的免费政策有60岁以上老人、全国教师、曲阜市民、孔氏后裔等10余项,文物惠民已经成为“三孔”的金字招牌。2023年6月,“三孔”景区又推出了驻曲高校历届毕业校友及新生免费参观“三孔”景区的活动。“现在‘三孔’景区年均接待免费游客约占总量的45%,切实承担起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
此外,曲阜还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以经典诵读、孔庙祈福、“六艺”体验为代表的研学旅游品牌,以晨钟开城、暮鼓关城、祭孔展演为代表的景区演艺品牌,以复原展陈、非遗展览、家风家训为代表的景区展陈品牌,集中打造了“政德、师德、青少年、儒商”四大研学基地,形成了“文物+文化+教育”的发展模式,“三孔”成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已累计接待研学团队近30万个,研学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2023年孔庙、孔府入选国家级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示范项目,“三孔”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和作用正在被挖掘出来。
多元探索与积极推广,
把文脉传承下去
研学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探索。孔德民深知,保护只是起点,如何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才是关键。儒家文化不只在曲阜,孔庙也不只曲阜有,它们遍布世界各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孔庙是儒家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类型。”据他介绍,为推动全国儒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搭建学习交流平台,1995年9月,多家孔庙(文庙)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孔庙保护协会,会长单位是曲阜孔庙,目前协会在册会员单位近140家。
作为中国孔庙保护协会会长,孔德民不仅关注曲阜的孔庙保护,还积极推动全国孔庙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摸清全国儒学遗产底数和现状,他们完成国家文物局委托的全国儒学遗产现状调研项目,并编制了《儒学遗产保护利用规划纲要》,为国家层面推动儒家文化遗产的综合保护利用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支持。
“我们围绕曲阜‘三孔’打造了一支管理完善、体系科学、资质齐全的儒家古建筑保护修缮队伍。这支队伍相继支持完成了四川乐山文庙、浙江黄岩文庙、上海文庙等多地文庙、书院的修缮与展陈项目。”他们将曲阜“三孔”的修缮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此外,他们还积极推动孔庙的“活化”利用,与国内外孔庙合作举办文化研讨和学术交流,通过“全球云祭孔”等活动,让孔庙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是文化传播的关键。孔德民表示,未来他们将创新文物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举措,支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的培育和推广,不断扩大文物惠民共享力度,持续释放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效应,讲好曲阜历史文化遗产的时代故事。
(图片由曲阜市文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