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纯粹之心 赴开阔远方
2024-10-31崔秀娜
“‘三孔’申遗对我们来说,是胜券在握的。因为前期工作都准备得很好(完善的文物库房、健全的监视监控系统等),并且‘三孔’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文化遗产价值,所以听到‘申遗’成功的消息时,在喜悦中是有一种平静的。”今年73岁的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原主任孔祥林道。
“之所以平静,是因为‘申遗’成功以后,随之就是一个问题,‘三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如何进行规划和保护?”这个问题不仅抛给了孔祥林,其实也是曲阜市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实践证明,曲阜市在“三孔”保护方面做得很好,如今不仅有了老“三孔”,还有新“三孔”。新老“三孔”,让曲阜的文化魅力更加彰显。
秘诀无非就是:怀着纯粹之心,在不断地坚守中进行开拓创新,一代代人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小事不小”
孔祥林是一个做事很细致的人。对于他来说,一件大事都可以细化成一件件小事。“‘三孔’是世界文化遗产了,那么日常的保护工作还要继续,只能要求更高。传统的维护工作必须坚持,比如‘岁修’。”
“三孔”古建一直有岁修的传统。据《孔府档案》记载,衍圣公府早就有负责岁修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档案记载有与岁修活动相关的往来公文、资金来源、工料清单乃至工匠名册等,要求“随时修葺”,旨在“以肃观瞻”。至二十世纪初,曲阜孔庙仍偶有零修。
“三孔”申遗成功后,“岁修”传统被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延续下来。“小事不小,坚守小事才能成就大事。”孔祥林道。
古建筑屋面的保护、古树的保护与修剪、古建筑木构件的日常养护、古建筑院落地面方砖面层刷桐油保护……一件件小事,背后是无数的辛苦与汗水。深究下来,是曲阜人对“三孔”古建最赤诚的爱,只为将这份传承至今的文化遗产守护好。
除了日常维修,曲阜在全国率先组建了专业古建维修队伍,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对“三孔”有计划地开展维修。先后完成了孔庙东围墙及家庙围墙整修、鼓楼门大修、道冠古今牌楼维修等工程,并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方案,积极推进孔府西路古建筑群维修工程。
“一点一点啃掉硬骨头”
如今谈到“三孔”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孔祥林印象最深的就是环境整治。“因为有的地方需要拆迁,耗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但还是很顺利地完成了,因为大家都明白‘三孔’申遗成功了,自己作为曲阜人更应该保护好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早在1978年,根据对外开放的需要,曲阜市就对“三孔”古建筑进行初步整修,迁出了在“三孔”办公的7个单位;1994年,又将孔府饭店迁出。2007年起,孔府西路陆续停止对外开放。为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原曲阜市文物管理局委托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对孔府西路建筑进行了现场勘察测绘,根据其残损现状编制了《曲阜孔府西路建筑修缮保护方案》,国家文物局于2009年2月批准了这一方案。同年3月,孔府西路维修工程正式启动,工程由经验丰富的曲阜市古建修缮中心承担施工任务。
根据曲阜市名城保护规划,1994年对包括“三孔”在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地带,1995年颁布了《曲阜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起草了《“三孔”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01年设置了三孔世界遗产监测办公室,加强对“三孔”的日常性监测。“三孔”世界遗产保护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三孔”周边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为加强对社会公众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曲阜市坚持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三孔”遗产及遗产保护公约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宣传,引导、支持和鼓励广大市民参与遗产的保护工作,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的遗产保护意识。
“让世界听到‘三孔’的声音”
孔祥林退休以后,即开始做世界孔子庙研究。早在2010年,由他撰写的《世界孔子庙研究》就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我喜欢研究‘三孔’。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曲阜人,有责任、有义务更有情怀去了解‘三孔’所蕴含的巨大的文化价值。”
退休之前,他会利用午休时间到“三孔”去转转,尤其是孔庙。“蓝天白云之下,看着那灿烂夺目的琉璃瓦,作为曲阜人,作为一个文物从业者,会有多少自豪感油然而生!孔庙里每一个碑刻,我都仔细研究过。现在一提哪个碑,脑海中立马会想到它的位置。”
“但是建筑只是载体,文化才是灵魂。”退休之前,孔祥林就利用出差的机会,对国内和国外的孔子庙的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资料收集。“我为什么会选择研究世界孔子庙,是因为这是孔子思想在海外影响的标志,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方面。”
向世界传播“三孔”的文化价值,孔祥林是一个开拓者。“三孔”是曲阜的城市名片和儒家文化的地理坐标,曲阜的文化遗产管理工作者们,在管理好、保护好珍贵遗产的同时,也时刻在思考,怎样将如此灿烂而又厚重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展示给世人。
从2010年迄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已成功举办十届。十四年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和国际政要汇聚尼山,共同商讨以和而不同营造和谐社会,探究不同信仰下人类的共同伦理,切磋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人类共同价值。创立于1989年的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也已成为凝聚海外华人华侨的重要纽带,对济宁提高对外开放层次、提升对外形象和吸引力产生了重要作用。
“三孔”,这一丰盈的“文化符号”,已经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8月29日,2024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分论坛举行,公布了50个2024年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城市典型案例名单。其中,《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案例成功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