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研究

2024-10-31管浩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4年10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汽车维修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改革逐渐成了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推进的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中,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高质量的教材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我国职业院校需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技能人才。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对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职业院校教材改革需要及时反映这些变化。

为适应这种变化,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应运而生,不仅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反映行业最新技术、工艺和标准,从而促进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对产业的适应性,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文以汽车维修教材为例,分析新时代汽车维修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和实施路径。

1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发展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职业教育教材改革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当前及未来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2014 年6 月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

系,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1]。2019 年1 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指明了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的发展方向。2019 年6 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强调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2]。

健全教材选用制度,选用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的高质量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2019 年12 月,教育部发布《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为职业院校教材的编写、审核、选用、发行等环节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程序[3],有利于规范教材市场秩序,确保教材质量。该办法的颁布对于规范职业教育领域的教材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汽车维修类教材建设问题现状

2.1 教材内容过时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使得汽车的结构和维修方法不断更新。例如,电动车的兴起、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等,都对传统的汽车维修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的汽车维修类教材依然注重概念原理的讲解,部分教材可能过分侧重于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教材设置的不合理可能导致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无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维修能力的提升。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汽车维修需要的工具和设备更新换代日新月异,旧教材中介绍的工具和设备已经被新型工具和设备所替代,相关的维修规范和标准也在更新,旧的教材无法涵盖最新的规范和标准。

2.2 教材形式单一

信息化教材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纸质教材内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一种新型教材形式,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维修视频、三维模型等,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维修技术。但相关的汽车维修专业教材还仅仅停留在纸质教材上,部分教材将电子内容以二维码的形式附在教材内容里,但学习者寥寥,缺乏对应的信息化教材。

纸质教材的不足之一,是无法提供多媒体互动,如视频、动画等,这些互动元素在解释复杂的汽车维修过程时往往能提供更直观、更易懂的指导,而且纸质教材的印刷和出版需要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周期,随着新车型、新技术和新材料层出不穷,纸质教材难以跟上这种更新速度。最重要的是,汽车维修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点繁多,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需要将教材内容标准化、模块化,这一过程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如果相关资源投入不足,将难以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信息化和智能化。

2.3 维修案例不足

维修案例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如果案例不足,学生可能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维修工作中,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通过维修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故障的解决方法,缺乏案例会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必要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动的维修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材中的案例不足,可能会使得学习内容显得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一步讲,汽车维修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新的技术和故障形式层出不穷。足够的维修案例能够帮助学生适应不同的维修场景,案例不足会减弱学生的适应能力,维修案例通常包含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案例能够积累工作经验,否则学生在毕业后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适应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维修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案例的缺失会限制这种能力的培养。

2.4 课堂思政元素挖掘不够

课堂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学校课程教学之中的做法,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汽车维修教材中却大量缺失这一部分内容。当前不少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简单将专业课程教学讲解与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分为两个模块,比如在前半节课讲解课程知识元素,在后半节课讲解思想政治元素,未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之间的有效融合[4]。

在汽车维修教学中忽视思政教育,可能会导致学生在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忽视了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更加注重服务质量,保证维修安全、对社会负责,缺失这个教育环节,学生可能会只注重个人利益,忽视社会效益。思政教育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忽视思政教育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缺乏思政教育还会导致学生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等方面受限,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3 职业教育汽车维修专业新形态教材建设实施路径

3.1 加强校企联合,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教材

职业教育汽车维修专业教材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加强校企联合,是提升教材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关键。首先,学校和企业应充分了解彼此的需求,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确保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校要了解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企业要关注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双方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期限、责任和义务。同时,要设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协调、监督和推进合作进程。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将最新的汽车维修技术、设备和工艺引入教材,使学生所学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其次,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发相关汽车维修课程,将企业文化、技术标准和实际案例融入相关教材。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教学内容不再只有技能,还应该包含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等[5]。企业可以选派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授课,学校也可以派出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这种互派师资的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参与教材的编写,确保教材质量,同时建立完善的教材评价体系,对教材进行定期评估和修订。通过评价,了解教材的使用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教材内容,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教材。

3.2 运用信息化手段形成教材数据库,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面对日新月异的汽车技术和市场需求,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也需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引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来补充传统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这需要建立汽车维修专业的数字化资源库。例如,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中,可以依托地方专业公司通过学校服务器建立数据库,包括电气设备的高清图片、3D 模型、视频教程、各车型电路图和各系统的检测方法等,能够直观展示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维修过程,弥补传统纸质教材在视觉呈现上的不足。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这些资源,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数据库不仅可以通过植入教材二维码的形式让学员在课后进行访问学习,也可以直接集成老师的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在某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学校,学生甚至可以完全脱离纸质教材,无论课上课下都可以直接使用该数据库进行学习。学校在数据库的使用上可以进一步设置反馈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反过来对教学效果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估,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效、教师教学反馈、教学资源利用率等数据的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材内容,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3.3 在教材中添加维修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添加维修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维修理论,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车型、不同故障的维修方法,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迅速判断并解决问题。在汽车维修专业教材中融入维修案例,成为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增强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教材中,部分智能化程度不高的学校,可以分车型、分系统地编写故障案例作为辅助教材使用。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覆盖汽车维修中的常见问题和典型故障,如发动机故障、传动系统异常、电气系统故障等,使学生通过学习一个案例就能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部分信息化程度高的学校,可以依托上文提到的校企联合制度和数据库系统,为保持案例库的时效性,可以聘请汽车公司专业维修人员编写故障维修案例,在每一个车型周期内进行及时更新,紧跟汽车行业技术发展的步伐,反映最新的维修技术和方法。在案例内容上,每个维修案例应按照问题发现、故障诊断、维修过程、结果验证及经验总结等步骤进行结构化编排,便于学生理清思路,掌握分析问题的逻辑和方法。在案例呈现方式上,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呈现案例,使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将课堂思政引入教材,培养德技并修的新时代技能人才

在汽车维修专业教材中引入课堂思政,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严谨工作态度的新时代技能人才,教材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6]。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学生可以了解到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以及行业规范。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积极挖掘汽车维修专业中的思政素材。例如在《汽车发动机构造》教材中增加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的显著成就,如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分析汽车维修行业事故发生的典型案例,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安全意识,让学生深刻理解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同时结合节能减排、绿色维修等现代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或组织参观先进维修企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的力量。将课堂思政引入汽车维修专业教材,是培养德技并修的新时代汽车维修人才的关键举措。

4 结束语

新时代职业教育要求教材具备实用性、互动性和创新性。通过汽车维修教材的新形态建设,实现汽车维修专业与现代汽车工业需求的契合,提升汽车维修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笔者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新形态教材将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管浩,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车辆维修教学及其设备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