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控制与内心解放
2024-10-31杨爱娜
【摘要】在技术全面控制的发达工业时代,人们深陷技术茧房的桎梏成为机械的“单向度的人”。在此背景下,马尔库塞从政治、思想、生活等领域对技术控制的现状进行全面批判,并提出通过唤醒人内心本能的欲望来克服技术操纵,由此形成了其以技术批判和内心解放为核心的技术哲学。马尔库塞的技术哲学思想不仅在发达工业时代影响巨大,而且对当下技术的发展走向也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技术批判;单向度;内心解放
随着技术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开展,资本主义进入一个全新的繁荣时代。然而,繁荣的工业社会背后也埋藏着技术带给人们的时代焦虑。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和社会力量,理论上这些力量创造了人类更加富足自由的生活,然而人类不仅没有控制这些力量,反而被这些力量所支配①。简言之,技术成为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一切统治力量。为挣脱技术的枷锁,马尔库塞试图通过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寻求实现人的内心解放之路。因此,如何在技术时代正确处理技术与自由的对立统一问题贯穿了马尔库塞技术哲学的始终。
一、马尔库塞技术哲学的形成背景
任何理论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对马尔库塞技术哲学的思考离不开对其时代背景的考量。发达工业社会中技术的飞速发展、马尔库塞流亡美国、关注人的理论发展等等合力推动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发展。
(一)社会背景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的技术革命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注入了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巨大的物质财富,生产力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发达的工业经济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满足了自身的基本需求,但同时,人们生活中似乎只剩下机械化地追求经济利益,丢失了自身的兴趣和愿望,人们的一切工作都以绩效为原则,看似是提升了更多人的生活水平,但实际上“它并没有使社会状况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更加人道化” ②,以往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并未得到消除,相反,随着大工业化的机器生产,工人们的生产效率得到迅速提高,资本家不遗余力地压榨工人们的剩余价值,故在一定程度上,剥削强度并未削弱。同时,在发达工业社会中,技术拓展了人们的舒适面,人们尽可能地想要占有更多东西,尽管很多东西并不实用。技术似乎变成了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和控制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人们正遭受着控制而不自知。
(二)理论背景
1932年,马克思发表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重点分析了工人的主体意识,这意味着马克思站在了存在意义的“人”的立场上,也意味着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已经转化为“人”与“异化劳动”的矛盾。马克思指出,技术的进步减轻了雇用工人们的劳动负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工人们拥有更多财富创造了手段。但是这是基于技术这种生产资料的支配下的,这意味着谁拥有技术,谁就拥有话语权。于是,在发达的工业社会,对技术的占有成为人们地位的象征,原本技术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手段,在工业时代却成为控制工人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③。马克思指出虽然劳动异化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渗透而产生的,但是技术控制工业社会的现状不能完全归咎于技术。他认为任何技术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政治制度。所以马克思提出通过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制度来克服技术统治的桎梏。
马尔库塞深受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影响。他认为,异化现象不仅存在于劳动生产领域,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异化,特别是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技术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看不见的奴役”,操纵和控制着人类,在此基础上,马尔库塞对技术进行了批判,并试图寻求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之路。
二、马尔库塞技术哲学的内容
马尔库塞对技术进行批判的逻辑是从技术何以操纵人的根源出发,然后通过剖析技术渗透到发达工业社会中的政治、思想、生活等领域阐述技术全面控制发达的工业社会,使之成为单向度的社会。
(一)技术控制使政治领域封闭
首先,技术控制弱化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马尔库塞是根据马克思描述的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理论来阐述工人是怎样一步步改变其政治态度和革命意识的。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加强对雇用工人们的压迫和剥削,工人们为改变现实的遭遇必然站起来反抗资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而步入自由社会。但是自美国爆发经济危机以来,工人们的革命运动陷入低谷。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人们才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工人们进行革命运动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因此,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工人们不需要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存,而只需要会简单操作机器就行。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差异不再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区别,而是“小部分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大部分人被迫从事单调劳动之间的差异” ④。然而,在日复一日的摆弄机器的过程中,工人们只会机械操作机器,他们满足于这样的“低强度工作”,无形中遭受着机器的奴役而不自知,逐渐丧失了反抗资产阶级的主体意识,自我萎缩变成“单向度的人”。
另外,技术控制使对立派别消失。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技术进步使得资本家掌握机器等技术性的生产资料成为新的“剥削者”,资本家不断压榨工人们的剩余价值。而与此同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此起彼伏。为“一致对外”抵抗国际共产主义的威胁,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暂时搁置内部矛盾,联合社会内部的力量抵抗“外来威胁”。这样的“团结”延伸到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表面稳定。另外,二战后,迅猛发展的技术让战争变得更加现代化和危害化,人们饱尝战争之苦,因此当国内发达的技术能够生产高科技的武器抵御外部威胁时,政府成为巨大的保护力量。这样一来,整体上的社会似乎是团结一致的。
(二)技术控制使思想领域单调
首先,技术产品成为操纵人们思想的习惯性手段。人们往往在享受过好的生活之后便不愿意再回到原来生活不好的模样。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人们享受着好的生活产品,体会着因技术进步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福利”,与过去贫苦的生活相比,人们有理由相信现在的社会是让人幸福的社会,“相信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并且相信这个制度终会不负所望的信念” ⑤。这样的意识在人们内心深处不断强化,人们的思维都是“肯定性思维”,同时这也为资本主义社会统治作合理的辩护。同时,技术还拓展了媒介进行思想注入的功能。随着技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全面运用,各种传播媒体也得到迅猛发展,借助电台、广播、等技术性产品使得统治者传播思想更加全面而彻底,同时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马尔库塞认为,这样的思想操纵是发达的工业社会中一种新颖的控制方式,比起直接、强硬地宣传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泰民安,这样无形地掌控人们的思想使得人们顺从社会的统治无疑是更加新颖的。
另外,语言的封闭性强化了思想的单调性。语言是人们进行日常表达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人们日常表达的模式逐渐隐没。比如在表达的过程中会省略和浓缩句子结构,这样一来,很多句子的引申义就消失了,慢慢地把语言的引申义和意义等同于机械程序式的简单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反复使用使得思想更加封闭和单调。“人们在认知和评判某种事物时必然借助语言这一工具,但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语言却被压缩和简略化了,由此语言必然使得理性与事实直接等同,影响人们之间的发散性思维。” ⑥
(三)技术控制使生活“单向度”
首先,技术发展使得不同阶层的人获得同等的“福利”。随着技术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运用,科技产品随处可见,人们都可以享受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工业社会以前的下层阶级没有资格与上层阶级的人享受同等的服务,而到了发达工业社会中,下层阶级的人们与上层阶级的人“阅读同样的报纸,听同样的广播,欣赏同样的电影,不管是社会的最高层还是社会的最底层,不管是聪明人还是傻瓜全都一样,生产、消费、娱乐全都步调一致”,而这些由技术渗透带来的表面上的生活一致消解着人们内心深处的自主选择性。马尔科维奇曾说,“任何一种选择都取决于选择者以什么标准进行选择,而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些标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更广泛而强大的宣传机器所控制。可悲的是,当现代人认为自己是自由的时候,却往往正在遭受奴役” ⑦。
另外,“虚假需求”强化技术控制的深度。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们生活是单向度的,主要表现在人们“需求”的满足,而这个需求并不是自由的真实的需求,而是外界强加给人们的“虚假需求”。所谓“虚假需求”就是外界强加给人们的需求而不是人们内心真正的自主选择的需求。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由于技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渲染“需求”的氛围,人们深陷其中而不自知。比如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促使人们购买其商品,在久而久之的氛围当中人们已经顺从地接受发达工业社会中带来的一切,所有的生活都无形地被技术所支配。
马尔库塞认为这种“单向度”的社会是不合理的,必须改变这种现状,使人从技术的控制中解放出来,获得内心自由的发展。在马尔库塞看来,要想打破技术的操纵,促使人们步入自由王国,必须把斗争的方向引向深层的内心分析,为此,马尔库塞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法。
1.艺术审美——解放的内在基础
内心向度的丧失使饱含人本能欲望的艺术审美成为解放的内在基础。马尔库塞通过深入到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考察后,认为在技术时代人们的遭受奴役和控制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的统治地位。而技术发展到统治的地位前因在于人们物质生活的贫乏和内心对自由的克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只有在满足了自身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才会追求更高的需求。在工业社会前期人们都在忙于追求生存需求,而到了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按照理论而言,人们应该在充分的物质保障的前提下追求更加自由的对象,但为什么人们反而在物质得到满足之后遭受技术奴役成为“单向度的人”呢?马尔库塞认为,正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的全面渗透导致人们内心意识被同化了,人们的“不幸意识被幸福意识取代”,人们的感性思维方式被压抑,故在发达的工业社会时期,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并不是肤浅地放大人们的物质满足,也不是肤浅地救济贫苦人民、推翻剥削的制度,在技术时代要实现人的内心解放必须诉诸解放人的感性思维方式,恢复人的本能欲望,让人们有自主追求自由的选择。
在马尔库塞看来,解放人的感性思维方式意味着人们的内心不是遭受压抑的而是个人内心诉求的真正表达。即当人们摆脱了外在客观条件的限制进而跟随着内心的冲动去做某件事的时候才是内心真正自由的时候,马尔库塞把这样的内在冲动称之为“爱欲”,他所主张的“爱欲”是一种个人追求自我的本能,而这种本能表现得最明显的领域即美学。故马尔库塞主张通过审美革命唤醒掩藏在人们内心的幻想和欲望,表达真正的内心诉求,他的“审美革命”并不是教人们怎么去审美,而是意在通过“审美”的方式让人们找到人本身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意义。
2.“边缘人”——解放的外在力量
技术全面渗透的现状使“边缘人”成为革命主体。如前面所述,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技术操纵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个工业社会变成“单向度”的社会。马尔库塞认为,革命的主体必须是没有被单向度社会同化,内心还存在某些否定精神的人,如“生活在工业社会底层的流浪汉、局外人等”,马尔库塞把这些排斥于社会之外的人称为“边缘人”。马尔库塞认为在技术席卷全社会的情况下,人们都过上了相对以前比较富裕的生活,但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流浪汉等人却未能享受到技术带来的成果,他们不能忍受自身的生存状态,因而他们是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的。马尔库塞把变革社会的希望寄托在这些“边缘人”身上,希望他们同现存的工业社会中的一切进行决裂,真正实现个人的自由解放,进而建立一个物质文明基础上的自由社会。
马尔库塞从政治、思想、生活等方面深刻剖析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控制的现状,并结合前人的理论以及自身的实践提出以审美的形式解放人的内在本能追求,进而建立一个不受任何东西压抑的自由的理想世界。马尔库塞无疑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人,并且其分析独到而犀利,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其技术哲学也存在着局限性。
三、马尔库塞技术哲学的局限性
马尔库塞是从技术批判的内在前提到批判的主要方面再到实现内心解放之路的架构,其批判单向度社会的逻辑,整条逻辑线索清晰,但从其技术批判的某个角度看,其技术哲学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技术批判的理论困难、实现内心解放的现实困难,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技术批判的理论困难
首先,技术的全面渗透与“边缘人”的例外存在矛盾。马尔库塞以其犀利而尖锐的语言表达了技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全面渗透,整个社会变成了“单向度的社会”,而人们也成为丧失否定和批判精神的“单向度的人”。而马克思曾说过,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没有人能够脱离社会而存在。因此,整个社会中的所有人都成为单向度的人,包括马尔库塞所说的流浪汉、失业者等“边缘人”。这就意味着在整个社会中是不存在可以脱离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外的人来反抗现有的工业社会,实现人的解放。在这层意义上,马尔库塞的理论存在自相矛盾之处。
其次,假设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中的技术批判是成立的,所有人都因技术控制失去内心的向度,那么对于那些资本家来说,他们也一样丧失了否定精神,失去内心自由,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也是技术控制中的受害者,那么马尔库塞何以只站在工人们的角度去反抗和推翻资产阶级?在这个层面上,马尔库塞的理论存在漏洞。
再次,未能认识到人的内心解放需要借助政治经济环境。马尔库塞批判继承弗洛伊德的思想,提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只有通过解放人的内在精神才能实现人们真正的自由。在解放人内心的过程中,他提出要拒绝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切绝对命令,要全面而完整地与腐朽的资本主义决裂,这样才能避免受到发达工业社会的控制和操纵。但是马尔库塞在“拒绝”的过程中却没有认识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即:解放人的内心需要诉诸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政治经济制度是无力解放人的思想进而走上自由解放之路的。因此,马尔库塞只是孤立地解放人的内在思想是不切实际的。
最后,以区分真假需求的方式克服技术控制没有具体操作方案。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提到克服技术操纵的关键点在于个体严格地区分开真假需求,但是具体地怎样进行区分马尔库塞并没有给出操作方案,他只是说要以个体的判断为准。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整个社会都处于被技术操纵的状态,而人又是处于社会之中的,那么人怎么能超出社会存在去区分真假意识呢?这也意味着如果社会完全被同化了,个人是不可能跳出社会的框架去区分真假需求的。另一方面,真实需求和虚假需求真的能够进行彻底的区分吗?其实不然,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的很多需求其实既是“虚假的需求”也是“真实的需求”。比如个人的内心真实地想要买一辆小轿车,但是个人对各种各样的小轿车的性能并不熟悉,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电视广告里面的某些信息来对小轿车的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解,在了解之后再选择自身心仪的小轿车。就这一例子来说,电视广告里面的小轿车给人们灌输的产品信息是“虚假需求”,个人内心真实想要一辆小轿车是“真实需求”,通过这样一区分,我们会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对小轿车的“虚假需求”和“真实需求”是重叠的,并且我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并没有严格地区分这种真假需求,况且准确地区分真假需求也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二)实现内心解放的现实困难
首先,“边缘人”的革命意识不具有彻底性。马尔库塞把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放在处于社会底层的边缘人身上,宣称他们未被社会同化,因而具有反抗力量,所以要唤醒他们的“革命意识”为实现人类的自由而斗争。这样的话在理论上似乎是正确的,但是反过来一想,在整个技术控制的大环境下,没有人想沦为社会底层的边缘人,他们之所以会沦为社会的边缘人也是无奈之举,迫于环境的压力。在他们内心深处,可能单向度社会中的技术受益者是他们向往的目标,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边缘人不具备反抗现有社会秩序的彻底性。
其次,“社会人”与“边缘人”存在矛盾。马尔库塞在剖析发达工业社会中技术控制现状之时,以其犀利而尖锐的语言表达了技术控制是全面而彻底的,而人都是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人,因而在这层意义上,意味着在整个社会中没有人能够站起来反抗现存的社会制度,实现真正的自由解放。
最后,“边缘人”的反抗力量微不足道。既然是处于社会底层,必然在整个社会中占少数,即使这些边缘人有强烈的抗争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他们也不具备推翻现有社会的能力,因为相对于享受物质生活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边缘人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根本不足以扛起推翻现有社会实现自由解放的大旗。也许马尔库塞本人预料到他所提出的方案是不可行的,因此他在《单向度的人》一书的结尾写到“只是为了那些毫无希望给我们以希望的人”。所以,马尔库塞把占社会少数的边缘人作为社会变革主体的有效性值得质疑。
马尔库塞以技术批判为核心构成的技术哲学思想虽然存在某些不足,但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技术带给人们的甜头时,他却能跳出物质上暂时的欢快,转而思考人自身真正的存在方式,以书警醒世人,为人类社会的内部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线索和当代启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马尔库塞通过对发达工业社会中政治、经济、思想、生活等领域的剖析表达出发达的工业社会中技术全面控制和操纵人的现状,通过批判技术控制的现状指出技术控制在发达工业社会中深入骨髓的现实,进而指出要克服技术的控制必须诉诸个体的意识革命,要通过释放人的本能来实现人的内心解放。而实现人的内心解放主要通过艺术审美和诉诸“边缘人”这两条途径来实现。他对技术的批判让我们深刻了解和认识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弊端,也帮助我们辩证地看待了技术本身,相信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正确看待技术,才能促使其更好地为理论和现实发展服务。
注释:
①⑤⑥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第78页,第79页。
②④⑦赫伯特·马尔库塞等著,任立译:《工业社会和新左派》,商务印书馆出版1982年版,第6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5页。
参考文献:
[1]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高慧卿.马尔库塞新感性论探析[D].复旦大学,2013:
8-16.
[3]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5]赫伯特·马尔库塞等.工业社会和新左派[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66-69.
[6]赫伯特·马尔库塞.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54-59.
[7]黄璇.技术控制及其超越:从海德格尔到马尔库塞[J].国外社会科学,2016,(02):62-63.
[8]李航.论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理论[J].法制与社会,2009,(03):285-288.
[9]李世燕.自然技术中的异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03):24-25.
[10]刘秀.马尔库塞技术批判理性研究[D].吉林大学,
2016:11-40.
[11]乔瑞金,师文兵.从人的解放看马克思技术哲学的传统的多重意蕴[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03):56-58.
[12]徐博.马尔库塞否定性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3]张殊.论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中的社会批判理论[D].辽宁大学,2012:5-15.
[14]张婷婷.感性异化与感性解放——对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思想的分析[D].复旦大学,2013:1-6.
[15]朱春燕.现代技术哲学的一些社会意义——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转折点[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6,
(0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