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各自的经验中掘井”
2024-10-29小西
大暑日没有炙热的阳光,反而雷声滚滚,大雨倾盆。除了雨声,楼下没有了往日孩童的喧哗,正是读诗的最好时刻,我下意识地打开了编辑老师发给我的这组命名为《我是我的广场》的诗。
这组诗是诗人赵家鹏所写,之前就在网上读过他的诗,感觉写得很好,曾推荐给朋友,但对于他本人我并不认识,甚至不是微信好友。只知道他是云南人,我们都知道云南的诗人高手云集,相对于大家常说的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等固有的印象,云南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成为全国动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也是它们肆意繁衍的天堂。诗人生活在这种被保护的很好的自然环境里,无疑对他们的语言更快更“野性地生长”提供了潜在的条件。
云南的确令人向往,四季如春,鲜花不断。我也是个热爱植物的人,当有一天终于从青岛落到云南的大地上时(从几十米的海拔,一下子站在2000米的海拔),能感觉到云朵离自己更近,天空似乎也蓝得格外深邃。尽管整个行程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还是为这里的一切感到着迷,每到一个地方,不同的是风土人情,相同的是大家都在为了生活忙碌地奔波,Bazdy7isGEaLmjPbSoGiIw==作为一个过客我所赞美的鲜花湖水、石林茂竹、洱海古城,玉龙雪山,却是他们熟视无睹的事物,或者依赖生存的事物。
其实写诗也是,被向往的都是别人的生活,写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循环往复的日子。赵家鹏这组诗,我读完时最大的感受是:内心一震。每一个句子都掷地有声,犹如沉重的石子落入湖里,湖水被击中时,会发出一种声音:既是石子的声音,也是湖水的声音,我把这种感觉称之为作者和读者内心的共鸣,我认为能引起读者共鸣的诗,是一首好诗最基本的条件。其实我也并不知晓他的具体职业,偶尔在手机上刷到他讲茶的视频,对于云南山头的古树茶侃侃而谈,“先生见茶”几个字与其轻缓的语调,都有着书生的儒雅之气。杯中放一小撮茶,一缕沸水缓缓注入,茶香氤氲之时,也许正是诗人最惬意的片刻,就像在大理古城游玩,驻足一家茶店门前,茶艺师轻柔一句:进来坐下喝杯茶吧!便浑身畅快,欣然前往。仿佛只有面对这些沉默朴素的事物,我们才能抽离现实,回归内心的本真。
赵家鹏的诗是有分量的,我甚至觉得他手中拿的不是笔,而是一把锤子,把每个词都准确地敲击进一首诗,钉是钉,卯是卯,可见他扎实的写作基础。他的诗中没有仰视的视角,更多的是把视线投入普通人的命运上。当然如果作者混迹于人群中,大约没人能分辨出他是一个诗人,他也不过是奔波大军中的一员。那么我们是谁?谁又是我们?正如赵家鹏诗中所写,大家时刻在做着分身术:“一棵树从自身上,又长出了/另一棵树。只要愿意,它还可以长出/更多的树。”但作者明显又和仅忙碌于生活的人不同,他不断地寻找另外的那个我:“画月亮的我、向白云攀爬的我、接石头的我、奔跑的我,哭泣的我,悲观的我……”
无数个“我”,可能最终只有一个“我”;看起来只有一个“我”,也许是更多的“我”,汇合而成的一张矛盾的面孔。一方面是追求物质的“我”,另一方面是追求精神层面的“我”。“我”是立体的,丰富的,有时是一棵树,有时是一只海鸥或者是污泥中突然挺立出来的一朵荷花:“看自己踩在自己的烂泥中/举着自己的花瓣;看自己在自己的/阴影中腐败,自己向自己低头……”“身后的土地上,没有一个人/活得轻松。”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即使大多数人不满于现状,又不得不安于现状。不断在泥沼中挣扎,是普通人的常态,但是他笔锋一转又写:“遇到坏心的苹果/首先不声张,不沮丧,漫长的黑夜/还等待穿越。露水会结在明天的草尖上/它携带的大海,会轻柔地拍着/每个人的头发。”诗人告诫疲倦的人们,要对生活充满希冀,遇到低谷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对生活心怀一种向上向善的信念,总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就如他写小时捉鱼的场景:“在黑暗的另一端,水库里/蓄满了水。我们背对着铁闸/手在石缝里摸索/小鱼真多啊,它们发着光,一次次从指间/滑过。”人生中的诸多梦想,犹如这些发着光的小鱼,有一些从我们的手中滑过,另一些则会被捉住。是的,正如诗人所言:“我们会有/足够的耐心,保持谦卑,打磨一束/从远处而来的光。”
诗人这个群体是敏感的,他们有直面现实的果敢,大多又怀有一颗慈悲之心,极易被温暖的事物所感动,哪怕是观察到的细枝末节,赵家鹏也不例外,这组诗里他写某饭店老板对遇到困难的人免费提供食物的告示,眼眶一热,如读一首好诗,并希望有人推门进去痛快地吃一顿;爬山遇到从山脚跪到山顶求佛的女人,愿她所求成真;写在淤泥中发现白瓷菩萨小心翼翼清洗并供奉起来的父亲;写母亲对病中孩子的担忧,而忘却了自己的病痛……诗中如果没有细节,很难打动读者,如果抓住细节不放,可能就失去了大局。一个好的诗人在写作时除了观察,更要善于思考与布局,赵家鹏的写作显然早已具备成熟的技巧和对此平衡的能力。
这组诗我反复读了好几遍,窗外大雨如注,仍未停歇。我站在窗前看到一个老人穿着雨衣,手里拎着一袋矿泉水瓶子,在大雨中匆匆穿过……之所以我们经常会感慨,写诗是难的,写好诗会难上加难,但困住我们的,往往不是语言,而是无法被语言说出的那一部分。作为诗人,不管身处南方还是北地,不管站在故土还是异乡,诚如赵家鹏所写:“我们在各自的经验中掘井/谁都不知道甘美的井水,会在何时/涌现……”就因为这个“不知道”,我们仿佛又浑身充满激情和力量,在时间的荒野上奔跑,并奋力砍去生活中的荆棘,去追寻更好的诗和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