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学科实践

2024-10-28易婵洁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4年9期

【摘 要】具身认知强调“身体感觉—运动系统”是意义创造和概念理解的核心。将具身认知作为有力的理论视角来透视学生的身体行为、感知体验与学科实践之间的关联,探讨具身认知视域下学科实践的意蕴、面临的挑战及其实施策略,对于促进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具身认知;学科实践;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5-0088-03

【作者简介】易婵洁,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宜兴,214200)教师,高级讲师。

学科实践是从学科视角出发,利用学科概念、规则、精神,发动意志、运作身体去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思维倾向和典型做法。职业教育中,无论是公共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学科实践都应强调通过实际经验和身体参与来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识,但这恰恰就是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具身认知强调“身体感觉—运动系统”是意义创造和概念理解的核心,教师可以将其作为理论视角来正视活动(特别是身体行为)与学科实践之间的关联,探讨具身认知视域下学科实践的意蕴、面临的挑战及其实施策略。

一、具身认知视域下学科实践的意蕴

具身认知视域下学科实践的意蕴在于通过身体参与、感知动作和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培养他们在实际环境中采取可持续行动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打破传统课堂学习的界限,让学生获得更综合、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一是身体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具身认知强调身体与认知过程的密切关系,将学生引导到实际环境中,使他们能够通过身体感觉和动作来与环境互动,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外部环境的运作和相互关系。

二是实地考察和身体体验。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学科实践鼓励教师组织实地考察和身体体验活动,通过观察、感受、听觉等感官体验,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外部环境中的各种元素及其相互作用。

三是情境化学习。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学科实践倡导情境化学习,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情境相联系。

四是整体性思维。具身认知强调整体性思维,通过感知和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认识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五是自然智慧的培养。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学科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使他们能够通过身体感知和亲身体验来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以形成环境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具身认知视域下学科实践的现实挑战

尽管具身认知为学科实践开辟了更有意义的前景,但强调记忆、传授和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科实践的发展。

一是以知识传递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知识传递,教育者只是把原理、原因、结论“高效传授”给学生,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是被动接收,而缺乏身体参与和体验感悟。

二是权威型管理模式。教育者在学科实践中是绝对的权威,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学生生活在一个缺乏挑战、问题或机会的情境中,也就缺乏了发现问题、承担责任的意识,学科实践的主动参与度和创新能力较低。

三是学习氛围较为严肃。严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感到轻松和自由,而身体的舒适、行动的自由又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和认知。

四是评估主要以考试为导向。由于理论教学强调知识传递,评估往往以考试为主,主要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可能强化了学生一味追求分数而非身体参与和体验感知的认知。

五是虚拟技术沉浸度的限制。虚拟技术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提供沉浸式的体验,但由于在空间、时间、内容等方面的限制,其无法替代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感官体验。在某些学科和技能培训中,学习者需要获得体验情境的真实感、体验过程的真实性、体验认识的真实度,虚拟技术无法达到学科实践的要求。

三、具身认知视域下“S-A-E”学科实践策略

我们在深刻把握具身认知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S-A-E”学科实践策略。“S-A-E”是Situation-Action-Experience(即“情境—行动—体验”)的缩写。这是一种分析和学习框架,强调在真实情境(Situation)中,通过身体行为(Action),作亲身体验(Experience),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其中,情境(Situation)描述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或情况,这可能是一个挑战、问题或机会;行动(Action)指的是针对情境问题采取的身体行动或决策;体验(Experience)描述了采取行动后获得的经验、感受,这包括了行动的结果以及学生从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洞察力。

1.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

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强调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这样的课程通常具有真实情境的应用、行动实践、跨学科整合、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即时反馈、体悟与评估等特点,可以通过特定的设计策略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如确定情境(实际问题或项目)、制定学习目标、设计行动(多样化的活动)、整合技术和资源、提供持续支持和指导、建立评估机制、促进体验(反思和改进)等,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和深化所学知识。

通过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教师可以创建特定的学习任务,以便与学习者的实际操作产生紧密联系。以STEM课程中的设计太阳能车模型项目的学习任务为例,学生需要在了解太阳能原理、学习电路和机械构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在实验室和车间等场景中(S—情境),通过动力实践来搭建太阳能车(A—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如何提高太阳能板的效率、如何设计一个稳定的车架等,他们在问题解决中提高了认知能力(E—体验)。

2.项目驱动的课程实施

教师基于课程目标开发项目,并利用项目驱动的路径进行课程设计,需要系统地将目标(S—情境)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A—行动)。项目启动的一般路径为:确定情境(引入项目、任务分解)——行动实施(研究计划、资料收集、项目计划、实施与执行、动手操作、过程记录、持续指导与反馈、教师指导、同伴反馈)——体验感悟(总结展示、反思与评估、改进与提升)。

在具身认知理念下,项目驱动的课程实施旨在结合认知理论,通过实践项目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在陶瓷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第一步,教师确定项目目标,让学生掌握创意设计的原理和实践技巧,提升产品开发能力;第二步,学生分组并制定项目计划,明确产品设计主题和功能要求(S—情境);第三步,学生团队进行头脑风暴和创意讨论,挖掘设计灵感和创新点,设计产品的功能和外观,绘制草图和模型(A—行动);第四步,学生利用设计软件和手工工具制作产品原型,包括外观模型和功能模拟;第五步,学生进行产品测试和用户体验评估,收集用户反馈和改进意见(E—体验),并制作产品宣传资料,包括产品介绍、广告海报、宣传视频等;第六步,项目结束后,学生进行项目总结和个人反思。

3.关键节点的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作用不仅在于评估当前项目的进展,更在于通过持续反馈和调整,促进整体目标的实现。学科实践教学的关键KyBUfD0KrTHvm3DLDgY3oxWqfs1VMWs4UnRQrcKDiQM=节点需要系统的管理和评估,以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在机械设计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中,不同教学阶段的关键节点评价内容如下:教学目标设定阶段(S—情境),学生应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能够独立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部件,并具备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教学资源准备阶段、教学任务布置阶段(S—情境)、教学实施与指导阶段(A—行动),教师应对进度等进行过程性评价;中期检查阶段(A—行动),师生共同对中期汇报、同伴评估等进行过程性评价;成果展示与评估阶段(E—体验),教师对学生设计成果的技术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进行过程性评价;总结与反馈阶段(E—体验),教师对课程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建议等进行评价反馈。

总之,教师通过对学科课程各个关键节点的过程性评价,可以有效地监控和指导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情境—行为—体验”的分析和学习框架中,学科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颖,杨其勇.新课标学科实践的内涵理解、思维指向和行动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3(10):63-68.

[2]贝洛克.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M].李盼,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