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观下的音乐单元课时教学实践
2024-10-28林萍
【摘 要】在单元整体教学观下,音乐单元可理解为“森林”,每个课时中的学习内容可理解为“树木”。教师在单元课时教学中,需要把握“森林”与“树木”之间的关系,以主题为统筹,兼顾不同课时的联结关系,帮助学生完成音乐知识的整体建构。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单元整体教学;课时教学;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5-0074-03
【作者简介】林萍,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学校教育集团(江苏盐城,224000)副校长,高级教师,盐城市音乐学科带头人。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整体教学观的理念,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总体与部分、整体与要素、内容与形式、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1]27的教学要求。
单元整体教学是在单元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把握单元内各篇章的衔接性与共通性,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再建构,形成既关注联系又不忽视内部独立性的教学组织结构形式。[2]
一个音乐教学单元便是一个整体单位,可称之为“森林”,而每节课时中的学习内容便称为“树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单元教学为基石,整合每个音乐教学单元的知识点,将相互衔接的课时整合为一个单元,以课时带动单元、以单元带动整个音乐学科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一种以学生音乐素养整体养成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组织结构形式。
下面,以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亚非拉掠影”的教学为例,对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进行系统研究与探索。
一、“亚非拉掠影”音乐单元教学目标
“森林”和“树木”之间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是部分的集合,部分是整体的映射。
1.识得整片“森林”全貌
苏少版音乐八下第五单元“亚非拉掠影”有三个课时,分别是“音·韵亚洲”“声·动非洲”“情·迷拉美”。本单元在编排顺序中,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不同音乐呈现出来,用“音”“声”和“情”三个字完美地诠释了三个地区音乐风格的迥异。“亚非拉掠影”课程单元的总体目标为:(1)了解亚非拉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特点,激发学生对亚非拉音乐文化的好奇心与尊重感,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2)在充分歌唱、聆听的基础上,能从音乐表现要素入手分析亚非拉音乐作品的主要风格特征,感受不同音乐风格所表达的情感;(3)参与课堂小组活动,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编创具有特定地域特征的音乐作品。
2.了解每棵“树木”特性
在“亚非拉掠影”单元中各课时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本单元第一课时“音·韵亚洲”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在学习演唱印尼民歌《划船曲》的过程中,通过感受歌曲律动与演唱,深入体会印尼当地特色的民族风情与文化特征。为丰富课程内容,教师增加了日本民谣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其传统、典雅的音乐风格,并初步认识日本的传统乐器,鼓励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进行传统乐器演奏与乐谱创作。学生通过对亚洲地区不同民族歌曲民谣的学习体会,了解亚洲音乐文化发展的多元性与多样化。
本单元第二课时“声·动非洲”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欣赏非洲传统的民族音乐,让他们在欣赏“鼓乐”与“鼓舞”的过程中感受形式新颖的歌曲演唱表演方式,体验歌曲节奏感带来的听觉冲击,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教师鼓励学生学习歌曲《咿呀呀欧雷欧》,了解非洲歌曲的演唱旋律、节奏特点和结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逐渐熟悉非洲歌曲的文化特征,感受音乐在非洲当地的独特社会功能及其对当地人民与文化发展的巨大作用。
本单元第三课时“情·迷拉美”的教学目标为: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与欣赏中了解拉丁美洲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发现当地历史与音乐文化的碰撞融合情况,从而逐步了解当地音乐文化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3]学生需要在聆听拉丁美洲器乐合奏乐曲《化装舞会》的过程中,通过歌曲的演唱节奏和律动发现乐曲的独特性,体会拉丁美洲探戈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
二、“亚非拉掠影”音乐单元教学路径探究
1.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森林”与“树木”的紧密联系
在单元整体教学观下,音乐课程单元教学应明确单元与课时之间的紧密联系,把握好教学目标在“森林”与“树木”中的占比。教师应根据单元的整体性与课时的具体性,做到从“森林”角度整体把握音乐教材,从“树木”角度具体分析教学内容,凸显二者之间的递进关系,厘清二者的内在联系。
“亚非拉掠影”单元在教材设置上提供了世界不同地区民族的音乐文化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教学思路,重新编排单元教学内容,凸显本单元中亚非拉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本单元提供了亚洲、非洲与拉丁美洲不同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现有经验为基础,对单元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与科学调整,将教材中的音乐知识转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以二者的深层联系凸显音乐教学的内在逻辑及单元课时的联系性。
2.以“问题”为导向,落实“森林”与“树林”的教学内容
“亚非拉掠影”音乐单元教学应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世界音乐文化为主,帮助学生在思维发散中提升音乐艺术素养。教师应先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的辅助性问题,再进一步设计与单元课时相关的人文主题背景、社会历史背景、音乐风格与单元课时演奏欣赏等方面的辅助性问题。比如,“本单元中亚非拉音乐风格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表现特征如何?”“本单元中不同国家地域文化对音乐创作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本单元中各个地区的音乐对人民生活、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等。为巩固单元整体与单元课时之间的联系,可进一步设置关于三个课时的目标关联问题。例如,在“音·韵亚洲”课时中设置了如下问题:“印尼民歌《划船曲》中表现出了怎样的音乐特征?简要说明当地的音乐风格。”“日本民谣《樱花》诞生的文化背景是什么?根据教材中的都节调式简单编创此类型的民谣旋律。”在“声·动非洲”课时中设置如下问题:“非洲地区的音乐节奏相比于其他地区有什么明显特点,节奏如何?”“非洲音乐的题材选择、创作风格与表演节奏与当地文化有什么联系?”在“情·迷拉美”课时中设置如下问题:“拉丁美洲独特的异域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如何?”“拉丁美洲的音乐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
3.以“情境”为引擎,点燃学生的音乐学习激情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单元中有关亚洲、非洲与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背景差异,提前准备创设不同地域音乐文化情境所需的资料。如在“音·韵亚洲”课时中应设置大量以亚洲文化背景为主的情境元素,再配合印尼歌曲《划船曲》,让学生在领略印尼的独特的人文风情时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搭配《划船曲》演奏所需的音乐器具,让太鼓与弹簧扣的节奏乐传递出来的送别友人的伤感情绪深入学生心中。在“声·动非洲”课时的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一个全新的音乐文化氛围中,并与学生共同感受非洲民歌《咿呀呀欧雷欧》传递的社会风情,让学生了解非洲扎伊尔传统原始部落歌曲形成的过程与其中流露的当地人民的愉快氛围。在“情·迷拉美”单元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步入具有异域风情的拉美地区,在拉美歌曲《小伙伴》中感受其文化与节奏差异,在不同课时变化与调整中感受世界不同地区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音乐教学中真实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实现了教学内容与音乐背景文化的串联与沟通,促进了单元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音乐单元整体教学以突出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为中心,更多地关注音乐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教师应从“森林”与“树木”之间的关系出发,形成新的教学组织结构形式,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整体化的音乐知识体系,使音乐教学真正回归学科育人的本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磊,安桂清.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教学设计[J].人民教育,2019(1):52-55.
[3]曹景谐.音乐学科“核心内容”建构研究[J].人民音乐,2018(9):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