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情境任务 提升核心素养

2024-10-28樊智涛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优质课;情境任务;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5-0047-02

【作者简介】樊智涛,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江苏东台,224200)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2022年12月13日,刘小洁老师执教的《灯笼》一课,获得2022年江苏省中学语文优秀课评比一等奖。《灯笼》一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篇有深度的回忆性散文,出现在统编语文教材八下第一单元。文章叙述了诸多琐碎之事,既有自己的生活回忆,又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况味;既有个人情感的温馨回忆,又有家国情怀的激情表达,文章语言典雅蕴藉,意味深长。如何让生活在当下的八年级学生与作者共情,在欣赏品味中产生共鸣,这对课堂设计者来讲是个挑战。

整堂课的设计遵循“依标教学”的思想,切实践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要求,又充分贴合八下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设置相关联的任务群,在真实高效的情境任务驱动下,让学生自主地品味语言,理解情感,进行审美创造,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符合“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导向。

一、巧设阅读情境,构建学习任务

新课标强调,构建学习任务群要“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八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阅读经验有限,在品读悟情时存在一定难度。首先,刘小洁老师结合学情,紧扣上课的时间节点——年终岁末,设计和时节相吻合的活动,显得自然妥帖,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活动。活动情境既紧扣时节本身,又用“旧时光”暗示了文本为作者的回忆之作,再用“特别小物件”紧扣“灯笼”这个情感载体。情境创设基于教材,以学生为本,立足于生活,吻合新课标中对情境设置的要求。

然后,刘老师构建“回望岁月,讲述故事”“漫溯深处,细品情感”“深情表白,创意门票”“感悟民俗,拟写标题”四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前后关联的阅读任务中逐层深入,由讲“故事”到诉“深情”,再到选择句子设计门票,以感悟作者情思,进而探究文章的主旨。最后,在创造性地为视频拟标题的活动中,学生深刻认知“灯笼”的民俗意义和文化价值,巧妙地化难为易,在充分的创意读写活动中梳理文章内容,深度挖掘情感,读写结合,使学生真正融入作者的生活,融入文本,提升了核心素养。

二、渗透朗读品悟,引导深度学习

新课标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都提出了要求。散文作为抒情性浓郁的文体,“读”不失为理解作者情思的密钥。对于文质兼美的散文,搭建科学有效的朗读支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实现深度学习。

《灯笼》一文的情感丰富而复杂,从民俗、文化、情怀等多种角度表达灯笼对于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文章有对早年生活、家乡亲人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社会的担当精神。通过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挖掘和体会散文所蕴含的丰富情味,将阅读学习引向深度发展。

本堂课中,刘老师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使得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她始终引导学生朗读关键句和关键词,从重音的设置、语气的揣摩、语调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指导点评,让文章内隐的情感在反复的朗读揣摩中自然彰显。比如对祖父的情感理解、对淳朴民风的理解,特别是对岁月沧桑、盛衰无常这种复杂情感的理解,都在朗读揣摩和比较中变成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特别是在“深情表白,创意门票”这个任务中,师生配合,边读边评,用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集体读、师生共同配合读等多样化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了深度的审美体验和情感熏陶。‌

三、关注学习过程,落实达“标”训练

新课标提醒我们,“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灯笼》所在的八下第一单元的学习目标中要求“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刘老师充分关注了新课标和单元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聚焦品味语言,注重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比如在“漫溯深处,细品情感”这个任务中,刘老师借助图片“挑着灯笼,迎回祖父”,训练学生依托文本,利用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内容,描写画面场景,深刻理解故事背后的深情。在点评环节,她通过评价量表中列出的“人物描写”“环境烘托”“语言特色”“表达方式”指导学生点评,同时也借助这些评价项目来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一个场景,将能力的训练无痕地嵌入学习的过程中。再比如,在“深情表白,创意门票”学习环节,为创意门票配上合适的文案,让学生在文中挑选几句合适的文字。她在学生回答时即时点拨,让学生关注这篇散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总的来说,刘老师的这节课引领学生走进时光深处,深刻理解了“灯笼”的民俗价值和意义,同时又结合散文的文体特质,贴合学生的生活,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自读品味的过程中与作者共情,感受与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思。

通过对这堂课的观察,我认为教师要立足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智慧地带领学生沉浸在活动的深度体验中,培植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堂课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