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德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2024-10-28居津汪明
【摘 要】学科德育教学评价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学环节,物理学科德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对学科德育的实施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系统。物理学科德育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明确学科德育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评价原则,分析学科德育评价要素,切实将“教—学—评”融为一体。
【关键词】学科德育;教学评价;PTA量表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5-0020-05
【作者简介】1.居津,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江苏苏州,215011)教师,高级教师;2.汪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13)中小学教学研究室高中物理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
学科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学科德育教学体系是推进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科德育评价不仅要重视德育教学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德育外在表现和德育观念及德育素养的内化。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是教育的必然追求。学科德育评价一直是学科德育教学的难点。笔者以“学科德育”作为检索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精确检索发现,截至2024年2月,近十年里检索出硕博论文和期刊论文共58篇,其中与评价有关的论文4篇。王宇通过现状调查,提出了教师学科德育评价素养模型,为教师德育素养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1]张敏玥等人对初中物理学科德育评价进行了初探,介绍了运用绘画评价法来评价学科德育的流程。[2]刘志芳提出要在“生长”视域下进行德育评价。[3]赵楠以表现性评价量规为学习支架,助力学生发展科学理解能力。[4]现有文献往往从某个视角进行评价阐述,没有专门针对学科德育教学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与设计。因此,本研究尝试从PTA视角进行高中物理学科德育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设计学科德育评价体系,并以“万有引力定律”一节为例,进行具体评价说明。
二、物理学科德育教学评价的设计
1.评价内涵分析
物理学科德育教学评价具有科学性。物理学科德育教学并非单纯地组织、传递物理知识的教学活动,而是物理学科本质和学科文化在课程场域内部的继承与发扬,是在物理知识形态中进行辩证唯物观念、理想信念、民族自豪感、社会文明等文化涵养和价值观的教学实践。物理学科德育教学评价是物理知识在文化涵养、课程育人功能上的体现,目的是考查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对物理科学本质的感悟和反思,评价学生对物理知识内隐思想方法的开拓及科学家精神的弘扬。
物理学科德育教学评价具有实践性。物理学科德育是对物理课程中社会意识、价值观念、方法制度的一种规范化实践。物理学科德育教学评价是对这种规范化实践的引领和深化,其目标本质上是对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质量和效果的社会“实践性”检验,指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和健全的社会人格。
物理学科德育教学评价具有人文性。物理学科德育教学是物理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领域的知识,以及在这些领域中所展现出的理解、分析、评价、创造和沟通的能力的融合素养教育。物理学科德育教学评价本质上是对各种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关键能力与人融合的价值的判断,指向学生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对人类文化、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深刻领悟,以及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怀和反思。
2.评价设计原则
一是目标性原则。学科德育教学评价需要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进行,本研究将德育主旨教学目标归纳为“观”“念”“神”“识”四个方面。“观”涵盖辩证唯物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对客观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念”涵盖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传统文化等情感和认知的统一体;“神”涵盖科学精神、民族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奋斗精神、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思想及独特的感受或情感;“识”涵盖环保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等个人直接经验的主观现象[5]。
二是发展性原则。学科德育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着眼于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道德素养的动态成长。本研究将物理学科道德素养理解为学生的内在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
三是过程性原则。学科德育教学评价要对学生的德育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四是多元性原则。学科德育教学除了量化评价,还要借助包括观察、访谈、问卷调查、作品展示等多种质化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状况。同时,评价也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如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个性特点等,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五是可操作性原则。学科德育教学评价标准和量表等应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同时,评价结果应具有可比性和可解释性,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清晰的反馈和指导。
3.评价模型与评价体系设计
与学科知识评价不同,物理学科德育教学评价设计必须以体现学科育人价值为前提,既要保证学科德育教学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兼备学科德育教学缜密的系统主导作用。基于此,物理学科德育教学评价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以“三性”(科学性、实践性、人文性)为基础,构建学科德育主旨目标、学科德育素养、教学全过程三维基本要素模型(见图1)。其中,每个要素维度下的观察点都是相互联系的,如开展教学评价时要观察评价“观”的主旨目标在教学全过程的道德认知、规范、意志、行为等的跟踪发展评价。
根据学科德育教学评价模型构建的教学评价体系分为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表四部分。其中,评价目标是评价核心,由评价目标可以确定评价标准,决定评价内容,制定评价量表。评价标准为评价内容和评价量表指引了方向,同时评价内容和评价量表又为评价标准提供载体。评价内容是评价量表的重要依据,评价量表为评价内容提供了支撑。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量表的制定最终都指向评价目标的达成,其间关系如图2所示。下面以“万有引力定律”为例,具体说明物理学科德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三、物理学科德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路径
1.基于课程标准,设计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通过展开评价意图达到的目的。教师应根据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标准、决定评价内容并制定评价量表。在课标知识目标中提取学科德育目标时,一要明确学科知识目标的具体内涵,二要明确学科知识目标与德育目标的关联。从这两方面对课标提出的知识目标进行解构提取,设计“万有引力定律”章节的德育教学评价目标(见下页表1)。
2.遵循认知特点,形成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质量等进行评价的依据。设计评价标准时应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行为或状态。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评价标准相比较,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根据评价标准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基于学生认知特点设计的评价标准,能关注到学生已有经验与评价目的之间的关联程度。教师应从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表现两个层面设计评价标准。
3.依据教材学情,明确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是评价体系的主干,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是评价标准的载体,也是达成评价目标的重要支撑。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评价内容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何时进行评价,即在课堂教学中嵌入德育教学评价内容的时间节点。二是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课堂德育评价可以是论述表达、观察活动、表现性任务等形式,也可以是课前资料收集,课后行为观察、交流访谈等。图3展示了“万有引力定律”课堂教学中的学科德育评价时间线和具体评价任务内容。
4.聚焦德育素养,确定评价量表
学科德育教学评价量表的确定有pNzcnkwQtORCVLvo8jtWLsMK0kZCf03+2PepbmzRZaA=一定难度。PTA(Primary Trait Analysis,即基本要素分析)是由美国教师沃尔弗德和安迪生等人设计的开放性成绩评价法,其将某种行为表现分解为一系列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构成了学生某些知识、技能或行为表现的基本单元。依据PTA量表理论、物理学科德育教学主旨目标和德育要素分析,可以将德育学科教学分为主观认识、抽象理解、道德判断、情感共鸣、实践内化五个评价要素,每个评价要素下设置表现性任务并设定具体的指标和分值,最终形成德育教学评价量表(见文末表2)。
本文仅对物理学科德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析与建构,希望能为一线同仁提供研究参考的思路。当然,文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宇.学科德育评价素养模型指标:建构与解析[J].教育参考,2023(3):104.
[2]张敏玥,沈名秀,袁海泉,等.学科德育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评价初探:以“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为例[J].物理通报,2021(8):50.
[3]刘志芳.“生长”视域下学科德育评价的反思与重构[J].中小学德育,2019(11):21.
[4]赵楠.表现性评价量规在落实初中学科德育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24(1):44.
[5]居津.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科学态度与责任”编写研究:以“万有引力定律”为例[J].物理教学探讨,2023(11):14.
*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中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B/2023/03/154)、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五期课题“审辨式课堂教学范式构建的实践研究”(2023JY15-GX-L30)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