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4-10-27胡开权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凭借其独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特点,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成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方法.文章旨在深入探讨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重点围绕教学内容的深度整合、教学方法的多元创新、教学活动的精准设计、观念认知的全面提升以及评价机制的科学完善等方面展开.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旨在构建一个系统性强、逻辑严密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通过贯通教学内容、深化关联理解,能够构建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深度理解.丰富教学方法和塑造教学框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优化教学活动,培育高阶思维成为提升思维品质的关键.提升观念认知,突显核心价值,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观念,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完善评价机制,提升教学成效,通过多元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习状况,为教学提供反馈.
一、贯通教学内容,深化关联理解
在设计数学课程时,教师必须深思熟虑地策划和安排整个教学单元的内容.这一过程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能有效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而在这个过程中,确定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以及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构成了教学设计的两大核心任务.教师需充分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性,既要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发展脉络,挖掘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又要关注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以“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到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本质.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关系的基本概念,还要引导他们探索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规律.
在纵向关联方面,可以通过回顾已经学过的数量关系,引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正比例关系的特征:当两个量中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按相同的比例变化;而反比例关系的概念,则是当两个量的乘积保持不变时,它们的变化趋势相反.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教师还可以利用图像进行教学.通过绘制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像,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关系的不同特征,从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在横向关联方面,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比例和反比例之间的联系与对比.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它们的本质.如,可以让学生思考正比例和反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场景,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先让学生回顾“速度×时间=距离”的关系式.然后,通过引入实际情境,如车辆以恒定速度行驶不同时间所行进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的实际应用.而在固定距离内,速度的增加会导致时间的减少,从而使学生对两种关系有更全面的认识.
通过这种纵横交错的教学安排,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还能够引导他们发现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深入探讨数学概念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有效促进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学生将能够通过这种综合性学习方式,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教学方法,塑造教学框架
在推动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教学框架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多元化需求,而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采用,则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空间与创新可能性.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选择并整合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与探索.
以“百分数”这一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并应用百分数,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与整合,打破了原有的结构安排.在重构的教学计划中,“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计算”和“百分数的应用”成了三大核心板块,每个板块都设计有针对性和逐步深入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维度理解百分数.
在“百分数的意义”板块中,引导学生探讨百分数的定义,及其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学生开始理解百分数在多种实际情景中的运用,并认识到其在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进入“百分数的计算”阶段,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计算技巧上,包括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转换以及如何进行百分数的四则运算等.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实际操作,学生对这些计算方法有了透彻的了解.
在“百分数的应用”板块中,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如通过计算不同物品的打折情况、计算银行利息、判断学业成绩的合格率等问题,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百分数的现实意义,也锻炼了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这种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不但增强了学生对百分数概念的理解,也使他们熟练掌握了百分数的计算技巧,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的种种场景.同时,学生在认识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与区别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将解决分数问题的思路和策略转移到百分数问题的解决中.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提升了他们的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优化教学活动,培育高阶思维
优化教学活动以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要求.高阶思维的培养不仅是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更是学生发展的关键能力.通过优化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低层次的记忆和理解转向高层次的分析、评价和创造,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思维品质.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以“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的学习为例,这两个概念虽然表面相似,但本质却有所不同.学生在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后,容易将其直接套用到乘法交换律上,从而产生误解.为了有效地利用这种认知冲突,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加法交换律的知识,并让他们尝试将这一概念应用到乘法中.接着,可以展示一些乘法交换律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理解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从而产生认知冲突.
面对这种冲突,教师不应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应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寻找解决方案.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问题的根源,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理清思路.通过这种深度探究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还能够培养自己的高阶思维能力.
除了利用认知冲突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高质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这些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的本质和规律.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试误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试误活动中,学生可以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并在错误中发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此外,比较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异同点,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和联系.这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能够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通过利用认知冲突、设计高质量问题、组织试误活动和运用比较学习等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升观念认知,突显核心价值
提升学生对数学观念的深刻认知,是突显数学教育核心价值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知识点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数学知识本质和关联性的深入挖掘.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单元整体教学正逐渐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本身,更强调对数学观念的理解与运用.
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为例,教师的任务不仅限于传授计算步骤,更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及其与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联系.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首先,通过回顾和总结整数及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加减法的整体认识.
其次,引入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并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方式展示它与整数、小数加减法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如,可以指出它们都是基于相同的算理———即计数单位的合并或分离,但分数运算需要处理的是分数单位,而非整数或小数中的自然数和小数单位.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把握分数加减法的特性.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挑战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思考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为什么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之前要先通分?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到,通分是为了将分数转化为具有相同分母的形式,以便能直接进行加减运算.这样的过程也让他们认识到统一计量单位的重要性.
最后,借助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等互动方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计算方法.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运算的理解,还帮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可以通过商店买卖的角色扮演游戏来实践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和思考分数,能够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更能够理解这些计算方法背后的数学逻辑和本质.他们开始意识到,尽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遵循着相同的算理,即算理的一致性.这种对数学思想的高层次领会,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加完整和系统的数学认识,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五、完善评价机制,提升教学成效
有效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能为教师提供宝贵的教学反馈,指导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完善评价机制意味着要构建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结果性评价则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能够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以“圆”这一单元内容为例,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教师通常会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规划整合.在单元的引入部分,目标是确保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圆的特性.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和实物演示,如使用不同大小的圆形物体或通过动画软件展示圆的形成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圆的基本认知.
随后,教师要致力于深化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探索“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使学生能够在亲身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在这一模块中,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成为主要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亲手用线绕圆周测量或者分组讨论面积公式的由来.进入整合阶段,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可以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如计算家用圆形物品的面积、设计圆形装饰图案等,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着眼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将圆与正方形的关系纳入探讨,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深入理解两者间的面积比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算和理论计算,探讨圆与正方形在不同尺寸下的面积比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然而,无论多么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块,若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其成效亦难以完全显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不同环节中的学习表现,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估.这些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课堂互动观察、分组合作任务的成果、定期的知识掌握测试,以及学生的自我反思报告等.通过这些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他们的强项与不足,并据此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此外,评价机制的完善也意味着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跟踪和记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透明、公正的学习评价环境.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机制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同时,它也鼓励学生之间的健康竞争和相互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通过对“圆”单元教学内容的系统规划和整合,配合完善的评价机制,不仅能有效提升教学成效,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实践中,教师应当继续探索和优化评价策略,以更好地支持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他们构建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学习的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系统性地贯通教学内容、创新性地丰富教学方法、针对性地优化教学活动、前瞻性地提升观念认知以及精准性地完善评价机制,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高效、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应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优秀学生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陆宗祥.深度学习理论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探讨[J].天津教育,2022(31):80-82.
[2]徐晓良.向学重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21(11):18-22.
[3]谢江华.新课改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改革新探[J].启迪与智慧(上),2023(7):30-32.
[4]丁玉华,左全晟.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班主任,2023(12):4-8.
[5]周桂玲.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J].读写算,2020(2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