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数学操作活动有效性的策略探索

2024-10-27冒丽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26期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操作活动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先强调了操作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深化知识理解、促进自主探索和提高学习效果等方面的重要性,明确了其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随后提出了四项策略,包括明确目标要领以精准定位活动方向,精选简便材料以促进操作过程的顺畅,聚焦教学重点以提高操作效果,以及注重反思提升以增强活动的教育价值.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操作活动的质量,也为教学改进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操作活动;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小学数学操作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实践教学方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学生通过亲身操作、实践探索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确保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之真正发挥其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数学素养方面的作用,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文将立足于此,深入剖析操作活动的意义并探讨提升质量的策略,旨在为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提升小学数学操作活动有效性的意义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操作活动的意义深远而重大,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际操作去探索和验证数学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有助于激发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操作活动教学以其独特的实践性和互动性,为学生提供了与数学知识亲密接触的机会.通过亲手操作,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索,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数学的新奇与奥秘,这种探索的乐趣将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不断追求数学的高峰.

(二)有助于直观感知,深化知识理解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数学操作活动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直观地感知数学现象和规律,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种直观感知的学习方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力.

(三)有助于自主探索,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操作活动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自主探索,学生不仅能够发现数学的新知识,还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自主探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在面对问题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这种学习方式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四)有助于巩固记忆,增强应用能力

数学操作活动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有助于巩固记忆并增强应用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操作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这种实践应用的学习方式将使学生更加自信地面对数学挑战,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可见,操作活动在数学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的桥梁,更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关键途径.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应用.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操作活动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

二、提升小学数学操作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提升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策略性的规划和实施.这包括对教学目标的明确,活动内容的精心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一个成功的操作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明确目标要领,确保活动精准

在寻求提升操作活动质量的过程中,明确目标要领成了首要且不可或缺的步骤.一个清晰的目标能够为整个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确保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围绕着教学目的展开.通过深入分析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制订出具体、明确的活动目标,从而确保活动能够精准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7的分与合”这一知识点为例.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目标:尝试用7个小圆片找出7可以分成哪两个数相加,旨在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操作活动相结合,通过亲手操作来感受和理解数的分解与组合.接着,要求学生找出所有可能的分法,并且不遗漏任何一种分法,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全面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从而锻炼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如何摆放小圆片才能既不遗漏又不重复,这不仅是为了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更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需要注意方法和策略的选择.通过思考和实践,学生将逐渐学会如何更加高效、准确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实际操作中,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小圆片,并引导他们按照活动目标进行操作.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7的几种分法,并在白纸上记录下来;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找到的分法,并一起检查是否有遗漏或重复的情况;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出所有可能的分法,并理解它们的意义和联系.

目标要领的明确性对于操作活动的成功至关重要,不仅为活动提供了清晰的指引,还使得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当活动目标被明确化,才能够确保活动的每一步都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这种目标引领的教学方式将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从而更加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精选简便材料,促进操作顺畅

操作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简便易用的材料能够降低学生的操作难度,提高活动的效率,同时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选择操作材料时,必须注重其实用性、安全性和趣味性.通过精心挑选和准备材料,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以“认识线段”这一教学内容为例,一位教师巧妙地选择了毛线作为操作材料.这些材料既容易获取,又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且安全无虞.她先引导学生用双手捏住毛线的两端,然后将线拉紧,使其呈现一条直线.这一简单的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线段的特点:它是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接着,教师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负责拉紧毛线,另一人则仔细观察并描述这条线段及其端点.这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线段的理解.通过两次操作,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识别线段,并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概念.当学生对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教师开始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了画有不同线段的图片,并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判断哪一条线段最长.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很快就发现彼此之间存在分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验证方法.经过讨论,有学生提议用尺子来测量这些线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是学生开始动手测量,并在实践中找到了答案:这些线段其实是一样长的.

通过这个教学案例,可以清晰地看到精选简便材料对于促进操作活动顺畅进行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因此,在选择操作材料时,应该充分考虑其实用性、安全性和趣味性,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体验.

(三)聚焦教学重点,提高操作效果

操作活动应聚焦于教学重点,以确保活动的高效性和针对性.教学重点通常反映了数学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必须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难点,确定活动的重点环节和关键步骤.通过集中力量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能够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知识,从而提高操作效果.

以“有趣的拼搭”这一课为例,其教学重点是通过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立体图形特征的初步认识,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基于此,一位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精心挑选的立体形状学具.活动一开始,学生就被这些形状各异的学具深深吸引,有的拿起学具,聚精会神地观察,试图从中发现什么奥秘;有的则忍不住用手去触摸,感受它们不同的质地和形状;还有的学生尝试让这些学具在桌面上滚动起来,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这个初步的观察和探索阶段,让学生对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深入探索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他们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由于具有平坦的面和尖锐的角,所以很容易在桌面上放稳;而圆柱体虽然也能放稳,但一旦倒下就会滚动;球体则因为整个都是圆的,所以几乎无法稳定放置.这些发现让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稳定性有了初步的认识.

此外,学生还注意到圆柱体和球体的滚动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球体可以任意滚动,而圆柱体则只能沿着其曲面的方向滚动.这一发现让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滚动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接下来是搭一搭的环节,要求学生用这些立体图形学具搭出不同的形状.这个环节不仅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应用,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好机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的搭出了一个稳固的塔楼,有的则尝试搭建了一个滚动的球体装置.在搭建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尝试、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展现出了极高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在观察、触摸、滚动、拼搭的过程中自主构建了对立体图形的初步认知,不仅掌握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还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乐趣和成就感.这种聚焦教学重点的操作活动设计不仅提高了活动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发现、思考和创造,逐渐形成了对立体图形的独特见解.

(四)注重反思提升,增强活动价值

反思是提升操作活动价值的关键环节,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深入的回顾和总结.这包括对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等方面的分析.通过反思,能够深入了解活动的实际效果和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主学习能力.

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为例,一位教师精心设计了操作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法中余数的存在和含义.活动开始时,她先出示算式10÷3=3……1,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每名学生拿出10根小棒,将小棒一根一根地按3份进行分配,当分到每份是3根时,还剩下1根无法再分了.这个发现让他们初步体会到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概念的实际意义.活动结束后,教师并没有急于总结,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询问:在除法里,余数为什么必须比除数小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一些学生表示困惑,不知道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了整个操作过程,问:为什么这10根小棒分到余下1根的时候就不能再分了呢?为什么不是余下更多的小棒呢?学生试图从操作活动中找到答案.

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如果余数比除数大或者等于除数,那么就可以继续将小棒进行分配.只有当余下的小棒数量小于除数时,才无法继续分配.这时,他们深刻理解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算理.这种深入的反思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算理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反思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反思整个活动的过程和效果,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思考自己在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时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等.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来评估活动的实际效果,并据此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反思提升的重视使操作活动不再停留于表面的热闹和形式化,而是真正实现了其教育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反思,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从而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同时,反思是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策略的重要途径.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数学操作活动的质量将得到显著提高.活动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将更强,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也将得到增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这些改进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结 语

通过实施明确的目标引领、精选的简便材料、聚焦的教学重点以及注重的反思提升等策略,小学数学操作活动教学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提升上,更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灵活应用上.这一成就为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学人才.今后,教师应持续深化对操作活动教学的研究,不断探索新的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黄美琴.“教学做合一”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0):96-98.

[2]宋成忠.新课标背景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浅谈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23(43):126-129.

[3]周沁珏.“教是为了不教”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智力,2023(16):172-175.

[4]余招姬.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指导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24):52-53.

[5]彭毅云.“教学做合一”视域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当代家庭教育,2023(12):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