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24-10-27单信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学为中心”就是其中之一,教师将该理念引入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也能实现对教与学关系的有效调整,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基于此,文章依托于“学为中心”理念的内涵,先论述“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意义,接着立足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研究“学为中心”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策略,力求为数学课堂注入全新的活力,赋能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学为中心”理念;小学数学教学;意义;策略
引 言
“学为中心”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概括来讲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学习体验和需求的满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学为中心”理念适用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可以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学为中心”理念,加强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路径,深化学生在教学系统中的中心定位,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全面创新,从而构建指向“学为中心”理念的数学课堂,高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
一、“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意义
(一)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体现的是“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思想,教师对学生的内在需求缺乏足够的重视,通常是按照自身的主观意愿,去设置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基于“学为中心”理念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为中心”理念并不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强调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转变学习意识和学习态度,进而促进学生自发、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实现课堂主体地位的突出.
(二)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
学生是最富有生长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教育的真谛在于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使其开展知识的探索和能力的拓展.但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以“传授模式”为主,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是发现者,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很难拥有释放潜能的空间.而“学为中心”理念主张学生的自我发展,追求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的转变,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机会,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之下得到全身心的解放,自由地发挥多元智能和个体优势,从而破除学生的自我发展桎梏,达到开发潜能的目的.
(三)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数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科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是在以往“教为中心”的观念下,教师普遍重理论而轻实践,不仅有悖于《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也致使学生的实践探究机会匮乏,影响能力的高效发展.而“学为中心”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方法,提倡顺应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在教学中践行该理念,能够为学生开辟实践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在手脑并用中获得终身受益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切实增强与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二、“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创设多彩情境
兴趣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内在需求,是渴望接触新鲜、有趣的事物,教师只有做好趣味元素的融入,才能唤醒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满足学生兴趣方面的需求,这也是教师在“学为中心”理念下的教学改革焦点.情境创设具有良好的激趣作用,数学知识的主要特点是抽象,而情境是可观、可感、可闻、可知的,越是具象的情境,越能吸引学生的感官注意力,使学生化解原有的抵触情绪.为此,在“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创设多姿多彩的数学情境,可以根据数学课程内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创设贴近认知的生活化情境、影音并茂的信息化情境等,以此生动形象地呈现数学知识,满足学生“求新、求趣、求奇”的渴望,从而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沉浸于数学学习.
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一课中,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容量和升,课程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密切联系,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就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出示两个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水杯,同时对学生说:“同学们,这两个水杯都是空的,请大家仔细观察,猜一猜哪个杯子能盛更多的水?”直观的生活情境瞬间点燃了学生的猜想热情,经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反馈:“比较高的那个杯子盛水更多.”教师:“大家猜得不错,在数学中,我们把容器能装液体的多少称为容量,把升作为计量容量的统一单位,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是以升为计量单位的?”学生积极发言:“大桶装的矿泉水、食用油、油漆……”这样在生活情境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激发,实现对容量和升的初步认识,也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理念.
(二)以促进学生的思考为中心,实施问题导学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积极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受认知所限,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思考动机较为薄弱,抑或找不到正确的思考方向,制约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基于“学为中心”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科学的启发手段,活化学生的思维空间,而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求知和释疑的欲望,提升学生动脑思考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可以以促进学生的思考为中心,实施问题导学,借助问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搭建有效思考的支架,避免他们陷入盲目思考的误区.除此之外,在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疑问和困惑时,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将结论告知给学生,而是善用问题加以提示和点拨,使学生经历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考过程,最终实现对谜底的揭示,从而发展学生“乐学、乐思”的情感态度,达到“学为中心”理念的渗透目标.
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展示一幅果园的图片,并提出导学问题:“同学们,张阿姨每小时能采摘脐橙123千克,她在果园中一共工作了32小时,想要知道张阿姨采摘了多少千克脐橙,该怎样列式?”问题迅速激活了学生的思考动机,经过对数量关系的梳理,学生列式:123×32.接着,教师继续问:“请大家观察这个算式,说一说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区别?”学生:“它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两个因数里都没有0.”教师追问:“同学们能否用竖式计算出这道题的得数?请大家在演算纸上试一试,并汇报计算的步骤和结果.”学生踊跃地参与思考和计算活动,几分钟之后作出反馈:“用竖式计算123×32,要先算123×2,再算123×30,最后把2个123和30个123的和加在一起,得数是3936,所以张阿姨工作32小时采摘了3936千克脐橙.”如此,通过实施问题导学,学生能够养成主动思考的意识和技能,同时,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对“学为中心”理念的践行.
(三)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开展任务探究
“学为中心”理念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合作性,提倡让学生经历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的活动,体验与伙伴沟通、协作、互助的快乐,以此实现综合能力与学习意愿的强化.而任务探究是“学为中心”理念的集中体现,一方面,任务探究能够为学生打造开放、民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每名学生都能围绕着任务的目标和要求,在交流中研制解决方案,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任务探究在学生的能力训练方面,发挥着极为显著的作用,能够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知识运用、沟通表达、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鉴于此,在“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着重开展任务探究活动,并立足于数学课程目标,精心地设计多元化任务,组织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协作参与任务的研讨和解决,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积累学习技能和活动经验,从而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质增效.
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待学生初步掌握数对的含义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具有实践性的探究任务:“同学们,请大家4~5人一组,观察教材第99页的红山公园平面图,合作用数对表示出大门、书报亭、盆景园、儿童乐园、假山的位置,比一比哪组表示得最准确.”各组学生立即参与任务探究,有的负责数平面图上的行数和列数,还有的负责确定位置和书写数对,学习分工井然有序,经过充分地交流与仔细地核对,各组学生订正出错的数对,确认无误后汇报任务成果:大门的位置是(3,1)、书报亭的位置是(2,3)、盆景园的位置是(5,7)、儿童乐园的位置是(2,6)、假山的位置是(9,4).如此,通过在任务探究的驱动下,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确定位置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抽象、实践、互动等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够增强基于“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四)以服务学生的自学为中心,渗透学习方法
“学为中心”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侧重于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而教师想要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学生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找到自主学习和自我实现的路径,并独立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减轻对教师的依赖性.因此,在“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中心,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落实学习方法的渗透.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万能画图法、操作验证法、归纳总结法,以及比较、转化、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自主理解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具备自学的方法经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规格不等的长方体模型,并引出自学活动:同学们,请大家同桌合作,借助手中的模型,观察长方体有多少个面、棱和顶点,探索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积极地投入自学活动,教师在巡视后发现,各组学生都能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但是在总结面和棱的特点上存在困难,很多学生都提出了一些不确定的猜想,此时,教师可以立即渗透操作验证法:同学们,单凭观察不容易发现长方体面和棱的特点,大家不妨用尺子量一量,或者与其他小组的模型比一比,看看能否有新的发现.学生运用教师所传授的方法,经过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验证,得出自学的结论: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个别长方体模型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每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这样在学习方法的支持下,学生顺利地突破了自学难点,也有效彰显了“学为中心”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实效.
(五)以推动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优化评价机制
小学数学教学中,评价机制是彰显“学为中心”理念的主要渠道.教师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和语言,能够起到激励、导向等作用,助力学生的高效学习和自我发展;反之,倘若教师选择的评价时机不当,抑或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就难以发挥评价的功能,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鉴于此,在“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推动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着重优化评价机制.从评价的方式和时机来说,教师Dz2iT4QU699OB7mS3f+Gqg==需要坚持过程性评价的原则,在学生表现出色、质疑问难、出现错误时,给予即时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路线;从评语的设计来说,教师必须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评”,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灵活地调整评价标准,尽量采用赏识性的评语,肯定学生细微的进步,从而激励学生的锐意进取,使学生获得自我发展的动能.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教学中,教师布置了一项作图任务,让学生根据教材P34例2的要求,在方格纸上按照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学生完成并展示作图成果,教师审核无误后进行即时点评:“同学们画出的图形都非常标准!严格按照3∶1的比,将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了3倍,大家真是出色的作图小能手!”在即时评价的激励下,学生的学习动力都获得强化.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请大家观察放大后的长方形,说一说它的长和宽各有几格?”某名后进生发言:“长方形的长有12格,宽有6格,都是原来边长的3倍.”此时,教师给予赏识性评语:这名同学的抢答速度真快,一下就发现了长方形放大前后的区别,观察能力进步得非常明显!这样有助于后进生产生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如此以推动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中优化评价机制,可以引领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并深度落实“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学为中心”理念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在后续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化“学为中心”理念的内涵,采取多元化教学措施,持续贯彻与实现“学为中心”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兴.以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建构策略探究[J].新教师,2023(11):53-54.
[2]许昌军.“学”为中心,向教学更深处漫溯:对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3(33):103-105.
[3]鲍琴.基于“以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家长,2023(30):122-124.
[4]胥艳玲.在“学为中心”理念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4):195-196.
[5]周锡花.学为中心走小学数学课堂新生态教育之路[J].科普童话,2019(34):169.
[6]邹文钦.“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3,25(20):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