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10-27徐强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26期

【摘要】表现性评价符合新课标背景下评价理念,能有效弥补传统评价的弊端,为教师提供有用反馈,帮助教师改善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文章在分析表现性评价特点的基础上,从明晰素养目标,界定评价类型,拟定评价量规,丰富评价主体等手段探究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发挥表现性评价作用,推动核心素养落地.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表现性评价以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情况为核心,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真实学习情况,以便于教师完善教学过程.表现性评价符合《新课标》要求,凸显评价作用,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

一、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学者赵美峰、王永田在《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的教学设计———以〈折线统计图〉为例》文章中提出:表现性评价既可以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还发挥了学生群体的力量,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自我监控.这种新型的评价方式区别于传统评价而言,具有发展性、参与性、真实性等特征,目前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背景下促进学生素养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之一.

(一)发展性

评价是学习的一个部分,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表现性评价注重真实情境,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围绕学生在完成表现性任务中的实际反馈作为参考进行评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在表现性评价的辅助下,教师能够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并予以正向、积极的反馈,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持续提升.

(二)参与性

表现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宗旨,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表现性评价,在过程中深度参与自我建构或社会建构的学习.与传统评价方式不同的是,表现性评价为学生创造了自我反省与自我调整的空间,学生能够清楚地了到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的优势与劣势.评价标准也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订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要求学生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以及主体性都将获得明显提升.

(三)真实性

区别于传统纸笔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借助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真实的情境,旨在实现观察和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目的.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是有意义的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积累的生活经验融入问题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表现性评价契合《新课标》要求,能体现学生高阶思维,更好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帮助教师基于真实学情合理调整教学方法,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不断完善、发展.下文结合实际案例,进一步总结表现性评价的具体设计方法,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明晰素养目标,制订表现性评价标准

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学段发展水平不同,是制订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为确保表现性评价发挥其实际价值,教师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围绕核心素养制订清晰的目标,再进一步根据目标维度细化生成表现性评价标准,即学生表现应该达到的规范要求和参考基准,对学习表现做出具体的分解和刻画说明,为后续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奠定基础.

以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为例,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式统计表等统计与概率领域知识,本课内容以条形统计图为核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新课标》第二学段学业要求部分提出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能用条形统计图合理表示数据,说明数据的现实意义.结合教材以及《新课标》要求,教师可以将本次教学活动目标设计为: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能够总结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明白条形统计图中横、纵轴的意义及二者之间的关联.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并绘制统计图,感知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并构建数据意识.3.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有用”渗透和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理解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基于学生认知能力以及思维特点,教师根据表现性评价要求,对评价标准进行细化处理,并以清单的方式呈现,帮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中自己需达成何种程度:

(1)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生活中的统计知识.

(2)能科学选择统计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统计问题.

(3)能积极与同伴参与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统计任务,并用富有逻辑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合作与统计过程.

(4)能够形成思辨性思维,认识统计的严谨性,在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时做到认真、细致.

在确定评价标准后,教师即可围绕教学目标,构思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以及开发评分规则,凸显表现性评价的价值,促进教、学、评的一体化发展.

(二)界定评价类型,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

表现性评价中,任务的设计尤为关键.因此,教师需要聚焦评价目标,紧扣核心素养,兼顾过程与结果,设计不同类型的评价标准,再依据类型安排表现性评价任务,引导学生在一定真实情境中由主题或者驱动性问题牵引下完成任务,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还可以设计启发性支架作为任务支撑,确保学生参与度,使其在任务计划制订、自我监控、自我调整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学习能力.

以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能用语言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并结合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图形问题,是本课核心教学目标.在本次表现性评价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将评价类型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三个类别,并依次设计不同的评价任务:

【任务1】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结合预习成果分别整理不同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创新设计形式,凸显单元知识结构特点,将自己新奇的想法融入思维导图的设计当中.

此项表现性评价任务能够实现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的目标,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教师可以动态化地调整后续教学方案.

【任务2】计算图中组合图形的面积,至少写出两种解决方法.

此项表现性评价任务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改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定步,并向教师提供真实的情况反馈,以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更好地判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调整方法,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表现性评价的支持下获得发展.

【任务3】与小组成员合作测量校园内绿化情况(包含花坛、树木、喷泉)收集相关数据计算校园绿化总面积,并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关于保护校园绿化环境的相关建议.

此项表现性评价任务能够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在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预测学生在后续学习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并为制订新的教学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既能帮助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实践中发展核心素养,同时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反馈情况,凸显表现性评价的重要价值,更好地使其服务于教学.

(三)拟定评价量规,收集表现性评价证据

评价量规是表现性任务全过程的学生表现的质量规格,是表现性评价标准结合具体任务的落实.在组织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兼顾过程与结果,以对话观察等方式收集证据,判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任务达成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与不足之处.期间,教师可以通过表格的方式呈现量规,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评分规则中每个等级的描述含义,更好地对其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指导,提高整体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以六年级上册“圆”教学为例,本课学习期间,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圆的基础知识,还要感受“化曲为直”“等积变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聚焦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发展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性评价证据收集,教师从参与兴趣、学习能力、数学表达以及合作能力这三个角度设计具体评价内容(如表所示),驱动学生对照表格信息分析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

在表现性评价标准制订后,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尝试表达自己在活动中如何表现才能达到最优,并根据其反馈情况对内容进行调整、细化,不断优化表现性评价内容.

(四)丰富评价主体,提升表现性评价质量

尝试引导学生对表现的过程和结果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能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明确学生表现水平、表现无法进阶的原因以及表现未来改进的方向等,以此来提高表现性评价的质量.因此,教师需要扩大评价主体,尝试鼓励学生参与到交流与协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行为并结合学习成果分析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了解自我,实现自我反思并制订个体学习目标与计划,建立“终身学习”的良好理念,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以及个人进步、成长.

以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为例,在活动期间教师结合生活中的“购物”情境为线索,模拟超市购物的景象,驱动学生经历计算商品总价、剩余金额等过程,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计算方法,建立数运算一致性的理念.表现性评价环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自主评价与小组互评表格,指导学生填写表中信息,如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哪些优势?在小组合作中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评价的公平性,还能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情况.期间,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做到及时反馈,借助口语化交流的方式予以学生引导与鼓励,并对其反馈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调整方向,如学生自评环节提出计算中容易出现失误,导致结果错误.教师则可通过口语化交流引导学生尝试在小数计算后,结合算理进行验算,以逆向思维研判结果是否准确.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到评价中,及时反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与复习表现,以多主体共同助力学生成长,形成育人共同体.

结 语

综上所述,表现性评价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发展,促进学生素养形成的积极作用.表现性评价既可以作为教学的评价,也可以作为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评价,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处理,发挥评价作用,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美峰,王永田.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的教学设计:以《折线统计图》为例[J].现代教育,2023(11):60-64.

[2]冯皓妍,陈燕,张维国.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表现性评价的建构与实践:以“数说跳绳”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3(11):24-28.

[3]吴存明.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23(19):66-69.

[4]郭仲秋.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21,10(39):36-38,71.

[5]章勤琼,阳海林,陈肖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及其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3):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