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2024-10-27魏龙
【摘要】教育领域的持续变革,促使教学方法和理念不断更新与完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已成为重要理念,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也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文章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数学;实践路径
在当今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和实践方向.它强调教学、学习与评价之间的紧密关联与协同作用,以实现更高效、更具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深入探究“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学习与评价常常相互分离,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需要重新审视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评价手段有机融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评价相脱节
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与评价不一致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未能充分将评价的标准和方式纳入考量,教学目标可能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但在评价环节却更多地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公式的机械运用,导致评价无法准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而且,目标设定的宽泛性和评价的具体性之间常存在差距,使得教学与评价难以形成紧密的关联,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准确评估和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
(二)教学过程与评价的不匹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过程应是动态、多元且富有创造性的,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能够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但在评价环节,教师却过度依赖于最终的答案或成果,缺少对学生思考过程、探究方法和合作交流能力等的关注,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长与进步.这种现象不仅削弱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也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的情况.
(三)评价结果运用的不足
评价结果是教学改进的重要依据,它能够揭示学生的学习困难、优势和不足,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方向.但在当下,很多教师对于评价结果的运用却不够充分.这些教师通常只是给出学生的成绩或等级,而缺乏对评价结果的深入剖析和有效利用,未能通过评价结果洞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潜在的问题,也没有据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结果导致问题持续存在.另外,教师没有对评价进行跟踪检查,不了解学生是否进行改进,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也使得评价失去了其应有的促进教学和学生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向
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精准的教学方向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只有目标清晰,方向准确,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所以,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目标,照顾到不同水平学生的感受,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发展.
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应当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明确性要求目标表述清晰,避免模糊和笼统;可衡量性意味着目标能够通过具体的标准和指标进行评估;可操作性则保证了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得以有效实现.同时,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涵盖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的拓展以及情感态度的塑造.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为整个教学过程提供清晰的指引.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定位教学方向,即确定教学的总体走向和侧重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等.其中,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教学方向的重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则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递进关系,为教学方向的确定提供了框架;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定位教学方向时不容忽视,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比如,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方向应侧重于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中年级学生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方向可逐渐增加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内容;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较大发展,教学方向应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精准定位教学方向,明确教学培养重点,使数学教学更精彩.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创新教学方法,寻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策略,旨在为小学生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的阶段,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过于枯燥乏味,在很多时候都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更具活力、更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数学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还可以引入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受数学的乐趣.再者,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并且,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此外,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数学任务或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并在小组讨论中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在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课堂观察,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创新思维和进步,教师要不吝赞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或困惑,也要用幽默或委婉的方式给予指出和引导,维护好学生的学习自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三)构建评价体系,保障教学质量
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环节,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教学评价,并且拓宽评价主体、形式和策略,真正打开小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和教师成为朋友,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在构建评价体系时,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认识到评价不应仅仅是为了给学生划分等级,更重要的是为了从评价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其次,教师要综合考虑多种评价方式.传统的纸笔测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应当增加过程性评价,除了关注学生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合作能力等方面.同时,引入表现性评价,如数学项目作业、数学实践活动等,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指标的设定应全面且具有针对性.除了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合作能力等纳入评价指标中,使评价更加科学、全面,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最后,评价主体也应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还应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教师还需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在每次教学结束后,教师都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与他们共同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对不理解的反馈内容进行询问,以便更好地理解评价结果.同时,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必要时还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保障教学质量.
(四)融合教学评价,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教学评价不再是孤立于教学之外的环节,而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这种融合,教师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同时,它促使教师以更全面、更系统的视角看待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进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通过提问、巡视、学生展示等方式,收集评价信息.当发现学生对某个概念理解有误或方法运用不当时,应立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小数位数对齐问题上总是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停下讲解,通过具体例子,再次强调对齐的要点,帮助学生加深知识印象.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如课堂小测验、口头提问、作业批改等,快速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在反馈时不仅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要提供改进的建议和鼓励.比如,对于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思路不清的情况,教师可以指出其问题所在,并引导学生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入手,逐步理清思路,帮助学生总结数学规律.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还应依据评价反馈的信息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掌握较好,可适当加快教学进度;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困难,则需重新讲解或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图形面积计算时,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多数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理解不深,教师便可在课堂教学中增加直观演示或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此外,教师需定期总结和分析评价数据,发现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后续教学制订更合理的计划,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五)运用技术手段,丰富教学环节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教育领域带来了丰富的可能性.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框架下,充分运用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日常教学准备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广泛收集优质的教学素材,如数学教学视频、互动小游戏、在线模拟实验等,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和整合,将这些资源巧妙地融入教学设计中,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在知识呈现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通过图文并茂、动画演示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易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运用电子白板等交互设备,鼓励学生直接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和演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必要时,还可以实时投影学生的数学作业或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和点评,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另外,在线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借助其为学生创建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差异,推送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和练习题目,并利用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薄弱环节,为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成长档案,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参与小组活动的表现等各类信息整合在一起,全面、动态地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然后,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了解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状态的起伏,为教学评价提供全面且细致的依据,使评价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考试成绩,也为持续、连贯的教学评价提供有力支持.
结 语
总之,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通过对数学教学的不断实践与探索,教师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理念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未来,数学教师还需持续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将教学、学习与评价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让“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华艺.“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实践[J]教育,2024(16):81-83.
[2]龚朱红.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策略[J]天津教育,2024(16):135-137.
[3]李栋华.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索[J]家长,2024(14):70-72.
[4]曹莹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13):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