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探究
2024-10-26王春杰
摘 要:幼儿园阶段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启蒙阶段,为了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可以更好地融入语言环境,幼儿教育既要重视幼儿语言教育指导,又要善于以生活为纽带增进幼儿和语言教学之间的关联,以切实提高幼儿在生活化的环境、场景、活动实践中参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更进一步实现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与完善。就此,文章在分析幼儿语言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就具体的生活化语言教育指导策略展开相关研究与探析。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幼儿园;语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7-0155-0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教育要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在将生活化教育理念引入幼儿语言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既需要在思想上对生活化教育理念认同与重视,又需要立足园所实际,做好生活化语言教育环境的打造,从而引导幼儿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以自由、自然、积极的状态参与语言学习,进行语言交流。教师应将语言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体验进行多元融合,使幼儿在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自然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社会认知,切实推进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的协同发展。“语言教育要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正是强调了语言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在实践中,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是因为他们处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能够自由地参与语言学习和交流。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充分重视生活化语言教育环境的打造,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和语言活动,让幼儿的实际生活体验与语言教育内容进行融合,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基于此,文章作者便从自身幼儿教育实际出发,对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融入展开相关探究。
一BPxp2tATalFq1LeTnaRq7w==、语言教育对幼儿身心成长的重要性
对正处于身心成长重要阶段的幼儿来讲,学习并掌握语言不仅仅意味着获得一种包括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在内的语言系统,更意味着幼儿的心理成长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幼儿语言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还可以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其一,幼儿语言教育可以推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幼儿通过对语言的学习,所掌握的不只是参与知识学习和社会交往的技能与工具,其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也慢慢变得丰富起来,从而辅助强化幼儿对周边世界的理解与看法,使其能够非常自然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知,也学会在倾听语言的过程中,慢慢认识和理解他人的言行意思,从而加速幼儿的社会化成长,辅助其积累在将来融入社会的经验与能力。
其二,幼儿语言教育可以推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语言是幼儿参与社会交流与交往所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而社交能力的发展则有利于促进幼儿与家长、教师、同伴之间亲密关系的建构,使幼儿可以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幼儿理解能力的提升,使其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其中的人tdHmuzPVtHpMP7WSbr4nQQ==物情绪与情感,使其在与绘本故事建立情感共鸣的同时,可以辅助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道德、审美等高级情感的发展。
二、幼儿园生活化语言教育指导策略
(一)营造轻松的生活聊天氛围
轻松、和谐的语言教育氛围才能引导幼儿进行自然的语言交流、语言表达,才能辅助达成事半功倍的语言教育成效。所以,在将生活化教育理念引入幼儿语言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优化语言教育氛围,尝试利用聊天这种生活化、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语言互动方式,来放松幼儿的情绪,使其更愿意敞开心扉进行语言表达、参与语言互动,让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可以顺利进行。教师通过创设愉快的语言学习环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语言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语言。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进行语言交流,促进他们在语言表达和理解方面的发展。除了创造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意识和语言技能,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通过这些方法,幼儿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还能够培养自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与幼儿园的小朋友聊天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教师掌握必要的聊天技巧。比如,在与幼儿聊天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持谈话的状态,用轻柔、友好的语调进行语言表达,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训话。同时,需要提醒幼儿教师的是,在与幼儿聊天的过程中,如果幼儿教师善于和幼儿表露自己的内心想法,或者说愿意在幼儿面前展露自己的某项弱点,幼儿也会愿意向老师吐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比如,在绘本故事分享活动中,会有幼儿因为紧张、害羞不敢参与活动,这时教师便可以尝试用聊天的形式,给予幼儿引导:“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老师小时候也是一个特别害羞的小孩儿,别人跟我说话我都会脸红,而且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更不敢上台讲话,老师点名让我回答问题时我也超级紧张,说话就结结巴巴。”用自己的糗事来拉近与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其不会因为表现不好、语句表达不流畅而担忧和不好意思。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用活泼高亢、变化多端的语调,来引起孩子的谈话兴趣。比如,用“老师今天在上班的路上遇到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这样的话开头,切实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使其想要知道是什么,想要问一问为什么,以促成幼儿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开口、自然表达,逐步达成幼儿语言教育目的。
(二)紧抓生活化语言教育契机
幼儿语言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化的过程,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成长特点进行专门的、个性化的园本课程教育指导,更需要幼儿教师将幼儿语言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始终,善于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各个环节的语言交流行为,更善于把握生活化语言教育的契机,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语言教育指导,以促成幼儿语言教育的随机发生。幼儿语言教育的随机发生是一个需要幼儿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语言教育的机会。例如,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实现个性化的语言教育指导,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活动设计。比如,对喜欢运动的幼儿,可以设置体育游戏,通过指令和口头交流来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对喜欢绘画的幼儿,可以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和主题,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指导,幼儿的语言能力将得到更全面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语言教育方法,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进行交流和互动。幼儿语言教育的持续化需要幼儿教师的专业指导和个性化教学,同时也需要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作语言教育的契机。个性化的活动设计和与家长的合作,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使幼儿语言教育在幼儿园中随机发生。
例如,在某次晨间活动时间,一名幼儿与小伙伴讲到自己发现班上老师的上班时间是不一样的,其他幼儿听了有的认可他的看法,有的不认可,不认可的幼儿就请老师过来现身说法。但是,幼儿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将问题重新抛回给幼儿,请他们自己去观察老师。于是,幼儿便自主开启了“老师上下班时间”小调查,每天都认真观察班上每一位教师的上下班规律,观察完还会几个凑在一起饶有兴致地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与此同时,教师也并没有让这一话题结束,而是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给幼儿抛出新的话题:“你们还知道什么职业吗?你们知道他们是在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吗?”自然引发幼儿的生活回忆与主动语言交流。
幼儿1:“我有一次半夜里发烧,爸爸妈妈带我去医院,我发现医生和护士晚上是不睡觉的。”
幼儿2:“妈妈说,清洁工叔叔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出来工作了,所以我们每天出门路上都是干干净净的。”
幼儿3:“我妈妈也是老师,每天送完我上幼儿园,她就要赶去学校,八点半之前要带着小学的哥哥姐姐们读书。”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生活,讲述自己日常观察内容,既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帮助他们了解了不同的职业,在拓展其生活认知的同时,使其对劳动产生不一样的认知,能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切实提升语言教育价值。
(三)引入生活化语言教育内容
幼儿语言教育内容的筛选既需要多元丰富,又需要幼儿教师有意识地选择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他们熟悉的生活化内容。因为语言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要尽量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入手,及时捕捉幼儿在生活中进行语言交流的兴趣点,并给予较为巧妙的支持,让幼儿在具体的语言学习中可以多说、可以有话说,以持续化拓展幼儿进行谈话和表达的内容,也切实推进幼儿的习得和运用。
对常规性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教师不一定要思考特别高大上、新鲜、新颖的活动主题,而是可以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为幼儿建构熟悉的语言学习氛围。比如,在中班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早餐你喜欢吃什么?”的活动主题,并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屏幕上为幼儿展示不同的、幼儿经常吃的早餐内容(汉堡、面包、三明治、煎饼等),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同时,自然引发好奇心“老师让我们看这么多吃的干什么?”,从而能够专注倾听教师的提问,如“在周六日不上幼儿园的时候,你们会坚持早起吃早餐吗?”“你们都吃过哪些早餐?”“你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呀?”,也积极交流自己的早餐情况。并且,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幼儿一起玩“翻翻翻”游戏,每翻开一张图片,就要求幼儿说出图片上的食物名称,并说出这种早餐可能是谁喜欢吃的。比如,翻开的早餐是“肉骨头”,就要带着幼儿说:“如果早餐它喜欢吃肉骨头,那么它有可能是狗。”当幼儿对游戏规则慢慢熟悉后,就让幼儿自主进行相对应的语言表达,切实引发幼儿的自然与深度语言学习。
(四)设计生活化语言教育场景
语言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指导中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其需要教师思想上的重视,需要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规范化的语言、书面化的语言,更需要教师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根据教育内容,为小朋友们设计建构生活化的语言教育场景,引导幼儿在相对熟悉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丰富语言学习体验的同时,真正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例如,针对小班幼儿认知和语言能力均不足的成长特点,教师除了可以在区域活动空间为幼儿设计建构“娃娃家”主题,还可以针对小班幼儿初期、中期和末期语言发展的不同水平,与配班教师合作,为幼儿设计“娃娃家来客人了”“今天我生日”和“边玩、边说、多欢乐”等不同主题的“娃娃家”游戏情境,并为幼儿准备不同的游戏材料、场景道具,有效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切实引导幼儿融入游戏情境当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给小朋友们设计不同的游戏问题“娃娃的衣服脏了怎么办?”“小娃娃是不是发烧了?”“小娃娃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引导幼儿在思考、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与同伴自然进行语言交流、互动,从而在积累游戏经验的过程中,深切体验游戏化语言教育活动的乐趣,在具体的语言交流、语言应答、语言思考过程中,真正体验语言交流带来的愉悦情绪、心理成就感,为其从小积累“敢说”“爱说”的语言学习行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深化家园共育化语言指导
家庭教育是新时期幼儿教育指导中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更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因此,在将生活化教育理念与幼儿语言教育指导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不只需要做好对园内对幼儿的多样化语言教育指导,更需要本着家园共育的协作型教育理念,将幼儿语言教育的内容与过程及时分享给幼儿家长,在尊重其教育知情权的同时,推进其对幼儿语言教育的关注与支持,使家长能够在家庭教育中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语言交流与表达机会,携手促成幼儿语言能力的持续性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提供更多语言交流与表达的机会,还可以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与沟通,创造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机会,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家长还可以成为幼儿语言教育的陪伴者和指导者,通过与幼儿共同参与语言活动,引导幼儿掌握语言规则和表达技巧。
幼儿教师在将幼儿园所开展的语言教育指导内容分享给家长的同时,还可以尝试利用“家长学校”的机会,引导家长们了解语言教育对幼儿身心成长的重要价值,使其在思想上重视幼儿语言教育、在行为上支持幼儿语言教育。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给幼儿家长们提供一些家庭语言教育小建议。比如,建议幼儿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沟通环境,每天放学的时候提醒幼儿家长不要总是追着孩子问“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得好吗?”“幼儿园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你在幼儿园哭了吗?”等问题,以免孩子产生情绪紧张感,而是可以尝试换个角度来问问题:“今天在幼儿园遇到哪些高兴的事情了?”“今天交到了哪位新朋友呀?”“今天你在幼儿园帮老师做什么事情了吗?”“听老师说你今天中午吃饭表现特别棒,是不是呀?”在引发幼儿美好回忆的同时,让幼儿更愿意与家长讲述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而在家庭亲子共读活动中,教师除了建议家长每天坚持陪孩子阅读,还可以尝试让孩子给自己讲故事,即使不认识字,即使根据绘本图画内容所想象出的故事内容不够合理,家长也要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从而用耐心的陪伴与引导,辅助推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持续性提升。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幼儿语言教育应建立在长期进行“生活化语言教育”价值思考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但需要幼儿教师注意的是,生活化幼儿语言教育指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化语言教育方式,而是在打造生活化语言教育环境的过程中,关注幼儿的语言学习内驱力,关注幼儿核心语言经验的习得,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正常和健康发展,使其在清晰表达自己意愿的同时,逐步达成想说、敢说、会说的语言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潘艳.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J].学周刊,2021(20):177-178.
[2]魏星.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21(9):92-92.
[3]毕婷.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开展语言教育的实施研究[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28):1-3.
[4]张红.基于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1(2):7.
[5]钱宇.回归生活,亲近生活:幼儿语言教学的生活化探究[J].文学少年,2021(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