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探析

2024-10-26孙淑荣

考试周刊 2024年37期

摘 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项迫切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创新尤为重要。文章深入探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旨在为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7-0020-04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然而,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往往未能充分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缺乏对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这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如何更好地融合技术应用与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探析,发现并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为贴合时代要求的教育,培养他们在信息时代中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一、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主要概念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涵盖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四个重要角度。首先,学生需要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即对信息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教师需要培养他们主动获取、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其次,强调“计算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复杂问题中提炼关键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第三,强调“数字化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工具和资源,实现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培养其在数字环境中主动学习和合作的能力。最后,着重“信息责任”,培养学生在信息获取和使用中的道德和伦理意识,使其懂得在信息社会中负有的责任,正确使用信息,尊重知识产权,防范信息安全风险。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主要概念和内涵,旨在全面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综合素养,使其能够胜任未来社会和职业的挑战。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sn6ftavnu2C6YvbPyoGWw==在日益数字化的社会中,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贯穿各个领域的重要工具。通过教学创新,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获取、评估和应用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此外,信息技术教育还涵盖了创造性思维、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多变和复杂的社会。教师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奠定坚实基础。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助力学生成为具备综合素养的未来领军人才的关键一环。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原则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应该秉持一系列关键原则,包括个性化教学原则、实践导向原则、合作与互动原则以及创新和适应原则。这些原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首先,个性化教学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或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个性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其次,实践导向原则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项目驱动和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这一原则尤为重要。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知识的应用,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项目驱动的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参与到项目中,从而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并且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合作与互动原则强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中的团队合作环境。在信息技术领域,团队合作能力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需要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人才共同合作,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合作项目、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观点,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的技能,为未来的职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创新和适应原则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紧跟科技发展步伐,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新技术,培养他们面对未知挑战时的适应能力。信息技术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的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学习最新的技术和应用。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更好地应对未知的挑战。

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策略

(一)设计生活案例,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设计生活案例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构思真实生活场景,将课程内容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例如,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信息搜索任务,引导他们在互联网上查找并评估相关信息的可信度,培养信息的筛选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模拟社交媒体的使用场景,教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分享和传递信息,增强他们的信息分享和交流技能。这样的实际案例设计不仅能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还激发了他们主动获取、利用信息的兴趣。

比如,《用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旨在将抽象的算法概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促进他们对算法解决问题过程的深刻理解,并培养信息意识。首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情境,如确定上学的最短路径或优化购物清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提取关键信息,形成问题的数学模型。其次,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不同的算法应用,例如路线规划中的Dijkstra算法或排序算法在整理购物清单中的运用,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教育内容还可以涵盖生活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例如社交媒体上的推荐算法和搜索引擎的排序算法,让学生了解算法是如何影响他们在数字化社会中的信息获取和筛选过程。通过这些实际案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算法的应用,并逐渐培养出对问题求解过程的主动思考和信息意识。这种生活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算法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组织小组探究,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教师可以先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解决,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计算思维的多样性。然后引导小组成员合理分工,让每个学生负责特定的任务,促进协作与团队精神的形成。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共同思考问题,协同解决挑战,从而培养计算思维的团队协作和问题分解能力。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关的计算工具和资源,引导学生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和问题求解,培养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计算思维的能力。

以《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活动为例,这节课的小组探究学习内容旨在通过实际问题解决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首先,教师提出一个具体的现实挑战,例如设计一个社交媒体分析工具,要求学生分成小组合作设计和实现Python程序。在小组中,学生分工合作,从数据采集到结果可视化,培养团队协作和分工合作能力。其次,学生学习Python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库,并在小组中分享和讨论各自的学习成果,深入理解编程思维和算法设计。教育内容还包括小组成员间的代码评审和改进,强调代码质量和规范,培养学生的代码审查和优化能力。通过这样的小组探究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Python语言的基本编程技能,还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计算思维,为将来在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设计翻转课堂,培养数字学习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翻转课堂时,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数字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交互式教程和在线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这有助于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利用在线平台或学习管理系统创建讨论区和在线问答,鼓励学生在课前或课后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互动,促进思想交流和问题解决。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项目,通过在线合作工具促进学生团队协作和远程协同学习。在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利用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如问题解答、实际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应用和深化他们在翻转课堂中获得的知识。

例如,《常用表格数据的处理》的翻转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为通过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促进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发展。首先,在课前,教师提供教学视频和互动式教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表格数据处理方法和工具。通过在线平台创建讨论区,鼓励学生互动并提出问题,培养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课堂时间用于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表格数据,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互动和分享思考。教师在课堂上担任引导者和解答问题的角色,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这样的设计旨在通过翻转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在数字学习环境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常用表格数据处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四)融合安全教育,培养信息责任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中融合安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责任意识。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新闻报道,分享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引起学生对个人和社会信息安全的关注。其次,教师应强调合法、道德的信息使用,通过探讨伦理和法规,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在数4b7c74d8cc632a32518d42ca32ff0082a07ce5ee424f5beacd20e1d476f01b3a字环境中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教育内容可以包括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信息分享的责任和网络行为的伦理规范等。此外,通过模拟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安全威胁的实质,提高他们在信息处理中的警惕性。通过这样的融合安全教育的设计,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念,培养他们在数字社会中具备负责任和谨慎态度的信息责任意识。

比如,在《数据管理与安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责任意识,使其在处理和管理数据时能够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道德观念。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的实际后果,让他们认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课程可以涵盖合法数据收集和使用的原则,强调学生在获取和利用他人数据时必须遵循法律和伦理规范,培养他们对数据隐私的尊重。教育内容还可以包括数据加密和安全存储的技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保护个人和他人的数据免受恶意攻击。通过模拟网络欺诈的情境,让学生学会辨别和防范各类网络安全风险,提高他们在信息社会中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这些教育内容,学生将更深刻地理解数据管理与安全的重要性,并树立起对信息责任的高度敏感性,从而在未来的信息使用中更加谨慎和负责。

(五)重构课程评价,关注核心素养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重构课程评价时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更全面地评估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综合能力。在重构课程评价时,教师可以设计项目驱动的评估任务,要求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再局限于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需要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有助于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社区调研项目,要求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开发一个解决社区问题的应用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实施,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也能得到培养。而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性以及实际成果,从而更全面地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重构课程评价时,还应采用综合性评价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仅关注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还能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创造性思维等,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多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个跨学科的信息技术项目,要求他们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一个涉及编程、设计和宣传的综合性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展现出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展现出团队合作精神、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综合性评价方法,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指导。

教育内容还可以包括实际项目展示和口头阐述。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成果,还应关注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实际项目展示和口头阐述,学生能够清晰地传达他们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有效沟通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项目展示中详细介绍他们的项目设计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实际成果,同时回答师生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教师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实际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样的课程评价重构,教师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

综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着丰富而创新的教学策略。通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多个维度,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教师能够更全面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信息时代中具备更强大的综合能力。翻转课堂、小组探究学习和安全教育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更灵活、互动性和实践性更强的学习体验。同时,注重课程评价的重构,更全面地考查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为个性化指导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手段。这些教学创新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也为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秋梅.创客教育下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23(11):55-57.

[2]李维明.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课程核心素养如何理解[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20):15-18.

[3]兰颖.“双减”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大单元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2023(39):85-87.

[4]罗锦萍.基于精准作业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诊断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8):49-52.

[5]朱玉玲.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思考[J].学周刊,2023(29):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