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视域下小学生作业体系校本建构的实践探究
2024-10-26孙翠鸣顾健
摘 要:小学生作业面临作业管理机制不完善、作业设计与实施不统整、评价与反馈路径单一等问题。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太仓市弇山小学聚焦作业减负,依据作业育人的理念,从“差异化”“校本”“大单元”“多主体”的理念出发,统整作业管理,创新作业设计与实施,改进作业评价,根据学生、学校和学科的特点构建差异化作业育人体系,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差异化作业管理;作业设计与实施;作业评价;减负增效
中图分类号:G62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7-0007-05
随着中小学“双减”政策全面实施,提高作业设计水平与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实现“减负增效”成为教育教学变革的指向。在实际教学中,作业管理无体系造成作业量大,作业时间长;作业设计缺乏目标意识导致作业布置缺乏纵横连接,作业内容机械重复;作业评价单一,导致学生失去作业兴趣等问题依然存在。作业无差异是作业育人的功能缺失的根本原因。
太仓市弇山小学关注作业根本问题,基于现状开展差异化作业体系的实践探索。根据小学生特点、学习基础、个性需求和目标要求,在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研究作业管理、作业设计与实施、作业评价,形成一套作业育人体系,为“双减”背景下的校本作业体系建构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建立校本机制架构差异化作业管理体系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校对差异化作业管理的架构进行了研究,以强化以生为本的育人导向,同学科或同类作业内容组成的系列,同学科和跨学科作业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引导学生巩固知识、提升素养,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一)统筹建立四级垂直管理机制,实现作业规划整体化
学校建立四级差异化作业管理机制,由校长、副校长主管,教务处统筹管理,做好作业的监管和调研;学科组立足学科课程层面,从不同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拟订本学科作业规划;年级备课组拟订学期作业计划,研究单元作业;班级层面由班主任统筹班级作业(如图1)。在此基础上,学校围绕作业设计、作业实施、作业评价三个维度制订了“弇山小学作业检查评价标准”“弇山小学作业公示制度”“弇山小学作业展评制度”,形成了一套差异化作业管理制度,为弇山小学差异化作业体系的校本建构提供了制度保障。
其中差异化管理制度强调:在作业目标设计上注重分层;作业内容设计上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作业的互动性,将书面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确保科学性和层次性;作业布置与监管上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作业过程,做到个别辅导与集中辅导相结合,及时针对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形成布置—评价—辅导—修正—提升的整体循环发展的过程。
(二)系统形成纵横衔接的管理体系,实施作业过程动态化
1. 每月一调查
教务处每月利用“弇山阳光作业平台”对作业的总时长与学科作业总量进行数据动态监测。从横向和纵向进行数据比较,分析整体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动态调整作业量和作业内容,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例如:数据监测发现五、六年级的家庭作业平均时长136分/天,作业层次性不强,重复作业频次较高。针对以上情况五年级设计了40分钟作业和60分钟作业,六年级设计了60分钟作业和90分钟作业,以基础类、提高类、拓展类等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以“必做作业+选做作业+挑战作业”模式,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通过每月作业数据监测对作业的数量、难度、时长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动态管理,实现作业管理过程动态化。
2. 每周一整合
以学科组和年级组为单位,各学科组教师对每周的作业进行梳理。针对作业内容、数量、要求等方面进行研讨,制订每周作业计划。明确了“精、少、选、活”的作业布置原则、“实、明、趣、合”的作业布置内容、“研、评、讲、改”的作业布置流程,在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明确各年级作业目标,设计各学科大单元作业目标,研制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作业。纵向上加强跨学科作业衔接,横向上关注作业层次性和学生的适应性,避免作业重复,鼓励学生调动多感官、整合运用知识完成作业。
3. 每天一复盘
班主任建立学生个性化电子作业档案,每天记录学生作业时长、作业总量和作业效果并将作业情况反馈至作业平台云端。学科组长、班级组长分别汇总分析学科和年级的作业情况,形成报表传送给各科教师。教师根据报表进行个别调整,避免作业量过大,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学科组、年级组、班级的联动研讨促生了差异化作业的开发与设计,催生了同一学段、相同学科作业的相互促进与整合,能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实现作业育人。
例如:以“思念”为主题的四年级语文古诗大单元学习中,教师发现班级大部分学生对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关注,不少学生读音不准,诗歌节奏把握不准,朗诵韵律不明显。基于以上情况,教师将每位学生第一单元的《古诗二首》的评价量规拿出来分析,有以下几点发现:①36%的学生对古诗词的感受和体验不足,仅关注背诵;②90%的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够,古诗词的解读都是教师传授;③古诗学习过程中没有与其他学科融合。基于以上三种情况,教师融合不同学科布置了一系列的差异化实践性作业,如下表1所示。
二、整合大单元教学创新差异化作业设计与实施
学校一直将作业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狠抓作业的设计创新。从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出发,充分考虑作业的目的性与适切性,引导教师整合大单元教学,设计形式新颖、质高量精、有趣多样的作业,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一)分析学生认知水平,形成差异化作业设计思路
差异化作业设计是在目标指引下,从作业和学生两方面入手,通过人工+技术的手段分析作业和学生两方面的差异。主要集中分析同一作业目标下,作业内容、作业布置、作业评价的差异和学生学习风格、认知水平、学习基础方面的差异,设计满足学生差异需求的作业套餐供学生选择。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作业批改、统计、评价和反馈并利用数据分析找寻差异,呈现个性化学习路径,提高学业质量,实现减负增效。(如图2)
(二)研制单元作业目标,搭建个性化作业设计框架
在大单元目标统摄下,结合各学科作业类型、作业难度、作业时间、作业结构等关键要素,制订各年级作业目标,设计系列作业,构建个性化作业设计框架,形成弇山小学作业设计基本步骤(如图3)。按照整体性—框架性—层类性设计思路整体规划作业和分解课时作业,使课时作业目标与大单元目标之间有关联、有层进。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实施作业进阶,实现素养提升。例如:在大单元教学《悠悠天宇旷——思乡群诗作业设计》中,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单元目标确定为:①把握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②比较分析,感受诗人漂泊在外,思念故乡的情感;③感知意象,掌握思乡类诗歌的基本特征,并能灵活运用。依据单元作业目标,根据学生差异,将单元作业目标确定为以下四个:①结合课本注释自读诗歌;②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注意朗诵技法,标注朗读符号;③能准确标画出故乡与异乡的位置;④选取意象寄托浓浓的乡情,模仿描写浓浓的思乡之情。这四个层次的作业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的巩固、拓展与提高,体现了单元目标与单元作业目标之间的逻辑性与递进性。由此可见,对大单元目标和作业目标的系统思考可以设计形成课时作业、跨课时作业、综合性作业等多类型、多形式的大单元作业。
(三)提炼差异作业特质,建立精准化作业设计流程
构建减负增效的作业体系,实现作业的育人目的。首先,教师要有结构化的思维模式,能够在研制单元作业目标的基础上,关注个体差异,把握教学内容,提升作业质量;其次,教师要不断思考、研究、提炼优质作业的基本特质,深入理解作业内涵;最后,教师要明确作业育人的建构原则,使作业真正指向学生发展。学校在深入理解作业育人的基础上对差异化作业的特质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1. 达成差异化作业共识
通过每周一学习、每月一分享、一旬一撰写的作业理论学习,教师对弇山小学差异作业的特质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即个性化、精准化和生活化,情境性、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2. 提出层级化研制要求
基于优质作业的共识,学校对学科组、年级组和班级三个层面提出作业研制要求,设计了作业研制流程。
一是学科组科研引领作业。学科组根据大单元作业目标,利用“阳光作业银行”数据分析学生差异,围绕作业等级、作业内容、作业评价研制学科作业。在设计作业等级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作业分层,研制作业套餐;在设计作业内容的时候要关注学科整合,挖掘资源;在作业评价上,要实施多主体评价,如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等。
二是年级组教研剖析作业。由年级组长牵头,教师针对差异化作业设计方案进行全方位的阐释,学科骨干教师针对设计进行点评,引导教师对作业设计与实施进行反思和修改,评选出优秀的作业设计方案。
三是班级实施诊断作业。由学科教导主任、学科组长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研究团队,组织教师实施优秀的作业设计方案。从作业等级、作业内容、作业评价三个维度进行作业实施的观察,观察学生的作业质量、作业时长、作业量三个作业要素,访谈学生的作业兴趣和作业评价,诊断差异化作业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针对不足进行修改。
(四)联结不同学习风格,生成多类型作业实施策略
作业质量、作业效率与学生的学习风格有着根本性联系。学习风格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采用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学习风格存在差异,大致分为四种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和动觉型。
基于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教师以单元为载体,重组、改编、研发单元作业、设计分层作业,拓展课时作业,跨学科整合生成单元情景化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综合性作业,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例如:三年级上册音乐作业《打枣》,围绕目标“认识唢呐、咔腔两种乐器的构造并听辨音色”,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设计四种类型的预学作业。为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设计了情景性作业:①画出两种乐器并标明部位名称;②聆听《打枣》音乐2遍,辨别两种乐器的音色并画出音乐场景。为触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设计了探究性作业:①搜集两种乐器,找出吹口尝试吹奏;②通过演奏和搜集资料的方式,写出两种乐器的发声原理与音色之间的关系。为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设计了实践性作业:①聆听《打枣》音乐2遍,辨别两种乐器的音色,写出听觉感受;②寻找身边会吹两种乐器的老师,采访他们的乐器学习故事。为动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设计了综合性作业:①聆听《打枣》音乐,辨别两种乐器的音色;②想象、讲述音乐场景并跟随音乐进行表演。基于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能让作业匹配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升学生作业兴趣。
(五)配置分层作业套餐,开辟层次化作业实施路径
在现实的学习场域中,教师强调作业的认知价值,经常以书面作业的对错来设计和实施作业,忽视作业在生活应用、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价值,唯认知倾向的作业让学生身心俱疲。教师在作业观重新建构的基础上,研制指向单元作业目标和课时作业目标的基础型套餐,如“预学作业+巩固作业+表达作业”;指向学生个性发展的拓展型套餐,如“预学作业+自主作业+提升作业”;指向跨学科和团队合作的整合型套餐,如“预学作业+提升作业+探究作业”。教师采用游戏闯关的形式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作业套餐并在完成时间、完成方式和完成质量上设计作业建议,方便学生选择。如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习题课的作业建议:①完成时间,本作业因结合探究作业展开,完成的时间较长,因此,可根据课时安排,结合课堂、课后托管及课外共同完成;②完成方式,本作业设计多样学习任务,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也需要伙伴合作;③完成质量,字迹工整,表格清晰,按照星级评定。在作业自助的实施方式下,学生可根据兴趣与需要,在作业建议指引下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水平的作业套餐。可先从难度为一颗星的基础型作业套餐开始,也可以直接选择两颗星的拓展型作业套餐,完成作业得到反馈后进入下一级。学生在作业自助的过程中,能判断自身学习情况,巧妙地实现了学与评的链接。
三、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差异化作业评价
引导教师树立素养导向的作业评价观,从重视作业量向重视作业质转变。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既要着眼于班级整体,又要关注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发展程度,着眼学生的学习表现、情感态度、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在作业评价中感受学习的价值,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学业提质。
(一)关注多维度评价
学校把差异化作业评价作为导向,鼓励教师在评价中注重学生优势,将学生视为独特的个体,强调个性化培养目标。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了“弇山作业银行”平台。平台分成四个模块:作业时长、作业总量、作业难度和作业质量,平台后台可以调取“弇山作业银行”中的任一学生、任一班级、任一年级、任一学科的作业档案进行动态过程分析。通过对四个模块数据的分析实现“一生一案”“一班一案”“一科一案”的差异化评价,动态调整作业的精度、梯度、效度和广度,提高作业效能。
(二)注重多主体评价
新课标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传统的作业评价以教师本位评价为主,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致使评价主体单一,获取的评价信息片面。在差异化作业设计的框架下,关注学习主体评价,重视多主体评价是关键。学校采用自评、互评、组评、家评、师评、师生共同评等多主体、可视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更全面的反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团队协作等能力。
1. 生生评价有媒介
结合“弇山作业银行”互动评价的方式进行。互动评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第,学生在互动评价中点击电子评价器,进行动态展示。合格为一个虚拟币,每上一个等第递增一个虚拟币,评价结果计入“弇山作业银行”。
2. 家长评价有互动
弇山小学每月开展一次“家长评价作业”沙龙活动,每月进行一个主题,如“作业时长有话说”“口头作业有建议”“套餐作业有分享”等。通过主题沙龙活动听取家长对学生作业的感受并对学校作业进行评价,有利于学校动态把控作业,让作业深入学生心,赢得家长心,成为让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满意的作业。
(三)锚定多方式评价
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单一,多采用结构化的形式将结果告知学生,如“√”“×”和圈圈勾画问题等,而对学生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不正确未能明确指出。弇山小学利用“好少年阳光银行”发行了虚拟的“阳光作业币”。每位学生根据作业时长、作业总量、作业难度和作业质量四大模块获得的虚拟币,判断作业实施情况,自我修正作业实施方法,以获得更多的“阳光作业币”。“阳光作业银行”的虚拟币不仅可以兑换免作业日,还可以换取“科学实验”“量贩式音乐厅”“英语影剧院”“美术diy乐园”“劳动体验园”等实践作业体验券。教师在作业批改与反馈的基础上,增加“阳光作业币”互动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调整学生作业状态,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多方式作业评价的研究创造了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作业评价环境。
“双减”政策施行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创新观念,构建高质量的作业体系。用新思路管理作业、新理念设计作业、新方式布置作业、新视野实施作业,新举措评价作业,形成了作业管理—设计与实施—评价的一套完整的作业体系,使作业成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彰显育人功能,实现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王月芬.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9(Z4):59.
[2]吴烈.探寻作业管理之路 提升作业育人价值[J].江苏教育研究,2023(2):82-86.
[3]李新.适应性学习系统中的差异化作业设计与应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4]康淑敏.学习风格理论:西方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2003(3):24-28.
[5]汤瑾.构建新型作业体系的区域性探索[J].中小学管理,2021(1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