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想象力,提高看图写话能力
2024-10-25潘虹
看图写话是以图片为依托的文字创作活动,也是同学们初步接触写作的重要途径。在看图写话过程中,发挥想象力至关重要,不仅可以让作品内容更丰富,还能展示出作者的独特思维和才华。那么,应如何发挥想象力来提高看图写话的能力呢?
一、观察细节,展开想象
观察是看图写话的前提,写话之前,要仔细观察图片,并注意其中的细节,如图中的人物、背景环境、色彩搭配和物体排列等。通过观察,能深入了解图片所传达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发挥想象力。
1.观察环境细节
观察图片中的环境是解读图片的重要一环。图片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和室内环境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图片的背景,营造出特定的场景和氛围。观察图片中的环境要素,如山水、天空、建筑、街道等,可以了解它们的形状、颜色、布局等特点,通过这些特点可以发现其传达的信息。
以自然环境为例,如图片中可以观察到山坡、溪水、草地、动物等,然后进一步观察它们的细节与特征。如山坡是嫩绿色的,山顶隐隐约约有积雪;溪水是清澈的,水面上漂浮着几块散碎的冰块;小草是一株嫩芽;麋鹿正在小溪边饮水……通过观察这些细节,便可以提取出关键信息——这是初春冰雪刚刚消融时的森林。
再以室内环境为例,如在图片中可以观察到一间卧室,桌面上放着故事书,书架上摆放着玩具,窗前有一张床。再进一步观察细节可知,桌面上的故事书摆放得十分凌乱;本应该在玩具盒里的玩具,却在书架上……通过观察这些环境细节,便可以得知这个房间的主人是个比较邋遢的孩子。
观察图画中环境细节,可以第一时间掌握看图写话的背景与主题,从而进行后续情节的设计。
2.观察人物细节
针对画面中的人物,同学们可以观察其服装、发型、肤色、体态等方面的细节,以描写人物的特征,了解人物的身份、职业和社会地位;还可以观察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姿势等方面的细节,推测他们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也可以观察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的细节,据此推测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亲密、冷漠、紧张等。这有助于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观察到画面中的人物身着正装,戴着眼镜,手中握着一支马克笔,面带微笑,面部、额头与嘴角处有细纹。由此可以推测,这个人是一位和蔼可亲、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
再如,当画面中有一个或多个人物时,首先观察环境可以得知其背景是在操场上;然后通过人物观察得知有三位身着校服、年龄相仿的人在操场上打羽毛球;再进一步观察其细节得知,其中一位的面部神态是自信大笑,另一位则是眉头紧锁,而中间的人高举两条手臂,一只手比画“三”,另一只手比画“零”……通过这些细节便可得知,图画中两位同学正在打羽毛球,一位同学充当裁判。打羽毛球的二人中一位占据优势,另一位则处于劣势。据此可以推测接下来的情节,比如处于劣势的同学不服输,与占据优势的同学继续比拼。
如此,通过观察图画中的人物细节,可以在掌握人物特点、角色关系与互动情节的同时,进一步想象出画面外的其他情节,从而发挥想象力。
二、关联生活,丰富想象
在观察的基础上,同学们要发挥想象力,将图片中的元素与自己的经历和生活实际等进行关联,从而编写独特的故事,并通过想象,拓展图片所呈现的场景和情节,丰富故事内容,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图片的独到理解。
1.关联自身经历
每个人都有经历和故事,看到一张照片时,其中的场景、人物等会在我们的脑海中唤起相关的记忆和情感。因此,在看图写话时,同学们便可以很好地利用图片的这一作用,基于图片所传达的内容,关联自身的经历,从而发挥想象力,构思与想象画面中的故事情节。
例如,看到一幅有关夏日海边沙滩的图画时,便可以关联自己在暑假期间与家人在海边玩耍的经历,回忆当时看到的场景、玩耍的体验,回味当时的心情等。然后结合图画内容,进一步想象该画面中可能发生的故事。
再如,看到一幅一家人在厨房包饺子的图画时,便可以关联自己春节时与家人包饺子的经历,回忆遇到了哪些困难,自己是如何克服的,以及通过包饺子获得的生活体验等,以此发散思维。
如此,通过关联自身经历,能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与事物中挖掘想象素材,从而让看图写话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2.关联生活实际
在看图写话中,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建立起与生活实际的关联,立足生活角度解读图画,设计情节。那么,该如何根据图片关联生活现象呢?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观察图片细节。即对图片进行全面观察,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以及人物的表情、姿态等细节。由此形成深刻的印象,为接下来的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步:分析图中事物的关系。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图中事物之间的关系,观察图中的人物、物体、背景等,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三步:查找对应的生活现象。基于对图中事物关系的初步认识,查找与之对应的生活现象。例如,图片中描写了一群学生讨论问题,便可以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小组合作或者学习交流等关联起来。要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找出最贴合的生活现象。
第四步:将生活现象与图片联系起来。要联系生活现象与图片,即通过描写或者解释,将图片中观察到的事物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相关的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如此,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析图片信息,并得出有关生活现象的启示和思考。
例如,有这样一组图:第一幅图中,画面呈现的内容是在一辆公交车上;第二幅图中,一位老奶奶上了车,左顾右盼地寻找座位;第三幅图中,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向老奶奶打招呼;第四幅图中,小女孩搀扶老奶奶坐在座位上,两人都是微笑的表情。基于这组图画,再结合社会现象,便可以想象与构思一个少先队员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故事。可根据生活经验,设计人物之间的对话,如“老奶奶,您坐这里吧”“不用了小姑娘,你坐吧”“没关系的老奶奶,我很快就到站了”……
如此关联生活实际,可以进一步发散思维,丰富故事情节,让看图写话的内容更具真实感与生活气息。
3.关联外部资源
同学们还可以借助书籍、动画、音乐等外部资源展开想象。一方面,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想象感受书中的人物、场景和情节,并通过与书中人物的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鸣,在头脑中构建独特的场景;另一方面,动画与音乐作为感官艺术,可以通过感官刺激,更加直接地带动同学们的想象,而书籍、动画与音乐相融合,则可以帮助同学们深入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激发想象力。
例如,观察一组童话画面时,同学们便可以借助《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一童话故事及其改编的动画与配乐等,感受童话世界中多变的角色、奇幻的经历与精彩的情节,并将这种感受带入图画中,发挥想象力,从而根据画面构建出自己想象中的童话乐园与角色故事。
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书籍、动画、音乐等媒介,发挥想象力,以提升看图写话能力。
三、掌握技巧,呈现想象
表达是实现看图写话的重要途径,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同学们可以将自己观察与想象的内容及想法、感受等表现出来,让读者产生共鸣。在写话过程中,同学们要注重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1.掌握表达逻辑
在看图写话过程中,只有掌握了语言表达的逻辑,才能将有关内容写清楚,让读者清晰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与情感等。而增加词汇储备量和进行大量的表达练习则是有效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
增加词汇储备量,可以通过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实现,并做好分类,如“情绪类”“动作类”“语言类”“风景类”等,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情绪类——表达喜悦、表达悲伤”等;在积累的词汇旁边,还可以标注解释与例句,便于复习和理解。
针对表达练习,则可以借助字卡游戏提高能力。例如,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做游戏,一方面从散乱的字卡中随机抽出三张至五张字卡,另一方面将字卡中的字或词连成一句完整的话。例如,抽出的字卡为“苹果”“开花”“冷”“喜欢”,这几张字卡上的内容看起来毫无关联,但是发挥想象力,并基于事物内在的联系,以及借助语言、词汇等便可以组成这样一句话:“寒冷的冬天过去了,终于等到了苹果树开花的日子,我喜欢坐在苹果树下观赏那一朵朵粉白的小花。”
如此,通过长期的词汇积累与组句练习,能逐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看图写话的水平。
2.掌握修辞技巧
常见的修辞技巧包括比喻、拟人等,运用修辞技巧,可以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让看图写话的内容更具想象力。
比喻是最为常见的修辞,可以让语言表达更加形象具体,从而增强表达效果。比如,可以用“如同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形容一个人的游泳技术高超。拟人即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性格和行为。例如,可以用“阳光微笑着照耀大地”形容晴朗的早晨,或者用“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跳舞”形容秋天的景色。
运用修辞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情感色彩。
四、坚持练习,展开想象
通过不断练习,可以逐渐提升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可以制订“每日一话”的看图写话练习计划,并设置一些激励项目,在父母的监督下坚持练习。此外,还可以按照难度等级划分练习内容,如第一阶段进行一幅图的写话练习、第二阶段进行两幅图的写话练习、第三阶段进行四幅图的写话练习等。如此,做好练习计划,并坚持执行,便能攻克看图写话难关,从而逐步提升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看图写话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包括观察、想象、表达和练习,同学们要发挥想象力,写出精彩纷呈的作品。在后期的学习中,这些要素与技巧的运用能帮助同学们不断提升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等,从而写出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