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景语”表情达意
2024-10-25陈洪菊
古人有云:“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每处风景都有其独特的地方,等待我们去倾听、去理解、去表达。因此,写作写景作文时,同学们要用心感受,将内心的情感融入笔端,让文字与景色交相辉映,让“景语”传达“情意”。
一、凝神静气觅景韵,情融笔端自生花
1.凝神静气,观景之韵
写景物作文时,同学们不仅要用眼欣赏风景,还要用心领悟风景的深意,即“凝神静气,观察景之韵”。用心捕捉每一处细微的变化,精心描写,让文字与景物交相辉映,创造出诗意盎然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美景之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以“我家门前的那棵老槐树”为题写作,写作前,同学们需静下心来,凝神静气,专注于老槐树。如可以坐在槐树下,闭上眼睛,感受树的气息,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触摸树皮的感觉……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老槐树。其次,观察“景之韵”,观察老槐树的特点,如它的形状、颜色、纹理等,发现老槐树的独特之处。例如,它的枝叶茂盛,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它的树皮粗糙,有着岁月的痕迹。还可以想象老槐树的故事,如它在这里生长了多少年,见证了多少时代变迁。最后,再描写“景之韵”。可运用比喻等修辞,将观察到的老槐树描写出来。如:“我家门前的那棵老槐树,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守候在那里。它的枝叶向天空舒展,好像在诉说不老的故事。”同学们不仅能观察到景物的独特之处,而且能运用恰当的语言将其描写出来,从而在写景作文中实现“凝神静气,观察景之韵”的目标,以让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2.情感融汇,笔下生花
情感是景物的灵魂,也是文章的灵魂。只有情感与景物相互交融,才能写出动人的故事,才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因此,在写景作文中,要将美景与真情融合起来,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由内而外的诗意。
以写“秋天的枫叶”为例,动笔前要观察景之韵,如可以仔细观察秋天里枫叶的颜色、形状、摇曳的姿态,以及阳光透过叶片洒在地上的光影。同时,回忆自己与秋天、枫叶的相关经历,将情感融入对景色的描写中,如表达对枫叶的喜爱,或者在看到落叶时产生的淡淡哀愁,力求实现“情感融汇”的写作状态。写作时,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修辞描写枫叶。如用“火红的枫叶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形容枫叶的颜色,用“枫叶像小小的手掌一样在风中轻轻摇摆”形容枫叶的形状。修辞的运用使描写更富有想象力,不仅能使描写更加细致,还能自然地抒发情感,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修辞点缀笔端,文脉贯通结构
1.妙笔生花,修辞增彩
在写景作文中恰当运用修辞,能使景物如画般生动、如诗般美丽,从而引导读者置身于作者笔下的美景之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是赋予景物生命的魔法。巧妙运用修辞,能使景物跃然纸上,情感真挚动人。因此,在写景作文中,同学们应注重修辞的运用,以提升作文质量,让每篇作品都成为佳作,引人入胜。
以“晨曦中的湖畔”为题写作,动笔前要认真观察景物,如在观察晨曦中的湖畔时,可注意天空的颜色、湖水的清澈度、周围植物的形态等细节。在此基础上,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具体地描写观察到的景象。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运用多种修辞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可以运用拟人手法,将柳树人格化,赋予其情感和生命;可以运用比喻手法,将天空的橘红色比作熔炉中的铁,突出其热烈和温暖;可以运用排比手法,列举湖畔的多处美景,表现其多样性……如有同学写道:“晨曦中的湖畔,天空如熔铁般热烈,湖水如镜面般清澈,柳树如舞者般婀娜多姿。”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排比修辞,对“天空、湖水、柳树”进行了具体描写,比喻生动,排比简洁有力,让所写景物真实可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恰当运用修辞能让语言更加生动、富有文采,从而加深读者的感知和体验,让他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景色的美妙。
2.文脉清晰,结构得体
文脉是文章的灵魂,如同一条脉络,贯穿全文,使得内容连贯有序;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支撑起整体,使得篇章严谨有致。在写景作文中,只有做到文脉清晰、结构得体,才能保证文章质量。同时,要用心安排每个段落、每个句子,使文章严谨有序,层次分明。
以“春日的公园”为题写作,在明确了主题和思路后,同学们要合理地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文章主题是描写春天公园的美丽景色,可以从公园的入口、主要景点、特色植物、人物活动等方面展开。这样的思路可以确保文章的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在此基础上,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层次。在开头部分,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公园的特点,为下文作铺垫。例如:“春日的公园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欣赏。”在主体部分,可以根据思路逐一描写,注意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例如,可以分别描写公园的入口、主要景点、特色植物、人物活动等,并在描写中运用恰当的过渡句,使文章更加连贯。在结尾部分,可以对全文进行总结或抒发感情,使文章有一个完整的收尾。例如:“春日的公园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三、文字简练意蕴深厚,提炼素材独具匠心
1.言简意赅,字句精炼
在写景作文中,简洁明了的语言能凸显景物的本质,勾勒出景物的神韵,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景物的独特魅力。而语言,则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作者深沉的情感与独特的思考。因此,写作时,要力求以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景物的精髓,让每个字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让每句话都能为文章增添光彩。
以“冬日的雪景”为题写作,为实现“言简意赅,字句精炼”的目标,同学们要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描写景物的特点。首先,要尽量选取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如可以用“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等词语形容雪花和冰晶,用“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等词语形容大地。这些词语既简洁又形象,能准确表现雪景的特点。其次,要注意句子的精炼和表达的准确,避免使用冗长和烦琐的句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让读者能快速理解作者的意图。最后,要尽可能地使用质朴的语言,避免过度修饰和夸大。如:“雪花飘落在我的脸上,带来一丝丝凉意。我抬头望向天空,只见漫天飞舞的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描写简洁明了,能让读者感受到雪花的美丽和冬日的宁静。
2.博观约取,提炼素材
描写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时,同学们要铭记“博观约取,提炼素材”的原则,以掌握景色的精髓。博观约取,即用敏锐的观察力,在广袤的大自然中不断探寻,捕捉景物的细微变化,只有如此,才能筛选出最能表现景物魅力的素材,赋予其生命与灵魂。提炼素材,则如同一场提炼黄金的工艺之旅。同学们要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深度提炼,去粗取精,使其更加精炼、更加典型。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要剥离多余的枝叶,突显景物的核心元素,使其本质得以凸显。
以“雨后的森林”为题写作,写作前要认真观察雨后的森林,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素材。可以观察森林中的树木、小溪、鸟兽等,从中选取最能表现雨后森林特点的素材。例如,可以选取树叶上晶莹剔透的水珠、小溪在石头上起伏跌宕的声音、鸟儿在枝头欢快的歌唱等。其次,深度提炼选取的素材。描写雨后的森林时,要抓住最能表现其特点的细节进行深入描写。例如,可以对树叶上水珠的形状、光泽进行细致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雨后森林的清新与生机;可以形象描写小溪的声音,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韵律;可以生动描写鸟儿的歌唱,让读者感受到森林的宁静与祥和。最后,要注意语言简练,尽可能地使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现景物的特点。避免使用过多的形容词和修饰语,力求言简意赅。
四、才情绽放展个性,互鉴共赏现才情
1.才华横溢,个性张扬
描写大自然的风光时,同学们应坚持“才华横溢,个性张扬”的原则,让笔下的景物焕发无尽的生机。要善于汲取古人的智慧,拓宽视野,也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束缚,用独特的视角和语言描写它。如此,才能让景物在笔下绽放出无尽的光彩,让读者在墨香中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以“夏日的海滩”为题写作,描写景色时要运用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化的语言。首先,写作前要认真观察夏日的海滩,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其美丽。可以从天空、海面、沙滩、人物活动等方面观察,寻找别人未曾注意的细节。例如,可以观察海鸥飞翔的姿态、海浪拍打礁石的瞬间、沙滩上孩子们嬉戏的身影等。其次,描写夏日海滩时,要尽可能地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让语言更有表现力。例如:“夏日的海滩,海鸥在空中翩翩起舞,像一群欢乐的精灵。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悦耳的声音,像一曲动人的交响乐。沙滩上的孩子们嬉戏打闹,笑声响彻云霄。”这样的描写生动形象,能让读者感受到海滩的美丽与充满生机。最后,突出个性,表现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情感体验。描写景物时,要表达情感和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独特视角和个性魅力。
2.互评互鉴,共同成长
互鉴互评,是琴瑟和鸣之曲,共奏进步之乐。在评鉴的过程中,同学们需以虚怀若谷之心,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建议,接纳不同的声音。同时,勇敢地指出他人的不足,彼此切磋。
例如,可以请同学、老师或家长审阅,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合理的建议要积极采纳,以不断完善写作技巧和提高表达能力。同时,勇敢地指出他人的不足。评价他人的作品时,要以诚恳的态度提出看法和建议,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亮点,给予肯定和鼓励;也要指出不足之处,帮助他人改进。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大家灵感的火花碰撞、绽放,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共同成长,从而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
总之,在写景作文中,应遵循“善写‘景语’,抒情传意”这一写作原则,使文章更具生命力。这不仅保证了景物更加真实,而且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韵律与诗意。在此原则下,作者笔下的风景仿佛有了灵魂,不再是单调的景物描写,而是让读者沉浸在美丽的景致中,心旷神怡,仿佛与大自然合二为一。遵循这一原则,写景作文将焕发迷人的光彩,成为真正引人入胜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