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凤头”打开写作新局面
2024-10-25李小曼
常言道:“题好文一半。”写作时,好的开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精彩的文章开头俗称“凤头”,能让文章显得不同凡响,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常见且实用的文章开头方式有回忆式、开门见山式、对话式、反问式、排比式、对比式、比喻式、设问式……它们各有优点,不管哪种方式,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让文章成功。
一、回忆式开头
写作的根本目的是抒发真情实感,因此,写作以亲身经历为主,才能更好地表达所思、所想、所感。在这个过程中,好的开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写开头时,可以运用“回忆式”开头打开写作的大门,设置悬念,让读者对后续的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例如:
八月十五的窗外,月亮是那么圆,夜晚是那么宁静,朦胧的月光洒在窗外的树上,仿佛抹去了树叶经历的岁月和沧桑。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绪飘向了远方,想起了那个团圆之夜。
开头运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圆的场景,并在这样的场景中通过“我的心绪飘向了远方,想起了那个团圆之夜”引出回忆。根据开头的叙述可知,下文作者将围绕“那个团圆之夜”详细描写。运用回忆的方式作为文章的开头,能设置悬疑,为下文的写作埋下伏笔,也能让读者对这个团圆之夜产生强烈的好奇和期待。
二、开门见山式开头
开门见山式开头是指在开篇就交代文章主题,能帮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跟随作者的思路进行深层次思考。然而在运用这种开头方式的过程中,要注重抒发真情实感,描写真实的人和事,直截了当地点明中心,一目了然地展示文章的亮点。例如:
爸爸是一个有大爱的人,他对工作如痴如醉,对家庭无悔付出,对长辈尊敬孝顺……对我的爱,却让我说不清道不明,那是一种感人至深却不露声色的爱,每时每刻都陪伴着我、温暖着我,让我有无穷的前进动力。他在我为梦想奔跑的路上替我遮风挡雨,我享受着他的爱,也享受着当他最爱的宝贝。
作者开头描写爸爸对工作、对家庭、对长辈的爱,经过铺垫后引入“爸爸”对“我”的爱。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明白了,这篇文章主要描写的是父爱。借助这种方式,作者的思想情感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也让读者快速掌握情感解读的目标和方向。
三、对话式开头
在文章写作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话式开头,起到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让读者能通过对话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准确地塑造人物。例如:
“王师傅,我家的电话又坏了,你有空帮我看看。”隔壁的张大伯又像往常一样,一大清早就来到门口“求救”。正端着碗在门口津津有味地吃“酸菜鱼”的父亲随声答应道:“好,我吃完这口饭就来。”随后,转身把半碗饭递给我,便走了出去。看着他的背影,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这个开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通过父亲与张大伯的对话,让读者体会到这两个人的质朴性格,并在后续的人物描写中,联想这一生动画面,从而更全面地剖析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这样的开头也与文章的其他段落连接起来,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从而展示作者在人物描写上的技巧。
四、反问式开头
反问式开头最独特之处在于能借助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进而帮助读者更好地进入阅读状态,并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开头采用反问式的写作手法,不但能使语势更强,还能让文字传达的情感更加真实有力,也为后文情节的开展做好铺垫。例如:
妈妈的唠叨是我每天都能听到的“音乐”。周末早上,闹钟还没响呢,妈妈就开始唠叨了:“起床了没有?周末也不能松懈,要用热水洗脸,要叠好被子,不能偷懒,要养成好习惯。”她每天都不厌其烦地说这些话,唠叨个不停。即使在周末的早上,我闭着眼睛也要与妈妈周旋几分钟,心想妈妈的唠叨可真烦人啊。但再仔细想想,如果没有这些唠叨,每天只有闹钟作伴,那生活该多么索然无味,我又怎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呢?
作者描写了日常生活中与妈妈相处的场景——妈妈叫自己起床,通过语言描写,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妈妈日常生活中的“唠叨”,以及刚开始作者对这种“唠叨”的抵触心理。后来,作者借助反问句,写出对妈妈唠叨看法的转变——唠叨也是一种爱,能让自己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这种反问式开头,能有效增强语势,突出文章的主题。
五、排比式开头
排比是修辞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在文章开头也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写作时,可以运用排比式开头,突出写作主题,其相同的句式和相似的结构,能更好地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
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儿都绽放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夏天来了,道路两旁的树木枝繁叶茂,绿得像翡翠,密得似屏风,亮得像绸缎。秋天来了,银杏树上的叶子纷纷掉落,枯得像朽木,黄得像金子,脆得像饼干。
——《我最喜欢的季节》
作者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用排比句呈现出来,描写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不同景象。如描写春天的花儿时,用火象征红色的花,用彩霞象征粉色的花,用雪花象征白色的花,三个简短的排比句把花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排比句式作为文章的开头,可让文章的语言更有节奏感,更具有魅力,不仅增添了文本的吸引力,也表现了作者的写作功底,让文章从一开始就能抓住读者的眼球,更好地呈现了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
六、对比式开头
对比手法能更好地表现事物的特征,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采用对比式开头,能在比较的基础上突出事物的特点,从而使文章内容更加醒目,让描写对象更加全面立体。例如:
春天的银杏生机勃勃,在春风的吹拂下,在春雨的滋润下,逐渐长出新芽;在日复一日的太阳照射下,它不断吸取养分,孕育着一颗又一颗绿油油且娇嫩的果子。而到了秋天,它仿佛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风一吹来,树叶哗啦啦地落下,不曾有一点儿留恋,就像失去了与命运斗争的激情。
作者描写了银杏树在春天旺盛的生命力和在秋天不堪一击的景象,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对春天和秋天这两个不同季节中的银杏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文本的情感基调更加明显,便于读者在读的基础上,根据银杏树的特点联想其他事物,进一步思考,从而更全面地呈现文本的情感价值。
七、比喻式开头
运用比喻式开头,就是把此物比作他物,用生动且人们熟悉的形象作为比喻的载体,确保两个事物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和某种程度的相似性。这种手法的运用,能让枯燥的事物更加灵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外在特征,从而加深文章在读者脑海中的印象。例如:
秋天的麦田好像一望无垠的大海,一阵风吹过,金黄的麦穗扭动着身体,随风摇曳。远远看去,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起伏不定。这样的景象不仅让我产生了轻松的感受,还获得了灵魂的放空。
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把麦田比作大海,把风吹麦穗比作大海的波浪,将秋天的麦田一目了然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不仅让人读起来通俗易懂,也让语言描写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八、设问式开头
设问是为了吸引别人注意力而采用的自问自答的修辞。运用设问式开头,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其在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让文章的层次更加鲜明立体。例如:
生活是什么?生活其实是一首歌,是一首具有悲欢离合曲调的歌,也是一支催人奋进的进行曲,更是一首要用心去歌唱的歌。生活告诉我,只有做好生活的歌手,才能吟唱出优美动听的乐章,也只有做好生活的歌手,才能谱写出更美丽的人生篇章。
作者先抛出“生活是什么”的问题,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亲身经历给出答案。运用这种设问手法,让文章一开头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并且能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发读者思考,进而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也能更好地突出文章主题。
冬天的记忆
冬天来了,来得悄无声息,好像并没有主动接过秋天的接力棒,而是直接由夏天百米冲刺到了冬天。虽然来得急促,却带着大自然的礼物来到了人间。
随着冬天的到来,寒气遍布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即使是天晴无风的日子,也会在早上和晚上突然让你感受到寒冷的抚摸。人们在室外只待那么一小会儿,就被冻得面红耳赤,想立马钻进被窝。
南方的孩子期待下雪,记得童年很多美好的早晨都是被妈妈的呼喊声叫醒的——“下雪了,快起来看雪吧!”在妈妈一声声的呼唤中,我总是立刻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带上玩雪的工具,叫上小伙伴,开始堆雪人这个大工程。我们先把雪捏成小团,再把这个小小的雪团逐步扩大,拼成雪人的头和身体,再用胡萝卜做雪人的鼻子,用两颗黑豆充当眼睛,还给雪人戴上厚厚的围巾。
关于冬天的记忆,最开心的莫过于堆雪人、打雪仗了。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逐渐忘却了那种只有冬天才有的快乐,也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下雪而欣喜若狂了。
冬天有自己的神采和节奏,正是在这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点 评
作者运用比喻式开头,把冬天比作人,表现冬天“来得快,来得急促”,让冬天的形象生动立体,有利于读者快速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冬天的喜爱。而后,作者开门见山地指出了“我”爱冬天的“理由”——带着大自然的礼物而来,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