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画”作文
2024-10-25白延青
同学们平时写作文,往往会受到老师的影响以及考试要求的限制,导致写出的文章很难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如此,同学们害怕写作文、厌烦写作文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同学们可以尝试新的写作方法,从画画入手,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创作各种有趣的作品。
一、以画写话活动遇到的问题
(一)不愿主动动笔
“以画写话”本质上是一种利用绘画激发写作欲望,并用文字把所画的内容和画画时的感受表达出来。不少同学对这种方式不理解,觉得自己绘画能力有限,担心画出的作品不够成熟,遭到他人的批评和耻笑,而且在用文字表达时会遇到不会写的字,担心写出的话不通顺。因此对“以画写话”有抵触情绪,不愿意画画,更不愿意写,影响了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事实上,只要是创作,无论是画什么、写什么,只要是源自内心的表达,无需担心画不好和写不好。
(二)缺乏写作素材
在“以画写话”的训练中,只有拥有足够的素材,才能进行创作。同学们在“以画写话”时,经常会感到没有素材可画,可写,总觉得自己日复一日都在过着一模一样的生活,身边也都是一样的人,发生的事情几乎都差不多。画出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自然也没有可表达的丰富情感了。其实每个人的生活是不一样的,每日所遇到的事情也不尽相同,所以同学们要对日常生活仔细观察。
(三)写话方向受限
很多同学觉得“以画写话”只能基于真实的生活素材,通过观察获得感受,并进行创作。但是,由于同学们年龄太小,生活范围也较为狭窄,所能观察和感受的方向会受到限制,导致绘画和写作内容单一。事实上,有很多获得创作素材的渠道,比如从生活中、书籍中、音乐中等都能获得创作素材。
二、以画写话的策略
(一)自由创作,表达内心想法
同学们都有分享的欲望,渴望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喜悦等。由于年龄太小,识字量有限,往往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然而传递信息的方式并非只有文字和语言,画画同样是一种表达方式。在第一次创作时,同学们可以试着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想到什么就画什么。一只小动物、一个火柴盒、一个小房子都可以画。画完之后,可以在旁边附上自己最想说的话,一句两句皆可,如果遇到不会写的字,也可以用拼音替代。利用画面与文字并行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完成信息传递。
比如,某位同学用水彩笔在纸上尽情地画,画了好长时间,很快便画完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画。画中的内容十分丰富:画面中央是一座漂亮的小房子,远处的山若隐若现,天上的白云在缓缓飘动着,小鸟舞动着翅膀自由飞翔。在画面的一侧,这位同学用歪七扭八的字写下了一段话:我爱画房子,我的房子很美,我十分开心。这位同学的作品很可爱,画面色彩鲜艳,真实有趣。尽管只写了两句话,用词十分简单,版面设计也较为随意,但从文字中能够发现,她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最美丽的。她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又比如,某位同学在画了一只小猫,猫的形象有点抽象。画面的上方则是数不清的雨点,雨点落在了小猫的身上,也落在了地上。画面旁边写的文字是:“雨下得好大呀,小猫赶快回家吧!”从文字中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焦急,希望小猫能够躲避这场突如其来的雨。也许画中的小猫是她自己的写照,此刻的她内心非常烦闷,希望摆脱困境。
绘画本身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同学们在画面中独创的符号,都能成为表达信息的载体。只要多练习,就会喜欢上画画,也会喜欢书面表达,进而形成良好的写话习惯。
(二)依靠户外活动,搜集写话素材
同学们在“以画写话”时,经常会遇到没素材可画没内容可写的情况,从而陷入苦恼之中。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原因是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到处都是有趣的素材。课间游戏、教室阅读角、熙熙攘攘的街道、热闹的广场等。只要留心生活,仔细观察,一定可以找到感兴趣的素材。在小学一年级时,学校通常都会组织“春游”活动,同学们可以试着静下心来用10分钟时间感受大自然,观察身边的细微之处,体会其与日常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并将其作为画画和写话的素材。
比如,某位同学在一次春游活动中画了一幅画:一棵小树立在中间,树干上缠满了稻草绳。尽管小树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却没有发芽,似乎就要枯死了。画面旁边写着:“小树啊小树,你好可怜,穿了这么多小衣服,为什么快要死了?你快快长出叶子多好啊,我多么希望你能活着。”这幅画便是这位同学基于自己的观察创作的,并写下了自己的心声。尽管文字描述稚拙,有的词语运用得也不够准确,甚至还使用了拼音,但能够看出他对小树的怜惜,希望小树能够重新焕发生机,真挚的情感令人感动。
又比如,某位同学在春游活动后画了一张喂小狗吃饭的画:小男孩拿着小香肠递到小狗嘴边,小狗开心地摇晃着尾巴,旁边的文字写道:“小狗小狗,你的家在哪里呢?”而他的同班同学几乎都画的是公园里的风景,唯有他画的是小动物。老师与他沟通得知,他在公园里游玩时遇到了一只脏兮兮的小狗,那只小狗很孤独,没有人和它玩,因此他陪伴小狗度过了一个下午。最后,他决定将这一次独特体验用画笔记下来。
所思即所见,所见即所得。由此可知,有趣的素材比比皆是,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就能获得不一样的感受,将其展现在画面上,并用文字表达出来,便顺利完成了以画写话的任务。
(三)依靠阅读,丰富写话思路
生活是获取素材的重要途径,由于同学们年龄还小,接触的事物有限,生活经验不足,获取的生活素材也非常有限。可以通过阅读获取素材,特别是语文教材中有大量韵文式识字课文,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内涵丰富。课外阅读也能获取更多的素材。用好阅读获得的素材,“以画写话”,能有效提高画画和写话能力。
比如,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第四课是《小公鸡和小鸭子》,讲述的是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游戏,小公鸡给小鸭子捉虫吃,小鸭子拯救落水小公鸡的故事。在读完这篇课文之后,一位同学就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了一幅画,他选取了小鸭子救小公鸡的场景:画面中的小鸭子张开翅膀将小公鸡从水中托起。并配文字:“小鸭子救了小公鸡,真是危险啊!”可见这位同学被故事的内容所吸引,为小公鸡落水的惊险一幕感到揪心,所幸小公鸡安然无恙,也让他松了一口气。另一位同学则选取了小公鸡喂小鸭子吃虫的场景:画面中小公鸡衔着一只小虫,准备递给小鸭子,小鸭子的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并配文字:“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对好朋友。”可见这位同学对小公鸡和小鸭子真挚的友情感到高兴,或许也希望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拥有像它们一样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