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描写,提升记叙文写作能力
2024-10-25许小燕
在记叙文写作中,描写,能让文中的事物更加具体、生动、真实;能创造出具有特定氛围和情感的场景,从而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可信度;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活动,以及事件的细节,使作文更具魅力。因此,在平常的写作中,同学们要重视描写,从而提升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一、记叙文中描写的分类与作用
记叙文中的描写是多样的,首先是人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行为举止等进行描写,以使读者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人物描写,可为故事增添细节,使作文更加生动和充实,使人物更加逼真。其次是场景描写,是对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气氛等进行描写,以加深读者对故事的感知和体验。借助场景描写,可使读者进一步感受到故事的氛围、情感和节奏,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再次是动作描写,即描写人物的动作、行为,使读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使文章更有代入感,更容易被理解,增强吸引力和可信度。另外是语言描写,指描写人物说的话或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流方式等,从而使作文更加生动、具体。最后是心理描写,指对人物的内心活动、情感、思想、意识及心理状态等进行描写,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通过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情感和动机,增强作文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二、记叙文中描写的问题与对策
在记叙文写作中,时常会出现描写不出彩、不恰当等问题。对此,同学们要分析问题,找到对策,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记叙文写作能力。有的同学存在描写不具体的问题,即描写过于简单,导致读者不理解故事中的事物和人物形象。基于此,同学们可通过细致观察,注重细节描写,使用形象、具体的词语,以使读者获得直观的感受。部分同学存在描写烦琐的问题,即描写过于冗长,堆砌好词佳句,导致文章累赘。对此,可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语言啰唆。还有的同学描写时只注重展示物品或事件的外部特征,没有情感的抒发,导致故事平淡无味。对于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情感,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等表现人物的情感。还有的同学不注重观察,即缺少对细节的描写,导致描写内容比较空泛、平淡无奇。要解决这一问题,同学们可以细致观察,注重细节,并运用具体的形容词、动词等,让描写更加生动、有趣。还有的同学存在描写不连贯的问题,即描写内容过于零散,缺乏组织和衔接,导致文章读起来不流畅。因此,同学们要在写作前梳理文章的逻辑,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将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确保描写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
三、具体的范例与点评
1.人物描写
一同学描写修车师傅时这样写道:
又是一个雨天,倒霉的一天,我的自行车坏了,上学又得迟到了。还好没多远,就看到了修车师傅。他五十多岁,一丝不苟地检查车子出故障的原因。
这段主要写“我”的自行车在坏天气出故障,但幸运地找到了修车师傅。如果加上对修车师傅的详细描写,读者便能对这一人物形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这样写:
门口站着一个中年男人,脸上的皱纹和斑驳的双手满是岁月的痕迹。虽然他的衣衫朴素,但那双眼睛透露出智慧和稳健。他一丝不苟地检查着,额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在一番细致的检查后,他笑着对我说找到了问题。随后,他熟练地操作工具,可以看出他修车多年,很有经验。修理自行车的过程结束了,我因为师傅的专业和细心而心生敬佩。
通过描写人物的细节,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师傅的形象,进一步了解他的性格特点,同时也使故事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2.场景描写
一位同学这样描写家乡的捕鱼节:
河边站满看热闹的父老乡亲,水面上停靠着五六只小渔船,渔船上鸬鹚打着盹儿,渔夫正在整理渔具,捕鱼节就要开始了。
这段文字描写了捕鱼节即将开始时的热闹景象,如果再加上场景描写,则可以更加生动具体地营造捕鱼节的热闹氛围。可以这样写:
河边人声鼎沸,父老乡亲站满了河岸,每个人的脸上如同笑开了花。孩子们按捺不住,在人群中穿梭,尽情地奔跑。水面上停靠着五六只小渔船,船身色彩斑斓,看上去像一幅柔和的画卷。渔船上的鸬鹚悠闲地站在船边,不时地轻轻扇动翅膀,似乎对即将到来的捕鱼活动跃跃欲试。渔夫忙碌地整理渔具,准备抓住时机下网。他们个个脸上流露出激动而期待的神情,因为捕鱼节即将拉开序幕。远处传来了节日的音乐声和欢呼声,大家的目光聚焦在河中央,期待着捕鱼开始。
通过以上场景描写,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捕鱼节的热闹景象——父老乡亲的欢笑和期待,鸬鹚、渔夫的忙碌和准备,音乐的点缀。场景描写使故事更加生动、真实,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3.动作描写
一位同学这样描写植树节的经历:
周五下午,我们挖坑、把树苗植入土中,再给树苗浇水。虽然辛苦,但看着整齐的树苗,我们很高兴。
这里主要描写了参加植树节的经历和喜悦之情。如果能再加入具体的动作描写,则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示植树的过程。可以这样写:
周五下午,带着锄头和铲子,我们迈着坚定的脚步来到学校附近的劳动基地。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我们心怀期待地开始了植树。
我们挥动铲子,土块被挖起,树坑逐渐形成。我们认真而用力地挖着,汗水顺着额头滑落,但我们用欢快的笑声驱走了疲惫。几分钟后,一排排整齐的坑洞摆在了我们面前。接着,我们小心地将树苗放进树坑里,用手捧起土壤,轻轻地填埋,再拍实。每棵树苗都被我们精心呵护着,期待孕育出新的生命。把所有树苗都栽入土中后,我们抬起水桶,从上到下缓缓浇水。清凉的水滴洒下,滋润着稚嫩的树苗。我们的眼睛里闪烁着自豪和满足,看着那些整齐的树苗,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通过动作描写,可以更加直观地表现植树的过程,包括挖坑、植树、浇水等具体细节。这种描写能生动地再现植树活动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植树的辛劳和收获。
4.对话描写
一位同学这样描写对马大爷的采访过程:
马大爷是村里年龄最长的人,采访他时,他告诉我他小时候受过的苦,让我好好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本段通过“我”采访村里年龄最长的人——马大爷,了解他小时候经历的艰辛生活。如果能增加“我”与马大爷之间的对话描写,则能更生动地展现马大爷的想法,以及“我”的理解和感悟。可以这样写:
走进院子,我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坐在摇椅上晒太阳,赶紧走到他面前,热情地打招呼:“马大爷,我是一名小学生,希望能采访您,了解您的人生经历。”马大爷微微笑了笑,掏出一支烟点上,缓缓吹了口烟雾:“小朋友,你想知道什么呢?我活了这么多年,经历了不少事。”我坐在马大爷旁边,开始提问:“马大爷,您小时候是不是碰到过很多困难?”马大爷叹了口气,思绪回到了过去:“是的,我小时候家境贫寒,吃的苦真不少。家里的米不够吃,父母为了供我上学,省吃俭用,但仍然很苦。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经历成就了我。”我感受到马大爷的坚韧和乐观,不由自主地问:“那您对现在的生活有什么看法呢?”马大爷微笑着说:“孩子,你们现在的生活比我小时候好多了,希望你们能好好珍惜今天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加入以上对话内容,读者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我”与马大爷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进一步了解马大爷的生活经历和他希望传递给“我”的价值观。这种对话描写丰富了故事情节,也使得读者更易于产生情感共鸣,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旨。
5.心理描写
一位同学这样描写自己参加运动会的场景:
跳高是我的强项,我迫不及待地想大显身手,可是连跳三次都没过,小组排名最后,真是沮丧极了。
这段主要表达了“我”参加运动会跳高项目时的失望和沮丧,如果能加入心理描写,则可以更深入地表现情感变化。可这样写:
跳高是我的强项,我对此非常自信,迫不及待地想在运动会上展示自己的实力,心里充满了兴奋和期待。站在跳高的起点,我忍不住看了看周围的观众,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期待和鼓励。然而,我连跳三次都没有过,失望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着我。每次都离过杆的高度越来越近,却总是不能成功。我的信心开始动摇,心里充满沮丧。
站在队伍的最后一名,看着其他同学一个个成功跨过横杆,我充满无力感和挫败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我真是沮丧极了。看着最终排名的公告,我的名字在小组最后一名。这是我从未有过的成绩,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中。我抬起头,注视着领奖台上的优胜者,虽然心里依旧充满失落,但我意识到自己不能永远沉浸在失败的情绪中。我下定决心,要在这次失败中吸取教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
上述心理描写表现了“我”从开始的自信和期待,到随着失败而产生的失望、沮丧、自责等情绪。通过加入心理描写,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我”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感同身受,表现了主人公面对挫折与失败后的思考和决心,增强了情感共鸣。
描写是记叙文写作的技巧之一,锻炼描写能力,可以培养同学们观察事物的习惯和敏锐的感知能力,以及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能力,以提升作文水平。另外,描写也是让读者真实感受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重要工具,通过提升描写能力,可以加深读者的阅读体验。因此,同学们要注重观察生活,并用手中的笔描写身边的人物与情感,让作文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