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一桶水”
2024-10-24付胜芳
“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每每提起这句话,我便会想到自己为了那“一桶水”的经历。
刚参加工作,由于自己语文教学功底差,上课常感到很吃力。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便下定决心加强学习。
时间从哪里来?除了两个班的语文课外,我还担任了班主任,每天备课、批阅作文、做学生思想工作,已经非常忙碌了。但是,鲁迅先生说得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于是,我把一天的时间作了这样的安排:备课、批阅作业尽量在学校完成,工作之余看书学习。
因此,每上完一节课,除了解决班上的问题外,哪怕只有短短的课间10分钟,我都利用起来备课、改作业。为尽快完成一天的工作,放学后一个多小时待在办公室里办公也是常有的事。
我的学习用书最主要的来源是学校图书馆。而在图书馆借书,学校是有规定的。专业方面的书、杂志,每次只可借三本。为了能够多借几本书,我便只有抓紧时间多看、快看了。正因为这样,我的借书卡用得最快。有时连图书管理员也会提醒我:“付老师,有几本新到的书,你借吗?”毫无疑问,我会欣然地借阅。可以说,专业方面的书、杂志,在全校教师中,我是借阅得最多的。
工作之余,我是极少应酬的,因为看书学习才是我的最爱。记得一天早饭后,妻子提醒我中午没米煮饭了,记得去买米。我一边应诺,一边却不由自主地拿起《名师授课录》阅读。一看就是一个上午,到了中午煮饭时,妻子发现我还没有去买米,便责怪起来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书,飞快地向米店跑去。至于看书到深夜,那更是常事。几年前,我家的住房条件差:一楼,阴暗、潮湿,房门口不远处还有垃圾堆,每到夏夜,蚊子成群,我便只好多点些蚊香,坐在缭绕的烟雾中看书学习;门窗不密封,四处透风,每到冬夜,寒气逼人,烤火也不管用,为了取暖,我只好把毯子裹在身上。
寒暑假更是看书学习的好时光。我会把整个假期安排得满满的。一天到晚,除了做必要的家务外,几乎都用来看书学习。有时妻子看到我手上不是捧着书就是握着笔时,会不解地问:“整天这样,你不觉得烦吗?”说句心里话,对我来说,只要深入书中,慢慢咀嚼个中滋味,就会感到其乐无穷。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我还勤做笔记。每读到一篇好文章、好课例时,我会如获至宝地摘录下来,开始用笔抄。时间紧时,还动员妻子帮忙抄。多年下来,教育教学方面的读书笔记已经记录了70多万字。
记得一次,在一本教学杂志上读到一篇有关作文教学方面的文章,觉得对自己指导学生写作很有借鉴意义,我便打算把这篇文章抄下来。可当时离放假不到两个星期,按学校规定,下一周便要把借阅的书、杂志都还给图书馆。临近期末,工作上的事情也多起来了,如果还像原来一样仅靠自己在课余时间抄八千多字的文章的话,是很难在规定时间内抄完的。于是,我只好把其中的缘由说给妻子听,请赋闲在家的妻子帮忙。她也通情达理,欣然答应了我的要求。近一个星期,妻子做完家务后就帮我抄写,好不容易把这篇文章抄完,妻子的手也酸痛了。她事后打趣地说:“你也该付我抄写的工钱了。”
这件事后,我觉得光是这样用笔抄也不是个办法。于是,我便开始将喜欢的文章拿去复印。多年来收集课例200多篇,几乎涵盖了整个初中阶段语文重点课文和各种写作体裁。
为了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我还广泛地阅读和积累了其他方面的文章,包括杂文、诗歌、小小说。单是小小说,就摘抄或复印了50多万字。
博览群书,让我受益匪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涵养,提高了专业理论和教学实践水平。除向书本学习外,我还虚心向同仁学习,特别是向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学习。
记得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星期天上午,我在家里备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一课,这是一篇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文。文中的一句“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的翻译难住了我。教参上对这句话是意译,但意译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而我自己又没办法直译这句。查阅了许多资料,我都没有找到这方面的更好的翻译。
以往,我总是提前一周左右把课备好。可这段时间,家里和学校琐碎的事较多,耽误了备课。第二天第一堂语文课就要讲这篇课文了,我一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
情急之下,我想到了吴万清老师。可吴老师居住在盱江东岸的学校内,而我住在盱江西岸的城内,相距八九公里。当时已进入深冬,又刮着寒风,下着冻雨。不过想来想去,还是顾不了这些了,我穿上雨衣,蹬上自行车,向吴老师家跑去。到了盱江桥上,风雨更大了。寒风裹着冻雨打在脸上,真有点像刀割般难受。因为走得着急,事先没打电话与吴老师联系,所以好不容易到了吴老师家时,他却去买菜了。我只好站在吴老师家门口,等了近一个小时。当然,后来吴老师对这句话的翻译是十分精准的。
天道酬勤,在获取那“一桶水”的过程中,我的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教学成绩优良。我所教的班,无论是校、县统考,还是中考,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课堂教学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知识性、艺术性、严谨性、趣味性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到语文带来的乐趣;多次在县、市、省、国家级语文教研会上公开课或开讲座;发表教育教学论文90多篇,其中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30多篇;指导学生发表、获奖作文200多篇。
工作成绩的出色,让我多次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先后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县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师、省骨干教师。不过,我深知我现在这“一桶水”还远远没有盛满。“吾生有涯,而知亦无涯。”我将永远铭记孔老先生的话,不断学习,丰富知识,让这“一桶水”尽快地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