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具身学习 落实铸魂育人
2024-10-24黄志煊
进入新时代,铸魂育人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鲜明特色和应然发展,思政课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更是一门综合实践课。因此,思政教师要从过去侧重“脑在”的教育转向“身脑共在”的教育。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对认知存在价值引领和导向作用,这与杜威提出的“做中学”有异曲同工之妙。自被聘任为教育部学生素质发展中心名师团队负责人以来,笔者结合承担教育部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工作,对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立项课题“基于具身学习促进思政课堂意义通达的研究”展开积极探索,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果。
一、具身感知:坚守学生主体的立场
1.解放学生身心。学习过程以身体为学习载体,身体是大脑的载体,学习凭借大脑、依赖身体。只有创设适宜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环境,才有可能促进学生多感官协同发展。通过“做中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不仅听到和想到学习内容,又能摸到、看到、闻到,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感悟,把抽象的知识概念和书本符号转化成身心协同的体验。
2.师生具身互动。教学过程离不开身体经验和体验。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参与学习活动之中,这不仅指学生的身体,也包括教师的身体。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创设让学生产生身心一体、身临其境、心临其境的氛围,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课“吃饭有讲究”的教学中,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一家人,教师则可扮演家中老奶奶走进扮演家庭就餐的小组之中,通过师生的具身互动,强化学生礼仪用餐的意识和能力。
二、具身共情: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
1.创设情趣环境。增强学生的共情力,重点在于创设能使学生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让环境全面熏陶和激越思想和身体。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生活中,营造一个利于学生学习的宽松心理环境意义深远。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该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使课堂成为学生异想天开的地方,让学生在试误中互鉴共生,在鼓励中互学共荣。例如,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3课“法律作用大”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列举小明一家在疫情防控期间为逃避武汉封城飞往北京探望奶奶,全程没有向当地部门报备来源地的案例,然后让学生通过具身扮演小法官,在充满情趣的审判中产生具身共情,深刻感悟法律如同指南针指明方向、就像尺子衡量对错。
2.巧用生活故事。文化即人事,人事即故事。故事,让我们与世界有机连接。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人们日常生活逻辑理解不深,但对感性的生活故事充满兴趣,愿意刨根问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听故事、复演故事,把枯燥的文本活化,发挥故事的高感性能力,将促进课堂教学意义的通达,增进学生对学习真谛的感悟。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第3课时“我很诚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诚实故事大家说”环节,让学生在回忆故事、听故事、讲故事的具身情感交流中,促进经验转化为体验,引发心灵共鸣。
三、具身实践:促进道德观念的建构
1.体验生成观念。“个体的道德学习源起于个体的生活,德育应该起于经验,经由经验,促使个体生活经验越来越符合道德。”小学生在认知上,更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对事物的认知和推理离不开情境或实物的支持,对那些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感到难以理解和效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各种体验活动中,促进道德观念的建构和道德行为的生成。例如,在一年级下册第16课“大家一起来合作”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画鼻子、齐跳绳、扮演唐僧师徒等具身活动,感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合作的方法,形成合作让人幸福的观念。
2.凝聚价值导向。道德的培育需要学生理解“何为道德、何为不道德、如何做才是道德”的社会道德知识。但是,道德教育不能仅有道德知识,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冲突的复合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人的发展离不开价值观的冲突。实践是解决个人价值观冲突的有效条件之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具身实践,可以深谙自己与他人、社会、国家、自然的关系,生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回归生活:提升个体生活的品质
1.回归社会实践。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下功夫”。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认真规划适合学生具身参与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发稳定的个人品德和价值标准,外化为自觉坚守的处事方式和行为准则。例如,可让学生参与项目式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进入社会的能力。
2.服务主体生活。罗素说:“教育是通往美好生活的钥匙。”可见,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服务其过上美好生活。那什么是美好生活?塞利格曼说:“美好生活(Good Lift),即发挥自己擅长的‘个人优势’,在人生的主要领域获得满足。”相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激发学习兴趣和对未来的希冀,让学生学会结合自身需要正确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第9课“小水滴的诉说”的教学中,教学不能唯教材,把目标只定位在节约生活用水层面,片面要求学生用洗衣服的水去淋花、用洗脸的水去擦窗,而应该培养学生在美好生活的基础上节约用水的意识,如结合科技产品运用智能方法节约用水,这才有可能引领学生过上美好生活。
具身主义是一种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联结主义存在差异而又有区别的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具身主义也有其不足之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懈探索。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23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立项课题“基于具身学习促进思政课堂意义通达的研究”(立项号:2023YQJk44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