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灵

2024-10-22刘芳红

职业 2024年18期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志向美有助于技工院校学生立志,道德情操美有助于技工院校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人格,哲思美有助于技工院校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审美元素有助于丰富技工院校学生的精神世界。首钢技师学院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着力从七种渠道进行美育探索:美育课堂体现传统美、社团活动传播中华美、校外实践基地展风采、学校大型活动见实效、网络直播间拓时空、传统之美润饰教师、课题研究促进步。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学意蕴;技工院校学生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美学意蕴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志向美有助于学生立志

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在《大学》中就提出,君子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于是“修齐治平”成了古往今来每一个读书人的信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成了君子的追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光耀历史的千古名句,塑造了古往今来的一个个铁骨铮铮的中国人的形象。“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上下求索。今天,对于技工院校学生来说,这些精神信条可以带给他们启迪。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情操美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人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学说之一——儒学,是一种伦理型学说,非常重视道德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情操美不仅表现在对道德信条的坚守,还体现在对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的追求上。“俭以养德”“忧道不忧贫”“上下求索”“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道德情操美有助于培养技工院校1odroi26wERVi6CWnduobA==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思美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明确表达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天人合一”的观念,“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也无风雨也无晴”“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等关于世界、人生的思想,是照亮学生心灵的亮光,帮助学生塑造强大的自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元素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不论是中庸之美、和谐之美、平衡之美、素朴之美等人文理念之美,还是诗词之美、书法之美、国画之美、音乐之美、戏曲之美、建筑之美、工艺之美等审美元素,都能陶冶学生情操,怡养学生性情,帮助学生构建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的实践途径

近年来,首钢技师学院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美学意蕴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学意蕴浸润学生心灵。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美育课堂体现传统美

学院非常注重在美育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审美元素,去熏陶、感染和启迪学生。

在自然美的欣赏中,善于运用大量传统诗词和典籍文化来学习。比如,当讲到自然美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时,用《论语》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来解释,并带领学生结合陈毅的《青松》来领悟。在欣赏清幽之美时,通过王维的《鸟鸣涧》《鹿柴》《竹里馆》、白居易的《池上二绝》等诗词所描摹的美好意境来领悟。在理解“培养欣赏能力,进行艺术创作”这一观点时,通过欣赏“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人格之美,来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修养。

在《社会美的欣赏》中,带领学生欣赏屈原“上下求索”、追求高洁的志向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和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理想信念美,诸葛亮的智慧美与人格美,李白“谪仙人”和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质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文化美及“长者先落座、先动筷”“食不言”等餐桌礼仪美。

在《艺术美的欣赏》中,通过赏析《定风波》《独坐敬亭山》《墨梅》《竹石》《蝉》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怀美、情感美、情操美和人格美。

(二)社团活动传播中华美

近年来,学院成立了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明德学社和国风社。其中,明德学社的实践尤为亮眼。明德学社的学生分为了舞蹈、戏曲、诗词、书法四个组。舞蹈和戏曲组每学期都排练不同的节目。诗词组举行了诗词大会和书画展等活动。明德学社还开设了传统文化大讲堂。大讲堂的主讲人范围很广泛,既有本校教师,又有校外专家,还有社团学生。这样既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又锻炼了学生。大讲堂自开讲以来,已经进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识”“中国诗词与当代的精神需求”“儒道文化的哲学思想”“论语中的成长智慧与职业人生”等八场讲座,反响很好。

除此以外,明德学社还开展了绣香包、参观石景山非遗中心、体验中医文化等活动。国风社、青马社团也举办了各具特色的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很受学生欢迎,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还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美深入学生心田,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校外实践基地展风采

学院与北京市石景山区黄南苑社区、陈涛书记工作室开展合作,开创了“校社共育”模式。学生们到实践基地的工作室学习书法,教师们则到联合实践基地进行授课。

(四)学院大型活动见实效

为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更好地感染熏陶学生,学院非常重视在院级大型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比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精神和美学意蕴在开学第一课绽放光彩、让传统文化之美展现在运动会开幕式中。在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中,学院院长讲授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课程;在该学期运动会的开场表演中组织了百名学生齐诵《三字经》和《满江红》,并进行了舞狮表演。

(五)网络直播间拓时空

为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接近学生,学院教师在课余时间开辟了文化直播间。比如,在晚间直播间中分享毛主席的诗词《十六字令三首》,在周末的直播间中分享苏轼的《定风波》。

(六)传统之美润饰教师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学院教师开启了自身素养提升之旅。教师们不仅阅读经典,还相约每天诵读古诗,坚持练习书法,积极学习弹古筝,一起做香包。教师们身上散发着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学生耳濡目染,对传统文化体验得更加真切。

(七)课题研究促进步

2022—2023学年,学院教师参与了市级课题“技工院校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探索出了技工院校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八位一体”模式,形成了主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辅相成、课上课下全时段、线上线下全方位、校内校外全领域、教师专家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院将继续探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浸润学生心田,助力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段江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1.

[2]赵坤,耿超.赓续文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20.

[3]鲁学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4]孙继民.一本书读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作者:刘芳红,首钢技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