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2024-10-22迟万叶

中国市场 2024年28期

摘 要:为了提升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文章主要对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生态农业的特点以及发展模式,其次分析了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包括积极利用科技、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引导、注重新能源开发利用、坚持自然规律原则、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健全社会服务支撑体系、探索智慧农业和信息农业、注重耕地质量保护,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28-0063-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28.015

农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十分重视农业经济发展。结合国内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虽然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然而因为各方面因素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为了适应行业发展要求,需要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1 生态农业的特点以及发展模式

1.1 特点

1.1.1 生态性及隐蔽性

生态性就是在农业发展中,需要解决农业和农产品安全问题。隐蔽性则是在农业发展中,关系到生态环境和其承载力。现阶段,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科技方面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应该打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推广生态农业,适应时代发展趋势。

对此,在实践中应该积极地对技术进行升级及创新,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解决以往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问题,持续增加种植产量,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1]。除此之外,应该有效地运用国土资源,稳稳地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1.1.2 规律性

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应该依据自然规律,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对生产与生态系统进行优化。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及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应该高效地利用,依据自然规律,运用先进的信息及生物技术,持续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收益,注重环保,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1.1.3 系统性

整体性是生态农业发展的特征,在实践中需要统筹兼顾,不能只关注某种资源的利用,应该形成整体观念,系统地对地方优势资源进行开发,注意把握开发力度。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需要遵循可持续原则,运用地方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其价值,促进农业生产,提高收益,促进农业结构转型。

由此可见,有效地利用农业发展中的相关资源,能够提升生态农业价值,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

1.2 发展模式

为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需要遵循相关原则,如注重环保、高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等。通过采取这种生产模式,能够增加农副产品产量,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及质量,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食品,避免影响环境。国内生态农业发展中具有多元化的发展方式,在标准方面存在差异,涉及景观及循环模式,前者就是运用植被层次结构,依据地方情况,形成不同生物群落,高效地运用农地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后者就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所有环节均能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废弃物排放,避免污染环境,高效地利用生产资源,常见的模式有养殖、种植循环[2]。

2 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1 兼顾生态与农业经济,实现共同发展

生态经济就是以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指引,将经济与生态进行融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能够做到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共同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因此,需要依据市场发展状况,促进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现阶段,部分国家意识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同时在发展中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了生态农业发展。加强绿色农产品开发,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益。

2.2 不断提升经济效益

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只有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促进农业、新农村建设。结合现阶段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在一些方面进行创新。

首先,理论创新。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差异,其强调经济与生态的结合,如果地方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会影响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技术体系创新。以往在农业生产中只关注效益,忽视了地方环境保护,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发展生态农业经济需要合理地运用生态技术,兼顾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从而提高农业的生态与经济效益[3]。

最后,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以往在农业生产中受到传统理念影响较深,存在掠夺性的问题。而生态经济应用集约化经营模式,能够兼顾经济与生态环境,有效地运用农村优势资源,优化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更好地保护环境,推动农业资源与环保工作的共同发展。

2.3 不断提高农业社会效益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食品,满足其需求,并且尽可能地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基于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可以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还能高效地利用资源,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益;基于运用地方的优势资源,促进地方产业发展,能够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

2.4 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促进国家建立有关的政策体系。解决以往农业体系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将先进理念运用到农业生态发展中,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水平,避免影响环境。除此之外,能够改善及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有关部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培训等,促使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培训中,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国内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中,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人才建设,可以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这就要求在农业发展中渗透先进的生产理念,促进发展模式转型,促进农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3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技术动力不足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很多地方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注重农业生产模式的完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把生态理念和技术进行结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可持续及生态化水平。然而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生态农产品加工的技术及设备支持不足。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产品类型增加,如果依然运用以往的生产及销售方式,会限制生态农业发展,在生态农产品加工中,没有先进的设备及技术提供支持。

其次,缺乏健全的人才体系。在生态农业发展中,人才与技术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其对创新型的管理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然而实际情况是,专业人才紧缺,很多人才一般聚集在城市,限制了农村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4]。

最后,农村环境与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为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样会影响农业经济发展。

3.2 农民缺乏较强的生态意识

国家十分关注农业发展,这是因为其关系到粮食安全,同时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然而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生态发展理念,影响了生态农业以及农业经济发展。部分农民的观念落后,且教育程度较低,使得新型生产技术推广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很多农民对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尤其是部分农民不会使用电脑,无法及时了解最新的行情,不能及时地调整生态农产品种植,影响了经济效益。

除此之外,很多农民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缺乏了解,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若是不加强宣传,加上农民没有保护环境及节省资源的意识,不利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以及产品精加工销售中,农民并未将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融合,不利于生态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4 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4.1 积极利用科技

科技发展能够推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应该将科技与农业技术进行融合,持续完善农业产业,促使建立健全的农业科技体系,推动其他产业发展。在农产品加工及安全生产等工作中,应该积极地利用科技,提升生产的安全性。

首先,提升对生态农业发展的认知水平。引导加工企业到农村,为其创设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农业企业发展增加资本投入。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制定有关政策,鼓励外来企业入驻,从而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农业发展引入更多的资金。可借助招商引资,如代理招商、网上招商等,引入资金,提升融资效果。

其次,注重人才战略的落实。农村生态农业人才不足,对此,政府部门需要落实好人才发展战略,积极地引入专业人才,注重人才培养,可以侧重于产销大户或企业家培养,发挥榜样作用,体现生产者的主体性,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5]。基于将人才与优势资源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清楚未来发展思路,积极地储备人才,可以推动产业发展。还要持续优化用人环境,合理地提升人才工资和福利,减少人才流动问题。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制定合理的人才流动及引入机制,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4.2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引导

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地方政府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引导,支持和推动其建设与发展。

首先,优化干部培训体系,将生态环境纳入考核范围内,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其次,合理地划分功能区,依据地方优势资源,协调生态功能区规划工作,促进其发展,建立特色农业优势品牌,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创新,进一步挖掘地方优势农产品资源,建立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最后,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推动企业参与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规划。

现阶段,乡村旅游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是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部门需要调查掌握消费者在这方面的需求,依据地方优势资源以及交通情况,注重环保,吸引更多消费者到地方进行生态旅游。依据地方环境情况,合理地开发乡村旅游,构建生态旅游环保体系,为农村环境旅游提供制度及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将绿色环保理念渗透到乡村旅游中,引导企业或游客树立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配合地方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升乡村旅游规划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运用新的技术与资源,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循环发展。

4.3 注重新能源开发利用

在实践中应该注重新能源的运用,优化地方环境。为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应该优先选用安全性较高、环保的原料,不能只关注效益、忽视环境保护,选择对环境影响较轻的原料,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除此之外,有效地运用化肥以及农药,结合实际情况,把控使用比例。病虫害会影响产量与质量,在防治工作中可以选用物理或生物防治方法,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升农产品质量与产量。在畜牧业发展中,应该合理地运用动物的粪便,可以运用其开发沼气,属于一种新能源,沼渣及沼液能够用到农业生产中,提升肥料利用率,充分发挥出资源的使用价值,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4.4 坚持自然规律原则

要想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应该遵循相关原则,包括统筹兼顾以及因地制宜,在保护环境、符合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推动其发展。依据地方生态资源分布,合理地进行开发与利用,结合地方条件,确定最佳的生态农业经济作物,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收益,提升农业生产主体的积极性。

4.5 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

基于推广农业技术和科技,提升人员的素质水平,促使更多生产主体意识到农村经济与农业生态发展间的联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加强推广人员队伍建设,引入专业的推广人才。为农业技术及技术推广人员设置合理的工资福利,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减少人才流动问题,为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其次,促进农业技术体制改革,坚持对生产技术进行创新,健全推广工作体系。构建农业技术研发中心以及经营站,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最后,增强人们的生产意识,丰富宣传形式及途径,基于组织相关的宣教活动,引导农民提升对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从而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促使农民自觉地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保护工作中,优化地方生态环境,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4.6 健全社会服务支撑体系

首先,结合农业发展模式,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对其进行优化和创新。可通过试验的方式,吸引及调动内外部资源。若是试验结果成功,可以广泛地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产量,提升质量。

其次,优化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因此,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好生态平衡,避免污染环境,控制森林砍伐。

最后,要想优化公用事业管理工作,需要健全评价制度。基于应用外地专业人才,加强本地人才培养,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管理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体现出生态农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构建一支高水平的生态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4.7 探索智慧农业和信息农业

第一,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建设在线平台,集合农业生产,提供相关信息。现阶段,计算机技术使用复杂性提升,开发农机基于利用智能农业系统,可以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第二,运用互联网途径,加强农产品推广工作,建立多元化的线上销售途径,基于在线广告及交易,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经济效益。为农产品运输提供机会,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4.8 注重耕地质量保护

耕地质量关系到生态农业发展,因此,需要坚持保护以及提升耕地质量。

第一,为了落实好耕地保护工作,需要构建有效的农业监测体系,涵盖土壤质量监测流程与体系,推广及应用网络质量管理平台。掌握各地方农业用地质量变化情况,对有关的数据实施相关操作,从而掌握耕地土壤质量,对其变化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及时调整监测制度与流程。

第二,加强培训。围绕耕地质量提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普及有关知识以及技能,促使农民进一步掌握水肥管理理念、生物虫害防治、有关方法,并且运用多种方式,提升耕地质量。还要将农机和农艺进行融合,提升农业生产模式的规范性及合理性。

第三,如果地方存在一些问题,如重金属污染、水土流失等,应该建立观测点以及轮换检查点,从而更好地掌握影响因素,并且基于试验的方式,对耕地质量提升方法进行改善,为工作的落实提供理论及技术保障。

4.9 培育新型农民

为了适应农业发展趋势,应该注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促使其了解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灵活地应用相关的农机设备,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科学管理观念。各地方政府应该发挥协调作用,促使地方农技部门与各院校合作,为农民提供系统的技术培训。促使其及时了解最新的技术与方法,提升对生态农业的认知水平,确保其在农业生产中落实生态理念。比如养殖人员可以向地方申请补贴,构建沼气池,将每日动物产生的粪便倒入其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除了可以利用废物之外,还能消除蚊蝇,减少牲畜患病问题,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4.10 健全配套保障措施

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依据具体情况和农村生态农业发展需求,提供多元化的保障措施。

首先,政策保障。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吸引更多物流、农业相关企业到农村发展,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销售。

其次,技术保障。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构建可追溯系统,涉及家畜繁育养殖、电子商务销售、农作物种植、全产业链农产品、冷链加工储运等。促使农民及时了解市场发展情况,为农产品销售、生态农业管理等方面工作提供参考。

最后,资金保障。为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可以设置救济金、补助金及奖励金,为不同类型生态农业模式的带头人提供奖励,调动其他生产主体的热情。针对尝试新模式,由于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损失的农民,需要提供救助补贴。基于建立系统的保障体系,推动生态农业的落实。

5 结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生态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是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然而在实际发展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就需要认真地分析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解决,加强人才引入及培育,注重资金投入,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等,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佟丽杰.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策略[J].山西农经,2023(6):138-140.

[2]张丽楠,夏鹰.生态保护背景下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2社会与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二).北京: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2:2-3.

[3]胡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2(20):10-12.

[4]刘华婕.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河南农业,2022(8):53-54.

[5]王拓.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2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