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的应急物资保障网络构建与管理机制
2024-10-22马楠
摘要: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应急物资保障网络的构建与管理机制,旨在提升物资保障的效率和应对能力。通过对价值链理论的应用,分析了消防应急物资保障网络的基本框架、供应链管理及物资分配与调度机制,并提出了在多级联动、信息化建设及标准化管理上的创新策略。结合北京市和广州市的实际数据,研究了这些策略在提高调度效率和减少物资浪费方面的有效性,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关键路径和建议,为未来应急管理机制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应急物资保障;价值链理论;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管理;多级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4)08-0133-03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的背景下,应急物资保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成为社会稳定和安全的关键因素。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应急物资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需求,迫切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方位的革新。本文基于价值链理论,系统分析了应急物资保障网络的构建与管理机制,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构建多级联动机制、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策略,探讨了提升应急物资保障效率的路径,并结合北京市和广州市的实际案例进行验证,为管理机制的创新与优化提供参考。
1 价值链理论与应急物资保障概述
1.1 价值链理论概述
价值链理论作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系统分析,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该理论由波特提出,将企业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揭示了如何通过合理配置和管理这些活动来创造价值[1]。具体而言,价值链理论不仅强调各环节活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影响,更重视这些环节之间的协同作用。通过分析企业在采购、生产、营销、服务等环节的相互作用,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差异化优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1.2 应急物资保障的概念与重要性
应急物资保障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涵盖了在应对各种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调配和分发到位的全过程。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是突发公共事件中实施救助处置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直接影响紧急救援的响应速度。保障体系不仅包括物资的储备和供应链管理,还涉及运输、仓储和分发等多个环节[2]。应急物资保障不仅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更是维系社会稳定与保障民生安全的基础,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调集资源、有效化解危机,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或事件对社会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基于价值链的消防应急物资保障网络构建
3oNzouy/oWFfjMMLJpEw/KLMnr5bjYY7BbW6mpy4r/M=2.1 消防应急物资保障网络的基本框架
消防应急物资保障网络的基本框架应基于实际需求和突发事件类型展开,从物资储备、采购到运输、分配的全链条环节。网络结构需要考虑多层次、多节点的配置,以确保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物资能够以最短时间到达所需地点[3]。考虑到特大灾害能够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并且破坏公共网络设施,为了协助消防救援队伍在灾害现场进行全面指挥调度,建立消防应急通信系统十分关键,这直接影响着救援行动的快速落实,网络的构建需要一个高效、灵活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根据不同的应急场景,保障网络应建立多个区域中心,这些中心不仅是物资储备和分配的枢纽,也是应急响应指挥的支撑节点。
2.2 消防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
应急物资保障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物质基础,应急物资保障的成效与突发事件特征、物资保障企业、应急物资保障机制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合理配置和优化供应链各环节的资源,可以显著提升应急补给的保障能力[4]。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证物资流动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这要求在储备阶段就要建立科学的需求预测和库存管理制度。应急物资的供应链还要具备一定的韧性,以应对突发事件下可能出现的需求激增和物流瓶颈问题。合理的物流路径规划和应急供应商选择机制是保障应急供应链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2.3 消防应急物资的分配与调度机制
在消防应急物资的分配与调度机制设计中,快速响应和精准投放是关键要素。根据应急事件的性质和物资需求的紧迫性,物资调度应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具体操作中,调度机制需要充分考虑物资的类型、储备量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确保在不同灾害场景下,物资分配的合理性[5]。
当前根据张琳等人[6]的研究,2021年中国河南省特大暴雨灾害期间,通过构建一个智能调度模型,成功优化了应急物资的分配与调度。该研究考虑了应急物资的需求量、调度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成本和时间的双重目标,使用三角模糊数方法来表达不确定性,并利用LINGO软件进行计算,得出了各出救点至各受灾点的分阶段应急物资调度方案。表1展示了部分应急物资分配与调度情况。
3 消防应急物资保障的管理机制创新
3.1 多级联动与协同管理机制
多级联动与协同管理机制是提升消防应急物资保障效率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机制中,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之间需要建立密切的沟通与合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协调行动[7]。具体实践中,各级管理部门应明确职责分工,通过构建区域联动平台,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与调度。2023年,北京市在应对某次大型火灾时,通过多级联动机制,成功协调了市区各级消防部门和周边省份的支援力量,有效遏制了火势蔓延。这种多级联动机制不仅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显著缩短了响应时间,为应急救援提供了有力保障。
3.2 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当前消防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机制创新的核心方向,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可以实现对物资保障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8]。如北京市通过建设一体化的应急物资管理平台,实现物资从采购、储备到调度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物资的库存情况、调拨状态和运输进度,并通过智能算法优化物资的分配路径和调度策略。在2023年的几次应急救援行动中,该系统的应用使物资调度效率提高了约30%,大幅提升了应急响应的速度和精准度。
3.3 标准化与流程优化的管理机制
标准化与流程优化是确保消防应急物资保障机制高效运转的重要基础,通过制定统一的物资保障标准,可以规范各类物资的采购、储备、使用和管理流程,从而减少因流程不规范带来的管理漏洞[9]。2023年,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对各类物资的质量标准、储备规模以及调度程序进行了详细规定,消防部门在实际操作中,物资调拨速度提高了约20%,物资损耗率降低了15%。标准化与流程优化的结合,显著提升了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整体效率,为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响应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4 消防应急物资保障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4.1 当前消防应急物资保障面临的主要挑战
消防应急物资保障的过程面临诸多挑战,这些问题影响着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消防需求增长迅速,但现有的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体系难以完全匹配这种需求。储备不足、分配不均、调度响应滞后等问题时常发生,尤其是在大规模突发事件中,物资短缺和供应链断裂的风险显著增加。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能因部分关键物资供应迟缓,导致前线救援工作受阻,间接延长了火灾扑救时间。现有保障体系还需应对物流瓶颈、信息不对称及协调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急需在管理机制上进行优化和革新。
4.2 提高物资保障能力的关键路径
提升消防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的关键在于优化储备预案和增强供应链弹性。通过精准的需求预测和动态储备机制,可以确保在突发事件中物资的充分性和可用性。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不同灾害场景下的物资需求,减少过度储备和物资浪费[10]。2023年,深圳市消防应急物资管理部门引入了智能预测系统,成功在年度消防行动中减少了约15%的物资浪费,同时保证了关键物资的充足供应。此外,通过引入柔性供应链管理,提升物流调度的快速反应能力,可进一步增强物资保障体系的整体弹性。
5 结束语
本文围绕价值链理论的应急物资保障网络构建与管理机制展开研究,提出了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多级联动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等途径来提高应急物资保障效率与响应能力。结合北京市和广州市的案例数据,验证了这些措施在提升物资调度效率和减少浪费方面的显著效果。研究表明,构建应急物资保障网络不仅能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需求,还能增强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韧性和应对能力,为未来机制优化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冯玮麟,海峰.价值链视角下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5):30-39.
[2]董炳艳,陈彤,张晓昊.应急物资保障影响因素研究[J].劳动保护,2023(6):106-109.
[3]滕红军,舒志乐,张鑫,等.地震灾害应急物流配送系统模型优化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3,19(4):160-167.
[4]齐才亮,崔斌,王钺.消防应急通信技术在特大灾害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4(2):190-192.
[5]王阳阳.面向突发火灾事件的应急预案生成方法研究与应用[D].沈阳:沈阳大学,2022.
[6]张琳,王金玉,王鑫,等.重大自然灾害下多灾害点应急物资智能调度优化[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63(5):765-774.
[7]赵瑞琳.突发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与桥接公交应急联动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22.
[8]邓新宁.基于物联网的消防车辆动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
[9]董松元.配置应急物资的3个基础[J].劳动保护,2021(8):61.
[10]戴岩峰.突出实战需求让保障力催生战斗力:山西大同消防救援支队探索应急装备物资保障新模式[J].中国应急管理,2023(7):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