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建设与 运行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2024-10-22徐晓玲贾波凌竹傅杰超周婷婷张馨月

今日消防 2024年8期

摘要: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机构是基层开展应急消防治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对推动基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浙江省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通用基础标准、建设标准、运行标准以及工作质量评价和改进标准四个方面构建浙江省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建设与运行标准体系,为浙江高水平建设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机构提供方案,助推基层应急消防治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机构;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4)08-0122-04

1 浙江省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建设背景

1.1 概念界定

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机构是统筹开展城乡“防、减、救”工作的基层管理组织。浙江省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以下简称“应急消防管理站”)是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机构,由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统筹建设,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救援及其他应急管理工作,并按照实际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工作场所和装备的基层应急消防管理组织。它可为基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供专业化力量支撑。

1.2 浙江省应急消防管理机构的发展历程

2020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下简称“省两办”)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政策性文件,针对基层应急管理人员不足、保障条件相对较弱和应急能力不高等问题,以乡镇(街道)为重点,突出基层应急管理职责体系、风险防范化解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应急保障体系等四大体系,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根据2021年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45号提案的答复文件,截至2021年6月,全省已挂牌或设立应急管理站乡镇(街道)1152个,占84.3%,其中单独设立应急管理站198个,占14.5%,建设工作初显成效,全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近年来,消防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小火亡人”、民房火灾、企业火灾时有发生,如2023年发生的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4·17”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1人伤亡[1]。乡镇地区消防安全监管工作仍面临挑战,体现在基层消防安全监管力量相对有限、专业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2]。2023年11月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提到了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这一概念,并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基层应急消防管理体系,推进应急消防管理站、政府专职消防队标准化建设”等具体任务。2023年12月《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第四批浙江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明确将《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与运行规范》纳入省级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并于2024年4月10日正式发布了该省级地方标准,为应急消防管理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2024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将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内容纳入2024浙江“十大民生实事”[3]。之后,全省积极响应,省市县三级高效统筹落实,在应急管理站的基础上,按照“应消一体、站队一体、防消一体”原则,和政府专职消防队一体化建设,组建了应急消防管理站。其中“应消一体”旨在推动职能体系重塑,乡镇(街道)整合应急和消防相关职能,全面建强应急消防管理站和专职消防队,统筹推进应急消防综合治理。应急消防管理站立足统筹协调,承担指挥调度、上传下达、分派流转、闭环管理等职责;“站队一体”旨在推动治理力量融合,应急消防管理站站长或副站长兼任专职消防队队长,由应急消防管理站统筹专职消防队在完成执勤和训练任务的前提下,共同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巡查、监督检查、自然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防消一体”旨在推动工作模式转型,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既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又要在事故灾难发生时,以最早时间、最快反应、最优效率做好应急处突,实现“救早灭小”。

目前,浙江省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获得了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群众反映良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从全省层面看,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各地应急消防管理站的服务水平存在差异,对于优质落实全省乡镇(街道)应急消防治理工作的目标存在一些距离。

2 浙江省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机构标准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建设标准体系,作为乡镇(街道)应急消防治理规范化工作的核心,既是对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运行需求的全面梳理,也是对机构发展的系统规划,可为乡镇(街道)应急消防治理工作路径和目标建设提供基础,有效提升应急消防治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有关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建设与运行相关的标准规范,浙江省虽出台了DB33/T1376—2024《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与运行规范》,但尚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标准体系框架图,未明确各类细化的标准子体系明细表及短、中期内需要制定的标准清单,难以推动未来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2.2 关键标准有待制定出台

尽管国家层面出台有相关标准GB51054—2014《城市消防站设计规范》、GB/T35547—2017《乡镇消防队》、建标152—2017《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等,但国家标准GB51054—2014《城市消防站设计规范》仅对消防站的选址、建筑设计、场地设计、建筑设备与其他设施等提出了基本设计要求。《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只对消防站的建设规模、规划布局与选址、面积指标、装备配备、投资估算指标等提出了基本建设要求。上述两个标准均针对消防站建设,主要以满足消防救援行动所需的场地建设和装备配备要求为主,不涉及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在灾害事故防治行动中所需的专职工作人员从业能力、工作场所、运行要求。而国家标准《乡镇消防队》适用于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的乡镇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建设,不适用于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的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建设与运行。浙江省尽管已出台了相关地方标准,用于规范应急消防管理站运行与管理,但对于应急消防管理职能实现标准、工作成效评价和改进标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将影响应急消防管理站服务水平的稳步提升。制定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建设发展的标准体系,有助于乡镇(街道)应急消防治理工作成效的提升。

2.3 人员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浙江省应急消防管理站作为统筹并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工作的基层组织,对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亟需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根据专家学者对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的研究,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研判、风险识别能力,还要具备高效执行能力和协同合作、超强抗压能力[4]。截至2024年2月底,从浙江省已建的1225个应急消防管理站人员配备情况统计结果看,参加国家或省级职业技能考核并持证人员约4407人,占比37%,可见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更是欠缺。对提升应急消防管理站人员能力及人员留用机制的相关研究偏弱,一些人才培养标准化工作未能有效跟进,导致队伍建设难以支撑应急消防管理站高效运转的局面。

3 浙江省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建设与运行的标准体系构建

3.1 构建思路

本标准体系的构建主要围绕浙江省应急消防管理站功能定位,采用分类与层次化的结构设计,覆盖了应急消防管理站从建设、运行、管理、评价改进等各环节的系统要素,明确了标准体系框架的主要维度,编制标准体系结构图,A9TKZoI+2nkS6bRUGneJOQ==提出短中期内需要制定的主要标准方向。

3.2 标准体系

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建设和运行标准体系主要包括通用基础标准子体系、建设标准子体系、运行标准子体系以及工作质量评价和改进标准子体系四部分,见图1。

3.2.1 通用基础标准子体系

通用基础标准子体系是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建设与运行标准体系中的基石,主要包括标准化导则、术语定义和标志标识。标准化导则主要确立了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术语定义主要是借鉴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对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建设与运行涉及的专用术语进行规范;标志标识主要对应急消防管理机构的场地、设施设备、文档、服装等所用到的各类标志标识进行规范。

3.2.2 建设标准子体系

建设标准子体系分为设施标准和岗位标准。设施标准涵盖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建设在硬件和软件设施方面的相关标准,为基层应急消防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场地、场所支持。硬件主要包括场地场所的建设标准、设施装备配备标准。场地场所的建设标准主要对建设规模、建筑布局、功能用房设置等要求进行规范;设施装备配备标准主要对办公设备、信息化硬件设备、执法装备和应急救援装备等配置要求进行规范。软件主要包括日常事务管理、企业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中涉及的信息化平台和系统建设标准。

岗位标准,主要按照岗位能级,从管理层岗位、执行层岗位、操作层岗位等层次制定标准,对应急消防管理机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等岗位的工作内容、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基本纪律要求及行为进行规范。

3.2.3 运行标准子体系

运行标准子体系包括运行管理标准和工作实现标准。运行管理标准主要有组织及人力资源管理、内部管理等方面,为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源。组织及人力资源管理部分是对组织运作、制度建设、人员业务能力和培训要求等方面进行规范,以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信息管理主要对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内部涉及的档案资料等信息进行规范。

工作实现标准包括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标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标准、应急处置工作标准、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标准和智能化履职标准,是应急消防管理机构的核心内容。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标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标准主要对工作质量进行规范,包括工作流程、关键环节技术、工作表单制定和管理;应急处置工作标准主要对应急联动机制、协同处置模式和信息报送进行规范;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标准主要对不同类别宣传培训对象的活动进行规范;智能化工作标准主要对实现工作所使用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进行规范。

3.2.4 工作评价和改进标准子体系

工作评价和改进标准子体系包括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建设与运行方面的质效评价和后续改进方面的标准,包括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和改进标准。工作质量评价标准主要是对应急消防管理机构服务质量的评价机制、评价方式、评价指标设置等进行规范,改进标准主要对应急消防管理机构的改进机制、改进措施等进行规范。

4 结束语

浙江省各乡镇(街道)应急管理站是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开展基层应急消防治理工作的主要力量,也是提升基层化解安全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标准体系是基于对当前浙江省应急管理站建设经验的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国内其他应急消防管理机构标准化体系研究和相关标准草案编制提供参考。提升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推进应急消防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应急管理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浙江通报武义“4·17”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EB/OL].https://www.chinanews.com/sh/2023/07-30/10052485.shtml

[2]张岩.乡镇地区消防管理的现状与提升措施[J].消防界(电子版),2021,7(11):105+107.

[3]2024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R].杭州: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2024.

[4]冯文靖,唐小辉.基层应急管理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3):24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