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探讨
2024-10-22年虎林
摘要:危化品泄漏处置较为复杂,须想尽办法减少伤亡和降低损失,这就要求消防救援队伍快速处置,高效完成任务。通过近几年国内的经典案例,分析危化品泄漏事故原因,归纳危化品泄漏事故的特点和危害,阐述具体的处置原则和措施,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以此提高消防救援队伍处置此类事故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危化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4)08-0045-03
危化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危化品生产迅猛发展的同时,各种危化品事故也时有出现,危害巨大。
1 典型案例回顾
2021年1月14日16时20分左右,河南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1号水解保护剂罐在进行保护剂扒出作业时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窒息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作业人员在缺乏必要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违规操作,导致罐内氧气含量急剧下降,作业人员因缺氧窒息而晕倒。现场其他人员在缺乏专业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进行盲目救援,导致救援过程组织混乱,未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最终造成事故扩大,导致4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010万元。事故暴露出企业在应急救援能力方面的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是现场人员在事故发生后未能有效识别危险,盲目进入罐体进行救援,结果导致更多人员因缺氧而晕倒;二是企业缺乏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现场人员缺乏基本的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未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三是救援组织混乱,指挥不力,导致救援工作效率低下,错失最佳救援时机。此次事故给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强调了在涉及危险化学品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全员的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突发事故中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2]。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危化品的泄漏存在于生产、运输、存储、使用的各个环节,突发性强,泄漏后如不及时处置,极易引发周围人群的群死群伤。对现场救援人员也存在极大的风险。
2 泄漏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一定量的事故分析,可知造成危化品泄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自然灾害影响
各类自然灾害,比如地震、山体滑坡、雷击等,对化工企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由于自然灾害引发的断电、停水等情况,更会让化学反应失控,引发火灾、爆炸,继而引发危化品泄漏事故的扩大。
2.2 设备本质安全
由于设备本身达不到技术标准的要求以及设备的老化、带故运行等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泄漏事故。
2.3 违反操作规程
部分中小型私营化工企业的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在职业素养方面尚有提升空间[3],加之企业责任人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既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危化品泄漏事故风险。
2.4 交通运输事故
根据近年来危化品泄漏事故数据来看,交通运输事故占主要原因。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部分运输单位缺乏正规准运手续,司机未经专业培训,以及运输车辆存在违法超限超载的问题。
3 泄漏事故特点
3.1 突发性强
因危化品的理化特性、生产的特殊性以及运输环节的机动性,导致了事故的突然性,如自然原因、战争原因、工艺设备技术等原因[4],往往导致事故防不胜防,无论是事故预防工作,还是快速处置,都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3.2 涉及面广
一旦发生危化品泄漏事故,泄漏的气体和液体往往随空气或水源传播,染毒范围大,短时间内可快速污染周边的空气、道路和生产设施,并且产生二次灾害性事故的可能性极大,增加了处置的难度。
3.3 灾害性大
由于危化品常具有易燃、易爆、高毒、腐蚀性等多种性质。造成的污染往往长时间难以完全消除。一些危化品泄漏后极易发生火源爆炸,引发火灾。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较大。
3.4 处置难度大
在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处置过程中,对现场救援人员和救援设备要求较高,处置难度大,需要消防、公安、交通、气象、医疗等地方政府部门协同配合,稍有不慎,极易引发严重后果。
4 泄漏事故处置原则
4.1 坚持设立事故现场总指挥部
要设立政府领导挂帅、专业力量分工负责的现场总指挥部,视情况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畅通联络渠道,形成整体救援合力。
4.2 坚持“救人第一,控制灾害”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救援行动在确保救援队伍自身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优先救助受困群众并迅速控制灾情。实施此原则时,救援队伍需要迅速评估现场情况,确定安全的救援路径和方法,同时部署必要的资源和设备来控制泄漏源,防止灾害进一步扩散,从而降低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4.3 坚持“工艺先行、专业处置”的原则
在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中,必须根据泄漏物质的理化特性和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估和处置。这包括了解和应用相关的工艺技术、评估设备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遵循安全防控的基本要求。通过这种方式,救援队伍可以制定出基于现场实际情况的优化处置方案,规范处置程序,确保在有效控制泄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员和设备的损害。
4.4 坚持“保护环境、减轻污染”的原则
在处理化学品泄漏事故时,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的影响。这需要救援队伍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执行严格的事故控制措施,如使用隔离带和防污染屏障,以及采用化学中和等技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扩散,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公共健康。
4.5 坚持“保全证据、介入调查”的原则
在事故处置过程中,正确处理和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证据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事故调查的准确性,也是后续法律程序和责任认定的基础。救援队伍应防止任何可能破坏证据的行为,同时确保所有关键信息的记录和保存。在救援结束后,应将这些证据交给事故调查小组,以便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从而改进未来的应急响应和事故预防策略。
4.6 坚持“信息畅通,协同处理”
救援队伍在组织事故单位进行工艺技术和工程抢险处置的同时,按照灾害类别、事故单位需要和总指挥部要求,靠前指挥或参与抢险。
5 泄漏事故处置措施
5.1 初期管控
第一现场力量在上风方向安全地带集合,就地成立指挥部;加强同环保、气象、公安、应急、危化品领域等专家会商研判,明确职责任务,制定应急方案,实施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5.2 侦查研判
事故应对处置队伍需要首先进行现场侦查和研判,这是事故响应的初步而关键的步骤。通过询问现场知情人员和使用各种检测仪器,救援队伍能够快速获取关于泄漏化学品的信息,包括其类型、浓度及可能造成的危害。这些信息是判断事故严重程度和选择相应救援策略的基础,能够帮助确定紧急撤离区域和安全防护措施。
5.3 警戒隔离
根据事故危险危害程度大小、救援力量强弱、侦检情况、地势建筑物分布和天气状况等因素,将警戒区域划分为严重危险区(核心区)、中度危险区(事故区)、轻度危险区、安全区四个等级,并根据灾情处置和动态监测情况。
5.4 安全保护
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安全保护措施的制定至关重要。所有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已划分的控制区域选择适当的防护级别和防护装备。在不清楚泄漏物质性质的情况下,应采取最高级别的防护措施;当泄漏物质具备多种危害性质时,应实施全面的防护,确保在完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后续处置工作。
5.5 人员救助
成立搜救小组,救助遇险被困人员,抢救人员生命,在不清楚危化品数量、理化性质、人员被困等情况禁止进入开展搜救工作。搜救时,应明确撤离方向和路线,携带简易防毒面罩、相应药剂进入现场对被困人员进行简易处理。当危化品大面积泄漏时,如硫化氢、氨气、氯气泄漏,LNG、液化烃泄漏形成蒸汽云,现场指挥部要实时调整搜救疏散范围,尤其是下风向的处置人员和周边人员集聚区。
5.6 排除险情
特别是对于危(险)化学品泄漏险情,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准确辨识风险,灵活运用各种技战术措施,科学进行排险。对泄漏源进行控制,对生产、储运过程中出现的渗漏,要根据应急情况进行处理。及时采取调料、包料、堵漏等管控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对泄漏物的控制与控制泄漏源同步进行。对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泄漏的液体,应采取有效的收集处理方式。
6 泄漏事故处置工作建议
6.1 贯彻落实法规制度,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要不断完善,加强人员培训,尤其是紧急事故状况下的“逆向”应变能力,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6.2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发挥网络云数据效能
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引导省、市、县分级建立产业布局风险评估机制,在制定产业政策、规划时统筹考虑安全管理、安全布局、安全配套设施、应急救援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协调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借助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危化品生产、储存和运输的各个环节。一旦发生泄漏事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
6.3 加强专职队伍建设,实现救早、救小、救初期
危化品企业专职消防队的事故处置能力对于控制初期事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为后续国家队到场处置争取宝贵时间的关键所在。因此,涉危企业要建立相应的专(兼)职处置队伍,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规模,开展日常经常性培训,熟练掌0b85234ed37503e3dbff5cb0021507b5握初泄事故处置基本技能。确保一旦发生泄漏事故,能做到第一时间响应,并采取有效的工艺处置措施;对化工企业集中成片的园区,推动建立区域联防机制,构建“相互补位、相互检查、相互协作”的联防联控组织,提高园区的整体设防等级。
6.4 加强社会部门联动,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要建立完善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勤联动、消防专业救援、社会联动处置的化工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综合应急救援能力;针对区域化工企业分布特点,组建一支事故综合处置救援队伍。对辖区化工企业开展联合熟悉调研,专项加强泄漏、爆炸及火灾事故处置技战术研究,提高应急救援综合能力。
7 结束语
消防队伍改革转隶以来,面对我国灾情事故多发频发的基本国情,应急管理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升,构建起了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体系。相信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科学组织指挥,多部门协同配合,合理运用技战术措施,做到安全救援、专业救援、高效救援,真正筑起一道危化品泄漏事故防线,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消防救援局.应急管理部公布一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EB/0L].https://www.119.gov.cn/xw/xfyw/2022/20497.shtml
[2]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驻马店市河南顺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14”较大窒息事故调查报告[EB/0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ODUyNjQ5Mg==&mid=2247512201&idx=4&sn=e5956eee65a73668c8843203e97d86c0&chksm=eaecc67add9b4f6c017b7f582c8cb772288788e695dc2cdc5e63656e3d7cdfec2852798dd7bb&scene=27
[3]孟建明.化学品泄漏漂移预报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评《危险化学品泄露预防与处置》[J].塑料工业,2022,50(4):194.
[4]闫茜,谢谚,盛学佳,等.水上泄漏危化品快速分离工艺探究[J].安全、健康和环境,2022,22(2):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