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防消一体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4-10-22刘亮森

今日消防 2024年8期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基层消防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和高标准要求,为全面强化基层消防治理效能,应当聚焦“预防”和“应对”两大核心环节,积极推行防消一体化创新工作模式。以防消一体化工作机制为抓手,对当前推行过程中的矛盾进行了调研,深入分析和总结了新形势下推行防消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并结合在防消一体化工作中的探索实践,从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业务深度融合、构建大救援体系等方面出发,对防消一体化建设提出防消结合的工作措施。

关键词:基层消防工作;防消一体化;治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4)08-0001-03

消防安全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在消防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职能部门在防消一体化这一新兴理念的探索上展现出了高度的主动性与创新性,不断探索并实施新思路、新策略、新方法,成功构建了“防”与“消”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为消防形势的持续稳定与向好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推行防消一体化模式是推动消防工作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关键路径。本文通过分析消防工作中防火与灭火环节存在脱节的现象,深入剖析问题根源,确立问题导向,就如何抓好防消一体化工作提出几点粗浅见解。

1 防消一体化概述

防消一体化是一种创新的消防工作模式,它将预防和消除两个重要环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工作体系。该模式旨在通过强化预防和应对火灾的能力,确保社会的消防安全,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防消工作一体化体系中,预防环节是核心,这要求加强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治工作,从源头上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1]。消防部门需定期对各类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火灾隐患。同时,还需加强对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推动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消除环节则是这一体系的保障。在火灾事故发生时,消防部门会迅速调集消防力量,利用先进的消防装备和技术手段,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此外,加强与其他应急救援部门的协作与联动,形成救援合力,提高整体应急救援能力。

防消工作一体化还注重宣传环节的作用。通过积极开展各类消防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消防安全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防消工作一体化是一种全面、系统、高效的消防工作模式,它强调预防和消除火灾事故能力的有机结合,通过加强预防、消除和宣传三个环节的工作,确保社会的消防安全,全力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推行防消一体化工作面临的现实矛盾

传统观念上,常认为防火部门就是负责火灾防控工作,灭火部门就是负责灭火救援工作,这就导致防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脱节,两条战线“各自为战”的问题。防火部门往往侧重于社会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技术规范研究、火灾调查和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而灭火部门则聚焦于警情分析、执勤训练、比武考核、操法培训、实战演练、预案编制和灭火救援等工作,双方人员在工作上的交集有限,缺乏足够的沟通协作。

在消防救援体系中,监督执法和灭火救援各自拥有相对应的分管领导,二者业务既有重合又有差异,这种业务上的差异,导致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对灭火救援工作了解不够深入、细致,对灭火救援技战术、现场指挥程序、装备器材使用不够了解。同时,战训干部以及基层消防救援站指战员对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了解不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防灭火工作之间的沟通不畅。例如,防火监督人员在进行监督检查时,主要是从建筑防火的角度出发,关注消防通道、扑救场地、消防水源等与建筑防火直接相关的要素,与灭火工作契合度不高。防火、灭火工作在职责上各有侧重,需要“两条线”的干部加强业务交流,拓宽知识结构,提升综合业务能力。

消防救援部门与地方政府部门、镇街管理部门、社会单位以及社会救援力量紧密结合,构建了高效的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灭火与消防救援社会联动工作联席会议,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专业优势,分析研究在灭火与消防救援社会联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联动工作中的难点,进一步完善联动协作机制。社区(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人员流动性较大,有时存在联系人更新不及时的现象,建议加强微型消防站人员信息的动态管理,确保紧急联络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3 推行防消一体化的必要性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类火灾致灾因素逐渐增多,火灾防控压力持续上升,从近些年发生的火灾案例来看,“九小场所”“电动自行车”等“小火亡人”事件时有发生。防消一体化的推行对于确保社会消防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防消一体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火灾风险的持续存在、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消防工作效率的要求、法律法规的推动以及应对复杂火灾事故的需要等方面。

3.1 火灾风险的持续存在

火灾作为一种常见的灾害,其潜在风险无处不在,无论是家庭、学校、工厂还是公共场所,都存在潜在的火灾隐患。这种风险的持续存在要求必须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消防工作机制,而防消一体化正是这样一种机制,它强调预防和消除两个环节的紧密结合,能够有效降低火灾风险。

3.2 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消防安全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消防工作模式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因此,需要一种更为全面、系统的消防工作机制来保障社会的消防安全。防消一体化正是顺应这一需求产生的,它不仅能够提高火灾预防和应对能力,还能够促进部门之间的协作与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消防工作的整体效能。

3.3 提高消防工作效率的要求

传统的消防工作模式存在信息不畅、部门间协作不够,影响了消防工作的效率与响应速度。防消一体化通过构建跨部门协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大大提高了消防工作的效率。同时,防消一体化还注重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进一步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3.4 法律法规的推动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消防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对消防工作的任务要求日益提升。防消一体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消防管理与工作模式,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能够确保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法律法规的推动也为防消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5 应对复杂火灾事故的需要

随着建筑设计趋向复杂化与多样化,火灾事故的处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消防工作模式往往难以应对这些复杂火灾事故,需要一种更加全面、系统化的消防工作机制来应对。防消一体化强调预防和消除两个环节的紧密结合,能够有效应对复杂火灾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4 推行防消一体化的几点措施

4.1 加强业务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防消一体化”运作模式,打破防、灭火部门间的壁垒,探索建立两个领域之间跟班学习、轮转岗位、协同办公等学习机制,推动实现职能共担、信息共享、防消一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邀请各领域专家授课,或选派内部业务骨干定期开展授课,切实提升消防救援人员综合素质,逐步打造一批防消皆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2]。

4.2 建立协作机制,实现业务有机结合

前期,国家消防救援局《关于改进消防监管强化火灾防范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明确了消防救援站指战员参与防火工作规定,细化了消防救援站结合“六熟悉”一并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鼓励消防员参加执法岗位资格考试等工作方式,通过构建起一种将防火与灭火融为一体的消防安全监管模式,达成防灭领域内多个层面的紧密协作与高效融合。

在消防监督检查方面,消防救援站在开展六熟悉工作时,结合重点单位日常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开展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收集单位基础数据,指导单位制定并完善灭火疏散预案,延伸安全服务关口;抓好联勤单位联勤联训,组织专兼职消防队伍开展初期火灾扑救、应急疏散演练,延伸灭火救援关口。防火部门人员可以指导消防救援站熟悉固定消防设施,利用消防救援站的消防装备和车辆对建筑的水泵结合器、消防水池、消防管网等消防设施进行现场测试,让指战员对单位有全面熟悉的概念,充分学习建筑设施中主动防火技术和被动防火技术,安全疏散的最远距离,利用防烟分区防烟控烟排烟,了解、识别、运用避难走道,避难层、避难间,提高灭火作战过程中进攻路线、紧急避险路线选择的科学性。

在火灾事故调查方面,火灾事故调查与灭火救援行动的有机结合对于提高火灾事故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至关重要。作为火灾现场最早抵达的应急响应者,救援队伍不仅承担着扑灭火焰、实施救援的关键任务,还扮演着火灾事故原始证据搜集与见证的关键角色。鉴于此,提升救援人员在灭火行动中保护现场完整性、敏锐捕捉可疑物证与人员线索,以及细致观察并记录火灾蔓延动态的能力,变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在消防宣传方面,基层消防救援人员与老百姓走得最近、贴得最紧,不管是社会救助还是灭火救援,他们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都是举足轻重的。通过消防救援站的专业视角和实战经验,展示火灾的严峻性、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激发群众主动学习并掌握消防知识的积极性。

在消防救援方面,防火人员在灭火救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防火人员可以探索相关职能部门、微型消防站、重点单位、社会其他救援力量的工作机制,建立相关工作群,确保基层消防站一旦接到警情,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熟悉责任区域的道路、消防水源、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等情况的相关人员,这有助于他们在火灾发生时快速定位火源,并选择最佳的灭火和救援方案。例如,消防救援站和辖区路程较远的村建立联合机制,遇到警情时第一时间联系村负责人,由村负责人核实现场情况,并组织人员开展火灾初期扑救,及时反馈现场情况以及道路情况,若遇上道路狭窄致使消防车不能到达,应安排车辆在相应位置负责运输消防救援人员和救援装备,确保消防救援人员能够尽早到达火灾现场实施救援。

4.3 共享信息资源,构建大救援体制

随着消防救援队伍的职能不断拓展,救援勤务范围越来越广,面对“国家队、主力军”的社会需要,推行“防消一体化”救援模式,是提高消防部门应急救援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消防部门整体实力的必然之路。在当今形势下,消防救援队伍从提升自身实力、拓展勤务外延等方面不断努力,逐步构建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导的大救援体系。探索建立“1+3”救援模式:“消防救援人员+政府专职队员、专兼职网格员和区域内联勤单位负责人”。政府专职队员、专兼职网格员和区域内联勤单位负责人在各自领域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为消防救援队伍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协助。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可以形成更加完善、高效的救援体系,提高救援行动的成效。绘制辖区消防安全风险“一张图”:聚焦辖区火灾防控的重大危险源、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防火部门与基层消防站、行业监管部门、基层派出所以及重点社会单位紧密合作,共同识别和评估辖区内的火灾防控重大危险源、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通过日常巡防不断积累基层数据,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绘制安全风险图[3]。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新时代,基层消防工作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基层消防治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防消一体化”工作机制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并在实现“两降一升”(即降低火灾事故发生率、降低火灾事故损失、提升消防救援效率)目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雄.“防消宣一体化”推进基层消防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3,9(5):1-3.

[2]张少见.基于资源共享与联勤联动的“防消一体化”勤务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2022,38(10):24-29.

[3]温永辉.深化推进“防消一体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消防界(电子版),2022,8(7):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