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RITIC-TOPSIS的安徽省制造业低碳发展能力研究
2024-10-22胡发刚谢军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中国已将低碳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制造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低碳发展是关键。文章采用CRITIC-TOPSIS方法,构建了一个评估安徽省制造业低碳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对安徽省2013—2022年制造业低碳发展进行综合评分。通过分析制造业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技术创新与资源利用效率等关键指标,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促进制造业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发展;制造业;CRITIC-TOPSIS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30-004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30.012
1引言
工业化进程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安徽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丰富的工业体系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关注的增加,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安徽省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推动从不同层次和领域探索低碳发展路径和模式。作为响应国家政策的一部分,安徽省积极参与了低碳发展试点建设,并致力于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同时也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安徽省在低碳技术、产品低碳制造、流通低碳发展等方面显示出强大动力。这些实际行动和措施,为地区的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示范,同时也对实现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NDCs)提供了地方层面的实施保障。鉴于此背景,研究安徽省制造业的低碳发展能力,有助于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推动地方经济向绿色、低碳、高效转型。文章利用CRITIC-TOPSIS方法评价安徽省制造业的低碳发展能力,分析不同制造业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表现和差异,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和促进因素,为政策制定和企业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2文献综述
全球范围内,制造业的低碳发展已经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热点。研究者从能源效率、碳排放管理、技术创新和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突出了区域工业发展与低碳转型之间的复杂联系,并指出了实现低碳发展的多元路径。汤丽洁等(2017)强调了安徽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期间创新型绿色发展模式的必要性[1]。乔晓楠和彭李政(2021)提出,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与消费结构是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关键[2]。甘行琼等(2022)测算了城市层面制造业低碳发展水平,发现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对制造业低碳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3]。李善宏等(2023)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U”型关系[4]。邓慧慧等(2023)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碳绩效[5]。韦帅民(2023)指出,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两大路径发挥作用[6]。卢峰等(2024)研究认为,提高专业化程度和强化环境规制是提升碳效率的关键因素[7]。姜明栋等(2024)运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研究了我国制造业低碳发展效率,发现制造业发展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8]。
3研究方法
CRITIC方法是一种权衡指标的重要性和指标间冲突的方法,评价结果具有综合性和客观性。TOPSIS方法从多维数据中提取出决策单元的综合表现,揭示不同年份间的差异和趋势[9]。文章采用CRITIC-TOPSIS方法评估安徽省制造业的低碳发展能力,根据国内外文献和专家意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收集了安徽省制造业低碳发展相关数据并计算每个年份的得分,最后分析得分结果,识别低碳发展的优势与短板。
3.2评价方案
4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
根据相关研究基础[10-12],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及文章目标,构建了安徽省制造业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技术创新、资源效率等15个指标,各指标如表1中“指标”栏所示。数据主要是收集了安徽省2013—2022年十年来的统计年鉴数据,具有良好的客观性。
5实证分析
文章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运用CRITIC方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再利用TOPSIS方法计算制造业发展水平得分情况,具体计算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安徽省制造业的低碳发展水平,并对比分析其在不同指标上的表现。表1CRITIC方法各指标权重指标权重指标权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亿元)0.051980393工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0.050842655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万人)0.094511185专利申请数(件)0.044605494工业能源消耗总量0.051457088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0.1289650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化石能源消耗总量(折标准煤、万吨)0.037960486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吨)0.1278426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总量(万吨)0.037908909工业费固产量(万吨)0.0586826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强度(万吨/亿元)0.10899371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0.0648728续表指标权重指标权重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人)0.04103464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0.041629857高等学校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人年)0.058712544
各指标的权重反映了其在低碳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表1可以看出,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了较高的权重(0.12897和0.12784),表示减少有害排放在实现低碳发展中具有重要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强度得到相对较高的权重(0.10899),表明碳排放强度是衡量制造业低碳发展的一个关键指标。这些权重的确定不仅依赖于数据的变异性,还考虑了各指标之间的独立性和信息量,确保评估过程中各方面因素被平衡考虑。
从表2可以看出,安徽省的制造业在2016年达到了低碳发展的高峰(0.659551425),此后逐年下降。2019年达到最低水平(0.317295148),此后逐渐上升。到2022年达到0.412603809,但仍低于2016年的水平。这一趋势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1) 政策影响。2013—2016年,安徽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如推动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推动制造业向低碳化转型。政府通过财政资金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这有助于企业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制造业的低碳发展水平。2016—2019年,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安徽省制造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导致企业在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减少,低碳发展水平下降。同时,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安徽省出台了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虽然有助于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强环保管理,但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对低碳发展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2) 技术进步。2013—2016年,安徽省加大了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在节能减排、新能源利用等领域。这种技术研发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低碳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为制造业的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安徽省制造业积极应用这些新技术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尤其是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利用,有助于提升制造业的低碳发展水平。2016—2019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制造业企业可能更注重短期利润,对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投入不足。这种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可能导致安徽省制造业在低碳技术方面的发展滞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旧的低碳技术可能逐渐被新的技术所取代。然而,在安徽省制造业中,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可能较慢,导致低碳发展水平无法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3) 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压力。2013—2016年,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制造业的能源需求也相应增加。为满足这一需求,可能增加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导致碳排放量上升。2016—2019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安徽省制造业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更注重成本控制和短期利润,对低碳技术的投入减少,导致低碳发展水平下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法规的完善,安徽省对制造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满足这些要求,这在短期内对低碳发展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结果提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在推动低碳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和强化低碳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可持续性的平衡。随着国家对“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安徽省应进一步加强对制造业低碳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支持,确保低碳发展策略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
6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安徽省制造业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实施显示了地方政府推动低碳发展的决心和行动力,通过整合技术创新、政策调整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措施,安徽省制造业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继续追踪政策执行效果和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将帮助安徽省在新的发展阶段中优化和调整相关策略,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和市场环境。
基于研究结果,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对策,为安徽省制造业实现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加强技术创新。整合现有技术与新技术开发,通过政策激励和技术支持,促进制造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成效。长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将是推动低碳发展的关键。持续支持研发新技术和提高现有技术的效率,尤其是在能源使用和废物处理方面的技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直接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革新。通过更精确的目标设定和执行,例如设立更严格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标准,以及实施碳排放交易系统,增强企业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2) 优化能源结构。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安徽省需要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长远发展的绿色化和低碳化。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减少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比重,发展清洁能源和先进技术制造业,如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鼓励企业投资绿色项目,如可再生能源发电、节能技术、环保设备和绿色建筑,不仅能降低长期运营成本,还能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安徽省制造业在推动低碳发展的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应该对现有的生产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物耗。积极推动绿色制造的实施,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水和废渣排放,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同时,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产品的再制造和再利用等方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丽洁,蒋旭东,杨庆,等. 安徽碳排放特征及“十三五”碳排放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7(20):204-206,211.
[2]乔晓楠,彭李政. 碳达峰、碳中和与中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4):43-56.
[3]甘行琼,许启凡,袁一杰. 区域工业绿色转型试点、财政压力与制造业低碳发展[J].财政研究,2022(9):104-119.
[4]李善宏,吕雁琴,高峰. 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C]//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第十八届(2023)中国管理学年会暨“一带一路”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3:23.
[5]邓慧慧,曾庆阁,赵晓坤.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外部压力与碳绩效[J].浙江社会科学,2023(10):36-48,154-155.
[6]韦帅民.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低碳转型的理论与经验证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12):45-48.
[7]卢峰,徐俊,甘超,等. 长三角地区工业细分行业碳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全球能源互联网,2024(1):101-113.
[8]姜明栋,黄雨萌,王奇. 制造业低碳发展效率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4(6):78-83.
[9]魏泽宇,尹春华.基于Critic-Topsis的城市低碳物流发展能力研究[J].物流科技,2024(9):46-50,56.
[10]汪芳,石鑫.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2(2):22-31.
[11]江小国,何建波,方蕾.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与提升路径[J].上海经济研究,2019(7):70-78.
[12] 张波,温旭新. 我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省际测度及比较[J].经济问题,2018(5):68-74.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省制造业低碳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CX061);宿州学院双能型教学团队“连锁经营双能型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23XJSN02);宿州学院校级科研平台“商务智能科研平台”(项目编号:2021XJPT31ZC)。
[作者简介]胡发刚(1983—),山东临沂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低碳经济、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