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哈特果考略

2024-10-22杨昊霖

北京档案 2024年9期

在清代中后期的档案中,时常能看到驻扎西北边疆的将军大臣,每年秋季于当地采摘一种名为“哈特”的果品,并将这些哈特果制作成果丹,经由驿驰,不远千里送至宫中,供皇帝及其眷属品尝。哈特果是什么?为何它让皇帝如此偏爱有加,以至每年进贡成为定例?让我们翻开历史档案与传世文献,一探究竟。

一、从边疆到宫廷的果品奇缘

清朝官方最初了解和认识哈特果,与康雍乾三朝经略准噶尔的过程有关。“哈特”一词,最早见于清康熙年间的满文档案。康熙五十八年(1719)七月二十六日,抚远大将军胤禵自青海向康熙皇帝呈进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贡物,其中除了牦牛乳、乳饼外,还有一种名为“压花制作的哈特果丹”。[1]雍正元年(1723)正月二十四日,正白旗蒙古都统拉锡在给雍正皇帝进呈的奏折内提到,拉锡与准噶尔珲台吉策妄阿拉布坦私交甚好,二人每次相见,策妄阿拉布坦都让拉锡坐在他的旁边,亲手榨哈特果汁给拉锡喝。[2]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平定西域,将天山南北广袤的土地纳入版图。次年六月,乾隆皇帝听闻厄鲁特地方出产一种名为“哈特”的食物,类似于甘州、肃州的果丹,以前准噶尔使臣哈柳来时就曾带过。由于当时厄鲁特地方人烟稀少,乾隆皇帝认为无法从那里搜集到哈特果,又得知回地也有“哈特”,遂寄信阿克苏办事大臣舒赫德,命他从所辖区域内寻找该果,挑选出品相优良者送往京城。[3]舒赫德接到谕旨后,开始在回疆寻觅哈特果,却未能找到现成的哈特果,只查得采摘制作哈特果之人。舒赫德派出侍卫奇克慎等照看采制哈特果,自己又从英吉沙尔布鲁特人手里获得些许哈特果,将它们洗净包装好,准备发往京城。[4]八月十九日,舒赫德差遣的侍卫们已经制成三斤哈特果,自喀什噶尔奏事时,就便一并递送至京。[5]九月初十日,舒赫德又得到制成的三斤哈特果,装入匣子中,自阿克苏奏事时,就便一并递送至京。[6]九月十六日,舒赫德再将三斤哈特果发往京城。[7]舒赫德前前后后仅寄出九斤哈特果,可见回疆地区哈特果的产量并不是很高。

二、何为“哈特”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均对哈特果展现出特别的兴趣,那么哈特果究竟为何物?时至今日,我们是否还有机会亲眼见到哈特果的真貌呢?

“哈特”是满文档案中hat的音译,在汉文文献中有时也写作哈忒、哈达、哈塔、哈得。它本是一个音译借词,并且在古书中较为罕见,因此给历史研究人员和档案工作者带来不小的疑惑,往往不知其所指。其实,该词源于蒙古语的qad,即今人所称之醋栗,别名茶藨子。清代辞书《御制满蒙文鉴》对蒙古语的qad这样解释道:“一果名,色红,味酸涩,又称‘乌兰哈达’。”[8]《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土产”一门,志叙准噶尔的百谷草木,书内载“有曰哈特者,高可三四尺,叶小圆而头岐。花五瓣,小如豆,其色白,结小实如枸杞,色红黑,其味酸。”[9]《乌里雅苏台志略》中言:“哈塔,形似小葡萄,色紫,味酸,性热。”[10]《御制五体清文鉴》果品类条目内,与蒙古语qad相对应的汉语为“杜棣”,满语是eikte。[11]光绪年间编修的《绥远全志》方言部分中,蒙古语“哈得”旁注的汉译也是“杜棣”。[12]

杜棣又名“杜梨”“棠梨”,它的花期在5月,果期在9—10月,果实可以入药,中医认为其味甘、酸、涩,性寒,用于敛肺消食,涩肠止泻;蒙医以其味酸,性凉、燥、锐、糙,可祛“巴达干”热,治胸腹灼痛。[13]

严格按照植物学的分类方法而论,杜棣属于蔷薇科梨属,醋栗属于虎耳草科茶藨子属,二者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杜棣与蒙古语中的qad(醋栗)并非同一物种。清代辞书中将蒙古语qad译为“杜棣”,或许是编纂者不知如何准确地将qad译为汉语,只能选用了内地较为常见、外观形态较为相似的杜棣指称。这也解释了清代档案中为何一直以音译词“哈特”代表醋栗,而未意译为“杜棣”。

醋栗一般有黑红两种,它们另外的两个名字更广为人知:“黑加仑”与“红加仑”。这类植物喜凉怕热,多为野果,主要生长于我国西北、东北地区。醋栗果实味道酸涩,并不适用于鲜食,加工后口感更佳。清代西北边民时常榨取哈特果汁生饮,或将其制成果丹食用。

三、乌里雅苏台与哈特果丹:延续百年的进贡制度

前文已述,准噶尔全部底定后,乾隆皇帝欲品尝哈特果,不仅命舒赫德查找,还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六月十七日寄信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扎布,令其从乌里雅苏台地方寻觅颜色略黑的哈特果,俟奏事之便,陆续递解到京。[14]成衮扎布得旨后,从当地拣选哈特鲜果,装入四个瓶子内,外面木匣上裹覆毛毡寄发。后续采得的哈特果,晒干后制成果丹,再行进献。[15]乾隆皇帝品尝了来自乌里雅苏台的哈特果丹后,谕令舒赫德停止从回疆进呈哈特果。[16]不久,乾隆帝又降旨,令乌里雅苏台地方将哈特制成果丹,一年呈进一次,每次不必送来太多。[17]从这个时候开始,乌里雅苏台地方每年八月进贡哈特果丹两小匣渐成定例,定边左副将军每年秋季都会按时呈进。

哈特果又是如何在乌里雅苏台采摘、制作的呢?据档案和方志记载,乌里雅苏台将军通常先札饬驻班副将军,再由副将军转饬喀尔喀四盟巡逻官兵,采取鲜哈特果,呈送到乌里雅苏台城,以备制造。乌里雅苏台有一名为“和博勒克”的地方,向来集中出产哈特果,蒙古官兵大多去那里采果。哈特果送至乌城后,再经绿营官兵制作成果丹。康熙皇帝在《几暇格物编》中详叙了哈特果丹的制作方法:“哈果出肃州及宁夏边外,回子呼为哈忒。今口外亦随处有之,枝干丛生,有柔剌,不甚高大,其皮可以饰箭溜矢把,耐久倍于桃皮,叶似野蒲萄而小,结实攒聚,秋深乃熟,或赤色,或青黑色,故俗亦名红果、黑果。边人云:秋时采取,摘去枝梗,将果下锅,熬出津液,漉去渣滓,炼成薄膏,贮别器内,候少凉,膏欲凝结,略如纸房抄纸法,以木为匡,抄而成皮,匀薄如油纸,揭起阴干。红果成者,色红,黑果成者,色黑,土人以之饷远。亦名果煅皮,以自熬煅而成也。”[18]这种将鲜果制作成果丹的方法,不仅提升了风味,还确保了其在长途运输后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品质。

定边左副将军每年呈进哈特果丹所需木匣,亦由绿营守备筹办。做成果丹木匣、油纸应需价银八两四钱三分五厘,从乌里雅苏台户部征收房租银两杂款项下开放。如银不敷,则由正项银两提动。按年造册,咨请工部核销。[19]果丹木匣随着定边左副将军的奏折被送往军机处,军机处再将哈特果丹转递至内务府掌仪司下设的果房呈览。

哈特果丹除了皇帝食用外,有时也会分赏给官兵大臣。例如,乾隆三十二年(1767)十二月,清军在征讨缅甸的过程中,士兵多染瘴疠,难以作战御敌,乾隆皇帝听闻哈特果善能避瘴,派人将宫中二十三匣哈特果送至前线,命将军明瑞、副都统额勒登额等酌情赏给官兵,以躲避瘴气。官兵大臣得到这一消息后,无一不感戴皇帝的厚恩,更加勤勉效力。[20]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乌里雅苏台并非每年都能采得哈特果。因其地处蒙古高原西部,风高地寒,有时连年亢旱,雨不应时,以致鲜哈特果不能结实,无从采取。该处将军只能恳请暂免呈进,等到来年雨泽应时,果实蕃衍,再遵旧例造办呈进。[21]皇帝对于这类情况也较为宽容,不会追究相关责任。

直至宣统三年(1911),乌里雅苏台将军依然每年向皇帝呈进两匣哈特果丹,可当时清廷已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此类无关行政之事宜,不再由内阁经理,于是将此事交由内务府查办。[22]

清帝逊位后,自乌里雅苏台地方每年进贡哈特果丹的规定也随之废除。但对于清朝皇帝而言,哈特果丹早已不单是一种美味的享受,更是边疆安定、民族团结的象征。每一片果丹都蕴含着戍边官兵的忠诚与辛劳,连接了边疆与中央,促进不同地域间的相互了解与融合。正因如此,哈特果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价值,远比其本身的滋味更加耐人寻味。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宫中档满文朱批奏折,档号:04-02-002-000061-003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宫中档满文朱批奏折,档号:04-02-002-000083-002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军机大臣为著觅回地名叫哈特之一种食物挑选优良者乘递事之便送京事寄信参赞大臣工部尚书,档号:03-18-009-000028-000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IMvxx62xWPganlL0PEb6hfxePKG84Aq0ivkVv97snJY=]为遵旨在回子地方寻找名为哈特食品事,档号:03-0178-1841-02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5]为将回子地方所产哈特送京事,档号:03-0178-1841-03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6]为进贡哈特事信,档号:03-0178-1846-03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7]为进贡哈特事信,档号:03-0178-1847-00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8]故宫博物院.御制满蒙文鉴:第2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415.

[9]傅恒.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四十三·土产[M].国家图书馆藏武英殿刻本.

[10]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6卷[M].北京:线装书局, 2006:569.

[11]御制五体清文鉴(下)[M].北京:民族出版社, 1957:3975.

[12]绥远全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442.[13]朱亚民.内蒙古植物药志:第1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574.

[14]军机大臣为厄鲁特处产有一种食物名叫哈特今已难觅彼处若有著挑佳者送京事寄信定边左副将军札萨克和硕亲王,档号:03-18-009-000028-000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15]为将醋栗装瓶由驿送京事呈文,档号:03-0178-1837-00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16]军机大臣为著将彼处无籽绿葡萄取几枝栽盆送来事寄信参赞大臣工部尚书,档号:03-18-009-000028-000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17]为将醋栗制成果丹派员呈进事咨呈,档号:03-0179-1891-00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18]圣祖仁皇帝御制文第四集·卷三十·几暇格物编[M]//景印摛藻堂本四库全书荟要(第349册).台北:世界书局,1985:606.

[19]为光绪三十四年进上果丹成做木匣应需价银祈请照例放给并造册呈送事致总管内务府,档号:05-13-002-001763-008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0]奏谢赏哈特之恩折,档号:03-0183-2295-02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1]奏为乌里城风高地寒哈达果未能采获请旨暂免呈进事,档号:03-5540-01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2]为咨送乌里雅苏台呈进果丹原文及果丹请查照办理事致内务府,档号:05-13-002-002461-009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