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机制纸线装书修复技法探析
2024-10-22姚娇王欢欢耿付江
摘要:论文以太行山文书所见两本民国机制纸药方书籍为例,采用传统古籍修复技法,遵循“整旧如旧”和“最小干预”原则,依据其破损程度的差别,分别用“拆页补”和“掏补”修复书页,用托裱法修复书衣。在以传统古籍修复技法修复民国机制纸书籍方面,本案例取得的经验为:修复用纸首选手工纸,合理选择修复技法,修复全程适当把控用水量。
关键词:机制纸 古籍修复 最小干预“掏补”法
机制纸的使用是民国书籍的一大特色。民国机制纸使用木浆、稻草等原料,纸浆中含有大量木质素等非纤维成分,留下酸化的隐患。民国机制纸酸化的速度远超手工纸,机制纸酸化后会变脆,使得书籍无法挪移或翻阅。同时,纸张酸化产生的酸性气体还会附着在其他文献上,导致这些文献过早酸化或加快其酸化速度。以往对民国机制纸的修复常使用脱酸法,但脱酸仅可减缓纸张的酸性水解,却不能使失去强度的纸张再次变得坚固,[1]修复效果不太理想。而传统古籍修复技术具备安全性、可逆性以及修复效果良好等优点,但前人在修复民国机制纸文献时很少采用。有鉴于此,近日笔者在修复两本民国机制纸药方书籍时,尝试采用了传统古籍修复技术,并针对酸化后的机制纸的特点,优化了部分技法,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为拓宽民国机制纸的修复渠道,笔者特将修复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总结出来,以供古籍修复学界参考。
一、修复对象:太行山文书所见两本药书
笔者选取的修复对象为太行山文书所见两本民国药方书籍。太行山文书是近年来邯郸学院从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征集的民间文献。这批文献上起明朝万历年间,下至20世纪80年代初人民公社解散前夕,目前收藏总量达25万件。太行山文书所见两本民国药方书籍本系私人收藏家收藏,2018年入藏邯郸学院。笔者在修复这两本药方书籍时首先对纸张进行了检测,即随机采集了纸张样本,将纸张纤维均匀分散,用碘-氯化锌染色剂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样本颜色呈黄色,说明纸张木质素含量较高,具有机械浆的特点。[2]然后,结合纸张手感、纸张在背光板上呈现的纸张纤维分布和无明显帘纹等特点,笔者判定书页纸张为机制纸。
两本机制纸药方书籍的基本情况如下所述。
第一本药方书籍为手抄本,共132页,页面尺寸为234mm×142mm;书页纸张厚度为0.079mm~ 0.083mm,偏薄;书页纸张pH值为4.9~5.6。全书属中度破损,少部分页面属重度破损。[3]整个书籍中间横向断裂且截面齐整,推断为刀砍所致;部分书页红色栏线已褪色,但隐约可见;固定书芯使用的两个单纸捻尚在,书线已脱落且无韧性;书衣为薄棉质青布托裱,青布严重蜷缩,上下书衣都不完整,褙纸已脱落。
第二本药方书籍也为手抄本,共142页,页面尺寸为200mm×109mm;书页纸张厚度为0.130mm~ 0.133mm,偏厚;书页纸张pH值为5.3~6.0。全书属轻度破损。书籍书线脱落且无韧性;左侧上下两隅书角处有大块缺损,判定为鼠啮所致;书页上红色栏线尚在且清晰,书芯内留有装订使用的单纸捻;书衣为厚棉质青布托裱,虽然青布褙纸脱落且脏污褶皱,但是上下封皮保存较为完整,原貌清晰可见。
二、修复原则:“整旧如旧”与“最小干预”
笔者在修复这两本民国机制纸药方书籍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了传统古籍修复的“整旧如旧”和“最小干预”原则。
(一)“整旧如旧”原则
1950年赵万里先生在关于《赵城金藏》的修复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过去本馆装修的观点是将每一书完全改为新装。此办法始而觉得很好,其后则发现它不对。一本书有它的时代背景,所以自(民国)廿三年后决定不再改装,以保存原样。”[4]赵先生对“保存原样”的论述后来发展成为“整旧如旧”原则。“整旧如旧”原则的核心就是赵先生所强调的保存原样,目的在于保证书籍的文物价值和资料价值不在修复过程中受损。
为了坚持“整旧如旧”原则,笔者在修复这两本民国药方书籍的过程中,采取了如下做法。首先,保持原有装帧形式。书籍的装帧形式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保留书籍的原始装帧形式不仅对书籍装帧形式的演变、书籍发展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窥探当时民众社会生活实态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籍的装帧形式历代不同,传统古籍修复技艺要求保持原有装帧形式,以保存其时代特征。
其次,保存原有书籍形态及修复痕迹。在修复过程中,修复者对保存原样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书籍的修复效果甚至修复质量。在修复这两本民国药方书籍的过程中,笔者一方面将修复书籍时的状态原样保留下来,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书籍中的历史信息;另一方面,对前人修补过的痕迹不予矫正。例如,在修复一面书页时,前人考虑到机制纸强度小且正面有重要文字,便使用了不同颜色的纸条在破损处整齐贴补。为保证文献安全,在文字可以正常读取的前提下,笔者就不再揭取此处纸条。此外,修复痕迹是判断书籍被修复过的实物证据,保留修复痕迹就是尊重历史。
(二)“最小干预”原则
“最小干预”原则是指在选择修复内容、修复材料、修复方法等方面要更多地考虑不影响文献原貌,对文献本体的干预力求最小。任何修复措施都会对书籍产生或多或少的损伤,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就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在修复过程中对文献的伤害,保持文献原貌。这就要求修复者在文献修复前对文献的破损现状做具体分析,对不同等级不同种类的破损实施不同的修复手段,尽量保持文献本身携带的信息不因修复而减少,尽量使修复过程中添加的材料最少,避免因过度修复而造成不可逆的保护性破坏。
三、书页修复方法:“拆页补”与“掏补”
在修复过程中,根据这两本民国机制纸药方书籍的不同情况,笔者分别采取了不同的修复方法——“拆页补”和“掏补”。第一本书书页纸张薄且老化严重,集缺损、断裂于一身,唯有将书页拆散,再逐页进行修补,才能呈现最佳修复效果。第二本书书页纸略厚,纸张韧性尚可,但存在因鼠啮而导致的大块缺损,所以笔者在修复时,未将书页全部拆散,而是使用“掏补”法对缺损处进行补破。
(一)第一本书采用的修复技法:“拆页补”
“拆页补”通常是在书册破损部位较多、破损面积较大以及破损程度较重时采用的修复方案。修复破损书页是最为关键的工序之一,对书页的处理妥当与否决定着整本古籍的修复质量。
本册药书修复步骤及各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如下所述。
首先,拆下书页。从外观上看,整本书由类似刀砍的外力造成横向断裂,且部分书页存在粘连,所以在拆书页之前需使用竹起子将粘连的书页一一干揭分开。考虑到书线部分脱落且为单股棉线,笔者遂将原书线换成新的真丝双股线,将断裂的筒子书页上下对应,备齐待补。
其次,喷水与展平。书页纸质薄软,纸张纤维脆弱,吸水速度相对较慢。如若喷水时水量过大,纸纤维极易过度拉长或膨胀,导致纸面不平整且难以复原,所以修复纸张过程中水的合理使用对于修复效果至关重要。宜选用弱碱性饮用水,将喷壶设为喷出水雾的挡位,并向书页纸正上方喷洒,让水雾均匀落在纸面。在将书页展平的过程中,为防止纸纤维吸水后过度膨胀,在喷水过程中尽量减少水量,喷洒纸面后3~4秒立即使用吸水纸摁吸浮在纸面的水珠。
再次,溜书口。所有书页的书口已完全开裂,纵向裂口与横向裂口交叉的“丁”字区域纸张变薄、强度变小。为了使溜书口后书页更平整,首先要修补“丁”字区域。对于补纸,笔者选用安徽潜山市生产的苦竹加桑树皮混料纸,[5]将其在橡碗汁中浸染,晾干后用于修补破损区域。待“丁”字区域修补完成并压平、书口位置裁齐后,再行溜口。对于溜口纸,笔者选择浙江宁波产的最薄三桠皮纸。溜口纸条的宽度以0.8cm为宜,量好尺寸后在溜口纸上沿着直尺划直线水印,再沿着水印将溜口纸一条条撕下。
最后,加固书页天头地脚和装帧。对所有书页的天头地脚边缘有裂口的位置进行溜边加固。将溜口纸条撕成若干长约1cm的小段进行加固,效果自然且书页不会出现硬挺的手感。对书页逐一喷水、压平后,逐页修剪,沿原书口折回,最后上下加副页,按照原书捻的书眼装订书捻,缝线装帧。
(二)第二本书采用的修复技法:“掏补”
“掏补”是不拆书捻或书线,不逐页分开书页进行修补。其具体做法是在书册原样的基础上,借助工具将涂有浆糊的补纸从天头地脚递进到书页的背面,对准破损部位粘贴,再吸水压实。采用“掏补”法修复书页有以下优点:一是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在修补过程中不需要大面积喷水;二是仅处理破损部位,极大地提高了修复效率。
第二本书左侧上下两隅书角的损伤系鼠啮所致,书页从上至下贯穿受损,无一幸免。老鼠啃食书角后书角呈坡状或梯状,破损处轮廓基本呈多个弧状。鉴于书线老化,书衣已残缺不全,需将书线拆下后单独修复青布书衣。使用“掏补”法对书页进行修复时,书芯内的纸捻无须拆卸。
采取“掏补”法修复第二本书时涉及以下步骤。
首先,准备工具和选配补纸。准备好一块长方形无酸纸板,长度与书页等长,宽度为书页宽度的一半即可。选配补纸时,所选纸张应与原书页纸张种类、柔软度、厚度、颜色、帘纹基本一致。[6]笔者为本书选择的是安徽潜山市生产的竹浆、桑树皮加三桠皮混料纸,纸张厚度接近原书页。
其次,撕补纸。根据破损部位的轮廓和面积确定补纸的大小,四周再加上2mm左右搭口的宽度;用毛笔蘸清水在补纸确定的轮廓上划水印,并立即沿水印撕下,所撕补纸边缘呈现不规则的纸张纤维毛茬。
再次,掏补。在补纸边缘搭口处涂稀浆糊置于无酸纸板上,然后将书页撑开,将涂好浆糊的补纸从天头或地脚处递进书页背面,对准破损位置,将补纸与书页粘贴,最后使用吸水纸轻轻抚平。
最后,将书口折回。书页干透后将书口折回,喷少许清水,在多张书页之间用吸水纸隔开后用压书板加大理石压平。注意,书口位置不喷水,以防书口涨缩不均匀造成不平整。
“掏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其一,少量用水。书口开裂与左侧书角破损同时存在时,应先使用薄皮纸溜书口,再对破损部位进行修补;将浆糊分别涂在溜口纸和补纸上,否则书口处不易平整。溜书口之前,可在书口处少量均匀喷水,切不可大量用水,否则在操作过程中纸张之间易发生粘连,且充分膨胀后的纸纤维不易恢复到初始状态,导致书口处发生褶皱。其二,搭口交错。对于整本书上下贯穿破损的情况,因每页破损位置相同,修补时需将每一页补纸搭口的宽窄错开,必要时可以不预留搭口,而将形状和大小适宜的补纸与破损部位严丝合缝地对好,再使用薄皮纸进行固定。两种方法在整本书中交替使用,可有效解决补纸搭口叠加导致的书面不平整问题。
采用“掏补”技法修补书页对修复人员修复水平有较高要求,整本书需要修补的位置越多,破损面积越大,掏补难度就越大。在“掏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水的使用、纸张的亲水性及疏水性、浆糊的浓度等问题,这些问题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书页修复后的平整度以及书籍的整体修复效果。
四、书衣修复方法:托裱
书衣或称书皮,是书籍的最外层,其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护书芯。书籍装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给书芯加装书衣。由上文可知,这两本民国药书都使用的是青布书衣。与绵纸书衣相比,虽然青布书衣在韧性、硬度、美观等方面略胜一筹,但是其有以下两个缺点:一方面以青布作书衣会在其背面褙一张绵纸以达到平展、挺阔之目的,待浆糊失效后,褙纸即脱落,青布会发生蜷缩;另一方面青布的耐久性、耐光和耐热性更差,若干年后很容易失去保护书籍的作用。本案例中两本书籍的书衣均已蜷缩且有缺损,失去保护书芯的作用。
笔者拟采用托裱方法加固书衣。采用托裱方法将棉布加固并增加其硬度和挺度,既能反映书衣修复之前的面貌,也能延长书衣的寿命。本案例中使用的托纸是2016年浙江宁波制作的瓷青皮纸,纸张正面颜色与青布颜色相近,纸面挺阔且不失柔韧。
这两本书的书皮皆为扣皮,其修复步骤如下所述。
首先,进行清洗。用镊子将书签取下,对于粘接牢固的位置使用热水闷的方法稀释其黏性。桌面平铺一张隔水膜,先将青布反面向上平铺于隔水膜上,再使用羊毛刷蘸取清水轻刷青布,然后将潮湿的棉质白毛巾覆于青布上吸水,之后将其清洗拧干后再继续覆于青布上吸水。以上步骤可重复若干次,直到吸水后的毛巾清洗不出脏污为止。
其次,托皮纸。在青布背面刷稍稠的浆糊,将准备好的皮纸裱于青布背面,再垫吸水纸撤水,用鬃刷排实。然后将封皮背面朝上,在单层皮纸区域再裱一层相同的皮纸,且此区域四周轮廓处须严丝合缝,不能重叠,以达到整张书皮呈相同厚度的效果。最后用鬃刷排实后上墙绷干。
最后,裁剪。待完全干透后,将书皮下墙裁剪,沿青布四周原来的折痕原路折回,在书芯前后各加两张副页,将上下扣皮固定于副页上。第二本书修复后的书衣如图1右图所示。
五、修复经验总结
利用传统古籍修复技术修复机制纸线装书时,正确选取修复用纸、适当选择修复技法和把控水量会直接影响修复效果。
(一)修复用纸首选手工纸
民国时期机制纸强度低、紧度小,如选用现代机制纸作为修复用纸,其与被修复的机制纸相比,两者酸化程度和速度不一,在纸张光泽度、硬度等方面契合度也不理想。从书籍长远保护来看,选择使用与被修复纸张柔韧度、光泽度等性能接近,搭口边缘纤维契合度好的手工纸作为修复用纸,修复效果良好。此外,选择置放若干年后的手工纸,修复效果更佳。
(二)合理选择修复技法
传统古籍修复包括展平、补、溜、托和裱等多种技法,修复者可依据书籍的纸张强度、厚度、酸化程度、破损种类和破损区域大小等因素选用一种或多种技法进行修复。如果书籍破损程度较高,则必须选用常规拆书页法修复,并依据破损种类交替使用多种技法。如果书籍尚可翻阅,其纸张具备一定强度,并且破损区域较小,那么可以不拆书,而是选用“掏补”法修复。这样不仅修复效率高,而且修复效果好。
(三)适当把控用水量
机制纸酸化后,亲水性变弱。修复时若水量过大,易造成纸纤维过度拉长或膨胀,致使纸张变形。因此,在使用水前,一定要做好试验,保证在各个环节用合适的水且水量适度:修复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水需为弱碱性饮用水;喷水展平时,需使用雾状水,少量多次喷洒于纸张表面;“掏补”时,应少量用水,避免纸张粘连;调制浆水时,需以纸张厚度和酸度作为依据——浆水过浓,纸会发硬,而浆水过稀,则易粘接不牢固而重复操作。
*本文系2020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太行山文书分级治理性保护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HB20TQ006)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刘家真.国内常用脱酸工艺、特点与脱酸对象的选择[J].图书馆杂志,2024,43(3):109-115.
[2]王菊华.中国造纸原料纤维特性及显微图谱[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291.
[3]金凡.《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解读与思考[J].北京档案,2024(3):33-36.
[4]张志清,陈红彦.古籍保护新探索[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117.
[5]姚娇,王欢欢,耿付江.民间文书纸张原料与修复用纸初探[J].中国造纸学报,2019,34(2):33-37.
[6]张美芳,王亚亚,钟美菱.徽州文书保护:病害诊断、实施路径与关键技术[J].档案学通讯,2020(6):61-68.
作者单位:1.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2.河北经贸大学发票博物馆3.邯郸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